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經營常態課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用心經營常態課,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
蛟河市松江九年制學校王平陳強
【內容摘要】:
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的信息素養已經成為學生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的首要條件。然而,在學校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這一學科并沒有受到相應的重視,要想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教師的肩上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實踐中,我感受到要想真正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還是要做好常太課,向課堂教學要成效。要求信息教師認真做好備課、上課、小結和課后反思這四大環節,用心經營好每一節信息課,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
經營常態課提高教學效率
為了培養和提升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信息素養,中小學都已經開設了信息技術課,這也體現了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課時安排每周只有一節,又遠遠不及其它學科,加上學習內容枯燥,學生不可能找時間自主學習信息技術,要想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真正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教師要做好備課、上課和反思,用心經營好每一堂信息課。
一、課前準備要到位
信息技術學科不同于其它學科,大部分時間是學習如何使用媒體技術獲取、加工、處理和交流信息。在備課時,首先應該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內容,設計好每一個教學環節和整個教學過程。把課前練習的內容、老師講授的內容、時間和講授方式,學生課堂練習和實踐提高的安排都詳細地做好計劃。另外,信息技術教師還要準備好教學所要用到的計算機、電視機、投影儀等硬件設備,對硬件的性能和運行狀況了如指掌,有故障的及時維修,保障學生上機操作的需求,并做好調試(如果需要上網的還要做好網絡連接),確保學生實踐操作時能正常應用,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動手實踐,使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完成任務,做出象樣的作品,在內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激起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同時教師還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個性特征,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計劃和活動方案,為堂教學取得更充分的準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活動內容,讓每個學生都有可能獲得成功。
二、課堂教學講實效
講授的內容和時間要把握準確。教師只要把握好知識的重難點,選擇精練的語言,把知識的要點講清就可以了。有些老師總是怕學生聽不明白,準備了大篇幅的講課稿,結果往往是幾句話就能說清的問題,經過老師的長篇大論,反而把學生講糊涂了。像信息的概念、信息技術的發展這樣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時也不能像講語文或歷史那樣,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講授,可以把講解的內容以演示文稿或其它課件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自主領會,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也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講解硬件的使用和操作時,可直接用實物來實戰,讓學生親自動手安裝調試,老師只做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就完全可以完成教學目標。在沒有實物的情況下也可播放視頻來輔助教學,學生對看視頻教學的興趣要比看老師做和聽老師講的興趣要高。而在計算機軟件的應用教學時,重點應放在讓學生學會并熟練地應用軟件,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軟件處理信息、表達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而不在于學習軟件的本身。因此,在教學時,可以采取教師先演示,學生觀察學習,模仿操作的形式教學。也可以采取教師邊講解邊指導學生操作,學生在老師指導中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會很快掌握技術要領。
篇2: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聾校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淺談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聾校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廣東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何霓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信息技術的圖像、色彩、動畫的手段,會使得聾校的課堂教學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
關鍵詞:聾校語文;課題教學;有效性;信息技術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示范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聾生由于生理的缺陷,他們都是通過眼睛認識世界、學習知識,單一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簡單的手語交流已經不能高效地提高課堂效率,利用信息技術的圖像、色彩、動畫的手段,會使得課堂教學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調動聾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蘇霍姆林斯基任務:“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境界中,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在《太陽》一課,筆者搜索了太陽的一些介紹,針對題目引發聾生發揮想象課文有可能寫什么內容,學生毫無鼓勵的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太陽能給人們帶來哪些好處?沒有太陽,人類會怎樣?教師是教學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者,一個好的問題情景,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冬季,引起學生積極地思考。
二、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觀察畫面,激發聾生探究精神,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勞動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觀察在學生的智力發展中占有何種地位。從觀察中不僅可以汲取知識,而且知識在觀察中可以活躍起來,知識借助觀察而“進入周轉”,像工具在勞動中得到運用一樣。如果說復習是學習之母,那么觀察就是思考和識記知識之母。一個有觀察力的學生,絕不會是學業成績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學生。教師如果善于幫助學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識來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觀察,他就能使學生的“舊”知識變得愈加牢固。這對于用眼睛獲取知識的聾生更是如此。
在《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課,筆者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了茄子和冬瓜的圖片讓聾生觀察兩種植物的不同。聾生很快就能說出茄子和冬瓜大小、顏色上的不同,再深入引導,聾生繼而發現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冬瓜的皮上有細毛。這時適時指出,可以用我們的兩只眼睛,觀察到物體之間不同之處,觀察于我們,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知識。因此,在聾校的教學中,觀察對于聾生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
三、利用信息技術圖文結合特點,幫助聾生理解課文,提高課堂效率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重點詞語、關鍵句子和主要段落的內容對于聾生來說比較抽象,課堂中如果只局限于干巴巴的手語講解,并讓學生死記硬背,即使學生記住了也不會很好的運用,更談不上提高課堂效率了。在課堂中,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量大、聲情并茂的特點以及快速、方便的有點,在課前可先把一些課文內容制成圖文結合、視頻文字結合的多媒體,把抽象的內容變成直觀的畫面,增加語文課堂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從而幫助聾生理解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