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生產設備管理維護保養控制程序
工廠生產設備管理和維護保養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規定了生產設備的管理辦法,使其處于完好狀態來確保設備能力,滿足產品加工質量的要求。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工廠生產設備的購置、安裝、使用、維護、改造、更新直至報廢全過程的控制活動。
3.定義
3.1設備的綜合管理:對設備的壽命、全過程,全面的經濟效益的管理。
3.2機器能力:由公差與生產設備的加工離散之比得出。通常采用數理統計的方法進行測算和證明,此時只考慮短期的離散,盡可能地排除對過程有影響而與機器無關的因素。
4.職責
4.1生產準備部為本程序的歸口管理部門,生產準備部設備管理室負責全廠生產設備綜合管理,負責設備采購計劃的編制和采購。
4.2生產準備部機修工段負責設備安裝、調試、驗收工作和維護保養工作。
4.3技術開發部負責設備的選型工作和設備安裝工藝平面圖。
4.4生產部負責培訓操作工正確使用設備及日常維護保養工作。
4.5廠長負責設備采購計劃的批準。
5.工作程序
5.1.1設備使用單位根據產品質量特性要求的實際需要,提出設備購置申請,填寫《設備購置審批表》報廠長批準。
5.1.2經廠長批復同意的購置申請,由技術開發部綜合考慮設備的生產能力、技術性能、精密度,由設備技術員考慮可靠性、可維修性進行新設備的選型工作。并把確定的購置設備型號報廠長批準。
5.1.3根據廠長批準的購置設備型號,生產準備部負責編制設備采購計劃,經廠長批準后執行采購,并負責與供貨單位簽訂設備購置合同或協議。
5.1.4設備到廠后,由生產準備部會同檔案管理員、設備管理員進行開箱驗收。檢查設備有無缺損、附件、備件各技術資料是否同裝箱單相符。
5.1.5設備安裝前由技術開發部確定安裝工藝平面圖,生產準備部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安裝。
5.1.6設備安裝后由生產準備部牽頭,會同技術開發部、生產部、質保部及相關人員對設備進行調試、驗收,達到驗收標準,符合使用要求后,填寫《設備安裝、移交驗收單》,各有關部門應在移交單上簽署意見。
5.1.7設備驗收合格后,由生產準備部按照規定逐臺統一編號,建立設備臺帳,將設備技術資料歸檔。
5.1.8生產準備部會同技術開發部、生產部根據設備在生產中的重要程度和對加工產品質量的影響,確定生產設備管理類別。
5.1.9當關鍵設備生產新零件、加工公差縮小、工藝更改、計劃修理、搬遷后以及長期停止使用后重新啟用時,由技術開發部負責組織有關部門重新測定機器能力。
5.1.10針對關鍵設備由技術開發部組織有關部門確定特性值的調查方式,對于新的/維修過的機器設備及在生產新產品和產品開發更改時須對能力進行調查,能力指數Cmk≥1.67。當發生偏差時,必須采取糾正措施,措施完成后須重新測定機器能力。
5.2設備的使用、維護、保養、修理
5.2.1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經過上崗培訓,經過考試合格發設備操作證后,方可憑證獨立操作。
5.2.2生產準備部設備管理室負責制定設備年度保養計劃報主管領導批準后,組織設備使用部門、機修工段實施。
5.2.3認真貫徹三級保養制度,一、二、三級保養內容見《生產設備保養工作內容》。
a.一級保養:班前班后由操作者認真檢查設備,并按規定加油潤滑,對關鍵設備要認真填寫好點檢卡。所使用設備應保持清潔、整齊、潤滑、安全。設備運行中嚴格按操作規程。出現故障若操作者不能排除的應及時通知維修人員進行檢修,做好交接班記錄。周末和節假日前,操作者對設備進行徹底的清掃,擦拭和涂油,由生產準備部按設備維護要求進行檢查評定,予以考核。
b.二級保養:列入設備維護保養計劃,由操作者負責,機修工輔導,清潔主要工作部位,疏通油路,清洗更換潤滑油,調整設備各部分的配合間隙,二級保養每半年進行一次并記錄。
c.三級保養:列入設備維護保養計劃,由機修工為主,操作者配合,維修除二級保養內容外,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還要更換和修復磨損件,檢查并調整設備主要精度,全部潤滑系統要清洗換油,檢查修理電器系統等,三級保養每年進行一次并記錄。
d.設備區域維修:區域維修是由維修工人承擔一定生產區域內設備的維修工作,并做好計劃修理、保養工作。維修人員承擔區域內一級保養檢查工作。機修工段負責完成區域內設備完好率、故障停機等考核指標,對班組定期加以評定并與獎懲掛鉤。
5.3設備管理
5.3.1生產準備部對全廠每臺設備建立設備臺帳,關鍵設備建立點檢卡,各種報表、修理記錄。
5.3.2設備狀態標識為:a.完好;b.不完好
5.4關鍵或特殊過程設備控制
5.4.1關鍵或特殊過程是指對最終產品的主要質量特征有直接影響的生產過程,主要制定以下措施:
a.由生產準備部組織制定操作規程,操作者必須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并做好一級維護保養工作。
b.必須對操作者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
c.生產準備部做好年度維護保養計劃,對一、二級保養周期應適當縮短,增加保養頻次。
5.4.2為確保對有關過程參數監控的準確和有效,應特別做好焊接過程參數(電流、電壓等)的監控儀表的檢定校準工作。其具體要求:
a.設備上電流、電壓、溫度、時間等儀表必須登記造冊列入測量設備的管理范圍;
b.按《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控制程序》的要求,對電流、電壓、溫度、時間等過程參數監控,儀表由理化計量室實施周期檢定。
c.經檢定合格的儀表應貼有"合格"標記,不合格的應立即停止使用,并進行修理或更換。
5.5設備維修控制
5.5.1由生產準備部每月根據設備完好狀況的檢查情況,由生產部提出維護保養、計劃修理的申請要求。
5.5.2生產準備部會同設備技術員確定修理類別。
5.5.3設備修理計劃納入生產計劃下達考核。
5.5.4生產準備部根據年度計劃由設備計劃調度員適時下達月設備維護保養計劃交生產部計調室,確定修理時間,并發至設備使用部門,修理完工后,由設備檢驗員負責驗收并填報《設備維修完工報告單》交生產準備部存檔。
5.5.5如因生產或資金等原因未能按期完成設備計劃修理的,由生產準備部提出申請并說明原因,并對相應的設備采取一定的補償措施或
限用措施,且須廠長批準。
5.5.6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設備故障,操作人員不能自行解決時,應及時通知機修工段,由機修工段安排維修人員執行修理,當維修人員無法排除故障時,生產準備部及時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會診或聯系制造商來廠修理。修理后將所修項目填寫《設備修理完工單》,如所修內容影響重要產品或過程特性加工時對項目進行機器能力重新測定。
5.5.7工廠在維修技術或能力上不具備自己修理條件需修理設備時,由生產準備部委托外企業承修。
5.5.8當設備嚴重損壞,確定無法通過修理恢復其性能時,由使用部門填寫《設備報廢申請單》,經生產準備部、技術開發部、質保部核實后簽署意見再報廠長批準,經批準報廢的設備應在設備臺帳上標明。
5.6設備備件管理
5.6.1設備備件的儲備定額,應以滿足修理需要和不積壓過多為原則,由生產準備部制訂備件最小儲備量,并根據儲備定額和實際儲備情況,制定設備備件計劃并組織自制或采購最小儲備量,保證需要及時提供備件,尤其是關鍵設備和"瓶頸"設備的備件供應。
5.6.2備件領用時由維修人員開具領料單,部門主管核準簽章后,由倉庫保管員負責發放記帳。庫存的備件應合理保管保養,存放合理并有標識。
5.7生產準備部設備管理室對所有設備建立檔案,設備檔案包括設備資料、運行情況、維修保養記錄、修理記錄、設備磨損記錄、完好狀況以及設備狀態匯總情況,以便識別設備環節和及時預防設備故障。
5.8操作人員負責設備日常維護、嚴格遵守操作規定,在設備搬運時須在設備表面做好保護工作,貯存時在設備上覆蓋油布或其他防水材料。
5.9設備控制要求
5.9.1關鍵和特殊過程設備的設備完好率須達到100%,其他生產設備完好率須達到90%以上。生產準備部設備管理室按規定對設備完好狀況進行檢查,如完好率低于規定時,應立即組織修理外,適當增加設備保養頻次。
5.9.2生產準備部設備管理室按規定進行設備完好狀況匯總統計,填寫《生產設備運轉情況記錄單》,計算出設備平均非計劃停機時間和設備總效率,按《持續改進控制程序》規定減少非計劃停機時間和提高設備效率。
5.10生產準備部設備管理室負責設備編號,并在設備上附設銘牌,所有設備須標識完好或不完好等狀態。
6.相關文件和記錄
QR/SH09.03-01《設備購置申請單》
QR/SH09.03-02《設備安裝、移交驗收單》
QR/SH09.03-03《設備清單》
QR/SH09.03-04《設備日檢維修卡》
QR/SH09.03-05《年、月設備修理計劃》
QR/SH09.03-06《設備維護保養檢查記錄表》
QR/SH09.03-07《設備修理完工報告單》
QR/SH09.03-08《設備報廢申請單》
QR/SH09.03-09《生產設備運轉情況記錄單》
檔案管理制度
篇2:貨柜裝柜安全控制程序
目的設立本程序以規范運輸過程,防止貨物丟失或非準許進入,滿足GSV防恐要求。2.范圍本程序適用于所有從事運輸的貨倉人員和司機以及其他相關工作人員。3.職責由貨倉主管策劃和安排貨場倉工作貨物運輸,具體運輸工作由海關人員和司機人員負責。4.程序4.1貨物運輸4.1.1有成品外運時,貨倉人員必檢驗司機的運輸通知并與船務部發出的指示精神核實后,方能裝載貨物。4.1.2一般物料,半成品對外運輸時需憑采購部或船務部出具的通知進行裝載。4.1.3所有貨車集裝箱在裝載貨物前后必須接受例行貨柜車七點檢查并清潔干凈。如發現車門不嚴或車箱破爛,應向貨倉負責人提出拒絕給該類車箱裝載貨物。4.1.4在裝載區域裝載貨物時,需由安全經理或制定安全人員進行監控,未經許可的人員或車輛不得進入該區域內。4.1.5貨物在裝載完畢就即時上鎖或使用一次性封條,于運輸單上填寫封條號碼,收貨方對運輸車輛進行檢驗是否在運輸的過程中被篡改過,如有異常應即時向廠部和客戶報告,商討有效的處理方案。4.1.6所有車輛由貨倉統一管理。客、貨車必須分區停泊,對貨車停車區域實施監控,禁止準許人員進入。貨倉內所有的物料的儲存環境必須由同一門口進出的唯一途徑,窗口需要有玻璃關閉緊密,不能讓外界進入任何物件4.1.7設立獨立的成品儲存倉,成品儲存倉有專人負責管理,任何人未經許不得隨時便進入,如有客人或品質檢查員進行檢查的必須要有主管級以上人員陪同。4.1.8成品、貨物的裝載有獨立的區域,裝載區域內不準未經允許可人員及車輛進入,裝載人員接受貨倉主管的管理,并需要接受安全知識培訓。裝載車輛司機在將車輛停泊好后應即進入司機休息的地方等待。4.1.9貨物裝載過程需要有貨倉負責人監督,防止未經許可人員,車輛的進入及異常事情的發生,當發現有不尋常事情或不允許人員進入裝載區域時,貨倉負責人應即時加以阻止,
并對此進行相應的記錄保存。4.1.10貨物被裝好后應即時由貨倉管理人員將車門封好/上鎖,防止在運輸過程中出現被開鎖,一般不可以讓司機接觸車門鎖匙。外運出口貨物應由貨倉負責人貼上廠封條紙,待海關檢查后再插上海關發給的封匙
篇3:貨物貨柜安全控制程序
1、目的
為了保障公司貨物及貨柜的安全,保證本公司給客戶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是在安全的全過程的控制,得到監視的環境中進行的,促進系統全面的控制貨物與服務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所有的產品與物料(原料/半成品/輔料配件/包裝材料)及運輸工具與設備在裝卸,運輸及倉儲等情況下.
3、定義
4、職責
4.1倉管:負責貨物的收發,數量的清點,及貨物日常安全的維護,裝柜人員的管理;
4.2業務:負責定柜,相關業務資料的核定,貨柜進出的檢查.
4.3報關員:負責與海關通達,督查貨物安全安全交關
4.4保安員:負責貨物及車輛人員進出的檢查與控制,監視與記錄整個過程,并保持記錄.
5.作業程序
5.1提前定柜與合格承運方選取
5.1.1業務部與生產部確認產品按質按量生產完成前20天,通知業務部定柜
5.1.2業務部得到通知后,核實客戶信息及本司提供的相關信息(如數量,體積尺寸,重量,交期等內容),準備向合格的業務公司定柜,并提交相關報關資料給報關員,通知其準備報關.
5.1.3選取合格承運公司
A.客戶有指定,按客戶指定的為準.
B.如客戶沒有要求,公司必須用由C-TPAT安全管理程序的公司承運方,優先選用公司常用之承運方
C.合格的承運方是負責的安全檢查要求全符合本司安全手冊規定的運輸單位及個人
5.1.4更換承運方時,必須經總經理同意,并進行正常安全全面地安全考核合格的運輸公司,才能使用
5.2提取貨柜
A.業務及生產部相關管理人員,根據生產計劃的按排和生產進度情況及結合客人貨物情況,預算需求量
B.提前客人指定或經嚴格的安全評定的合法營業的運輸公司定柜及相關資料的辦理.
C.準備好裝柜資料,報關資料,并核實清楚.
D.提柜當日,業務部必須提前預約,貨柜車輛抵達時間,并通知保安部
5.3貨柜抵達工廠的管理
5.3.1保安人員必須以報關的規定進行安全檢查,并填寫《貨柜車監控登記表》并對貨柜進行驗收.
5.3.2保安聯絡業務部人員對報關到訪人員(司機及隨從人員)的合法身份(主要檢查來訪名單,單位證件,本人身份證與公司報關負責人核對)進行檢查核實無誤后,引領其到指定車位停放車輛,并交由對口工作人員接待.
5.3.3貨柜及運輸車輛安全檢驗內容
1)必須在裝箱前檢查是否裝有隱蔽間隔,結構是否穩固,檢查依據下列準則進行:
A:檢查部位
-前板
-左側/右側
-底板/頂板/箱頂
-內/外門
-底架外部/下方
B:隱蔽間隔
△檢查有無新刷的油漆,焦木或填充劑類的
△檢查有無新刷油漆的痕跡,焊接烙印或者箱板質地差異.
C:結構
△檢查前后柱子有無裂縫.
△檢查箱板是否有打孔,切割,磨損或開裂;是否有丟失或松脫零件或緊固件分離,緊固件松脫或丟失造成的光線滲透.此檢查在箱門完全緊閉的情況下,從內部進行
△在門的末端檢查鎖條,包括托架,導桿以及凸輪,查看有礙箱門操作或關牢的缺損,例如折曲,彎曲,凹陷等
△在下層結構,檢查橫向構件構件.外伸叉架和附件是否有洞.
△在下層結構,檢查底板,箱板或板條是否有破損,開裂或斷開.
2)如果發現集裝箱有任何異常,管理人員必須在放行貨物前進行復查,如果集裝箱沒有清空,或者結構不安全,必須在《異常貨柜登記表》內登記,通知供拒方,必須要求使用新裝箱,不得使用有問題的集裝箱運輸,更不得許可進入廠區
3)只有檢驗合格的貨柜才可進入相應的停放區,在業務及安全管理人員的引導下作業
4)業務辦理機關業務銜接手續,核實柜號,柜型尺及尺寸,是否安全(有危險品),是否清空,是否漏水,是否干潔等全部安全情況后,方可在保安人員或對口業務人員牽引與監督進入相應安全場所。
5.4裝柜.
5.4.1確認沒有任何異常的車輛及貨柜,在保安的監視下,停入指定裝柜區,司機及助手應離開裝柜區,不得在此區逗留,業務工作人員對貨柜進行裝貨前的第一次拍照
5.4.2指定貨柜裝運管理人員及監管保安必須保證機關安保增強措施(如加防闖入不敷出柵欄,夜間之燈光亮度等),并在控制范圍內,再組織裝運本司貨物.
5.4.3機關工作人員向指定人員(如倉管,搬運負責人)發給準確無誤的《裝柜單》或《裝箱單》或提單.業務也必須在場監察.
5.4.4本司為保證上柜時的一切安全,采用指定專人領隊,指定協同,凡未經船務或經理以上的主管人員同意不得進入裝柜區或停貨柜的區域.
5.4.5倉管或指定授權負責上柜人員依相關資料核實好:
a)柜號,封條號及裝貨明細表
b)產品名稱,貨號,原產地,總數量及名細數,毛凈重外箱尺寸,UPC號,PO號
c)以上實際情況加以增減.
5.4.6貨物必須是在可控制,安全的儲存在區內,上貨前有經QA部派員,業務部,保安部聯合審查核對相關貨物,發現異樣,必須核查無漏溢貨或破環等現象后,才可安排裝柜.
5.4.7以上核實無誤,方可在授權負責人的指導下,進行有序的送裝相關指定的貨物入貨柜,保安員負責嚴禁無關人員監視.
5.4.8保安人員此時必須在裝卸區,核實及監督裝箱單(報關資料)上貨物數量/品名/重量/尺寸等,記錄及核實裝柜人員的名單,并嚴禁裝卸人員的進入
5.4.9裝運過程中如果是途中停止,必須加鎖,并保證有保安人員監視.
5.4.10卡車司機和其助手不得參與貨物裝卸,進行整柜裝卸時,裝貨過程完成前司機及其助手不可進入裝貨區,卡車司機只可以進行最終檢查.
5.4.11程序示例:無論何時裝卸貨物,都必須清點數目,并核對相關單據.管理人員必須復查任何差異
5.4.12裝卸完畢后,主管應在提貨單上簽名,并在其簽名旁標明產品數目.
5.4.13當貨物裝一半及裝完時必須拍照,并保留
5.5封柜.
5.5.1當貨柜上完時,再次核對以上相關資料準確無誤后,方可封柜.
5.5.2除海關封條外,必要時加裝客戶的封條或本公司的封條.
5.5.3整柜:上封條并通知報關員跟進,運輸途中的情況及海關主管部門.
5.5.4散柜:使用本司一次性封條加封.
5.5.5由相關接洽人員或經理加簽相關單證并相應備案,每裝一個貨柜必須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