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農村小學寫作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農村小學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語文難教,而作文尤其難教。這種想法恐怕是所有語文教師的共識了。語文難學,而尤其是作文難寫。這種想法恐怕是所有學生的心聲。目前,在農村小學,學生普遍怕上作文課,怕寫作文,作文往往寫得亂七八糟,有的甚至采取抄襲的方式應付了事。這種狀況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改善,將會影響學生的成長,影響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化改革。然而可喜的是“20**年國家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落戶我校。這一現象也就迎刃而解了這種困惑,“多媒體”在作文課中的妙用,可以大大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農村學生寫作能力
我們農牧區小學生和城市小學生相比在能力和知識結構等方面存著一定的差距,在寫作水平上的差距尤為突出。其問題存在于:寫作的訓練起步晚;語言表達能力差;忽視說話寫話能力的培養;在寫作教學過程中,缺乏很多教學手段;寫作教學的量度也把握不了,訓練次數少,學習資料短缺。然而可喜的是“20**年國家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落戶我校極大地改善了這一現象。在寫作教學課堂中,充分發揮多媒體形象逼真,生動活潑的優勢,去突破寫作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優化教學流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寫作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妙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心理學表明: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而寫作是一種語言表達活動,需要來自外部和內部的刺激,而濃厚的興趣正是寫作的一種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動力的源泉。針對目前農村小學寫作的情況來看,小學生呈現一種趨勢,產生共同的畏難情緒,認為是一種苦“差事”,產生一種談“文”色變的壓抑心理,使之消沉,對寫作失去興趣。這樣嚴重地影響了寫作教學應有的效果。由于小學生感情豐富,善于想象,易受感染。根據這一特點,我們應一致傳統的寫作教法,在教學中有意識地結合指導內容創設情境,誘發學生情感。在訓練項目“觀察仔細,注意細節”上,利用隊會的機會帶領同學們去郊外游玩。在游玩中,聽錄音,欣賞配有音樂的解說詞,觀察山水,領略田野風光;幫助學生擬寫作題,即興寫作,進行合理的想象。把握“火候”讓學生進入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和急于表達欲望的境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興趣濃厚的氣氛中進行學寫作。
二、妙用多媒體,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真情實感。
在作文教學中大膽引進多媒體、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則會有效克服學生講假話,無病呻吟的作文缺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要求學生寫作《感動》的作文,以往學生總是寫一些雞毛蒜皮的家常小事,寫的最多的就是下雨家長送傘,生病了送醫院.......,多媒體進教室后,妙用網絡資源,巧用多媒體,我們找到了一個突破。我收齊了汶川地震的求援圖片,西南干旱的一些資料,冰災洪災一些救援場景,以及一些幫助的數據,配上音樂,組織學生觀看,學生看的淚流滿面,不僅思想上感觸很大,而且也更明白了愛心的力量。走出了感動的以往束縛,激發了學生真情實感,學生動手寫作也就感覺不困難。
三、妙用多媒體再現情境,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文章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因此,寫作必須建立在學生實踐生活的基礎上,只有觀察細致深入,寫出的文章才能生動具體。由于學生們都生活在農村里,對一些街道、風景點、工廠、高樓、公園等很不熟悉,雖能去觀察,但學生大部分不會觀察或者觀察得不細致,無重點,只注意表現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事情都有些模糊,更談不上在寫作中去聯想,于是寫起寫作來總覺得無話可說,內容扯東掉西,條理紊亂。因此,針對學生寫作這一弊病,運用電教媒體的形、聲、光、色的結合,去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進一步誘發學生的情感活動。利用學生會能說、會畫這些特長,采用電視錄像、幻燈指導寫作,可放慢、定格,讓學生對某一事物反復觀察,加深其印象。當那絢麗的色彩、活動的畫面,動人的音響刺激著學生的感官,那音畫交融,聲情并茂的動靜態結合的直觀信息,把學生的意趣和真情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的時候,學生們就迫不及待地想通過語言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種種感受。通過這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再現生活情景,使他們寫作的思路更清晰。這樣學生在這特定的再現情境中重新獲得了新的美感,可言之真情。
但是在這樣的寫作教學方法中,要注意充分發揮農村優勢,有計劃、有組織地選擇農村自然景物或人物或事物,有意使學生留心觀察,了解鄉村田野中“青山綠水”的自然風光,領略“春雨潤物”的美好意境,觀察“暮歸的老翁”的嬉態,從而與課堂寫作教學連為一體,使學生的寫作興趣更濃了,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創新教育
淺談運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的創新教育
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中心學校馬鳳玲
【摘要】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技術重視實踐操作,為學生提供;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點燃學生創新的激情。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技術創新教育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之一。它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它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與生俱有的,但只是潛意識的,它需要通過后天有目的培養才能發揮其最大的潛能。由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所具有的實踐性強、內容更新速度快、應用廣泛、形象直觀等特點,讓師生雙邊活動充滿激情和活力,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空間。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新課標為指導,開發學生的創造潛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強調創新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積極和諧、探索創造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都能愉悅、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將課堂教學演變成為“一言堂”,課堂四十分鐘的教學,教師成為了教學中的主體,滔滔不絕的灌輸著知識,無論學生是否能夠聽懂、無論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成為了教學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這樣的教學輕易的扼殺學生個性,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得不到發展,教學沒有效率。隨著新課改的到來,努力構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樹立“嘗試”創新意識,敢于參與到教學中來,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并積極思考,就成為了我們今后課堂教學的模式和必然。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創設生動、形象的動畫世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可以創設有聲的情景,讓無聲變有聲;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趣味化、生動化、形象化,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索創新中。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把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轉化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故事,并把學生平時的生活場景或照片資料與學生所學新知融為一體;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相關資料并利用實物投影把學生搜集到的各種信息和學生探索創新的成果展示出來,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魅力,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可以在學生練習或小組討論時放一曲輕松、柔和的音樂,為學生營造一種溫馨、舒適的環境以緩解學生學習中的緊張感,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思維、創新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學生的思維會像脫韁的野馬在知識的原野中縱橫馳騁,而這種活躍的思維正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
二、利用多媒體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選擇不但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而且更加趨向社會發展需要,洋溢著現代生活的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日常生活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也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還保留著一些離學生生活現實、離這個時代比較遠的信息,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難度較大,而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教學就能彌補不足,將生活與知識拉近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就是生活,生活中便有知識,增進興趣,激發活力,更有效的去探索生活中的知識,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