公安機關使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規定
第一條為規范我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記錄資料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我省各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本省行政區域內使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應當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記錄資料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進行處理,應當遵循合法、及時、公正、公開和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對應當給予處罰的,依據違法行為的事實和法律法規的規定作出處罰決定。
第四條本規定所指的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是指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用于道路交通安全監控、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電子、雷達、激光、照相、視頻技術等裝置。
第五條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應當由公安機關向政府申請撥款安裝,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日常使用、管理、維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出資、合作等方式,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經營謀利。
違反前款規定的,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所采集的數據一律無效,不得錄入道路交通違法信息系統(以下簡稱全省系統),并不得作為處罰依據。
第六條交通技術監控設備必須是國家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生產、銷售,并經檢定合格的產品。
各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使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應當依法進行周期檢定,檢定結果報省廳交通管理局備案。
第七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應當在以下道路上進行:
(一)設有規范相應交通行為的交通信號;
(二)雖無規范相應交通行為的交通信號,但法律法規有明確通行規定的。
第八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需要,科學合理設置和使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其中安裝測速設備,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固定測速點位置必須提前在前方500米至1公里處豎立告示牌,公開告知。
(二)除固定測速點外,可以根據轄區內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及交通事故發生特點,采取流動測速方式進行測速。
第九條違法數據采集、處理等工作,應當由公安民警負責。違法數據錄入工作,可以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專人負責。
交警大隊使用非公安民警的工作人員的,應當將人員名單報所在地交警支隊備案,交警支隊對人員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第十條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收集的違法行為信息,應當清晰反映機動車類型、號牌、外觀以及違法行為種類、違法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等特征。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錄入全省系統。
對監控記錄的違法行為信息,應先與全國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查詢系統中的車型、顏色等車輛外觀特征數據進行比對,經比對無誤后方可錄入全省系統。
第十一條便攜式、車載式等移動監控設備記錄的違法行為信息,應在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錄入全省系統;固定監控設備記錄的違法行為信息,應在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5個工作日錄入全省系統。超過規定時間的,不得錄入全省系統。
第十二條對于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查處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將違法處理通知書或處罰決定書郵寄送達當事人。采取郵寄送達方式無法送達的,可以公告送達。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違法行為信息錄入全省系統后的10個工作日內向車輛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寄出違法處理通知書,通知駕駛人或者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接受處理。超過六個月未發出違法處理通知書的,不再予以處罰。
第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并送達處罰決定書后,當事人未按期繳納罰款的,可以依法加處罰款。已作出并送達違法處理通知書但未作出或送達處罰決定書的,不得向當事人加處罰款。
第十四條同一輛機動車在一個連續時間狀態,在同一個大隊轄區的同一路段同一行駛方向,被固定測速設備或者流動測速設備記錄有多次超速違法行為的,原則上只處一次罰款。
機動車有超速違法行為,但時速未超過限速值10公里/小時的,可予以書面警告處罰;機動車有低速違法行為,但未低于最低限速值10公里/小時的,可予以書面警告處罰。
第十五條機動車已辦理了轉移登記的,轉移登記后如發現該車在轉移登記前還有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未處理的,不再處以罰款。
第十六條當事人已繳納罰款,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及時辦結違法信息處理手續。全省系統與銀行代繳罰款系統沒有實現聯網的地區,應當每日到銀行提取罰款繳納的資料,3個工作日內辦結違法信息處理手續。
因計算機系統故障、數據不能正常傳輸等原因造成違法記錄沒有及時撤銷,但當事人提供了繳納罰款憑證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核查后應當辦理車輛及駕駛人業務。
第十七條當事人對交通技術監控記錄的資料提出異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聽取其陳述和申辯。對當事人所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不予處罰,違法行為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撤銷違法記錄。
第十八條未嚴格執行本規定,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照公安部《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規定》、《廣東省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追究有關單位領導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第十九條本規定由省公安廳負責解釋,從發布之日起實施。此前的文件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篇2:公安機關使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規定
第一條為規范我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記錄資料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我省各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本省行政區域內使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應當遵守本規定。
第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記錄資料對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進行處理,應當遵循合法、及時、公正、公開和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原則。對應當給予處罰的,依據違法行為的事實和法律法規的規定作出處罰決定。
第四條本規定所指的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是指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用于道路交通安全監控、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電子、雷達、激光、照相、視頻技術等裝置。
第五條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應當由公安機關向政府申請撥款安裝,并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日常使用、管理、維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出資、合作等方式,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經營謀利。
違反前款規定的,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所采集的數據一律無效,不得錄入道路交通違法信息系統(以下簡稱全省系統),并不得作為處罰依據。
第六條交通技術監控設備必須是國家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生產、銷售,并經檢定合格的產品。
各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使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應當依法進行周期檢定,檢定結果報省廳交通管理局備案。
第七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查處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應當在以下道路上進行:
(一)設有規范相應交通行為的交通信號;
(二)雖無規范相應交通行為的交通信號,但法律法規有明確通行規定的。
第八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需要,科學合理設置和使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其中安裝測速設備,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固定測速點位置必須提前在前方500米至1公里處豎立告示牌,公開告知。
(二)除固定測速點外,可以根據轄區內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及交通事故發生特點,采取流動測速方式進行測速。
第九條違法數據采集、處理等工作,應當由公安民警負責。違法數據錄入工作,可以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指定的專人負責。
交警大隊使用非公安民警的工作人員的,應當將人員名單報所在地交警支隊備案,交警支隊對人員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第十條利用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收集的違法行為信息,應當清晰反映機動車類型、號牌、外觀以及違法行為種類、違法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等特征。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錄入全省系統。
對監控記錄的違法行為信息,應先與全國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查詢系統中的車型、顏色等車輛外觀特征數據進行比對,經比對無誤后方可錄入全省系統。
第十一條便攜式、車載式等移動監控設備記錄的違法行為信息,應在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錄入全省系統;固定監控設備記錄的違法行為信息,應在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5個工作日錄入全省系統。超過規定時間的,不得錄入全省系統。
第十二條對于交通技術監控設備查處的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將違法處理通知書或處罰決定書郵寄送達當事人。采取郵寄送達方式無法送達的,可以公告送達。
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在違法行為信息錄入全省系統后的10個工作日內向車輛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寄出違法處理通知書,通知駕駛人或者車輛所有人、管理人接受處理。超過六個月未發出違法處理通知書的,不再予以處罰。
第十三條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作出并送達處罰決定書后,當事人未按期繳納罰款的,可以依法加處罰款。已作出并送達違法處理通知書但未作出或送達處罰決定書的,不得向當事人加處罰款。
第十四條同一輛機動車在一個連續時間狀態,在同一個大隊轄區的同一路段同一行駛方向,被固定測速設備或者流動測速設備記錄有多次超速違法行為的,原則上只處一次罰款。
機動車有超速違法行為,但時速未超過限速值10公里/小時的,可予以書面警告處罰;機動車有低速違法行為,但未低于最低限速值10公里/小時的,可予以書面警告處罰。
第十五條機動車已辦理了轉移登記的,轉移登記后如發現該車在轉移登記前還有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未處理的,不再處以罰款。
第十六條當事人已繳納罰款,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及時辦結違法信息處理手續。全省系統與銀行代繳罰款系統沒有實現聯網的地區,應當每日到銀行提取罰款繳納的資料,3個工作日內辦結違法信息處理手續。
因計算機系統故障、數據不能正常傳輸等原因造成違法記錄沒有及時撤銷,但當事人提供了繳納罰款憑證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核查后應當辦理車輛及駕駛人業務。
第十七條當事人對交通技術監控記錄的資料提出異議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聽取其陳述和申辯。對當事人所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不予處罰,違法行為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及時撤銷違法記錄。
第十八條未嚴格執行本規定,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照公安部《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規定》、《廣東省公安機關人民警察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的規定追究有關單位領導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第十九條本規定由省公安廳負責解釋,從發布之日起實施。此前的文件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篇3:查處食品標簽違法行為工作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對食品標簽的監督管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維護食品生產者和銷售者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或銷售的預包裝食品的標簽必須符合強制性國家標準《食品標簽通用標準》(gb7718)、《飲料酒標簽標準》(gb10344)、《特殊營養食品標簽》(gb13432)的規定,食品標簽不符合上述規定的預包裝食品不得出廠和銷售。
第三條預包裝食品標簽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可處以500元以上1000以下罰款或者處以該批食品貨值金額10%的罰款:
(一)食品標簽應當標注而未標注質量等級、產品標準號、“輻照食品”(經電離輻射線或電離能量處理過的食品)字樣任何一項的;
(二)食品標簽標注的項目內容齊全,但不符合《食品標簽通用標準》規定的四條基本原則(注1)的;
(三)食品標簽不符合《食品標簽通用標準》中規定的六條基本要求之一(注2)的。
第四條預包裝食品標簽有下列情況之一的,限期改正,并可通報批評,逾期不改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可處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或者處以該批食品貨值金額15%的罰款:
(一)食品標簽缺少食品名稱、凈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生產(分裝)者的名稱和地址、生產(分裝)日期、以及應當標注而未標注的配料表、保質期或者保存期任何一項的;
(二)特殊營養食品標簽缺少食品名稱、配料表、熱量、營養素、凈含量、生產者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保質期和保存期、食用方法任何一項的;
(三)飲料酒食品標簽缺少酒名、配料表、酒精度、凈含量、生產者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以及應當標注而未標注的原汁量、保質期、產品類型或者糖度任何一項的;
(四)進入流通領域的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簽缺少中文的食品名稱、凈含量、原產國或者地區(指香港、澳門、臺灣)名,生產(分裝)日期,以及應當標注而未標注的配料表、保質期或保存期任何一項的。
第五條預包裝食品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產品和違法銷售收入,可處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處以該批食品貨值金額15%至20%的罰款:
(一)無食品標簽的;
(二)無中文標簽的國產或者進口食品。
第六條預包裝食品標簽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產品和違法銷售收入,并處5000元罰款或者該批食品貨值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冒用他人食品標簽的;
(二)偽造、篡改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保存期的;
(三)利用食品標簽弄虛作假的。
第七條銷售超過保存期的預包裝食品,責令停止銷售,沒收食品和違法銷售收入,并處5000元罰款或者該批食品貨值金額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條對于超過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應當停止銷售,并送法定質量檢驗機構檢驗。如食品內在質量合格應當明示銷售,未明示銷售的,比照本規定第三條給予行政處罰;如食品內在質量不合格或者拒不提供法定質量檢驗機構出具檢驗報告的,比照本規定第七條給予行政處罰。
第九條違反上述第四條的規定,其中預包裝食品標簽缺少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保存期的,應當提供法定質量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如食品內在質量合格,按照本規定第四條給予行政處罰;如食品內在質量不合格或者拒不提供法定質量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的,比照本規定第七條給予行政處罰。
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技術監督行政部門對違反食品標簽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行為,依據本規定予以處罰。
國家技術監督局對查處食品標簽違法行為實行統一監督管理。
第十一條本規定由國家技術監督局負責解釋。
第十二條本規定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注一)
基本原則
1、食品標簽的所有內容,不得以錯誤的、引起誤解的或欺騙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紹食品。
2、食品標簽的所有內容,不得以直接或間接暗示性的語言、圖形、符號,導致消費者將食品或食品的某一性質與另一產品混淆。
3、食品標簽的所有內容,必須符合國家法律和法規的規定,并符合相應產品標準的規定。
4、食品標簽的所有內容,必須通俗易懂、準確、科學。
(注二)
基本要求
1、食品標簽不得與包裝容器分開。
2、食品標簽的一切內容,不得在流通環節中變得模糊甚至脫落,必須保證消費者購買和食用時醒目、易于辨認和識讀。
3、食品標簽的一切內容,必須清晰、簡要、醒目。文字、符號、圖形應直觀、易懂,背景和底色應采用對比色。
4、食品名稱必須在標簽的醒目位置。食品名稱和凈含量應排在同一視野內。
5、食品標簽所用文字必須是規范的漢字。
可以同時使用漢語拼音,但必須拼寫正確,不得大于相應的漢字。
可以同時使用少數民族文字或外文,但必須與漢字有嚴密的對應關系,外文不得大于相應的漢字。
6、食品標簽所用的計量單位必須以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為準,如:
質量單位:g或克,kg或千克,
體積單位:ml、ml或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