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

2024-07-31 閱讀 3887

兒童美術教育并不是以培養少數畫家為目的,而是對人進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質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在當今信息化、知識經濟全球化時代,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為了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和符合時代要求的復合型人才,不僅要抓緊好課堂教學,還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課外活動。實踐證明,美術特長生活動是美術課外活動最主要的活動方式。它是培養美術人才的搖籃,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安排,結合我班學生的基礎差異性的特征,擬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促進我校各科教學和課外活動教育的和諧發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藝術教育教學水平,成份挖掘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特長,展示孩子們的精神風貌和教育成果。

二、目的與任務

1、通過組織美術興趣小組活動,繼續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

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美的情操和陶冶他們完美的人格。

3、把一些對美術感興趣、有特長的學生集中起來,為他們創設特定的環境、氛圍,讓他們在一起相互交流、探討、觀摩,從而擴大他們的視野,增長知識,發展個性。

二、活動內容及要求

內容:以剪紙、剪貼、為主要學習內容。

要求:達到基本掌握剪紙和剪貼畫的制作方法,能夠對身邊有趣事物進行寫生和創作。

三、組織形式

分組輔導,每組5人。

四、學習時間

每天下午第二節課時間。

五、具體措施

1、宣傳發動,以自愿參與為主。

2、確定學員,并向學員說明美術特長小組開展之目的和任務。

3、制定小

組活動規章制度。

4、每學習一項內容后舉辦一次畫展進行總結。

5、采用誘導的方法進行輔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六、學習內容與時間安排

第二周:宣傳發動,組建美術興趣小組,召開會議,選組長并向學生說明開展美術興趣小組的目的、任務以及所學內容和所需學習用具。

三至六周:學習剪紙知識。

第七至八周:舉行階段性學習匯報展。

第九周:舉辦畫展,總結交流。

【范例】

一、活動目的:

為豐富校園生活,發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個性特長,展示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快樂、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活動主題:

快樂校園,放飛夢想。

三、活動負責人:

陳俊慧、袁會梅、陳丹丹、全體班主任。

四、參加學生:

1―6年級全體學生。

五、活動時間:

4月7日――4月11日。

六、活動地點:

一樓教學大廳和各班教室。

七、活動形式:

1、優秀作業展;(4月7日――4月11日)

2、“美術小故事”廣播;(4月9日)

3、現場繪畫比賽(4月10日下午第一、二節課)。

八、現場繪畫比賽注意事項:

1、以班級為單位,每班選出4――5名學生到一樓教學大廳參加比賽;其余學生在本班級參加比賽。

2、在一樓教學大廳參加比賽的學生由學校統一發紙,其余材料自帶;在本班級參加比賽的學生所有材料自帶。

3、作品可自由選擇獨立或合作完成。

4、作畫的內容、表現形式不限,堅持展現美好生活、快樂學習的原則。

5、比賽時間:兩節課。

九、獎項設置:

集體獎、個人獎的名額將根據具體情況設置。

十、比賽評委名單:

篇2:托班美術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使用棉簽添畫樹枝的技能。認識棕色。

2、體驗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帶領幼兒觀察冬季落葉樹的樹干、樹枝的樣子,再收集一些樹枝便于幼兒觀察。

2、已畫好樹干的畫,幼兒每人一張。

3、棉簽若干,棕色顏料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收集的樹枝,引導幼兒觀察樹枝顏色、特征。(樹枝是棕色的,樹枝上長了很多細細的小樹枝。)

2、師示范用棉簽添畫樹枝。

3、請幼兒練習用棉簽添畫樹枝,鼓勵幼兒多添一些小樹枝。

4、展示并欣賞幼兒作品。

西瓜籽

活動目標:

1、喜愛手指點畫活動,學習用手指點畫西瓜籽

2、注意不把顏料弄到桌上和身上。

活動準備:黑色顏料、畫好的西瓜圖片、抹布、塑料臺布。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一張畫有西瓜片的紙,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它上面少了什么?

2、教師示范。

3、小朋友操作,教師交代活動要求:卷起袖子,用食指少蘸一些顏料在西瓜圖片上點,但是不要在一處重疊點。點完后在抹布上把手指抹干凈。

4、小朋友圖片展覽,讓小朋友體驗成功的快樂。

5、收拾、結束。

活動反思:

本節課以西瓜做主題,鍛煉幼兒手指點畫的技能,對于托班的孩子來說,直接和他們講一些道理,他們不容易接受,可能轉身就會忘了,而使用一些“以人”的方法,孩子會容易接受一些,記得很深刻。

在美術欣賞《西

瓜籽》。整節課下來,幼兒的情緒非常有活力的,充滿喜悅和興奮。大部分幼兒都可以按照老師的指揮,不重復點畫,只有少數幼兒還不知道怎么動手,所以,老師應該更注重幼兒的個人能力的發展。對于,那些能力弱的幼兒要重點指導,保證每個都能感受美術的快樂。

香香的餅干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餅干的外形

2、學習粘貼,發展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3、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餅干若干。

2、供幼兒操作的材料;擦手的毛巾八條。

活動過程:

1、幼兒參觀各種形狀的餅干,請他們說一說餅干的形狀。教師小結餅干的外形特征。

2、教師簡單講述餅干的制作過程。幼兒品嘗餅干說一說餅干的味道

3、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在視頻展臺上展示,并示范粘貼過程(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各粘貼一張)

4、幼兒操作,要求每一種形狀都粘貼到盒子里。教師巡回指導。

5、將幼兒的作品在展臺上展示。

托班美術活動――小魚回家了

活動目標:

1.讓孩子能夠明白魚是生活在水里的

2.通過畫水的曲線,鍛煉孩子小手的肌肉組織

3.培養孩子的愛心

活動準備:

1.白紙、水彩筆人手一份

2.“小魚”若干;一條大魚:一面是哭臉一面是笑臉

活動過程:

一、引入:出示一條大魚問:這是誰啊?(幼兒回答)它怎么了?(哭臉)這個漂亮的小魚沒有家了,怎么辦呢?你們知道小魚的家在哪里嗎(幼兒自由回答)

二、幫大魚找家

老師示范畫水(曲線):魚是生活在水里的,那我們現在沒有水怎么辦呢?老師想了個辦法,我們幫小魚在紙上找個家吧。

三、幫小魚找家

1.老師這里還有很多漂亮的小魚沒有家呢,我們一起幫他們找家好不好

2.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演示一遍,把小魚貼到畫好的“水”里

3.老師這兒還有好多的小魚沒有家

呢,請你幫幫忙把他們都找一個家好嗎?現在請小朋友在自己的紙上畫上漂亮的水,然后老師把小魚送到你的水里

四、幼兒作品展示:好了,我們來看看誰家的小魚最多?

美麗的花

活動目標:

1、學習將各色縐紙揉成紙團粘貼在樹枝上,體驗動手制作的樂趣。

2、初步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以及對美的感受能力。

活動重點:體驗動手制作的快樂和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難點:幼兒能學著自己將大的紙塊撕成小塊,并嘗試學著用糨糊把紙團粘在樹枝上。

活動準備:1、已制作好的花一瓶;每組若干瓶插有枝干的花瓶;各色縐紙、糨糊、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小朋友,你們看到過漂亮的花嗎?你看到的花是什么顏色的呀?(幼兒自由回答)

二、出示教師制作好的花

1、這瓶花漂亮嗎?這是老師自己做的,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試啊?

2、教師邊講解邊示范花的制作方法。

示范(一):教幼兒學習揉紙團。(教師取一片紙片放在手心里揉成團,用糨糊涂在紙團上,然后用力粘在樹枝上。輕輕地粘在已準備好雙面膠的樹枝上)

示范(二):教幼兒學習用雙面膠。我們還可以用雙面膠來把紙團粘在樹枝上。

示范(三):教幼兒學習撕紙。(教師請一位幼兒來撕紙,并讓她嘗試用糨糊來粘花)

三、幼兒合作制作

在輕松、柔和的音樂聲中,教師指導幼兒用揉的辦法制作美麗的花,并將花粘貼到樹枝上,提醒幼兒合作粘花。

四、欣賞作品

把幼兒制作的花放在展區里共同欣賞,并大膽邀請客人老師來欣賞自己的作品。

五、結束:我們去比比外面的花漂亮還是我們自己做的花漂亮。

給媽媽做面條

活動目標:

1.增進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2.學習畫線條,嘗試進行選擇粘貼。

環境創設:

紙盆(人手一個),彩紙做成的配料(如:菜葉、辣椒、蘑菇、荷包蛋、肉等)生日歌的磁帶,漿糊,抹布

活動過程:

(一)給媽媽過生日

1.出示蛋糕,引起興趣:

2.讓幼兒說說自己是怎么過生日的。

3.為媽媽唱生日歌

(二)給媽媽做面條

1.討論:“生日時除了吃蛋糕還吃什么?”

2.演示操作:

(1)出示盤子,畫面條

(2)粘貼一點配料。

3.做面條:

(1)提醒孩子先畫面條

(2)自由選擇材料粘貼

(三)送面條

“送給媽媽吃面條的時候你要說一什么好聽的話,讓媽媽聽了心里甜甜的。”

先介紹再送。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覺得運用給媽媽做面條這一系列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在情景的過程中幼兒充分投入,每一個幼兒都能自己動手貼貼畫畫,體驗快樂。在整個活動中注意到了美術活動和其他內容的整合,如:“1和許多”的初步的數概念,音樂活動的整合等,也注意到了操作中的細小環節,起到了提醒、教育的作用。

但是在這次的活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探索、研究:

1.在設計問題上應更符合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如問題:“我們什么時候吃蛋糕?”對于托班的幼兒來說太開放了,幼兒很難回答。

2.在活動中座位的安排上,后面的孩子看不出易站起,所以在活動開始階段顯得有一點亂,因此要充分考慮幼兒座位的安排,讓每一位幼兒都看到老師,老師也更能充分的關注每一位孩子。

3.在討論“面條里還可以放些什么”的時候太急促了,應讓更多的幼兒來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4.活動中缺少了讓幼兒更多開口的機會。我覺得,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要思考:如何讓幼兒在活動中開心、開口、開竅。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