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寫作優秀論文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小學寫作優秀論文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2024-07-31 閱讀 8897

小學寫作優秀論文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任義勝鄖縣白桑關鎮高廟九年一貫制學校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小學習作教學開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恰當合理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習作教學的有效性,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與提高。本文通過分析當前信息技術在小學習作教學中的應用情況,對合理、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進行了全方位的思考,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旨在探討有效習作教學的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關鍵詞:信息技術;習作教學;輔助作用;實效性;可操作性

縱觀傳統的習作教學,經常出現“師高耗,生低效”的現象。從審題、選材、布局謀篇到講評,老師往往講得口干舌燥,收效卻甚微。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深入,傳統的習作教學模式受到沖擊,我們欣喜地看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習作教學的有效性,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形成與提高。但是,信息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得好,對習作教學起到積極的作用,用得不好,會適得其反。下面我就對如何在習作教學中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有助突破難點,避免喧賓奪主

《語文課程標準》(**年版)指出:“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技術,擴展語文學習環境”。[1]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學輔助工具,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習作教學難點迎刃而解。但是,信息技術只是工具,需要用時才用,不能喧賓奪主。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習作四,是看照片寫作文。照片內容是1937年3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轟炸上海火車南站后,記者拍到的真實情景: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坐在被敵機炸毀的鐵軌上,放聲大哭。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照片,聯系照片的人和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

這次習作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對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此時,應用信息技術無疑可以幫助學生走進那個特殊的年代,降低習作的難度。有關這張老照片的背景資料非常多,如果不加選擇地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應用,課堂上又是交流資料,又是觀看視頻,看似熱熱鬧鬧,實則本末倒置。因此,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掌握好時機。我在課前布置學生通過學校局域網和全球互聯網查找有關日軍侵華的資料,為本次習作做最根本的鋪墊。教學中,在出示照片前,我播放了1937年日軍轟炸上海的一段視頻。隨著課件中震耳欲聾的爆炸聲,畫面上到處火光沖天,到處都是殘垣斷壁……視頻最后定格在了這張老照片上,定格在了在廢墟中嚎啕大哭的小男孩身上。震撼人心的場面加上聲情并茂的解說,學生仿佛來到當時的情境中,身臨其境地感受、體驗戰爭的無情、人民的痛苦、孩子的無助……隨后出示拍攝這張照片的歷史背景。時間掌控在兩分鐘以內。以上信息技術的應用較好地解決了習作的難點,使學生快速進入照片呈現的情境中去,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圍繞教學目標,避免畫蛇添足

信息技術的發展讓音樂廣泛地應用到習作教學中,作為一種輔助手段,音樂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導入是習作教學中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新課的導入環節時不少教師都使用了音樂。

特級教師閆學在執教習作《我的理想》時,就從欣賞歌曲《橄欖樹》導入:

師:今天作文課的題目是“我的理想”。寫之前,我們先稍微放松一下,聽一首歌吧!這首歌叫做《橄欖樹》。聽的時候不僅要欣賞它的旋律,還要欣賞它的歌詞。(播放歌曲《橄欖樹》,師生凝神欣賞)

師:孩子們,這首歌好聽嗎?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有效途徑

小學寫作教學論文多媒體是激活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

內容摘要:

多媒體作為教學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給作文課堂注入了新的生命,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為他們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和全方位的指導,更重要的是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個便捷的展示平臺,調動小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小學生寫作的能力,從而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率,使學生品嘗學習成功的樂趣。

關鍵詞:

多媒體激趣素材觀察想象評改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卻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多媒體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為我們解決這一難題增添了新的色彩,注入了新鮮血液。利用多媒體不僅可以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而且可以彌補小學生知識面窄的不足,把五彩繽紛的社會生活展現在五彩斑斕的畫面之中,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對陌生事物有較詳細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作文變得聲情并茂、生動活潑,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想象空間,讓學生作文鮮活、豐富起來。

一、激發興趣,打開思路。

作文本應是學生吐露心聲,表達真情實感的一種形式,可是有不少學生,一提到作文就頭疼,關鍵是學生對寫作沒有興趣。而借助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有助于解決這個難題。教育家贊可夫曾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要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兒童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素材的積累離不開生活體驗。但現在的學生受生活環境的局限,他們很少有空閑去體驗生活。偶爾有,也存在范圍少,內容單調的弊端。利用多媒體,能夠突破時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他們的生活,又為他們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有一次,我布置學生回家觀察一個小動物,準備寫一篇有關動物的作文,有一部分學生就喊,他們沒養過小動物,從他們的聲音表情可以斷定,他們對這篇習作沒興趣。的確,沒養過小動物,沒仔細觀察過,怎么能寫出好的作文呢?我當時決定暫時取消這項作業。我想,如何彌補學生生活的這一缺憾呢?利用多媒體。課余我用數碼相機拍攝了小狗的生活錄像,把它時而嬉戲、時而吃食、時而睡覺的真實情景接成一個短片。還在網上搜到了小雞、小貓、小山羊、小兔子、鴨子、鵝、小鴿子、小麻雀等常見的小動物的活動短片。第二天,利用電腦先把小狗的生活錄像播放出來,學生特別興奮,個個瞪大雙眼,興趣盎然地觀察著,全體學生都格外投入。在觀察了小狗之后,叫幾位同學說說小狗的外形。他們個個神采飛揚、信心十足。就連平時作文特差的同學也舉手發言了,而且說的還比較有條理。這時我繼續點擊課件,十幾種常見的動物們躍然于屏幕上,鮮明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將學生的視線、思維緊緊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學生想說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了。多媒體聲圖色光相融的特點,不僅使他們進入情境,還激發他們用語言文字來表達這種情感的欲望,在不知不覺中,情景教學就把“要我寫”變成了“我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