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廠業務計劃部操作流程
服裝廠業務計劃部操作流程
1、了解、掌握本廠及外發廠的生產能力,制定詳細的生產計劃,提前四十五天向公司生產管理部索要生產計劃。
2、根據公司生產部的計劃單,召集本廠以及外發廠主要領導,安排各個工廠的生產款式以及數量,落實上線的班組和人數、上線的時間和進度。
3、根據各個工廠上線時間的前后,向公司業務員詳細了解每款生產確認樣的進度,及時調整計劃;查核每款面、輔料到廠的時間,為工廠投產前期做好準備。
4、根據每款的難易程度擬定報價,經領導確認后向公司業務員報價,得到確認后同公司簽訂合同。如果此款外發,以公司給出價格為依據同外發廠協定價格,經領導同意后同外發廠簽訂合同。合同雙方簽字蓋章后,方可將面、輔料外發到工廠。
5、及時派QC了解面、輔料到廠的實際數量。根據制單查看面、輔料是否短缺。
6、樣衣確認后,立即安排工廠做跳碼樣,經公司業務員確認后由QC通知工廠開裁大貨,并查核面料的耗用情況。由QC協調工廠具體的上線時間及計劃人數,預估工廠頭缸的下線時間和每天的出貨數量是否達到大貨進廠時間的標準,若不能達到,要及時上報并通知調度。
7、工廠上線前,要看樣衣是否有印花、綠花、訂珠片等輔助工藝。如果有,要提前通知相關單位做好準備,要求相關單位排定生產計劃,保證工廠生產的正常流通。
8、工廠上線時,QC要主動協調所在工廠召開小組產前會,詳細講解該款的具體要求及操作方法,要求小組先封樣、后生產。QC每天須向公司傳真一份質量和生產進度報表。
9、車位出成品后,QC須在最短時間內量好水洗前尺寸,查看是否和公司的洗前尺寸相吻合,確認無誤后轉交水洗廠洗頭缸。水洗廠洗好頭缸后,QC首先要檢查水洗顏色是否正確、手感是否達標、水洗后尺寸是否在可控尺寸范圍之內,并寄公司業務員。經公司業務員確認后方可洗大貨。
10、大貨洗好后,QC要抽查大貨的水洗顏色、尺寸等,跟進后道,查看中期的所有環節,按照客戶要求正確裝箱并出具書面報告給公司;若發現質量和交期有問題要及時上報主管領導和總經理,并由主管領導提出解決方案報總經理。
11、要及時清對貨物出運的出貨數量,把實際的出貨規格及數量傳真給公司;將多余的面、輔料退還公司,經公司確認無誤后安排工廠開票,并按照合同要求、經領導同意后付款給工廠。
12、業務統計要每天跟蹤各個工廠的實際出貨數量,包括到達水洗的數量、水洗送出的數量;負責每天到倉庫統計面、輔料的進出相關信息并及時匯報。
篇2:生產計劃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
生產計劃部門安全生產責任制
在公司副總經理的直接領導下,對公司生產計劃工作及本部門的安全工作直接負責:
(1)及時傳達、貫徹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指示,堅持生產與安全工作的“五同時”,即做到“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的同時,進行“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
(2)制訂長遠發展規劃、編制年度技術措施計劃和進行技術改造,應有安全技術和改善勞動條件的措施項目,不得以任何理由削減安全技術措施項目;
(3)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組織生產,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發現違章行為,應立即制止,并向領導報告;同時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處理;
(4)在生產過程中出現不安全因素、險情及事故時,要果斷正確處理,并立即報告主管領導,通知有關部門,防止事故發生或事態擴大;
(5)貫徹工藝紀律等各項規章制度,隨時掌握安全生產動態,實現安全、穩定、優質、高效生產;
(6)參加安全生產大檢查并組織專業安全檢查,參與各類事故的調查處理;
(7)完成領導布置的其他工作。
篇3:生產計劃部安全生產應急工作責任制
1、在研究、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生產工作的同時,必須同時研究、布置、檢查、總結、評比安全工作。
負責采煤工作面及上下付巷屬采煤隊維護的巷道內和掘進工作面,及其巷道維修的業務保安工作,對業務管轄范圍內發生的事故承擔責任。
2、制訂、修改、完善頂板管理規章制度、技術規范。
3、參加審查礦井設計、采區設計和安全技術措施。
4、參加新建、改擴建礦井、水平、采區和新工作面的驗收。
5、參加礦井的安全檢查和質量標準化檢查,督促業務范圍內隱患的整改。
6、深入現場處理安全隱患,督促落實安全技術措施。
7、參加業務保安范圍內事故的調查處理,根據事故教訓,制訂防范措施。
8、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時,制訂安全技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