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有毒氣體探測器的安裝調試注意事項

有毒氣體探測器的安裝調試注意事項

2024-07-24 閱讀 1690

在一些有毒氣體場合,消防器材中的有毒氣體探測器在這邊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那安裝調試有毒氣體探測器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現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有毒氣體探測器的安裝注意事項一共有七條:

1.有毒氣體探測器的安裝和檢測必須由專業人員進行。

2.有毒氣體探測器殼體的接地端應可靠連接大地,其接地電阻應≤4Ω。

3.為了確保有毒氣體探測器處于有效工作狀態,建議用戶定期(每半年)對檢測儀進行校準,并由具有計量器具檢定資格的機構(如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對檢測儀進行檢定。

4.當檢測儀超過其使用壽命,建議用戶及時通知廠家更換傳感器。

5.嚴禁在有可燃氣體或蒸氣的危險場所帶電打開有毒氣體探測器的外蓋。你可使用便攜式氣體探測器來確認現場是否存在危險氣體。

6.氣體是通過呼吸裝置進入傳感器的,當該呼吸裝置損壞或遺失時,嚴禁使用有毒氣體探測器。定期清理,以防灰塵雜質堵塞防護孔,影響檢測靈敏度。7.在安裝調試有毒氣體探測器時,禁止用純氣或高濃度氣體試驗。

篇2:便攜式氣體探測器操作規程

1.開機方法:打開帶能源開關,儀器進行預熱自檢,3分鐘自檢完畢,發出間斷且有節奏的打擊聲;裝動調節按鈕,使左邊第一個報警指示燈處于臨界發光狀態,同時具有間斷打擊聲響,則進入正常工作狀態;

2.使用方法:將已經調零的機器探頭靠近,但不能接觸,更不能撞擊需要檢測的部位,緩慢移動,如果持續的節奏聲變得急促,同時顯示面板上的LED燈顯示個數持續增加,說明該處有氣體泄漏。當指示燈全亮仍未確定氣體泄漏時,應該按逆時針方向調節調整旋鈕,只保留1-2個指示燈亮,繼續檢測,指示燈亮得最多時探頭所在位置即為氣體泄漏點;

3.充電方法:將儀器電源開關處于關閉狀態,充電器充電插頭插入儀器的充電插孔,將充電器的電源插頭插入220V電源插座內,這是充電器上的紅色指示燈亮,說明充電正常。當欠壓指示燈亮時,說明電壓太低,應及時給電池充電,每次充電10-14小時;

4.故障指示:開機后,面板上左側第一個指示燈為電源指示燈,該燈不亮,說明電池無電,需要充電,或電源接觸不好,需要檢查內部接線;接觸燃氣沒有反應,可能是靈敏度偏低,或傳感器失效需要重新標定或更換傳感器;報警指示燈亮,環境中有燃氣,進一步確定泄漏點,或靈敏度調節偏高,需要重新調節。

5.注意事項:

5.1注意輕拿輕放,避免用力碰撞;

5.2非專業人員不要隨便拆卸;

5.3嚴禁探頭接觸油、水等液體;

5.4嚴禁大量氣體直沖探頭;

5.5儀器不用時每月充電一次,每次充電時間為10-14小時。

篇3:易燃有毒氣體探測器防火探測系統安全管理規范

1.目的和范圍

為正確使用、保養和標定易燃氣體探測器,使易燃、有毒氣體探測器和防火探測系統能夠在危險發生的初期發出警報,使作業人員采取必要的措施對危險進行預防和消除,降低火災危害和生命財產損失的幾率,特制定本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所轄范圍內使用的易燃,有毒氣體探測器和防火探測系統的管理。

2.術語和定義

3.職責

3.1健康安全環保部

負責制定《易燃,有毒氣體探測器和防火探測系統安全管理》,并監督檢查各所屬單位的執行情況。

3.2使用單位

3.2.1負責所轄范圍內使用的易燃,有毒氣體探測器和防火探測系統的使用及維護管理。

3.2.2負責對所屬單位使用易燃,有毒氣體探測器和防火探測系統的相關人員進行有關技能的培訓。

3.2.3負責定期對易燃和有毒氣體探測器進行檢查、測試、校核和檢驗。

4.管理要求

4.1分類

易燃和有毒氣體探測器分為便攜式和固定式兩種。

4.2便攜式氣體探測器

4.2.1概述

4.2.1.1使用易燃氣體探測器應設置探測氣體報警的最低爆炸下限值。有毒氣體探測器針對探測到氣體報警的設定值是按達到一定臨界值(PPM)的含量來設定的。

4.2.1.2由專職檢測人員進行易燃和有毒氣體探測器的標定和檢驗。

4.2.2校核

4.2.2.1使用前,在空氣潔凈的環境中將探測器調零。根據廠家說明書檢查、測試和校核便攜式易燃氣體探測器。便攜式可燃氣體探測報警儀每六個月進行校驗一次,并做好記錄根據使用狀況不定期的使用標準氣體進行標定。

4.2.2.2對探測器的檢查、測試和校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驟:

l檢查探測器的外觀,確保儀器沒有機械損壞;

l檢查探頭是否過期,如過期必須立即更換;

l檢查電池電壓是否符合該型探測器的要求;

l用清潔的空氣進行置換使儀器恢復零位指示;

l使用前對探測器進行零點校驗。

l使用標準氣體發生器測定該探測器的可靠性。

輪班時,在使用前校核一次即可。但以下情況,必須重新測試/校核:

l使用人員變更或工作的環境發生很大變化;

l探測器由于跌落、浸濕或溫度變化的原因而遭到損壞。

4.2.2.3現場校核的結果必須由校核人員記錄備案。記錄包括設備的序列號、使用日期、測試、檢查、標定結果和測試人員的姓名。

4.2.3使用

4.2.3.1以下情況應使用便攜式易燃氣體探測器:

l在可能含有易燃氣體的區域動火;

l簽發熱工作業許可證和開始熱工作業前;

l開始進入限制空間作業之前,在整個作業過程中應持續檢測氣體。

4.2.3.2以下情況應使用有毒氣體探測器:

l拆開處理工藝管線或氣體管線的管子和法蘭之前;

l進入限制空間前的氣體檢測(如工藝處理容器、水艙和油艙等);

l接近漏油、漏氣的管線、容器或艙室時。

4.2.4氣體檢測人員

4.2.4.1執行氣體檢測工作的人員都應接受過專業培訓。

4.2.4.2進行氣體檢測工作時,檢測人員必須穿戴適當的個人防護用品和安全裝備。

4.2.5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4.2.5.1氣體檢測人員必須熟知每種氣體的密度同空氣的差異,保證整個空間的氣體都被檢測到。

4.2.5.2檢測者必須注意表中讀數的每一個變化。在一定條件下,比如強氣流或缺氧,表中讀數可能會迅速升高或降低,導致錯誤結果。

4.2.5.3氣體檢測人員必須了解檢測設備的性能和測量范圍。

4.2.5.4按照廠家的建議檢查和維護保養探測器。

4.2.6使用便攜式氣體探測器的安全預防措施

4.2.6.1將取樣軟管的長度降至最低。根據設備使用說明確定泵的確切數量,降低氣體在管線中冷凝的可能性。

4.2.6.2每次檢測完后都要用潔凈空氣吹掃探測器,排出燃燒室內氧化物中的腐蝕性氣體。

4.2.6.3禁止拆除設備上的止回火器,防止燃燒室中可能發生的爆炸接觸到取樣中的混合氣體。

4.2.6.4禁止使用探測器取樣含有四乙鉛的汽油蒸氣,將取樣管或觸頭浸入液體中。

4.2.6.5禁止接近無線通訊設施(如天線),電磁波會影響氣體探測器的微處理器。

4.2.6.6在限制空間中作業,探測器出現故障(如電量不足),所有人員必須立刻停止作業,并離開該區域。

4.3固定式氣體探測器

4.3.1固定式易燃和有毒氣體探測器是安裝在不間斷地檢測易燃和有毒氣體濃度的位置。探測器輸出的信號通常都傳送到監控中心,如控制室。

4.3.2根據特定的用途,每個控制系統都要根據需監控的空間、易燃氣體的類型、有人或無人設施、設備的價值和發生事故導致的危險等方面的因素來量身定制。設施關斷的情況:

4.3.2.1出現任何可導致設施無法安全運作的故障或異常狀態時,應自動將設施關斷。

4.3.2.2設備運行中發生電力中斷情況,應安裝可調的延時裝置以防止設施關斷。

4.3.2.3關斷系統應優先于自動重啟系統。

4.3.2.4每個引起關斷的情況都必須啟動一個視覺警報器,引起進入該區域的工作人員警覺。

4.3.2.5設置氣體報警的最低爆炸下限值。

4.3.3應按照廠家的要求定期校核固定式易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探測器,最少每三個月一次。

4.3.4記錄

固定式的可燃探測報警儀每年至少校驗一次使用六個月應進行標定一次并做好記錄。內容應包括探測器的位置、制造廠商、類型和型號、標定日期、標定結果和校核人員的姓名。

4.4防火探測系統

海上及陸岸終端設施上安裝防火探測系統。煙火探測器同中央控制系統由PLC(可編程邏輯控制系統)連接起來,可啟動聽覺和視覺警報,決定是否關斷設備或生產系統。防火探測系統的優點在于可以在無人區域發生火災時發出警報,而火勢的情況主要依靠離子煙霧探測器、熱能感應探測器和紫外線/紅外線探測器(或火焰探測器)三種類型的探測器來識別。

4.4.1離子煙霧探測器

離子煙霧探測器安裝于易出現火災的天花板,可通過感應可見的煙霧或不可見的燃燒產物對火災跡象作出反應。探測器探測到煙火時二極管停止閃爍,始終保持發光狀態。特殊的信號處理技術避免了電器的干擾,在確定有煙霧存在時發出警報。每三個月要使用煙霧樣本對探測器進行校核。

4.4.2熱能感應探測器

熱能感應探測器(固定溫度上升補償式熱探測器)感應過熱或火焰,并通過安全系統向人員報警或探測到火災后釋放滅火劑。探測器裝有溫升補償裝置,根據火焰蔓延趨勢強弱能準確的探測到四周溫度。熱能感應探測器設定的報警溫度應比環境溫度高50~100度,安裝完成后,應對探測器做檢查,設定溫度范圍。

4.4.3紫外線/紅外線(UV/IR)探測器

紫外線/紅外線探測器設計用來探測火焰發出的紫外線和紅外線,不因照明光線、焊接弧光、發熱物體和其他熱輻射源發生誤報警現象。火焰同時放射出紫外線和紅外線,可判斷火焰的存在。如果只探測到紫外線或紅外線中的一種,不會引起警報。但如果兩者同時被探測到,并且達到一定的強度,經過微處理器的計算,可以判定火焰的存在并報警。

5.相關文件和資料

5.1《勞動防護用品安全管理》

5.2《工作許可管理》

6.相關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