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乙炔站設計規范

乙炔站設計規范

2024-07-25 閱讀 2902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為使乙炔站(含乙炔匯流排間)的設計,遵循國家基本建設的方針政策,堅持綜合利用,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做到安全第一,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特制定本規范。

第1.0.2條本規范適用于下列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

一、利用電石生產乙炔的乙炔站的設計;

二、乙炔匯流排間的設計;

三、廠區和車間乙炔管道的設計

本規范不適用于生產化工原料氣的乙炔站和乙炔管道的設計。

第1.0.3條擴建或改建的乙炔站、乙炔匯流排間和乙炔管道的設計,必須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筑物、構筑物、設備和管道。

第1.0.4條乙炔站制氣站房、灌瓶站房、電石渣處理站房、電石庫和電石破碎、電石渣坑,以及乙炔瓶庫、丙酮庫、乙炔匯流排間的生產火災危險性類別,應為“甲”類。

第1.0.5條乙炔站、乙炔匯流排間、乙炔管道的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的規定外,并應符合現行的有關國家標準、規范的規定。

第二章乙炔站的布置

第2.0.1條乙炔站、乙炔匯流排間的布置,應根據下列要求,經技術經濟方案比較后確定:

一、乙炔站嚴禁布置在易被水淹沒的地點;

二、不應布置在人員密集區和主要交通要道處;

三、氣態乙炔站、乙炔匯流排間宜靠近乙炔主要用戶處;

四、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

五、應有近期擴建的可能性;

第2.0.2條乙炔站應布置在氧氣站空分設備吸風口處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乙炔站與氧氣站的間距,應按現行的國家標準《氧氣站設計規范》的規定執行。

第2.0.3條電石庫與其它建、構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應按現行的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執行。

電石庫與制氣站房相鄰較高一面的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可適當縮小,但不應小于6m。

第2.0.4條總容積不超過5m3的固定容積式貯罐,或總容積不超過20m3的濕式貯罐的外壁,與制氣站房或灌瓶站房之間的間距,不宜小于5m。

第2.0.5條總安裝容量或總輸氣量不超過10m3/h的氣態乙炔站或乙炔匯流排間,可與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的其它生產廠房毗連建造,但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毗連的墻應為無門、窗、洞的防火墻;在靠近氣態乙炔站或乙炔匯流排間的生產廠房外墻的門、窗、洞邊緣,與氣態乙炔站或乙炔匯流排間外墻上的門、窗、洞邊緣、電石渣坑邊緣和室外乙炔設備外壁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4m。

二、氣態乙炔站或乙炔匯流排間與生產廠房相毗連的防火墻上,嚴禁穿過任何管線。

第2.0.6條獨立的乙炔瓶庫與其它建筑物和屋外變、配電站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2.0.6的規定。

第2.0.7條氣態乙炔站或乙炔匯流排間可與氧氣匯流排間布置在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的同一座建筑物內,但應以無門、窗、洞的防火墻隔開。

第2.0.8條電石庫、乙炔瓶庫可以與氧氣瓶庫、可燃或易燃物品倉庫布置在同一座建筑物內,但應以無門、窗、洞的防火墻隔開。

第2.0.9條乙炔站應設置圍墻或柵欄。圍墻或柵欄至乙炔站有爆炸危險的建筑物、電石渣坑的邊緣和室外乙炔設備的凈距,不應小于下列規定:

一、實體圍墻(高度不應低于2.5m)為3.5m;

二、空花圍墻或柵欄為5m;

注:氣態乙炔站與其它生產廠房毗連時,如布置有困難,以上的凈距可適當縮小。

第三章工藝設備的選擇

第3.0.1條乙炔站的設計容量,應按下列原則確定:

一、氣態乙炔站的設計容量,應根據用戶的最大小時消耗量,并乘以同時使用系數確定。

二、溶解乙炔站的設計容量,應根據用戶的晝夜消耗量和溶解乙炔站的晝夜生產時間確定。溶解乙炔站宜為兩班生產。

第3.0.2條乙炔發生器及其主要工藝附屬設備,嚴禁使用非專業生產設計單位的產品。

在一個乙炔站內宜選用同一型號的乙炔發生器,并不宜超過4臺。

第3.0.3條乙炔壓縮機的型號和臺數,應根據乙炔的輸送方式或乙炔站的設計容量確定,但不宜少于2臺。

第3.0.4條低壓乙炔發生器和乙炔壓縮機之間,應設置濕式貯罐,其有效容積不應小于壓縮機10min的排氣量。

在無壓縮機的情況下,低壓乙炔發生器與乙炔用戶之間,也應設置濕式貯罐,其有效容積應根據用戶的乙炔負荷情況確定。

第3.0.5條乙炔瓶的數量,不宜少于用戶一晝夜用氣瓶數的5倍計算。

第3.0.6條乙炔凈化或干燥設備的設置,應根據乙炔質量的要求確定。

乙炔壓縮機與乙炔充灌臺之間,必須設置干燥裝置。

第3.0.7條除采用強制冷卻工藝的充灌臺外,乙炔充灌臺和乙炔匯流排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充灌臺可由三組充灌排組成,每組充灌排連接的氣瓶數,應按下列式計算:

(12.3.0.7)

式中:N―連接氣瓶數(個);

Q―壓縮機排氣量(m3/h);

―充灌容積流速(m3/h?瓶)。間斷充灌不宜超過0.8m3/h?瓶;一次充灌不

宜超過

篇2:乙炔站安全操作規程

1.乙炔站操作人員,需經安全技術教育,了解有關安全知識,掌握防范措施和安全運行規程,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進行操作。

2.乙炔站的建立,必須經上級有關部門審查批準,供氣量超過10立方米/分的乙炔發生裝置,應有獨立的站房。站房與庫房都應置于避雷保護區域內。

3.移動式乙炔發生器應注意布設場所的安全,不得到處亂放,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予避開:

(1)電氣線路、行車滑線的下方,有可能形成電氣回路金屬物;

(2)高溫源、火花濺落點,明火點距離小于10米時;

(3)有震動、物體打擊可能的地點;

(4)空壓機、通風機的吸氣口上方或前方附近有浮筒式乙炔發生器,禁止在室內使用。

乙炔站房(或乙炔發生間),電石庫房內不得裝設和使用電鐘、電話等能產生火花的電氣器具或儀表,應選用密閉防爆型器材。

4.站房內允許冬季取暖時,不得用電熱明火,宜采用光管散熱器,以免積塵及靜電感應,并應離乙炔發生器1米以上,當氣溫在0℃以下時,可以用氯化鈉的水溶液代替發生器及回火防止器的用水,以防冰凍發生。乙炔發生器管道凍結可用熱水解凍。移動式乙炔發生器在夏季應遮陽,防高溫和熱輻射。

5.禁止將不符合防火要求的建筑物用作乙炔站房和電石庫房,電石庫房不得漏雨。室內應通風良好,但不得采用旋轉式排風裝置(或風帽),宜采用自然通風。

6.操作工人必須會使用二氧化碳和干粉滅火器等消防器材。室內嚴禁抽煙,站內禁止帶入引火工具。電石庫禁止帶水入內,站內人員禁止穿戴化纖衣物和釘鞋,應定期檢查室內乙炔含量。

7.使用前應檢查乙炔發生器的安全裝置、管路、閥門和操縱機構等,確定正常后,才能加水和電石。所灌注的水應清潔,無雜質和無油污。

8.乙炔發生器,回火防止器及其它附件禁止用紫銅和含銅量超過70%的合金。修理時禁用銀焊、銅焊。

9.乙炔發生器使用的電石塊粒度及用量應符合規定。禁止將電石粒度小于2毫米的粉末及尺寸大于80毫米的電石塊投入電石籃中或在電石渣池內處理。在操作間,禁止存放電石。

10.設備運行時,操作者應密切注意各部位壓力和溫度的變化。若發現壓力表讀數驟升或有氣體從安全閥逸出,或者啟動數分鐘,壓力表的指針沒有上升(冬季緩慢上升)應停止作業,排除故障。嚴禁超出規定壓力和溫度。防爆膜(片)、壓力表、溫度計、水位表、安全閥、回火防止器及給水調節器必須保證靈敏完好。安全閥、壓力表應定期校驗,并加鉛封方能使用。

防爆膜(片)禁止用橡皮墊取代,防爆膜(片)應每周更新一次,每班使用時應檢查。

水封式回火防止器每班必須排污,灌水保持一定水位。防爆片必須每年至少更換一次。

回火防止器使用中應垂直立放,每個崗位回火防止器只能供一把焊(割)炬使用。

干式回火防止器應檢查是否堵塞,如有堵塞可將阻火元件浸入丙酮中清洗,并用壓縮空氣吹干再用。

11.乙炔管道應用無縫鋼管焊制成,應可靠接地,每班應巡視檢查。管道因冰凍堵塞,只允許用熱水或蒸氣熔解,嚴禁用火烤。

12.乙炔管道的敷設以及與其它管道,道路的相互位置,應符合設計安全規范。禁止將乙炔管道通過煙道,通風管道、食堂及生活間,或將其敷設在靠近火源或加熱至500℃以上的表面處。也不得與氧氣管道及電纜一同敷設在隧道或地溝內。

13.乙炔設備及管道應有專人經常作漏氣檢查。檢查時禁止用火試驗。設備和管道都應按照試驗規范,定期作水壓和氣密試驗。檢查調整壓力器件及安全附件應取出電石籃,采取措施消除余氣才能進行。

14.乙炔設備,容器及管道在動火進行大、小修之前應作充氮吹掃。所用氮氣的純度應大于98%,吹掃口化驗乙炔含量低于0.5%時,才能動火修理,并應事先得到有關部門批準,設專人監護和采取必要的防火,防爆措施。

15.大型乙炔發生器加料前后及管道作壓力試驗后都應作氮氣吹掃。以避免空氣和乙炔混和發生爆炸。乙炔發生器在送氣前應打開乙炔:放散閻,緊閉送氣閥,排除混和氣之后,才能送氣。發生器加料作業等需要輕輕敲擊時,只允許用木槌、禁止用鐵器。大型乙炔發生器抽屜式加料斗加料時,應有防止拉、送過程中打火的措施。

16.發生器暫肘停用時,應先將電石藍提高脫離水面或關閉進水閥,使電石停止發氣,然后再關閉出氣管閥門,停止乙炔氣輸出。

工作結束,包括換電石,若打開發生器蓋子著火時,應立即蓋上蓋子,并提升電石籃離開水面,待冷卻降溫后,才能再開蓋和放水,禁止蓋上蓋子后立即放水。

工作結束后,應取出電石籃或取出多余的電石,打開蓋子或放散管通風,放掉電石渣和水,并清洗乙炔發生器殼體,保持清潔。

17.乙炔氣瓶充裝:

(1)氣瓶充氣前檢查各閥門開關是否正確,壓力表是否好用。確信無誤后方可充氣;

(2)上瓶卡、開關瓶頭應小心,避免鐵器撞擊產生火花。

在充氣時,應保持室內通風良好,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崗位,要及時消除漏氣、以免室內乙炔含量過高;

(3)充氣一般分為二次,第一次充氣后,應靜置不少于8小時,再進行第二次充氣。在限定環境溫度為15℃時,充裝壓力為1.58兆帕以下,環境溫度不同,以此為準進行換算;

(4)在充氣中,不得補加氣瓶,瓶壁溫度不得超過40℃,氣瓶在間歇充氣時,充氣速度不宜超過0.8立方米/分,一次充氣時,充氣速度不宜超過0.6立方米/分(除強制冷卻外)。充氣過程中的瓶壁溫度不得超過40℃,應逐個檢查,如發現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嚴禁充氣:

1)未經審查批準而制造的;

2)漆色、字樣不符合規定的或脫落的;

3)附件不全,損壞或不符合規定的;

4)瓶內剩余壓力低于表中相應數值的;

環境溫度(℃)<00~515~2525~40

剩余壓力(千帕)4998196294

5)鋼印標不全或不能識別的,

6)超過檢驗期限的,

7)按第18條外部檢查,屬于報廢的,

8)進口的乙炔瓶未經國內檢驗的,

9)乙炔瓶(公稱容積40升以上)的實際重量減去剩余乙炔量后,超過乙炔瓶凈重0.5千克以上的,或不足量超過3千克的。

18.乙炔瓶經外表檢查,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報廢:

(1)瓶體有裂紋或滲漏的;

(2)有燒灼痕跡的;

(3)瓶壁有損傷、其損傷深度超過壁厚1/4,長度超過50毫米的;

(4)瓶壁有凹陷,其凹陷直徑超過50毫米,中心深度超過5毫米的;

(5)瓶壁有腐蝕,點狀腐蝕深度超過厚1/3,面積超過50平方毫米,密集點狀腐蝕深度超過壁厚1/4,面積超過瓶體表面30%的;

(6)瓶體表面有臌包或有明顯膨脹、彎曲的;

(7)瓶閥、易溶塞連接螺紋嚴重腐蝕或損壞的。

19.瓶內乙炔重量超過限定充裝量時嚴禁出站,鋼瓶單位容積乙炔充裝量低于0.12千克/升時,必須妥善處理。

20.非乙炔站工作人員不準任意進入站房。外單位參觀者需經有關部門批準,并有人隨同方可進入。

21.有關使用、運輸和儲存乙炔瓶,應遵循《溶解乙炔氣瓶安全監察規程》及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

篇3:乙炔站設計規范

第一章總則

第1.0.1條為使乙炔站(含乙炔匯流排間)的設計,遵循國家基本建設的方針政策,堅持綜合利用,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做到安全第一,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特制定本規范。

第1.0.2條本規范適用于下列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

一、利用電石生產乙炔的乙炔站的設計;

二、乙炔匯流排間的設計;

三、廠區和車間乙炔管道的設計

本規范不適用于生產化工原料氣的乙炔站和乙炔管道的設計。

第1.0.3條擴建或改建的乙炔站、乙炔匯流排間和乙炔管道的設計,必須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筑物、構筑物、設備和管道。

第1.0.4條乙炔站制氣站房、灌瓶站房、電石渣處理站房、電石庫和電石破碎、電石渣坑,以及乙炔瓶庫、丙酮庫、乙炔匯流排間的生產火災危險性類別,應為“甲”類。

第1.0.5條乙炔站、乙炔匯流排間、乙炔管道的設計,除應符合本規范的規定外,并應符合現行的有關國家標準、規范的規定。

第二章乙炔站的布置

第2.0.1條乙炔站、乙炔匯流排間的布置,應根據下列要求,經技術經濟方案比較后確定:

一、乙炔站嚴禁布置在易被水淹沒的地點;

二、不應布置在人員密集區和主要交通要道處;

三、氣態乙炔站、乙炔匯流排間宜靠近乙炔主要用戶處;

四、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

五、應有近期擴建的可能性;

第2.0.2條乙炔站應布置在氧氣站空分設備吸風口處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乙炔站與氧氣站的間距,應按現行的國家標準《氧氣站設計規范》的規定執行。

第2.0.3條電石庫與其它建、構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應按現行的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執行。

電石庫與制氣站房相鄰較高一面的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可適當縮小,但不應小于6m。

第2.0.4條總容積不超過5m3的固定容積式貯罐,或總容積不超過20m3的濕式貯罐的外壁,與制氣站房或灌瓶站房之間的間距,不宜小于5m。

第2.0.5條總安裝容量或總輸氣量不超過10m3/h的氣態乙炔站或乙炔匯流排間,可與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的其它生產廠房毗連建造,但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毗連的墻應為無門、窗、洞的防火墻;在靠近氣態乙炔站或乙炔匯流排間的生產廠房外墻的門、窗、洞邊緣,與氣態乙炔站或乙炔匯流排間外墻上的門、窗、洞邊緣、電石渣坑邊緣和室外乙炔設備外壁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4m。

二、氣態乙炔站或乙炔匯流排間與生產廠房相毗連的防火墻上,嚴禁穿過任何管線。

第2.0.6條獨立的乙炔瓶庫與其它建筑物和屋外變、配電站之間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表2.0.6的規定。

第2.0.7條氣態乙炔站或乙炔匯流排間可與氧氣匯流排間布置在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的同一座建筑物內,但應以無門、窗、洞的防火墻隔開。

第2.0.8條電石庫、乙炔瓶庫可以與氧氣瓶庫、可燃或易燃物品倉庫布置在同一座建筑物內,但應以無門、窗、洞的防火墻隔開。

第2.0.9條乙炔站應設置圍墻或柵欄。圍墻或柵欄至乙炔站有爆炸危險的建筑物、電石渣坑的邊緣和室外乙炔設備的凈距,不應小于下列規定:

一、實體圍墻(高度不應低于2.5m)為3.5m;

二、空花圍墻或柵欄為5m;

注:氣態乙炔站與其它生產廠房毗連時,如布置有困難,以上的凈距可適當縮小。

第三章工藝設備的選擇

第3.0.1條乙炔站的設計容量,應按下列原則確定:

一、氣態乙炔站的設計容量,應根據用戶的最大小時消耗量,并乘以同時使用系數確定。

二、溶解乙炔站的設計容量,應根據用戶的晝夜消耗量和溶解乙炔站的晝夜生產時間確定。溶解乙炔站宜為兩班生產。

第3.0.2條乙炔發生器及其主要工藝附屬設備,嚴禁使用非專業生產設計單位的產品。

在一個乙炔站內宜選用同一型號的乙炔發生器,并不宜超過4臺。

第3.0.3條乙炔壓縮機的型號和臺數,應根據乙炔的輸送方式或乙炔站的設計容量確定,但不宜少于2臺。

第3.0.4條低壓乙炔發生器和乙炔壓縮機之間,應設置濕式貯罐,其有效容積不應小于壓縮機10min的排氣量。

在無壓縮機的情況下,低壓乙炔發生器與乙炔用戶之間,也應設置濕式貯罐,其有效容積應根據用戶的乙炔負荷情況確定。

第3.0.5條乙炔瓶的數量,不宜少于用戶一晝夜用氣瓶數的5倍計算。

第3.0.6條乙炔凈化或干燥設備的設置,應根據乙炔質量的要求確定。

乙炔壓縮機與乙炔充灌臺之間,必須設置干燥裝置。

第3.0.7條除采用強制冷卻工藝的充灌臺外,乙炔充灌臺和乙炔匯流排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充灌臺可由三組充灌排組成,每組充灌排連接的氣瓶數,應按下列式計算:

(12.3.0.7)

式中:N―連接氣瓶數(個);

Q―壓縮機排氣量(m3/h);

―充灌容積流速(m3/h?瓶)。間斷充灌不宜超過0.8m3/h?瓶;一次充灌不

宜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