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應用培訓論文
關于如何做好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應用培訓的論文
沙河市教育局教研室郝紅喜
本文作者結合多年從事信息技術培訓工作的經驗,指出了當前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結合經驗實例,從培訓管理的規范、培訓內容的具體化、培訓規模的界定、培訓形式的選擇、完善培訓考核等五個方面具體闡述了如何做好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應用培訓。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國家對農村學校信息化的重視,各級信息技術應用培訓的開展方興未艾。這對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提高農村學校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水平,促進農村學校教學水平起了巨大作用。但筆者發現,時下對農村學校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存在形式單一、效率低下等弊端,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學校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確保實效,顯得尤其重點。
一、加強管理,促進培訓規范化、常態化
為確保農村學校信息技術教育能收到應有效果,真正使其成為農村教師授課的好幫手,首先,必須建立完善的培訓管理體制,才能保證培訓質量。建議成立由當地教育局主管,由教育局副局長為組長的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由電教站具體組織實施,健全組織,嚴格制定規章制度,落實培訓經費,建立培訓基地。只有領導重視,并健全管理制度,嚴格獎懲機制,才能杜絕培訓流于形式等弊端。其次,要組建一支以全市信息技術教師組成的培訓者隊伍,對全體教師實行分層培訓,其中信息技術骨干教師為骨干培訓者,分別負責網絡和信息技術基本操作的二級、三級培訓,骨干培訓者參與上級組織的信息技術應用培訓,負責新技術的引入和對其他培訓者的培訓。做好以上工作,才能使信息技術培訓常態化規范化。
二、培訓內容要具體化,以實際需求為目標
由于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參差不齊,考慮到其接受能力,因此每次培訓設計的內容不宜過多,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把可學可不學的內容全部去掉,以加強培訓針對性。如去年暑期我市組織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全員培訓,內容有計算機基本操作、網絡應用、多媒體操作等多個方面,許多教師由于首次參加培訓,初次接受,根本無法全部消化,以致在培訓效果上大打折扣。
總結上述培訓后,在進行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項目資源應培訓時,我把培訓內容大膽地進行壓縮,只要求教師能夠下載、保存、演示教學資源、學會一體機和網絡的基本操作即可,等老師們在運用數字資源教學中積累一些經驗后,又組織了一體機和網絡操作的提高培訓,收效甚好。
三、小班化培訓,保證培訓質量
技術培訓,因其以操作為主,實踐性強,若采用大班培訓,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應以小班為主。去年我參加了兩次國家極培訓班,每次培訓都有近二百人參加,由于人數多,課堂上動手實踐機會幾乎沒有,其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培訓人數應適當,最好采用小班化培訓,去年我市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項目資源應用培訓就采用小班化培訓,每班不超過二十人,便于逐個指導,培訓完成后,我市七十多個教學點都能較熟練地使用優質數字資源進行教學,原來因缺少專業教師不能開設的課程,如音樂等多門課程都能借助數字資源進行開設了,實踐證明小班化培訓,效果十分明顯。
篇2: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村教學幾點影響
淺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村教學的幾點影響
摘要:科技的進步和發展,帶動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已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筆者身處西部農村教學環境,結合自己在農村的教學實踐,淺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村的幾點影響。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農村課堂;作用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信息技術在各個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將越來越普遍,信息技術成為當代教師教育教學和學習提高的一種基本手端。當代教師要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要。信息技術在農村課堂上的運用,使山里的孩子眼睛走出了大山。在這里我就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談一談我的認識。
一、豐富了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二者各以對方的存在為條件,相互依賴,相互制約。而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由于教學載體比較單一、呆板,在一定程度已經影響了課堂教學的預期效果,特別是在一些直觀性比較強,要求學生增強感性認識的教學活動中,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所運用的載體,有的時候就顯得力不從心。教師利用互聯網,可以帶領山里的孩子看到西部農村不能見到的繁華都市、廣闊大海,甚至是神秘的太空環境。通過多媒體教學環境,讓學生用圖片、聲音、影像來學習感知教學內容,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使農村課堂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
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盧梭說“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边\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制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使課文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知識的構建者。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靈活運用,培養了學生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信息教學環境下,讓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對學習活動更加積極、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突破了教學重點難點
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為突出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解決一些很抽象的問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學生啟而不發,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而使用多媒體創設逼真情景,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其充分感知體驗。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教學的指導有了針對性,也可以實現課堂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互動,同時讓呆板的課堂活潑化,讓學生處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中。
四、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空領域
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后,給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活力,為課堂教學拓展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課后,學生可以繼續遨游的因特網,瀏覽信息,搜集資料,并能進入學校、教育網站等開辦的網校進行遠程教育,參與網絡的交流與傳播,繼續自己的學習之旅。這樣就大大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課堂教學也由課堂向課外延伸,為課堂教學開辟了美好的前景。
信息技術有效運用于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是現代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向。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自由廣闊的舞臺,也為課堂的多元互動提供了真實多彩的環境,也對教師的現代教育水平、專業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為了大山深處的孩子也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了解山外面的世界,汲取更豐富的知識,我們要通過自身努力,熟練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并合理的與傳統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開創出一條符合我們實際的信息化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