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綜合管理之企業管理中的八對矛盾

綜合管理之企業管理中的八對矛盾

2024-07-25 閱讀 6798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綜合管理之企業管理中的八對矛盾

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管理能力給予企業家縱橫捭闔的底氣。企業成敗源于管理,成功的企業家必定擁有卓越的管理能力。沒有管理能力的企業家最多算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量化與“悟”

管理其實是文化的一種表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企業管理角度上看,更多地表現為一個“悟”字,領導與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更多地以“悟”來傳遞信息。是量化地、準確地表達好,還是靠“悟”好呢?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十分快捷,需要以最短的時間讓對方明白你要傳遞的信息,“悟”就落后了。所以我們要調整我們的觀念、習慣,盡可能以準確的、精確的、量化的方式來傳遞信息,消除信息的不準確性和干擾。

企業要提高效率,必須要量化。所謂量化不是說用數據表示就是量化,阿拉伯數字并不代表量化。什么叫量化呢?應該是讓每一個員工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把他需要的信息區分出來。

舉個例子。一本《MS-DOS操作系統》厚達789頁。當我們拿到這本書時,所有的人都哄堂大笑。笑什么?老外太笨了,這么一個DOS操作系統還要789頁的書,太不像話了。后來,我被分配到工廠,把這本書給機床操作工看。當初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中畢業的機床操作工也學會DOS系統的時候,我才真正震撼了:中國人寫一份說明書能簡就簡,能少就少,最后是誰也看不懂,甚至自己也看不懂。

計劃與聰明

計劃不是隨意想象而來的,它應該是對歷史數據和行為的歸納、分析、總結后做出的前瞻性安排。

我們常常會說“船到橋頭自然直”,會依靠聰明和隨機應變,并據此創造出“計劃沒有變化快”,沒有認真做規劃、做計劃的習慣,沒有詳細記錄歷史數據的習慣。憑借腦子中僅有的一點信息,我們就能做出自己或單位明天、下一個月、明年的計劃。考試/大久而久之就沒有人相信計劃了。依據“船到橋頭自然直”去撞去碰,有時我們也能做得很成功,因為我們有比計算機還靈的腦袋。但是我們如果養成對歷史不記錄、不分析,對未來不預測、不計劃的生活、工作習慣,僅僅憑借聰明來對付有備而來的對手,走向失敗就成了必然。

比如問一個業務員有什么計劃。他說下個月要開拓50個用戶、拜訪50個用戶。問他為什么做出這樣的計劃,他會講“我想應該做這么多的”。再問他,上個月做了多少。他一定說太忙了,沒有記錄。結果,我們領導據此匯總后得出的是“墻上計劃”,也就是為了計劃而做出計劃,這對明天、下個月、明年工作并無指導意義。

錢與“道”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一個企業真正的積累是錢嗎?當然不是錢,而是“道”。《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企業真正要積累的是企業自己可以掌握的方式、方法,這才是企業家真正需要的東西。一個企業光有錢是不行的,三五年以后你這個錢可能就不是錢了。所以企業真正要積累的是“道”,沒有“道”我們企業就難以有序地發展。精確管理講的積累就是指企業需要積累“道”,而且要能夠做到讓所有的員工隨時隨地可以講他優秀的方式方法。而且這些好的方式方法都能變成企業的“道”,而且這個“道”要能夠做到隨時隨地和全部的員工享用,這才是真正的積累。

美國的一所大學曾舉行過一次比賽。參賽者包括來自A地區的20個學生和20個來自B地區的學生。考試/大每十人一組,共分四組。他們彼此隔開,在不同地方做同樣的游戲。游戲是過一個100米的沼澤地,沼澤地中只有十條道可通向彼岸。行進過程中,一旦掉進沼澤,就要停止五分鐘,并從原地重新開始。比賽分兩種形式,一是十人同時過沼澤地;另一個是十人一個個地串行過沼澤地。十人集中在一個看不到比賽場地的房間內,一個到達后,另一個人才能開始比賽,比賽結束了的人不能回到小組的駐地,無法交流自己的經驗。比賽的結果是:十人同時過沼澤地的,A地區的小組平均耗時一小時10分鐘,B地區的小組平均耗時一小時45分鐘;十人串行過沼澤地的,A地區的小組平均耗時一小時20分鐘,B地區的小組平均耗時58分鐘。

結果很有意思。了解四組比賽情況后,我們能發現一些問題。同時過沼澤地的兩個小組,A地區小組每個人都較靈活,平均時間短。但在十人一個個串行過沼澤地的兩組中,B地區組第一個過沼澤地的人,將自己過沼澤地的路線都做了

4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標記,他雖然花了兩個多小時,但為其他人創造了好的條件,他們沿著第一個人做的標記通過起來就快多了。

這個游戲說明了團隊合作的必要,但同時也說明了精確思維應用的價值:在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每天處理的事情都非常多,也非常復雜,我們的大腦再聰明也無法記住所有的事情。這要求我們對傳統不記錄當期工作的習慣進行調整,精確記錄每天的工作情況,并進行必要的總結與提煉,為日后利用做準備。

有限與無限

一個人也好,一個單位一個社會也好,資源總是有限的;工作的意義就是在這樣有限的資源之上創造出的價值。

有限論清楚地告誡每一個人或者團體不要試圖將自己定義到無限中去。剛開始創辦公司時,老板們很清楚自己是有限的。當公司越辦越大,他們對自己的有限就開始模糊了,感覺到自己能力無限,而且不光自己是這樣的感覺,社會也這樣認為。無限的癥狀表現在,一是什么事情都敢做,也都認為能做,無論多大的事,在不咨詢相關專家的情況下都敢拍板;二是對社會也表現得“螃蟹走路

篇2:綜合管理之企業管理中的八對矛盾

1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綜合管理之企業管理中的八對矛盾

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管理能力給予企業家縱橫捭闔的底氣。企業成敗源于管理,成功的企業家必定擁有卓越的管理能力。沒有管理能力的企業家最多算是一個成功的商人。

量化與“悟”

管理其實是文化的一種表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企業管理角度上看,更多地表現為一個“悟”字,領導與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更多地以“悟”來傳遞信息。是量化地、準確地表達好,還是靠“悟”好呢?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十分快捷,需要以最短的時間讓對方明白你要傳遞的信息,“悟”就落后了。所以我們要調整我們的觀念、習慣,盡可能以準確的、精確的、量化的方式來傳遞信息,消除信息的不準確性和干擾。

企業要提高效率,必須要量化。所謂量化不是說用數據表示就是量化,阿拉伯數字并不代表量化。什么叫量化呢?應該是讓每一個員工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把他需要的信息區分出來。

舉個例子。一本《MS-DOS操作系統》厚達789頁。當我們拿到這本書時,所有的人都哄堂大笑。笑什么?老外太笨了,這么一個DOS操作系統還要789頁的書,太不像話了。后來,我被分配到工廠,把這本書給機床操作工看。當初

2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中畢業的機床操作工也學會DOS系統的時候,我才真正震撼了:中國人寫一份說明書能簡就簡,能少就少,最后是誰也看不懂,甚至自己也看不懂。

計劃與聰明

計劃不是隨意想象而來的,它應該是對歷史數據和行為的歸納、分析、總結后做出的前瞻性安排。

我們常常會說“船到橋頭自然直”,會依靠聰明和隨機應變,并據此創造出“計劃沒有變化快”,沒有認真做規劃、做計劃的習慣,沒有詳細記錄歷史數據的習慣。憑借腦子中僅有的一點信息,我們就能做出自己或單位明天、下一個月、明年的計劃。考試/大久而久之就沒有人相信計劃了。依據“船到橋頭自然直”去撞去碰,有時我們也能做得很成功,因為我們有比計算機還靈的腦袋。但是我們如果養成對歷史不記錄、不分析,對未來不預測、不計劃的生活、工作習慣,僅僅憑借聰明來對付有備而來的對手,走向失敗就成了必然。

比如問一個業務員有什么計劃。他說下個月要開拓50個用戶、拜訪50個用戶。問他為什么做出這樣的計劃,他會講“我想應該做這么多的”。再問他,上個月做了多少。他一定說太忙了,沒有記錄。結果,我們領導據此匯總后得出的是“墻上計劃”,也就是為了計劃而做出計劃,這對明天、下個月、明年工作并無指導意義。

錢與“道”

3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一個企業真正的積累是錢嗎?當然不是錢,而是“道”。《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企業真正要積累的是企業自己可以掌握的方式、方法,這才是企業家真正需要的東西。一個企業光有錢是不行的,三五年以后你這個錢可能就不是錢了。所以企業真正要積累的是“道”,沒有“道”我們企業就難以有序地發展。精確管理講的積累就是指企業需要積累“道”,而且要能夠做到讓所有的員工隨時隨地可以講他優秀的方式方法。而且這些好的方式方法都能變成企業的“道”,而且這個“道”要能夠做到隨時隨地和全部的員工享用,這才是真正的積累。

美國的一所大學曾舉行過一次比賽。參賽者包括來自A地區的20個學生和20個來自B地區的學生。考試/大每十人一組,共分四組。他們彼此隔開,在不同地方做同樣的游戲。游戲是過一個100米的沼澤地,沼澤地中只有十條道可通向彼岸。行進過程中,一旦掉進沼澤,就要停止五分鐘,并從原地重新開始。比賽分兩種形式,一是十人同時過沼澤地;另一個是十人一個個地串行過沼澤地。十人集中在一個看不到比賽場地的房間內,一個到達后,另一個人才能開始比賽,比賽結束了的人不能回到小組的駐地,無法交流自己的經驗。比賽的結果是:十人同時過沼澤地的,A地區的小組平均耗時一小時10分鐘,B地區的小組平均耗時一小時45分鐘;十人串行過沼澤地的,A地區的小組平均耗時一小時20分鐘,B地區的小組平均耗時58分鐘。

結果很有意思。了解四組比賽情況后,我們能發現一些問題。同時過沼澤地的兩個小組,A地區小組每個人都較靈活,平均時間短。但在十人一個個串行過沼澤地的兩組中,B地區組第一個過沼澤地的人,將自己過沼澤地的路線都做了

4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是永遠自相符合標記,他雖然花了兩個多小時,但為其他人創造了好的條件,他們沿著第一個人做的標記通過起來就快多了。

這個游戲說明了團隊合作的必要,但同時也說明了精確思維應用的價值:在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每天處理的事情都非常多,也非常復雜,我們的大腦再聰明也無法記住所有的事情。這要求我們對傳統不記錄當期工作的習慣進行調整,精確記錄每天的工作情況,并進行必要的總結與提煉,為日后利用做準備。

有限與無限

一個人也好,一個單位一個社會也好,資源總是有限的;工作的意義就是在這樣有限的資源之上創造出的價值。

有限論清楚地告誡每一個人或者團體不要試圖將自己定義到無限中去。剛開始創辦公司時,老板們很清楚自己是有限的。當公司越辦越大,他們對自己的有限就開始模糊了,感覺到自己能力無限,而且不光自己是這樣的感覺,社會也這樣認為。無限的癥狀表現在,一是什么事情都敢做,也都認為能做,無論多大的事,在不咨詢相關專家的情況下都敢拍板;二是對社會也表現得“螃蟹走路

篇3:商業保理企業管理辦法

商務部商業保理企業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立法依據

  為規范商業保理企業經營行為,防范行業風險,促進商業保理行業健康發展,根據《合同法》、《公司法》、《物權法》和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行政法規,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主體

  在中國境內投資設立的商業保理企業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商業保理企業

  本辦法所稱商業保理企業是指專門從事保理業務的非銀行法人企業。保理業務是指商業保理企業受讓應收賬款的全部權利及權益,并向轉讓人提供應收賬款融資、管理、催收、還款保證中至少兩項業務的經營活動。

  根據應收賬款到期前是否預先支付相應對價,保理業務分為融資保理和非融資保理。根據受讓人是否保留對轉讓人的追索權,保理業務分為有追索權保理和無追索權保理。

  第四條再保理企業

  本辦法所稱再保理企業是指主營業務為再保理業務、且融資保理業務達到一定規模的商業保理企業。再保理業務是指受讓其他商業保理企業的再轉讓應收賬款的保理業務。

  第五條應收賬款

  本辦法所稱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提供商品、服務或者出租資產而形成的金錢債權及其產生的收益,但不包括因提供金融服務形成的債權、因票據或其他有價證券而產生的付款請求權。

  第六條屬地管理

  商務部負責全國商業保理行業管理工作。地市級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負責所轄行政區域內商業保理企業監督管理工作。

  第七條行業自律

  全國性商業保理行業組織應在商務部的指導下,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引導行業規范發展。

第二章設立

  第八條設立條件

  設立外商投資商業保理企業應符合以下條件:

  (一)實繳資本不低于5000萬元,主出資人申請前一年總資產不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投資者及關聯實體無違法違規記錄;

  (二)經營期限一般不超過30年,在中西部設立企業的經營期限一般不超過40年。

  第九條設立程序

  設立外商投資商業保理企業應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申請人應向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報送規定的申請材料。商務部門應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在規定時間內做出是否批準的決定,對于批準設立的,頒發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對于不予批準的,應說明理由。

  發放批準證書時,行業分類選擇“租賃及商務服務業”項下的“其他商務服務”(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第749款)。

  第十條申請材料

  設立外商投資商業保理企業時,申請人應提交下述材料:

  (一)公司章程及其附件;

  (二)投資各方的銀行資信證明、登記注冊證明;

  (三)投資各方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最近一年的審計報告;

  (四)擬設立企業董事會成員名單及投資各方董事委派書。

  申請人擬將國有資產投入到中外合資、合作商業保理企業的,還應提供資產評估報告。

  第十一條登記

  設立外商投資商業保理企業的申請人,在獲得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后,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

  設立內資商業保理企業的申請人,按照《公司法》有關規定登記設立。

第三章備案、變更及注銷

  第十二條備案要求

  商業保理企業依法設立后,應按下述要求進行備案:

  (一)在境內合法設立;

  (二)公司名稱及經營范圍含有“商業保理”或“保理”字樣;

  (三)主要股東近三年內沒有違法違規記錄;

  (四)擁有2名以上具有5年以上從事保理或相關行業從業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

  (五)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的組織架構、完備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業務處理系統;

  (六)商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三條備案類型和標準

  (一)規模商業保理企業。

  融資保理業務余額超過1億元(含)的商業保理企業,應向工商登記注冊地省、自治區、直轄市商務主管部門申請規模商業保理企業備案。

  (二)再保理企業。

  主營業務為再保理業務,且融資保理業務余額在4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商業保理企業,可向工商登記注冊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申請再保理企業備案。

  (三)其他商業保理企業。

  除規模商業保理企業和再保理企業以外的商業保理企業,應向工商登記注冊地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申請其他商業保理企業備案。

  商務部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商業保理企業備案類型及標準,以公告的形式公布。

  第十四條備案材料

  商業保理企業應在設立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向備案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商業保理企業備案表(附件1);

  (二)《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三)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

  (四)稅務登記證(副本)復印件;

  (五)主要股東(持股5%以上)名單、持股比例,控股股東及其控制的企業名單;

  (六)股東承諾函(附件2);

  (七)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履歷表;

  (八)公司章程;

  (九)主管部門要求的其他文件。

  規模商業保理企業、再保理企業應在備案前與商務部“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完成數據對接。備案時除提交上述材料外,還應向備案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一)“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生成的上一月度融資保理業務經營情況表;

  (二)信息披露承諾函(附件3)。

  外商投資商業保理企業還應提供《外商投資企業批準證書》。

  第十五條備案查詢

  備案機關對已完成備案的商業保理企業授予全國統一編號,并通過“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提供公眾查詢服務。

  商業保理企業應在獲得備案編號后3個工作日內登錄“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填報相關備案信息。

  第十六條備案變更

  商業保理企業應在下列事項發生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備案機關辦理變更手續,并通過“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完成備案信息變更。

  (一)設立、撤銷分支機構;

  (二)合并或者分立;

  (三)變更名稱、注冊地址、企業類型;

  (四)變更實繳資本;

  (五)變更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六)變更出資額占公司資本總額5%以上或者持股占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東;

  (七)變更備案類別。

  第十七條備案注銷

  商業保理公司不再從事保理業務,且不再承擔任何應收賬款的墊付或回購責任的,應在終止保理業務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通過“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對外公示一個月。公示無異議后,向備案機關辦理注銷手續。

第四章業務管理

  第十八條基本規則

  商業保理企業開展保理業務,應當與應收賬款轉讓人簽訂保理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糾紛和風險的處理原則以及違約責任。

  商業保理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業務管理辦法和操作規范,制定適合敘做保理業務的應收賬款標準。

  商業保理企業應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保守客戶商業秘密。

  第十九條禁入范圍

  商業保理企業不得從事下列活動:

  (一)吸收存款;

  (二)發放或受托發放貸款;

  (三)受托投資;

  (四)國家規定不得從事的其他活動。

  商業保理企業不得基于不合法基礎交易合同、寄售合同、逾期應收賬款、權屬不清的應收賬款開展保理業務。

  第二十條業務規則

  商業保理企業經營保理業務應遵守以下規則:

  (一)應收賬款融資。

  商業保理企業應基于以下三類應收賬款提供融資:

  1.一個基礎合同項下已形成的應收賬款。

  2.一個基礎合同項下持續形成的多筆應收賬款,其中至少一筆應收賬款已形成。

  3.持續成立的多個基礎合同項下的多筆應收賬款,其中至少一筆應收賬款已形成。前述基礎合同應基于同一債權人提供同類商品、服務或者出租同類資產的行為。

  商業保理企業應嚴格審核基礎交易合同等資料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審核債務人的資信、經營及財務狀況,合理判斷應收賬款質量,包括出質、轉讓情況以及賬齡結構等;重點審查因提供服務或出租資產所產生的應收賬款,以及初始債權人和債務人為關聯企業的應收賬款。

  (二)應收賬款管理。

  商業保理企業可向轉讓人提供所轉讓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逾期賬款情況、對賬單等各種財務和統計報表,協助其進行應收賬款管理。

  (三)應收賬款催收。

  商業保理企業可對所受讓的應收賬款進行收付結算與催收,但不得在未受讓應收賬款的情形下受托從事催收業務。

  (四)還款保證。

  商業保理企業可在非融資保理業務中,對受讓的到期無法從債務人處收回的應收賬款承擔墊付責任,或在有追索權保理業務中,對轉讓的到期無法從債務人處收回的應收賬款承擔回購責任。

  第二十一條融資方式

  商業保理企業可通過金融機構貸款、委托貸款、發行債券、股權融資及其他合法途徑獲得融資。

  第二十二條不良應收賬款

  商業保理企業的融資保理業務項下應收賬款按照逾期天數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和損失4類。后2類為不良應收賬款。

  尚未到期的應收賬款屬于正常類。

  逾期1-90天的應收賬款屬于關注類。

  逾期91-180天的應收賬款屬于次級類。

  逾期181天以上的應收賬款屬于損失類。

  逾期是指在無商業糾紛的合同項下債務人未在約定期限內(含展期)付款的行為。

  在非融資保理或有追索權保理業務中,商業保理企業履行墊付或回購義務后,應將所涉及的應收賬款納入不良應收賬款管理。

  第二十三條風險計量

  商業保理企業風險資產與或有負債之和與風險系數的乘積不得超過10倍,再保理企業不得超過15倍。

  風險資產按照商業保理企業的資產總額與現金、銀行存款、國債之差確定。或有負債按照商業保理企業承擔還款保證責任的應收賬款余額與對外擔保余額之和確定。

  商業保理企業不良應收賬款率不超過5%的,風險系數按1計算;不良應收賬款率超過5%(含)但不超過10%的,風險系數按不良應收賬款率的180倍與8之差計算;不良應收賬款率大于10%(含)的,風險系數按10計算。

  第二十四條風險管理

  商業保理企業可利用信用擔保、信用保險、保證保險等增信措施管理應收賬款風險。

  第二十五條風險計提

  商業保理企業應在稅前計提不低于融資保理業務期末余額1%的風險準備金。

  第二十六條風險集中度

  商業保理企業受讓同一債務人的應收賬款,不得超過風險資產總額的50%。再保理企業不得超過15%。

  第二十七條關聯交易

  商業保理企業受讓以其關聯企業為債務人的應收賬款,不得超過風險資產總額的40%。再保理企業不得超過10%。

  商業保理企業對作為債權人的關聯企業提供保理服務時,定價應合理、公允,交易條件不得明顯優于非關聯企業。

  第二十八條業務報告

  商業保理企業應在應收賬款受讓、變更及注銷當日,通過“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報送相關信息。

  商業保理企業應于每月結束后15個工作日內,通過“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報送《企業經營情況統計表》,并于每年3月31日前通過“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報送上一年度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并上傳經審計機構審計的上一年度財務報告。

  商業保理企業報送的信息應及時、準確、真實、完整,不得故意隱瞞或虛報。

  商業保理企業應保存保理業務相關資料3年以上,保存再保理業務相關資料5年以上。

  第二十九條重大事項報告

  商業保理企業應在發生超過凈資產10%的重大損失或賠償、發生重大待決訴訟或仲裁、獲得單筆金額超過凈資產10%的融資5個工作日內,通過“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報送相關信息。

  第三十條轉讓登記和查詢

  商業保理企業應在商務部認可的應收賬款轉讓登記公示系統辦理應收賬款轉讓登記,將應收賬款權屬狀態予以公示。

  第三十一條信息披露

  規模商業保理企業應于每季度結束后15個工作日內通過“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對外披露業務報告、監管評級等基本信息。

  再保理企業應于每季度結束后20個工作日內通過“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對外披露凈資產、風險資產、或有負債、不良應收賬款比例、風險準備金、風險集中度、關聯交易、風險管理、外部融資、監管評級等基本信息。

  第三十二條系統管理

  商業保理企業應擁有與業務規模相適應的業務處理系統。規模商業保理企業和再保理企業應在企業備案后一個月內與商務部“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完成數據對接。

  第三十三條信用記錄

  商務部應根據本辦法建立“商業保理行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商業保理企業受讓的有追索權保理項下應收賬款逾期超過90天,按照融資金額計入轉讓人違約記錄,按應收賬款金額計入債務人違約記錄;受讓的無追索權保理項下應收賬款逾期超過90天,按照應收賬款金額計入債務人違約記錄。

  商業保理企業在非融資保理業務中履行墊付責任,按照應收賬款金額計入債務人違約記錄;在有追索權保理業務中履行應收賬款回購義務,按照應收賬款金額計入債務人違約記錄。

  商業保理企業應參考“商業保理行業信用信息數據庫”中的信用信息,對債務人進行合理授信。對有歷史違約記錄的債務人,審慎提供保理服務;對仍處于違約狀態的債務人,原則上不提供保理服務。

  被法院判決負有刑事責任的商業保理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其違法行為將被計入“商業保理行業信用信息數據庫”。

第五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四條監督檢查

  商務部和地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應對商業保理企業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狀況等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現場、非現場檢查。商業保理企業應配合商務主管部門的檢查。

  第三十五條系統監管

  商務部應建立健全“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建立“行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各級商務主管部門應充分運用“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加強對商業保理企業的監督管理。

  第三十六條監管評級

  商務部通過“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建立商業保理企業監管評級及發布機制。地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根據評級結果對商業保理企業進行分類管理。

  第三十七條舉報投訴

  商務部和地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應通過12312商務舉報投訴服務平臺接受與本辦法有關的舉報和投訴。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商業保理企業違反本辦法第九條規定的,由違規行為發生地地市級及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可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九條申請備案的商業保理企業隱瞞有關情況或提供虛假材料的備案無效,已備案企業取消原有備案。

  第四十條商業保理企業任命不符合任職條件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由備案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并可處以2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一條商業保理企業違反本辦法第十二條至第十六條、第十八條至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規定的,由備案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并可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二條商業保理企業違反本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由備案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并可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第四十三條商業保理企業違反本辦法受到行政處罰的,由備案機關通過“商業保理業務信息系統”公示處罰信息,并于當月列入“經營異常企業名單”。

  第四十四條商業保理企業涉嫌從事非法集資、非法放貸、非法催收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移送有關部門查處。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五條已設立的商業保理企業應在本辦法實施之日起60個工作日內完成備案。

  第四十六條已設立的融資租賃公司兼營商業保理業務的,可參照本辦法由其行業監管部門進行管理。

  第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負責本辦法的解釋。

  第四十八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