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淺談汽輪機汽封與通流部分設備的安裝

淺談汽輪機汽封與通流部分設備的安裝

2024-07-24 閱讀 5704

引言

汽輪機是火力發電廠關鍵是設備之一,其安裝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后期的調試與運行維護工作,即使出現微小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很大的生產事故。而在汽輪機安裝過程中,汽封和通流部分設備安裝、間隙的調整是一項極其細致和重要的工作。間隙調整不當,對汽輪機運行的經濟性和安全性均有極大的影響。為保證在啟停和運行過程中不發生磨擦而又減少漏汽損失,安裝時必須進行認真地檢查與調整。

2、安裝技術要點

在汽輪機流通部分的安裝中,首先要對各個部件進行仔細檢查與調整,務必保證部件的完好無損,安裝條件合乎技術規范的要求。下面即對汽輪機汽封與流通部分的設備檢查與調整工作進行介紹。

2.1汽封的安裝

汽輪機是高速旋轉的機械,在轉動部分與靜止部分之間有一定的軸向和徑向間隙。既然有間隙,汽輪機就不可避免的要發生漏氣,為了建設蒸汽泄漏,汽輪機裝設了汽封裝置。汽封分為端部軸封和隔板汽封。

對汽封檢查與調整,首先要保證外觀無缺陷、損傷和油污。汽封套的水平和垂直接合面的銷釘應緊固,且在洼窩上不得松曠,各部分膨脹間隙應按照圖紙規定進行調整。汽封上下半的徑向間隙可以用壓鉛絲或鐵皮膏的方法來測量;左右兩側的間隙(下半汽封)可用長塞尺測量。

2.2隔板和隔板套安裝

隔板的安裝工作應在轉子按軸封窩找中心后進行,其安裝實際上就是對隔板找中心,即使得所有隔板的中心與轉軸的中心相重合,也就是隔板汽封與軸之間的間隙在軸向和徑向保持均勻。為了測量方便,通常都不直接用轉子來進行找中心工作,而是采取拉鋼絲、假軸或者用光學法來間接測量。

隔板找中心工具的定位洼窩與轉子在汽缸的定位洼窩相同,工具與轉子對洼窩的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于O.05mm,其垂弧差不大于0.10mm。用鋼絲找中心時,所用鋼絲直徑不應大于0.40mm,拉鋼絲的緊力一般為線材極限強度3/4左右,鋼絲拉緊裝置對緊力和位置應能進行微調,測量時要對鋼絲垂弧進行修正。

拉鋼絲找中心最好以貫通高、中、低壓各軸承洼窩中心的長鋼絲為基準線,并以此為準確定各油擋、汽封以及隔板洼窩的中心位置。

用假軸找中心時,假軸支撐座和洼窩應接觸良好,安放牢固,測量時不得有移動。

用激光準直儀找中心時,激光發射器的技術性能應滿足光點在40m光程內誤差在0.05mm以內,激光斑點為一正圓形,接收靶在汽缸洼窩中應能安放牢固,現場周圍2m以內最好不進行電、火焊等工作。引進型機組半實缸狀態下對隔板找中心應按制造廠規定修正至全實缸狀態值,鑲裝式隔板(靜葉環)找中心時應測出每塊隔板的中心值并做出記錄,隔板中心的水平方向左右偏差,高、中壓缸不大于0.05mm;低壓缸不大于O.08mm;隔板中心的上下偏差,只允許偏下,其數值不大于O.05mm。對于懸掛結構的隔板,其水平方向的偏差在0.30mm以內時,允許用抬高一側掛耳降低另一側掛耳的方法進行調整。

3、質量監督要點

3.1汽封間隙的檢查

汽封間隙的檢查包括隔板汽封和軸端汽封。測量時用塞尺在轉子左右兩側逐片測量,用力均勻一致,不得過大,以免彈簧汽封環走動。對于汽封下半和上半的徑向間隙,常用貼膠布法間接測最。間隙調好后,用長塞尺抽查底部間隙,是否與貼膠布測得的間隙相符合,必要時可用壓保險絲法核對。在軸端汽封和隔板汽封齒上,沿縱向按汽封齒高低形狀,各塊汽封環貼兩塊橡皮膏布,厚度分別按規定的取最大和最小間隙值,寬約10mm,然后在轉子上相應部位抹上一層紅丹油,將轉子吊入汽缸,盤動一圈吊開,檢查所貼橡皮膏布磨痕,厚的橡皮膏布上基本上有磨痕,薄的應無磨痕或很輕的磨痕。用伺樣的方法在上半軸端汽封齒和上半隔板汽封齒上貼橡皮膏布,轉子放入前將下半汽封環取出,防止測量誤差。然后將上半軸封套和下半軸封套緊固,并把上半隔板吊裝在相應位置上,盤動轉子一圈,吊出上半軸封套和隔板,檢查磨痕。

3.2通流部分間隙檢查

流通部分間隙的檢查應在隔板找好中心位置后進行,也可在汽封間隙調整后進行。檢查時需將轉子置于工作位置。工作位置一般為葉輪進汽側軸向間隙最小的一級,一般為汽缸內的第一級。轉子工作位置確定后,用內徑干分尺測量出推力盤或靠背輪至軸承座上某最近的固定端的距離。對于高壓轉子,推力瓦塊修刮后,推力軸承的軸向位置也就固定下來,這樣轉子的工作位置也就固定了。

對通流部分軸向間隙檢查時,在下汽缸平面左、右兩側進行,但不一定能代表上、下間隙,應將內缸的上半扣上,用頂動轉子的方法檢查通流部分的最小軸向間隙值或貼橡皮膏布法檢查第一級的軸向間隙,橡皮膏布的厚度等于最小間隙值。盤動轉子一圈,如果橡皮膏布被刮破,說明間隙過小,須調整至符合要求為止。測量時,可用平面塞尺或楔形塞尺,低壓端個別太大的間隙可用卡鉗或鋼板尺測量。對于葉頂汽封片,其徑向間隙的測量,可用塞尺或貼橡皮膏布的方法檢查。

結語

總之,在汽輪機安裝過程中,汽封和通流部分設備安裝、間隙的調整是一項極其細致和重要的工作,現場安裝技術人員必須在熟練掌握安裝工藝技術的基礎上,嚴格按照相應的規范和工藝流程進行,確保每個細節正確無誤,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汽機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三、防治瀝青路面損壞的主要對策

(1)改善瀝青混合料的級配傳統的AC-I型瀝青混合料存在細料多、中間料少的現象,對這樣的瀝青混合料的普遍反映是攤鋪時易產生離析。瀝青砼雖然是密實型的,但不是嵌鎖型的,砼中粗骨料呈懸浮狀態,瀝青砼熱穩定性較差。因此,為減少離析,提高熱穩定性,可以采用改進的AC-I型結構,主要是適當減少細集料的含量,增加中間料的含量,基本上級配曲線以規范中級配中值線為基準線,4.75mm粒徑以下走中值線下線,4.75mm粒徑以上走中值線上線,從室內試驗結果和現場外觀情況看,效果比較理想。

(2)調整瀝青路面結構層厚度為使最大公稱粒徑與結構層厚度匹配,保證壓實度,減少空隙率,防止瀝青路面滲水,上面層可普遍采用3cm厚改進的AK-13型結構和SAM-13結構,下面層統一采用4cm厚改進AC-20I型結構。從攤鋪情況看,瀝青砼壓實和密水效果較過去的AK-16上面層和AC-25I下面層得到了明顯改善。

(3)合理提高壓實度,適當減少空隙率將壓實度控制標準從96%提高到98%。按這一標準控制的瀝青路面,通車后再壓密的現象比較不明顯,且瀝青路面實測空隙率較小,不易產生早期水損害。同時為減少實測空隙率,規定馬歇爾設計空隙率測定時,采用實測密度與理論密度雙控,保證理論密度不低于93%,這樣使瀝青砼的空隙率得到嚴格控制,保證3層瀝青路面基本不滲水。為保證壓實度達98%,要求施工單位必須配備2臺25t以上輪胎壓路機。經檢測,瀝青路面壓實度的代表值超過98%,空隙率除個別點外都能控制在7%以內,保證了瀝青路面基本不滲水,雨后已基本消除了水漬。

(4)嚴格控制瀝青用量在瀝青路面施工中,根據目標配合比設計的原則,認真進行目標配合比設計,經過生產配合比段化調整,確定最優的瀝青用量。為保證混合料有足夠的瀝青用量,以提高瀝青砼的抗水能力,將規范規定的允許誤差±0.3%縮小為±0.2%~-0.1%。

(5)嚴格控制石料的壓碎在滲水狀態下,石料的壓碎對瀝青路面使用壽命的影響很大。為保證瀝青混合料在攤鋪和碾壓過程中基本不產生壓碎現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選擇石料時盡可能選擇針片狀含量小、壓碎值小的石料,針片狀含量必須嚴格控制在15%以下,盡可能不超過10%,石料壓碎值應控制在24以下;二是改善碾壓工藝,當發現石料有壓碎現象時,原則上盡可能采用輪胎壓路機搓柔碾壓,而不采用鋼輪壓路機振動碾壓;三是加強對石料壓碎情況的檢查,在終壓完成后,瀝青砼尚未冷確情況下,局部揭開檢查,如有壓碎現象,研究分析產生壓碎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對2004年施工的瀝青路面鉆孔取芯,芯樣外現表明,石料壓碎現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6)加強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測①嚴格檢查瀝青混合料的生產、運輸、碾壓過程的規范化。②對瀝青和石料質量進行源頭和現場檢測。③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壓實度、空隙率、瀝青用量、級配、壓實厚度、滲水量等技術指標。

(7)提高道路養護的意識圍繞建設與養護、維修與預防的關系,隨著路網的不斷完善,只有長期保持良好的路面使用性能,道路建設的巨額投資才能充分發揮其投資效益,而長期保持路面良好的技術狀況必須有一個強有力的養護維修支持系統來保障。從這一意義上來說,養護維修實際上是道路建設的一種延續。在路面養護和維修的關系上,長期以來人們總是習慣于等到路面開始出現損壞后,才對它進行維修,而對于路面還處于良好狀態下進行預防性養護的意義則往往熟悉不足。預防性養護實質上是一種周期性的強制保養措施,并不考慮路面是否已經有了某種損壞。

四、結束語

瀝青路面的損壞病因分析及防治對策,已經成了一個共同研究的課題。有效防治損壞,不僅提高了工程質量,同時降低了工程成本,為國家節省了費用,使瀝青路面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從而加快了我國公路事業的發展,達到舒適行車,安全出行的目的。

篇2:防止汽輪機通流部分嚴重磨損事故措施

1、啟動運行中,注意監視軸向位移和推力軸承溫度變化趨勢,并與類似啟動相比較,變化較大時,應查明原因。

2、啟動過程中,高、低壓旁路投入時,注意必須重點監視高壓缸排汽溫度,若此溫度高于規定值(432℃),必須打閘停機。

3、機組運行中,發現汽缸或發電機內有明顯的金屬磨擦聲或異常噪音,應立即打閘停機。

4、投盤車時,在使用自動、手動方式盤車均失敗時,嚴禁強行盤車。

5、機組發生劇烈振動,軸振超過250um而保護未動時,立即打閘停機。

6、禁止負荷大幅度擺動。

7、機組處于盤車狀態時,運行人員應手持聽針就地對每道瓦進行認真測聽。發現問題及時匯報,聯系領導部門人員確認處理。原因未查清、未解決前機組禁止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