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氣汽車槽車運輸與停放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槽車運輸液化石油氣汽車槽車運輸應遵守下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槽車上應配有固定的駕駛員和押運員,并經本單位安全技術部門考試合格,取得證書。
②槽車行駛時必須遵守當地公安、交通部門制定的交通規則,并按規定的路線、時間和車速行駛。
③槽車不準拖帶其他車輛,不得攜帶其他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不準搭乘其他人員,車上嚴禁吸煙。
④槽車通過隧道、涵洞、立交橋時,必須注意標高,限速行駛。
⑤槽車行駛途中,應經常注意罐體壓力和溫度變化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停車檢查,并妥善處理。當罐內液體溫度達到40℃時,應采取遮陽或在罐外用冷水噴淋罐體降溫等安全措施。
(2)槽車停放液化石油氣汽車槽車停放應遵守下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槽車應停放在專用的停車場或車庫內。已經灌液的槽車只可停放在停車場,不得進入停車庫。活動式槽車的罐體應卸在規定的位置單獨停放。
②槽車在途中不得停靠在機關、學校、廠礦、橋梁、倉庫和人員稠密的地方。途中停車如果超過6h,應與當地公安部門聯系,并按指定的安全地點停放。
③槽車在途中停放時,駕駛員和押運員不得同時遠離車輛。
④槽車途中停車,應選擇通風良好的位置,并在10m以內不得有明火或建筑物;夏季應有遮陽措施,防止曝曬。
⑦槽車需在途中停車檢修時,應使用不產生火花的工具,并不準有明火作業。
篇2:石油氣汽車槽車出入庫安全管理制度
1、入庫車輛必須先通過安全檢查,被許可后才能進入庫區。
2、汽車槽車只準駕駛員一人進入庫區。
3、站區內車輛停靠好后必須全車熄火,不準在站區內修車或急剎車。
4、汽車槽車經過安全員檢查許可后,方可進行充裝。在安全員有事外出時,生產部門主管可代行安全職責。
5、安全檢查內容包括:槽車證明、執照齊全、安全閥、壓力表、溫度表、緊急切繼閥、液位計安全可靠,并認真做好記錄。
6、充裝工必須做好充裝過程的記錄。
7、充裝過程必須有人監督。
8、充裝完畢后必須安全員檢查后方可出庫。
9、一臺車輛在充裝時,另外車輛不得發動。
10、充裝過程發生泄漏,必須立即停止充裝,并及時處理。
11、有事故隱患車輛或證照不齊車輛嚴禁充裝。
12、超過檢驗期車輛嚴禁充裝。
13、液化石油氣汽車槽車嚴禁超裝。
篇3:液化石油氣汽車槽車定期檢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槽車的定期檢驗周期
①槽車的定期檢驗包括對罐體和各種附件的檢查和修理,槽車底盤和車輛行走部分的檢查和修理,按底盤說明書以及公安部門和交通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②槽車的定期檢驗分為年度檢驗和全面檢驗兩種。年度檢驗每年進行一次,全面檢驗每5年進行一次。但新槽車在投入使用后的第二年必須進行首次全面檢驗。年度檢驗如發現嚴重缺陷,應提前進行全面檢驗。槽車的年度檢驗,可由用戶自己進行。槽車的全面檢驗,應由當地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單位進行。
(2)槽車的年度檢驗內容
①罐體表面漆色,銘牌和標志檢查。
②罐體的內、外表面檢查,注意有無裂紋、腐蝕、劃痕、凹坑、泄漏、重皮和剝落等缺陷或傷殘。
③檢查安全閥、緊急切斷裝置、液面計、壓力表、溫度計和滅火器等安全裝置。并進行相應的性能檢驗,不合格或失靈者,應予以更換。
④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妥善處理,并最終按罐體的設計壓力進行氣密試驗合格。
(3)槽車的全面檢驗內容
①進行年度檢驗所規定的全部檢驗項目。
②進行罐體外表面的除銹噴漆。
③測定罐體壁厚。
④對罐內焊縫及所有接管和人孔焊縫,進行100%的表面磁粉探傷或著色探傷檢查;對有懷疑的對接焊縫,還應進行射線或超聲波探傷檢查。
⑤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妥善處理,并最終按罐體設計壓力的1.5倍進行水壓試驗,以及按罐體的設計壓力進行氣密試驗合格。
(4)槽車的檢修安全規定
①槽車的檢查和修理單位,必須制訂檢修規程和質量要求以及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②檢查和修理之前,罐內的液化石油氣必須排空,并用氮氣、水或水蒸氣置換干凈,經檢測符合衛生及動火規定,嚴禁采用空氣置換。用水蒸氣置換時,應先拆下溫度計。
③車輛部分需進行大、中修時,罐體也應經過上述處理后方可進廠。嚴禁槽車帶液化石油氣進廠修理。
④進入罐內檢修時,應有專人監護,并使用電壓不超過12V的低壓防爆燈。如需動火,應先辦理動火批準手續,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術措施。
⑤罐體如經補焊,焊補處應進行射線及磁粉探傷檢查合格,并進行適當的局部熱處理。
⑥水壓試驗和氣密試驗,必須在全部檢查和修理工作完畢后進行。
⑦槽車的檢查和修理應有詳細記錄,并簽字存查。槽車檢修后,應按規定在檢修記錄卡及罐體的規定部位標明下次檢驗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