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優美實效課堂語言藝術提升高效課堂提問藝術表達能力
運用優美、實效的課堂語言藝術,提升高效課堂提問藝術的表達能力
臨澤四中賀正福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效課堂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發展平臺,開展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實現課堂高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之一。高效課堂要實施有效提問,必須使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程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這其中教師要不斷研究和合理運用優美、實效的課堂語言藝術,提升高效課堂提問藝術的表達能力,并恰當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語言,增強高效課堂的語言藝術感染力。
但是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一些教師的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以課堂上學生“聽懂”為目標,課堂上的提問往往是“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淺層次判斷式的提問,或者是“對”還是“錯”的選擇性的提問。這樣的課堂提問往往隨意、無序,甚至不分主次,會使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狀態,學生只是機械式的接受,毫無生氣,學生的學無效果,教師的教無效率,這樣的課堂根本談不上高效。
要實現高效課堂就離不開有效的提問,有效的提問應注意以下幾個面:
一、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進行有效的提問。
課堂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即教師首先應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并以此作為設計問題的依據,使設計的問題既明確易懂無歧義,又能突出知識的重難點。
二、課堂提問要有一定的開放性。
課堂提問應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封閉式或簡單的提問,使學生回答時會不假思索或帶有猜測的成分。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使問題具有開放性,這里的開放性有兩層含義:一是問題答案不要太唯一,二是問題答案不要太小,上述無論哪一種肯定情況,都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課堂提問要有會對性。課堂提問要針對不同學生,因人而宜有層次性。對于學習稍有困難的學生,提問時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而對于學習比較好的學生,提問時要稍有難度,有綜合性。這樣,就能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
四、課堂提問要難易適度。課堂提問必須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即不能太難或太易,問題太易會使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問題太難會使學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課堂提問的問題要有坡度。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把學生的思維一步一個臺階引入求知的高度。
五、提問要注意提問的語言、態度。老師要為學生創造多種課堂提問、師生對話的鍛煉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會敢說愛說,真實獲取學生在語言方面的深層發展機遇。當面對心理素質差、課堂上不敢大膽表達,這時教師也不能著急,應該用商討的語氣輕松消除他們的緊張心理。課堂提問還要善于誘導,教師要運用輕松的鼓勵語言,“你再想一想,這個問題解決方法應該還有哪幾種”,“坐下來與你的同桌、小組成員再次交流一下,接著再發言好嗎”。教師用真誠的微笑,友善的目光,親切的贊譽,營造出和諧、開放的課堂語言交流氛圍,使提出的問題能得到預期的效果,從而達到提問的有效性。
六、提問需要有效的評價。教師提問之后一定要對學生的回答作出適當的評價。教師的評價極為重要,它能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從而以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新一輪的學習中去。對回答正確又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教師應該充分肯定,還應給予必要的贊揚。而對于回答不夠全面的同學,師也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進一步啟發學生全面考慮問題。而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師在不傷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應明確指出其不正確,并進一步啟發這些學生的思維,給他們再一次站起來回答的勇氣,而不能摸棱兩可,一味地表揚和遷就學生,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不敢面對、不敢批評。教師應注意將激勵性評價和否定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注意方法和方式,以關心、愛護和理解學生為出發點,達到有效提問后的有效評價。
篇2:小學學校課堂教育安全管理制度
瘦西湖第三小學學校課堂教育安全管理制度
1、為了加強學校教育管理,維護正常的教育秩序,保障學生人身安全,促進學
生身心健康發展,特制定本制度。
2、學校課堂教育管理要以預防為主,本著保護學生,教育先行,明確責任,教
管結合,實事求是,妥善處理的原則,做好教育管理和處理工作。
3、學校課堂教育管理,要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落實學校管理責任人,具體落
實至每位任課教師,每位班主任,切實加強教育。
4、任課教師要認真做好課前一分鐘進任課教室,并做好點名工作,對發現缺課
學生,要問清情況后及時向所任班級班主任以及相關責任人匯報,所任班級班主
任要及時向缺課學生家長聯系反饋情況,并向相關責任人匯報備案。
5、任課教師對教學的實驗設備,體育器材等可能具有安全隱患的教學工具要及
時修理,避免學生受傷而出現安全事故;對容易造成學生傷害事故的體育課,活
動課要及時進行使用說明和安全教育;活動要求班主任做好組織管理工作,體育
教師要做輔導工作,要全程控制局面;對那些因身體原因或本身有殘疾但可以做
輕微活動的學生,要求上操場,確實不能出操的學生,應安排留教師復習,預習
文化功課。學生在日常教學及各項活動中應遵守紀律和有關規定,聽從指導,服
從管理。
6、學生發生意外事故情況時,學校應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篇3:中學學為中心素養課堂改革研討活動方案
第一次活動
1、時間:*年7月5日中午12:30-2:00
2、地點:行政樓三樓會議室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
4、議程:
主持:謝*
(1)周校長講話
(2)陳*副校長組織學習“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改革先進的經驗和案例。
(3)謝*布置研討任務:
本次課堂改革的核心思想:學為中心
課堂教學的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解決、任務驅動
課堂改革的目的:有效學習,提升素養。
本次需要研討的問題
①根據本學科特點對課堂40分鐘時間進行分段任務設計(明確各時間段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
課堂40分鐘任務設計:
第一環節:0-前5分鐘:組織課堂,新課引入,當堂完成預習檢測
關注點:預習檢測卷如何編寫
第二環節:5-15分鐘:提出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小組討論解決
關注點:問題如何來(教師如何預設問題,學生的問題如何收集和展示)
第三環節:15-25分鐘:小組展示,相互補充
關注點: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以何種形式組建,小組的位置如何安排,課堂內小組如何分工管理,班級中小組間的評價制度如何跟上,學校中如何加強對學習小組的集體評價。
第四環節:25-35分鐘:教師小結,方法提升,解題指導。
以上第二、三、四環節可以穿插進行,體現精講原則。
第五環節:35-40分鐘:當堂鞏固練習。
②適合新的課堂模式的作業布置、批改和課余時間的管理模式,體現精練原則。(布置什么作業,什么時候批改?如何批改?作業中的問題什么時候解決?以何種方式解決學生作業中的問題?)
③設計出適合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集體備課模式(備什么?怎么備?什么形式的作品?)
各學科組在獨立研究期間,組長牽頭,學科組研討兩次,形成共同方案。
第二次活動
1、時間:*年7月26日-7月29日
2、地點:待定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每個成員帶筆記本電腦)
總務處(后勤安排)
信息技術處(提供投影儀)
4、議程:
7月26-27日:各小組研討,形成初步方案,上交電子稿。
7月28日:各小組完善方案、各小組展示本組方案(ppt形式),相互探討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本組方案。
7月29日:各小組完成本次方案,把成果電子稿上交。
第三次活動
1、時間:*年8月25日-8月30日
2、地點:學校各會議室
3、對象: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全體老師
4、議程:
1、學習課堂改革新模式,集體討論完善模式。
2、組內分工,集體備課
3、領導小組成員審核各集體備課小組的成果。
后續工作,各備課組根據學校課堂教學新模式,完善提升。
相關推薦:
高郵市中小學高效課堂過關年活動方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活動方案
親子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