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東核電站汽輪機低壓模塊安裝
汽輪機是核電站常規島的心臟,是將核島產生的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的關鍵設備,汽輪機的安裝質量直接關系到核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文章結合對嶺東核電站汽輪機低壓模塊安裝過程的剖析,闡述了安裝質量控制的關鍵舉措,并對安裝控制手段的改進提出了建議。
1設備概況
1.1設備形式
嶺東核電站汽輪機設備由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DTC)、法國阿爾斯通公司(以下簡稱ALSTOM)聯合設計、制造,為一次中間再熱、三缸、四排汽、半轉速汽輪機組,額定功率1086.94MW,額定轉速1500rpm,機組中轉子的旋轉方向為逆時針(從汽輪機向發電機看)。
汽輪機低壓缸為雙層結構,內、外缸均為焊接結構件,內缸通流形式為對稱雙流向,前、后流各5級。
低壓內缸上下半組合件均由半內缸和兩端的半排汽缸三段獨立部件通過螺栓連接而成,內缸下半與落地式軸承座為一整體,通過前后端軸承座的支承結構直接坐落在基礎平臺上,不承受與凝汽器真空變化及水位變化有關的載荷作用,保證了良好的軸系對中和軸承穩定性。
低壓外缸上下半均分前后兩段供貨,現場組焊,外缸下半不支撐在基礎平臺上,其排汽室直接坐落在凝汽器殼體上,并通過燒焊與之形成剛性連接。
低壓內、外缸之間采用O型橡膠環密封,是典型的“阿爾貝拉”結構,既保證了蒸汽不會外泄,又允許內、外缸相對運動。
1.2結構參數
作為國內首臺百萬千瓦半速機組,嶺東核電站汽輪機設備的另一顯著特點即普遍大型化,其低壓汽缸、轉子的結構參數見下表:
2安裝要點
2.1主要工作量
嶺東核電工程共安裝兩臺額定功率為1086.94MW的半速汽輪機,每臺汽輪機由一個高中壓模塊和兩個低壓模塊組成,每個低壓模塊包括一個低壓外缸和一個低壓內缸,內外缸之間通過柔性密封環連接,內缸部件包括一條低壓轉子,正反各5級低壓隔板,以及分流環、汽封體等。單個低壓模塊主要設備的總重超過640噸。
2.2安裝流程
嶺東核電站汽輪機低壓模塊安裝流程如下:外下缸組焊→外下缸就位、初找正并割除臨時支撐→內下缸就位、找正并調整水平、標高→內上缸臨時就位、檢查內缸中分面結合狀況→軸承就位→轉子臨時就位并對油檔找中心→軸瓦與轉子平行度測量、調整→轉子軸徑揚度測量、調整→地腳螺栓緊固、轉子間初找中心→汽缸固定銷、導向銷初鑲配→下隔板臨時就位、找中并配準底部工藝鍵→上隔板臨時就位、檢查隔板中分面結合狀況→內上缸臨時就位、配準隔板工藝懸掛銷→下隔板、轉子臨時就位→測量隔板左右間隙、配準產品底鍵→下隔板、轉子臨時就位并復測隔板左右間隙→上隔板、內上缸臨時就位→測量隔板頂部間隙、配準產品懸掛銷→下隔板、轉子臨時就位→轉子軸向定位并初測通流間隙→進汽分流環安裝尺寸測量、分流環配準→上隔板、內上缸臨時就位并復測頂部間隙→精測通流間隙并調整→汽封體就位、頂軸油投用→盤轉子復測中心并調整→低壓轉子間距測量、調整→軸竄測量→配準汽缸固定銷、導向銷并標識轉子定位外引值→外上缸組焊→內缸扣合、軸竄復測→轉子間中心復測、調整→內、外下缸找正→外上缸就位、檢查中分面結合狀況→外下缸與凝汽器焊接、外缸中分面間隙復查→外缸扣合、轉子間中心復查→基礎彈簧隔振器釋放、轉子間中心復查→聯軸器鉸孔、連接→大氣閥安裝、柔性密封環安裝、聯軸器罩殼安裝→面漆涂刷等收尾工作。
2.3關鍵工序
2.3.1外下缸組焊、就位
因外缸尺寸較大,為便于運輸,外上缸及外下缸分配準余量側、含垂直法蘭側兩個模塊到貨,在現場組合焊接。組合時采用斜墊鐵組進行調平,焊接時采用對稱分段跳焊措施防止變形,焊接完成后檢查結合面的狀況,若垂直結合面存在間隙,可通過加裝墊片予以消除。
外下缸就位前將臨時支撐裝置(支撐管、支撐板等)全部割除,避免與低壓內缸下半及低壓進汽管等部件相碰撞。在低壓外下缸與凝汽器上喉部間均勻布置一定數量的墊鐵組,調整外缸中分面的標高與汽輪機組水平中分面的標高一致。
就位前,油漆工作需完成。
2.3.2內下缸就位
內下缸就位前,必須保證凝汽器內部疏水聯箱、抽汽管道及其膨脹節、低壓進汽管及其膨脹節等無法通過人孔門就位的部件預存完畢,并將O型密封圈臨時固定在內下缸上。
內下缸就位后,建立鋼絲基準,測量內下缸前后外油擋中心與汽輪發電機組中心線的偏差,同時測量內下缸橫向中心線的偏差。通過底部墊鐵組調整中分面的標高符合設計要求,并調整內下缸的揚度和橫向水平度。
就位前,油漆工作需完成。
2.3.3軸承就位
對軸承進行檢查、清理,其油道、油孔應清潔暢通,無鐵屑、雜物,油孔位置正確;軸瓦烏金外觀檢查,應無夾渣、氣孔、凹坑、裂紋;對軸瓦烏金進行PT檢查,應無脫胎現象。
采用涂紅丹粉的方法檢查底部調整板與軸承座、底部調整板與壓緊調整裝置下半、支持軸承下半背弧與壓緊調整裝置下半之間的接觸,要求接觸良好、均勻,否則對接觸面進行研磨處理。
2.3.4轉子找中心
吊裝轉子就位,以外油擋為基準進行初找中心,通過壓緊調整裝置的底部、側部壓板調整轉子中心。檢查軸承與轉子的平行度,可通過加工底部調整墊塊進行調整。測量轉子揚度,復測內缸揚度、橫向水平度。
每次加工底部調整板后,都要重新檢查底部調整板與軸承座、底部調整板與壓緊調整裝置下半之間的接觸情況。
為方便日后的檢修工作,調整板應盡量留有20絲以上的調整墊片。
轉子就位前,需將軸承拉至工作位置,并在轉子就位過程中注意對O型密封圈的保護。
2.3.5下隔板找中,配準工藝底鍵
吊裝就位下隔板,以外油擋為基準拉鋼絲,以鋼絲為基準半缸進行下隔板找中,根據測量數據加工配準工藝底鍵。
2.3.6內上缸就位,配準工藝懸掛銷
復測工藝底鍵加工合格后,吊裝就位上隔板,扣合內上缸,擰緊中分面螺栓,以外油擋為基準拉鋼絲,以鋼絲為基準進行隔板找中,根據測量數據,加工配準工藝懸掛銷。
2.3.7測量隔板左右間隙,配準產品底鍵
在測量軸向通流間隙的同時,測量左右徑向間隙,根據測量數據,加工產品底鍵。
2.3.8測量隔板頂部間隙,配準產品懸掛銷
吊裝上隔板,扣合內上缸,擰緊中分面螺栓,壓鉛絲測量上部徑向間隙,下部間隙值通過計算公式“下=左+右-上”計算得到,根據數據加工產品懸掛銷。
選擇鉛絲時,盡量使其厚度值在所測間隙的1.5倍以上,并盡量使用一根鉛絲,以提高測量精度。同時使用竹片或其他類似工具頂住汽封塊,防止其底部彈簧變形,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
2.3.9外上缸組合焊接
外上缸組合必須在外下缸上進行,且臨時支撐管必須在組合焊接完成后才能割除,由于臨時支撐管與內缸相碰,所以必須在扣合內缸之前完成此
工作。
焊接前,利用定位銷定位,并利用中分面螺栓消除中分面間隙。
2.3.10內缸扣合
以上工作完畢后,進行零部件清理,開始準備扣合內缸,清理時需注意疏水孔洞的檢查確認,扣合內缸后要注意對通道或開口的保護,并按照程序中要求的順序冷緊(或熱緊)中分面螺栓,并測量螺栓伸長量滿足程序要求。
2.3.11外上缸就位
外上缸組合焊接完成后,在基礎平臺旁割除臨時支撐,最終正式吊裝就位,外缸中分面添加密封涂料,緊固中分面螺栓。
3思考與改進
3.1供貨順序
設備供應順序與安裝邏輯的不匹配無論對于安裝工作還是設備保護工作都會造成不利影響。仍以嶺東核電站1號汽輪機為例,其2號低壓模塊作為汽輪發電機軸系的基準模塊卻安排在1號低壓模塊后發運,不利于整體工期關鍵路徑的縮短,此外,低壓轉子先于汽缸到貨,導致遲遲無法開始裝配,現場儲存時間過長,平添風險。
對后續同類機組,可以考慮讓安裝管理部門在設備供應合同簽訂前介入合同技術文本的審核,特別是到貨進度的安排,力求使合同約定的供貨順序與現場實際的安裝邏輯保持一致,同時應對一些重要零部件、散件的到貨進度加以明文約束,而不能只以大件設備的到貨為合同支付節點。
在合同簽訂后的供貨控制階段,安裝管理部門仍有必要對采購部門給予支持,應立足現場實際情況提供第一手的設備需求計劃(如3個月、6個月滾動到貨需求等),特別是小件、散件的到貨需求。
3.2標準工期與人力需求
3.2.1標準工期
考慮到嶺東核電站是國內百萬千瓦半速汽輪機應用的先例,基于其安裝過程初步整理出汽輪機低壓模塊主要工序的推薦標準工期(以日歷日為單位,總有效工期216天),有待后續同類機組去檢驗、優化。
外下缸組焊(15天)→外下缸就位(2天)→內下缸就位、找正(3天)→軸承檢查、就位(2天)→轉子臨時就位、找中心(3天)→地腳螺栓緊固、轉子間初找中心(5天)→測量隔板左右間隙、配準產品底鍵(10天)→測量隔板頂部間隙、配準產品懸掛銷(15天)→精測通流間隙并調整(15天)→盤轉子復測中心并調整(10天)→配準汽缸固定銷、導向銷并標識轉子定位外引值(6天)→外上缸組焊(15天)→內缸扣合、軸竄復測(10天)→轉子間中心復測、調整(10天)→外下缸與凝汽器焊接、外缸中分面間隙復查(30天)→基礎彈簧隔振器釋放(15天)→轉子間中心復查、聯軸器鉸接(30天)→大氣閥安裝、柔性密封環安裝、聯軸器罩殼安裝(20天)。
3.2.2人力需求
同樣依據嶺東核電站汽輪機低壓模塊主要工序的安裝過程整理出人力需求數據,留待進一步驗證、優化。
假設上游土建、供貨條件正常,能夠滿足安裝連續施工,安裝工人分1號低壓模塊、2號低壓模塊兩組,每組約6人,期間根據工作量適當調整。表中僅給出汽輪機本體安裝工人的工日,未考慮輔助工種和相關管道的安裝工日,還需說明的是,基礎彈簧隔振器釋放為土建專業工作,不計安裝工日。
4結語
嶺東核電站汽輪機低壓模塊安裝期間遇到的困難超過了管理者的預想,設計、制造、土建、安裝各方,包括供應商的技術支持專家,都是第一次接觸該機型,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個了解、學習、掌握的過程。
篇2:汽輪機高低壓加熱器調試措施
1概述華電新疆發電有限公司昌吉熱電廠2×330MW熱電聯產工程1號汽輪機為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型號為CZK330-16.7/0.4/538/538型亞臨界、一次中間再熱、高中壓合缸、單軸雙缸雙排汽、直接空冷汽輪機。機組配用的高壓加熱器(以下簡稱高加)系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JG-1025、JG-1110、JG-885型高壓加熱器。所配用的低壓加熱器(以下簡稱低加)系上海動力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低壓加熱器。該機組由新疆電力設計院設計,山東電建二分公司負責安裝,新疆電力科學研究院負責機組的整套調試工作。根據有關規程、規范,結合本系統的實際情況,特編制本措施。2調試目的全面檢查高、低加系統設計、制造及安裝的質量,保證高、低加系統安全可靠地投運。3依據標準3.1《火力發電建設工程啟動試運及驗收規程》[DL/T5437-2009]。3.2《火電工程啟動調試工作規定》[電力部建設協調司建質(1996)40號]。3.3《火電工程調整試運質量檢驗及評定標準》[電力部建設協調司建質(1996)111號]。3.4《電力建設施工及驗收技術規范》(汽輪機機組篇)[DL5011-92]。3.5《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火電廠動力部分)》[國家電網安監(2008)23號]。3.6《防止電力生產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2000年版)》。3.7《中國華電集團公司工程建設管理手冊》中國華電工[2003]第260號。3.8高、低壓加熱器說明書及設計圖紙。4調試使用設備經校驗合格、準確可靠的現場DCS測點和就地表計。5組織與分工5.1建設單位的職責全面協助試運指揮部做好試運全過程的組織管理,參加試運各階段的工作的檢查協調、交接驗收和竣工驗收的日常工作。負責編制和發布各項試運管理制度和規定。協調解決合同執行中的問題和外部關系等。參加分部試運后的驗收簽證工作。負責管理制造廠家的調試項目等。5.2安裝單位的職責負責分系統試運的組織工作和系統的隔離工作。負責試運設備的檢修、維護及消缺工作準備必要的檢修工具及材料。負責有關系統及設備的臨時掛牌工作,配合調試單位進行分系統的調試工作。負責試運階段設備與系統的就地監視、檢查、維護、消缺和完善。負責該系統分部試運后的驗收簽證工作。負責向生產單位辦理設備及系統代保管手續。5.3調試單位的職責負責調試系統的指揮及技術工作,準備調試表格進行調試工作并記錄有關數據;負責調試系統相關的聯鎖、報警、保護的傳動及試運前的技術及安全交底做好交底記錄。負責全面檢查試運系統的完整性和合理性,組織系統試運條件的檢查確認。負責試驗數據的記錄及整理工作。填寫試運質量驗評表。參加分部試運后的驗收簽證工作,編寫調試報告。負責對試運中重大技術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及建議。5.4監理單位的職責負責本試運方案的討論會審。檢查試運的各項工作落實完善情況。負責本次調試設備的質量監督檢查工作及對調試過程進行監控。負責試運過程中的缺陷管理,建立臺賬,確定缺陷性質和消缺責任單位,組織消缺后的驗收,實行閉環管理。協調辦理設備和系統代保管有關事宜。5.5生產單位的職責完成各項生產準備工作,包括燃料、水、汽、氣、酸、堿等物資的供應。提供電氣、熱控等設備的運行整定值。負責系統試運中設備的啟、停,運行調整及事故處理。在調試系統試運期間作好事故預想,及時處理異常情況。準備運行的規程、工具和記錄報表等。負責試運中設備的巡檢及正常維護工作。負責有關系統及設備的正式掛牌工作。負責已經代保管設備和區域的管理及文明生產。5.6生產廠家的職責制造單位應按合同進行技術服務和指導,保證設備的性能;及時消除設備缺陷;處理制造廠應負責解決的問題;協助處理非責任性的設備問題等。6調試范圍高低加及其附屬管道、水位計、閥門、疏水器,相關的熱工儀表、電動門、調整門、電磁閥和保護系統。高加主要技術參數見表一,低加主要技術參數見表二。表一?高加主要技術參數序名稱單位1號高加2號高加3號高加1加熱器編號HP1HP2HP32型式臥式U型管臥式U型管臥式U型管3型號JG-1025JG-1110JG-8854總傳熱面積m蒸汽冷卻段換熱面積m2136115846凝結段換熱面積m疏水冷卻段換熱面積m2701621658流程數雙流程雙流程雙流程9給水端差℃-1.70010疏水端差℃5.65.65.611傳熱管外徑×壁厚mmΦ16×1.912傳熱管數/堵管根數根1314/1311229/1231163/11613設計管內流速m/s2.42.42.414設計壓力管側MPa(g)28.05殼側MPa(g)7.584.812.5115試驗壓力管側MPa(g)42.1殼側MPa(g)11.377.23.716設計溫度管側℃295265225殼側℃420/295360/265481/22517設計流量管側t/h1180殼側t/h75.990.3344.318設計壓降管側MPa0.10.10.1殼側MPa0.070.070.0719換熱堵管率≤10%表二?低加主要技術參數序項目5號低加6號低加7號低加1加熱器編號LP5LP6LP72型式臥式U型管臥式U型管臥式U型管3型號JD-610JD-700JD-9404總傳熱面積m蒸汽冷卻段換熱面積m20006凝結段換熱面積m疏水冷卻段換熱面積m290401958流程數雙流程雙流程雙流程9上端差(出口)℃2.82.82.810下端差(入口)℃5.65.65.611傳熱管外徑×壁厚mmΦ16×0.912傳熱管數/堵管根數根660/10%670/10%865/10%13設計管內流速m/s2.42.391.914設計壓力管側MPa(g)4.0殼側MPa(g)0.6860.480.115設計溫度管側℃164138110殼側℃322/164266/13812016設計流量管側t/h924.916殼側t/h46.7849.96758.98417設計壓降管側MPa0.10.10.1殼側MPa0.020.020.027應具備的條件7.1高、低加投運前應具備的條件7.1.1有關管道、閥門及設備安裝完畢,保溫良好,管道支吊架經過檢查調整,符合設計要求。7.1.2高、低加及管道水壓試驗合格,所有安全門按要求檢驗整定合格后,方可安裝。7.1.3高、低壓給水管道、凝結水管道按要求沖洗合格。7.1.4有關熱工和電氣安裝工作完成,就地與遠傳儀表齊全、完整、安裝正確,電動門和調節門經調整試驗合格。7.1.5水位自動調節裝置具備投入條件,各水位計顯示良好。7.1.6聯鎖保護系統試驗動作正確可靠。7.1.7高、低加周圍道路暢通,照明充足。7.1.8高、低加熱工保護動作正確。見《1號機組汽機聯鎖保護確認表》高、低加部分。7.1.9凝結水泵和給水泵具備投運條件,可隨時投入運行。7.2高、低加投運前的準備工作7.2.1下列設備送電檢查:高、低加進汽電動門、危急疏水門、疏水調節門、儀表和熱工保護電源。7.2.2檢查下列各閥門處于關閉位置:高、低加進汽電動門、水側注水門、水側放水門、危急疏水門、疏水調節門。8高加試運程序8.1水側投入8.1.1給水泵啟動后,高加水側即可投入。水側投入后,應投入高加水位熱工保護。8.1.2開啟高加水側排空氣門,緩慢開啟注水門向高加注水,見水后關閉水側排空氣門。注意監視汽側水位檢查高加有無泄漏。8.1.3確認高加無泄漏后,投入高加水側。8.2汽側投入8.2.1高加原則上應隨機組滑啟、滑停,當因某種原因不能隨機滑啟、滑停時,應按抽汽壓力由低到高的順序依次投入。8.2.2檢查高加水側正常投入,稍開高加進汽電動門和全開高加危急疏水門或汽側放水門,進行高加汽側的預熱及沖洗。8.2.3進行高加汽側沖洗排污。汽側沖洗時應嚴格控制高加出水的溫升速度≤3℃/min。8.2.4高加疏水品質合格后,關閉危急疏水門或汽側放水門,疏水切換為正常系統。8.2.5全面檢查高加系統,確認一切正常,逐漸開大高加進汽電動門,溫度穩定后至全開,高加投入運行。8.3高加停運8.3.1汽側停運:高加原則上應隨機組滑啟、滑停,當因某種原因不能隨機滑啟、滑停時,應按抽汽壓力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停運。緩慢關閉高加進汽電動門,控制給水溫降速度在≤2℃/min。關閉高加進汽電動門和汽側空氣門,開啟高加汽側放水門。8.3.2水側停運動作高加入口三通閥,給水切換至自動旁路。切換完成后關閉高加出口電動門,水側切除。9低加試運程序9.1水側投入9.1.1凝結水泵啟動后,低加水側即可投入。投入低加水位熱工保護。9.1.2開啟低加水側排空氣門,緩慢開啟入口門向低加注水,見水后關閉水側排空氣門。注意監視汽側水位檢查加熱器有無泄漏。9.1.3確認低加無泄漏后,投入低加水側。9.2汽側投入9.2.1低加原則上應隨機組滑啟、滑停,當因某種原因不能隨機滑啟、滑停時,應按抽汽壓力由低到高的順序依次投入。9.2.2檢查低加水側正常投入,打開啟動排氣門,稍開低加進汽電動門,全開危急疏水門或汽側放水門,進行低加汽側的預熱。9.2.3汽側沖洗時應嚴格控制低加出水的溫升速度≤3℃/min。9.2.4全面檢查低加系統,確認一切正常,開大低加進汽電動門,低加投入運行。9.3低加停運9.3.1汽側停運:低加原則上應隨機組滑啟、滑停,當因某種原因不能隨機滑啟、滑停時,應按抽汽壓力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停運。緩慢關閉低加進汽電動門,控制給水溫降速度≤2℃/min。關閉低加進汽電動門和汽側空氣門,開啟低加汽側放水門。9.3.2水側停運開啟加熱器水側旁路門,全開后關閉低加進出口門,水側切除。10高、低加事故解列10.1高加事故解列當高壓加熱器發生泄漏,水位急劇上升,接通高二值報警點,自動打開危急疏水門,如水位繼續上升,高三值點接通,同時迅速動作高加進口三通閥切至旁路,關閉抽汽隔離門和抽汽逆止門,三通閥切至旁路后關閉高加出口門。關閉疏水至除氧器截止門和運行排氣門,打開疏水到高加危急疏水擴容器的截止門。打開啟停放水門排除積水,打開放氣門。事故條件下的解列,不能遵守溫度變化率的限制,因而對高加是有害的。運行中發生下列情況時,高加可緊急解列:①高加水位高Ⅲ,水位無法控制。②機組甩負荷。③高加系統汽水泄漏、抽汽管路蒸汽泄漏,危及人身設備安全。10.2低加事故解列低加停運應先停汽側,后停水側。關閉故障低加的進汽電動門、逆止門,開啟抽汽管道疏水閥,注意溫降速度。關閉上級至本級疏水隔離門,注意上一級低加的事故疏水門動作正常。開啟故障低加的旁路門,關閉進、出水門,注意凝結水流量的變化及除氧器水位。關閉故障低加的正常疏水門和事故疏水門。若低加有檢修工作,根據具體工作認真做好相應的安全措施。11質量目標11.1高加出水的溫升速度≤3℃/min.11.2低加出水的溫升速度≤3℃/min。11.2最終給水溫度271.8℃11.2閥門單體調試確認完成,滿足生產要求;11.2系統聯鎖保護及報警試驗完成,可正常投用。12安全注意事項12.1高加投入和停用前,應與鍋爐加強聯系,防止操作引起給水中斷。12.2啟停操作時,應安排熟練的運行人員負責操作。12.3熱工保護必須動作可靠,高加水側不退出,保護不能解除。12.4機組首次啟動中加熱器水側放水應打開,沖洗內部臟物。由于抽汽管道內壁不清潔,含有較多雜質,應在汽側投入過程中,維持加熱器汽側壓力進行蒸汽沖洗2個小時以上,通過汽側放水門排放。12.5高加汽側投入前抽汽管道應當充分疏水。12.6運行過程中高加至除氧器排氣門應全開,排汽量靠高加內部節流孔板保證,不應隨便關小排汽門。12.7加熱器投運后應嚴密監視水位,特別是試運初期,嚴防高加滿水進入汽輪機造成重大惡性事件的發生。12.8加熱器運行中重點要監視其加熱器端差和疏水端差,差值越小說明加熱器和疏水冷卻器的工作情況越好。高壓加熱器在運行中,除注意監視水位和端差外,還應注意高壓加熱器的出口水溫,額定負荷下達不到設計值將會增加機組的熱耗,必須查明原因及時處理。環境、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因素控制措施13.1環境因素的控制本項目沒有可能造成影響環境因素。13.2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因素的控制13.2.1本項目可能出現的危險源識別如下:13.2.1.1生產工作場所未配備安全帽或未正確佩戴安全帽。13.2.1.2調試生產場所溝、孔、洞在基建期間多處不全,樓梯、照明不完好。13.2.1.3生產場所未按照規定著裝。13.2.1.4調試現場腳手架比較多,可能存在高空落物被擊傷。13.2.1.5調試現場的旋轉設備未安裝靠背輪的防護罩或接地裝置,可能被轉動機械絞住衣物,或發生觸電。13.2.2對可能出現的危險源采取的控制措施13.2.2.1在生產工作場所配備足夠安全帽,要求所有調試人員正確佩戴安全帽。13.2.2.2進入現場時,注意警戒標志,對不符合規定的走道和明顯危及人生安全的工作場所,禁止進入,照明不良的場所不得進入和工作。13.2.2.3生產場所按照規定著裝。13.2.2.4正確的戴好安全帽,發現高空有施工工作,禁止進入。13.2.2.5檢查電氣設備必須有良好的接地,靠背輪無防護罩禁止啟動。13.2.2.6參加調試的所有工作人員應嚴格執行《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及現場有關安全規定,確保調試工作安全可靠地進行。14附錄附表A抽汽回熱系統調試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