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大型固定設備管理規定(三)
第三章大型固定設備運行管理及維修保養
16、大型固定設備運行必須制定操作規程、崗位責任制、交接班制、巡回檢查制、檢修制、管
技人員上崗制等各種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由礦組織機電、安監等專業人員審查,成文后執行。當設備或系統進行技術改造后應及時修改有關規章制度。
(1)操作規程:大型固定設備要按有關規定、標準、設備說明書等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規程。操作人員要按照操作規程的要求集中精力,謹慎操作,作業規范。
(2)崗位責任制:按有關規定要求,結合本崗位特點,制定崗位責任制。崗位人員應按崗位責任制規定持證上崗,履行崗位職責,不得擅離職守,保證工作質量及設備的安全運行。
(3)要嚴格交接班制度,交接班要在崗位現場進行,交班人員交班前必須進行安全檢查,接班人員必須進行安全確認,雙方簽字完成交接。提升機司機不得在提升過程中進行交接。
(4)巡回檢查制:包括巡回檢查制度和巡回檢查圖表兩部分,要求定時、定點、定線路、定內容、定要求地對設備進行檢查;巡回檢查時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匯報。
17、檢修制度包括日常維護保養制度和定期檢修制度,各礦要完善設備檢修制度,。
(1)日常維護保養:是指有計劃地做好設備的潤滑、保養、檢查、清潔等工作。各礦要制定大型固定設備及主要生產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制度,定周期、定人員,明確設備的潤滑加油方式、潤滑劑牌號、加油量、加油周期等;設備保養包括運行設備保養和備用設備保養,保證設備防腐性能良好,做到“五不漏”;明確檢查部位、檢查周期、檢查方法等;清潔內容包括環境、設備、電氣設施等。提升機制動盤要根據情況用干凈棉紗經常擦拭,不得有油污。
(2)定期檢修:各礦要根據相關規定要求及每臺設備的性能、結構特點、工作條件、維修經驗,制定大型固定設備及主要生產設備日檢、周檢、月檢、季檢、年檢等檢修的詳細內容,內容要具體、全面,可操作性要強,內容應有檢修部位、檢修方法、檢修標準等;要通過對設備認真地檢查、檢修,掌握設備狀況,及時發現問題、處理隱患,把事故消滅在萌芽之中。
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檢修要有責任人,并掛牌留名。
18、各種保護裝置要保證靈敏有效,動作可靠,定期進行計算、整定、試驗;儀表指示準確,每年校驗一次。
19、礦井停產檢修工作是一項涉及礦井生產、安全及原煤外運、入洗的重要工作;各礦要加強停產檢修工作的管理,做到計劃周密、準備充分、協調有力、保質保量地完成檢修任務。
(1)根據《煤炭工業企業設備管理規程》的要求,全礦井的停產檢修,應集中力量解決平時不能檢修的主要設備缺陷以及對主要系統設備進行改造等,能平時檢修的項目要在平時進行。
(2)各礦每年11底要按集團公司要求,編制下年度停產檢修申報計劃,上報機電處;全礦井停產檢修8小時以上及主要提升系統停產3日以上的年度停產檢修申報計劃報集團公司;經審批后由集團公司形成文件下達各礦;各礦要認真執行下達的年度停產檢修計劃,不得隨意更改。如有特殊情況需要變更計劃,必須提前上報,說明原因,經集團公司領導組織有關部門研究,并明確答復后,方可更改檢修計劃。
(3)各礦要提前一個月編制本單位下一個季度的停產檢修申報計劃,上報機電處,由機電處平?各礦的停產檢修季度申報計劃,安排指導各礦的停產檢修計劃的實施。
(4)各礦應提前半個???編制本單位的停產檢修實施計劃,上報機電處、局調度室、經營管理部、運銷處等。
(5)除集團公司下達的停產檢修計劃外,各礦可根據設備情況自行安排本單位各系統設備的停產檢修,主要運轉系統設備停產4小時以上的檢修項目,應每季度末總結,上報機電處;各礦每年停產檢修總時間不應少于12天。
(6)礦井停產檢修時,要成立以礦長為主的停產檢修領導小組,統一安排停產檢修工作,包括檢修前的準備;審查、貫徹檢修計劃和安全技術措施;協調供應、安全、煤炭銷售等與檢修工作的銜接;檢查檢修的進度與質量;負責設備試運轉及竣工驗收;保證檢修任務的落實和檢修期間的安全。
(7)每個檢修項目都應有施工安全技術措施,較大工程或技改項目的施工組織和施工安全技術措施應提前15日報機電處。
(8)礦井停產檢修實施前24小時,應向公司調度室匯報檢修準備情況、開工準確時間。開工后每小班應向公司調度室匯報一次主要項目的進度。
(9)施工完后,要按規定對設備進行試運轉,符合要求才能投入運行;檢修結束后,要及時組織驗收,重大安全、技術改造項目由集團公司組織驗收。驗收記錄,試運轉情況記錄由檢修單位整理歸檔。
(10)停產檢修結束后15天內將檢修總結、礦井停產檢修項目驗收表報集團公司機電處。
20、大中型設備檢修項目以及對礦井安全、生產有較大影響的施工項目、突發事故的搶修必須由技術人員認真編寫施工安全技術措施,經礦總工程師批準后,方可施行;涉及到礦井重大安全的施工項目,要有應急預案。
21、大型固定設備的大修理是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的重要工作,設備大修理要根據使用情況、設備缺陷制定修理方案,明確修理部位和技術要??;修理后要進行驗收,檢驗修理效果。
對礦井的安全、生產有較大影響的主要設備(主提升機、主扇風機等)的大修理,大修理前要全面、認真地鑒定設備的技術狀況,對癥下藥,制定詳細、完善的修理方案,修理方案上報集團公司業務主管部門;如需外委修理,要審查承攬單位的資質,并與承攬單位簽訂商務合同和安全技術協議,報集團公司業務主管部門。
修理完成后,由礦機電負責人組織驗收。
22、每次檢修時,檢修人員須經司機同意后,方可進行檢修;檢修完成后,首先試驗安全保護裝置,再進行空、輕、重載試運行;試車正常,經司機確認后,方可離開現場。
23、在線備用的固定設備,應按有關規定輪換運行,停下來的設備應及時維修,完好備用。
24、設備或系統發現有重大安全隱患,要及時向集團公司業務主管部門報告,并積極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各礦的重大安措、技術改造及主要設備的更新改造技術方案必須報集團公司業務主管部門審查,經可行性論證后才能列資金計劃。
計劃下達后,集團公司業務主管部門進行指導、協調;各礦要積極實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項目。
25、設備在使用中發生異常情況,司機應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防止事故發生或擴大,并及時向機電科(保運一區)、調度所報告。機電值班人員接到匯報要及時到現場檢查處理,如發生重特大事故要立即向集團公司匯報情況,積極組織搶修,并在一周內寫出書面報告上報集團公司業務主管部門。
26、特殊工種作業人員(提升機司機、井下電鉗工等)必須按有關規定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其它操作及維護人員必須經礦四級培訓機構培訓合格后,持證上崗。
27、記錄要齊全,要有運行日志、巡回檢查記錄、日常維護和定期檢修記錄、鋼絲繩檢查記錄、保護裝置試驗記錄、管技人員上崗記錄、事故記錄等;崗位操作工、檢修工要按各崗位的要求及時進行記錄,記錄填寫要規范,字跡要工整,內容要真實;記錄保存期一年。
28、各礦要制定各級管技人員上崗制度,管技人員要及時掌握現場設備的安全狀況,檢查勞動紀律和各種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對檢查時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處理和落實。
(1)機電分管礦長、機電副總工程師對大型固定設備車間、主要生產系統進行不定期上崗檢查,每月不少于一次。
(2)機電科長、機電技術主管對大型固定設備車間、主要生產系統進行不定期上崗檢查,每月不少于二次。
(3)機電分管科長、分管技術人員及隊長對大型固定設備車間、主要生產系統進行不定期上崗檢查,每周不少于一次。
(4)上崗管技人員要認真填寫上崗記錄,對現場存在的問題提出要求和處理意見。
29、加強技術管理,做好四大件技術檔案工作(應逐步實現計算機管理),四大件設備運行情況月報等報表要認真填寫,每月5日前及時上報集團公司業務部門。
篇2:煤礦大型固定設備管理規定(八)
第七章其他
89、閑置大型固定設備的調劑報廢由設備管理中心與機電處、供應、紀檢等有關部門共同鑒定后按設備管理調劑規定執行。
90、積極推廣大型固定設備自動化控制、高低壓變頻器等先進技術和新設備。自動化控制要具有遠控、就地集控、手動控制等多種控制方式,做到安全可靠、具有減人提效的實際功效。
91、車間內滅火器材齊全完好,放置整齊,數量充足;防護用具齊全,有絕緣靴、絕緣手套、試電筆、接地線、停電牌等,并定期試驗合格。
附件1:主要機電運輸設備安全監測檢驗內容和標準
一、安全檢測檢驗內容
l、地面Ф2m及以上的提升機
(1)運行示波圖;
(2)制動閘輪不圓度或閘盤偏擺、閘瓦間隙;
(3)制動閘制動力矩、空動時間、安全制動減速度;
(4)AQ標準規定的10種保險裝置以及安全設施;
(5)信號系統閉鎖;
(6)噸百米電耗;
(7)振動與噪聲;
(8)主軸、天輪軸和提升容器聯接裝置探傷;
(9)提升鋼絲繩探傷(鋼絲繩到期或用戶要求);
(10)交流提升機加減速時間及加速電阻值
2、主排水泵
(1)單臺水泵流量、揚程;
(2)電動機功率、空載功率、功率因數,電流、電壓和轉速;
(3)水泵、電機、管路和系統效率;
(4)性能曲線;
(5)噸水百米電耗;
(6)振動與噪聲;
(7)水泵聯合試運轉;
(8)水泵排水能力及水倉能力校核;
(9)泵房配電設備及安全設施。
3、主扇風機
(1)風量;
(2)風壓;
(3)大氣物理參數:
(4)電動機功率、功率因數;電流、電壓和轉速;
(5)風機的靜壓和全壓效率,系統效率;
(6)百萬立方米、帕的電耗;
(7)振動與噪聲;
(8)主軸和葉片探傷、葉片徑向間隙測量;
(9)安全保護及設施。
4、空氣壓縮機
(1)排氣量;
(2)吸、排氣壓力;
(3)電動機功率、功率因數,電壓、電流和轉速;
(4)大氣物理參數;
(5)潤滑油量及油壓,冷卻水量及水壓,進出水溫度;
(6)等溫效率與比功率;
(7)振動與噪聲;
(8)安全保護裝置。
5、運輸地面、井下Ф1.6m及以上的提升絞車
(1)運行示波圖;
(2)制動閘輪不圓度或閘盤偏擺、閘瓦間隙;
(3)制動閘制動力矩、空動時間、安全制動減速度;
(4)4種保險裝置以及安全設施;
(5)信號系統閉鎖;
(6)振動與噪聲;
(7)主軸、制動裝置銷軸探傷;
(8)斜巷車輛聯接器靜拉力試驗。
6、運輸2.5T及以上的架線、防爆蓄電池電機車
(1)整備質量;
(2)絕緣性能;
(3)最大牽引力;
(4)制動距離;
(5)軸承溫度;
(6)照明燈照度;
(7)警鈴聲音傳播(防爆蓄電池電機車);
(8)警號聲壓級(架線式電機車);
(9)減速裝置空載試驗(防爆蓄電池電機車);
(10)減速箱及軸箱的密合性(架線式電機車);
(11)空壓系統的氣密性與液壓系統的泄露(防爆蓄電池電機車);
(12)壓縮空氣系統的氣密性(架線式電機車);
(13)牽引網絡的雜散電流。
二、安全檢測檢驗標準:
1、《煤礦在用主通風機系統安全檢測檢驗規范》AQ1011-2005
2、《煤礦在用主排水系統安全檢測檢驗規范》AQ1012-2005
3、《煤礦在用空氣壓縮機安全檢測檢驗規范》AQ1013-2005
4、《煤礦在用摩擦式提升機系統安全檢測檢驗規范》AQ1014-2005
5、《煤礦在用纏繞式提升機系統安全檢測檢驗規范》AQ1015-2005
6、《煤礦在用提升絞車系統安全檢測檢驗規范》AQ1016-2005
7、《煤礦防爆蓄電池電機車通用技術條件》MT491-1995
8、《直流工礦電機車試驗方法》JB/T3114-1997
9、《窄軌架線式工礦電機車基本技術條件》
篇3:煤礦大型固定設備管理規定(七)
第五章大型固定設備備品管理規定
76、各礦應明確一名技術人員,負責全礦配、備件的計劃編制、匯總、上報等工作。
機電、運輸等基層單位要有一名分管配、備件管理的技術人員,負責本單位分管的各種運行設備的配、備件的計劃編制、上報以及圖紙、資料的收集、整理、測繪、檔案管理等工作。
77、備件計劃的主要內容應有設備名稱、使用地點、配、備件名稱、使用數量,備用數量、圖紙圖號等。
78、制定的配、備件計劃須經礦機電副總工程師審核后由礦物管科、駐礦供應站整理,每季度上報器材供應處。逾期不上報造成配、備件短缺,影響安全與生產的,追究其責任。
79、備用數量及要求:
(1)提升系統
①主副井絞車減速機,每種型號、速比的各備用一臺;對于使用負荷較小或易更換者,也可備用一套齒輪(含軸)或軸齒輪,使用行星齒輪減速機者,原則上每車備用一臺。
②主副井提升鋼絲繩、尾繩和罐道繩,按在用數量備用;主、副井首繩和尾繩懸掛裝置,。
③箕斗、罐籠、導向輪原則上按在用數量等量備用,天輪同型號的每礦備用一臺,不同型號的每車各備用一臺。
④主副井絞車軸承、減速機軸承、調繩離合器軸瓦、齒塊等各種規格型號備用數量不少于一套。
⑤主副井絞車高、低軸聯軸器,每車備用一套。
⑥主副井絞車盤形制動器不得少于二個備用量,摩擦襯墊不得少于一套備用量;液壓站的電磁閥、比例閥、油泵、濾油器等每種型號備用不少于一個,各種密封件及蝶簧等不得少于一套備用量。
⑦主副井絞車電動機原則上每車備用一臺,凡二臺以上絞車使用同一種規格型號電動機的,至少備用一臺;對于大型低速直流電動機和同步電動機,備用設備暫有困難時,各礦要加強維護和檢修,并定期檢驗和保養。
⑧主電機軸瓦、軸承、炭刷等量備用;每臺低速直聯直流電動機的主磁極繞組、換向級繞組各備二個;電機冷卻風機的軸承,每種型號備一個。
⑨主副井電控裝置的PLC(主控機、監控機及各模塊)、RS485通訊板、軸編碼器、可調閘模塊、繼電器模板、電源變壓器或控制變壓器、控制開關、傳感器每種型號備一個,繼電器每種型號各備二個,井架開關全套備用;加速柜的晶閘管每種型號備三個;低頻電源柜的控制板備一個,晶閘管備三個(有低頻機組可不備);高壓真空換向柜中的真空斷路器,每種型號備一組;整流柜冷卻風機,每種型號備一個。
(2)主通風機
①對旋風機電動機原則上備二臺防爆電機(接線盒左右出線各一臺)。
②軸流式扇風機至少要有一套備用動葉。
③扇風機各種型號軸承、聯軸器每種型號各備用一套,各種型號聯軸器要有一套備用。
④主要元器件(斷路器、接觸器、繼電器、傳感器等)每種型號備一個。
⑤主電機軸瓦、軸承,每種型號備一個,炭刷全套備用。
(3)其它系統
①生產系統中單系統的滾筒、電動滾筒、電動機、減速機、給煤機、破碎機、振動篩等每種型號備用一臺。
②其他重要易損零部件備品數量,每礦同種規格型號設備不得少于一套備用。
80、礦井配、備件供應要滿足安全生產要求,堅持通用性和質優價廉的原則;配、備件必須是有生產許可證的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原則上應從主機廠購進;所有購進備件,必須附有制造廠產品合格證及有關檢測、鑒定資料。
81、凡一件備件購價在五萬元及以上者,或一次購進十萬元及以上的批量備件,必須簽訂技術協議和商務合同。
82、重要配、備件(如礦井主提升機、主扇、主運皮帶機等設備的配、備件)必須由礦機電負責人組織驗收,方可入庫存放備用。
83、備件保管:
①主副井絞車備用主電動機,裝好半聯軸器,存放于絞車房內,并定期測定其電氣參數。
②主副井絞車備用減速機或備用齒輪,妥善保管,每年涂油防銹保養不少于一次。
③主副井備用提升鋼絲繩、尾繩、罐道繩要存放于干燥、穩妥地點,定期檢查、涂油,防止發生銹蝕和損壞,更換前按《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進行檢驗。
④備用箕斗,罐籠,采用懸吊放置于井口附近,下墊墊木,涂防銹油漆,其上零部件不得拆套使用,天輪、導向輪要用支架支托,裝好滾動軸承,并涂防銹油漆,存放于井口。
⑤軸流式主扇風機備用動葉,應在明顯位置標明質量、編號等,并涂防銹油,妥善保管。
⑥其他各種配、備件經驗收合格后,必須入庫存放,妥善保管,零件的所有配合表面應保護好,不得刮、劃傷,金屬件必須涂油。
84、備件使用:
①備用電動機、減速機、提升鋼絲繩、尾繩、罐道繩、箕斗、罐籠、導向輪、天輪、扇風機動葉等,在使用前應報集團公司機電處。
②以上備品,使用前要按有關規定持有近期試驗、檢測報告。
③所有備品在使用后必須及時訂購或修復。
④每月二十日前將備件報表送交或以電子郵件形式發送到機電處
⑤對于不按本規定管理,由于備品購置、保管和使用不善,貽誤時機,造成重大安全或生產事故的,追究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責任。
第六章主要機電運輸設備安全監測檢驗
85、為保證主要機運設備的經濟高效和安全可靠運行,規范主要機運設備的安全檢測檢驗工作,根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安全生產檢測檢驗機構管理規定》[(2007)第12號]和安徽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加強我省煤礦礦用安全產品檢測檢驗工作管理的通知》(皖煤安監技裝字[2005]89號)的規定,煤礦主要機運設備的安全檢測檢驗工作應由獲取煤礦安全檢測乙級資質以上的檢測檢驗中介機構進行。集團公司機電處負責技術監督和指導。
86、安全檢測檢驗范圍:
集團公司所屬各礦、礦井籌備處、廠、改制公司的下列主要機運設備應定期進行安全檢測檢驗:
(1)地面Ф2m及以上的提升機;
(2)排出口直徑為Ф150mm及以上的主排水泵;
(3)葉輪直徑為Ф1.6m及以上的離心式主扇風機,轉子直徑為Ф1.0m及以上的軸流式主扇風機;
(4)銘牌排氣量為10m3/min及以上的空氣壓縮機;
(5)運輸地面、井下Ф1.6m及以上的提升絞車;
(6)運輸2.5T及以上的架線、防爆蓄電池電機車。
87、安全檢測檢驗時限:
(1)正常在用設備的安全檢測檢驗周期為每年一次。
(2)新安裝的設備,正式使用前,必須進行安全技術性能測定。
(3)提升機、主通風在用設備大修理或改造后,應進行安全檢測檢驗。
(4)設備出現重大故障及發生重大以上事故后,需要通過安全檢測檢驗進行分析時。
(5)主扇風機更換了風葉、電動機、改變了動葉、導葉角度,應進行安全檢測檢驗。
(6)閑置時間超過1年或經過重大自然災害可能使結構件強度、剛度、穩定性受到損壞的提升機系統在使用前,應進行安全檢測檢驗。
88、安全檢測檢驗工作程序和相關要求:
(1)由設備使用單位與安全檢測檢驗中介機構簽訂合同,合同中應有安全檢測檢驗項目、數量、時間、雙方責任、安全技術協議、費用等詳細內容。安全檢測檢驗工作實行有償服務,收費標準參照省安全檢測檢驗相關標準雙方商定。
(2)安全檢測檢驗中介機構按照合同規定的時間和要求,提前與設備使用單位聯系,做好充分準備,制定檢測期間的安全技術措施并經使用單位同意,按時進行安全檢測檢驗工作。設備使用單位積極配合,做好安全監護工作。主要機電運輸設備安全監測檢驗內容和標準見附件1。
(3)現場測試完畢后一月內,安全檢測檢驗中介機構要作出書面安全檢驗報告,報告內容包括設備銘牌和原始資料、現場測試記錄和計算、測試結論、對存在問題的分析及整改建議等內容。
(4)安全檢驗報告送交設備使用單位、機電處,安全監察部門等。
(5)設備使用單位接到安全檢驗報告后,針對報告中提出的問題及時整改,(重要問題整改后由安全檢測檢驗中介機構進行復核,出具檢測檢驗報告),并將整改情況以書面形式報送機電處;暫時無法整改的要制定防范措施,并制定技術改造方案,盡快實施。
(6)安全檢驗報告應長期妥善保存備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