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習慣
怎樣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
池西一小:于長勇
認真傾聽是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注意力和判斷能力;是人與人交往中體現一個人良好修養的主要標志;學會傾聽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會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老師講解,傾聽同學發言,及在聽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呢?具體做法如下:
一、激發傾聽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注意力就會集中,思維也處于活躍狀態,把興趣作為傾聽切入點,精心設計每一教學環節。如課堂上多采用游戲、故事、小口訣、溫馨小提示等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二年級上冊《倍的認識》,學生初次接觸倍這個概念,即抽象又枯燥,在揭示了倍的概念后,我設計了把6朵小紅花分成兩行,用倍說一句話這一小游戲,在匯報時學生果然能認真傾聽各種各樣的方案,從而輕松掌握了倍的含義。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故事。尤其是一些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能使學生終身不忘,如講“9的乘法口訣”時,可以從西游記孫悟空會*x七十二變,唐生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導出學習內容“9的乘法口訣”。尤其是在一堂課的開始或在學生有意注意逐漸減弱時,用故事來吸引學生的傾聽興趣是一種重要的手段。
在每節課學完新課總結知識點時,學生往往就會注意力不集中,這是可以讓學生自己編出小口訣,利用好勝心督促學生傾聽。在一年級上冊學習《10的組成》時,我先讓學生通過擺學具自主探索10的組成,為了便于記憶我和學生一起編出了“湊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x六一起走;五五湊成一雙手。幾句簡單的小口訣不但激發了學生傾聽的興趣,也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通過溫馨提示強化學生認真傾聽。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注意力不夠持久,有時就要用學生們熟悉的溫馨小提示提醒一下。如:靈耳朵認真聽,亮眼睛認真看,巧嘴巴說一說。
二、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示范如何傾聽。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小,模仿性強,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耐心聆聽,不論學生回答是否完整準確都要以目光、手勢、語言來傳遞聽到的感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學生怎樣傾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認真聽了,老師很重視他,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認真傾聽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篇2:培養學生專心傾聽和認真閱讀課本好習慣
培養學生專心傾聽和認真閱讀課本的好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學生的求知興趣一旦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努力探索,專心傾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而興趣也是專心傾聽的根本。因此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點,在課堂上,教師盡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單純的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教師上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力求語言生動有趣,條理分明,使課堂引人入勝,使每個學生樂意聽。學生比較容易做到專心傾聽老師的語言,但是一旦指名發言或小組員討論發言時,大部分同學又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未能做到專心傾聽同學的發言。針對這一情況,我常常利用學生喜歡表現的年齡特點,讓他們都來做小老師,對發言的同學作一個評價,如:說一說你認為發言的同學說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給他什么建議等等。很多時候,都是由于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做到堅持專心傾聽,并在專心聽講的基礎上,讓學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課堂知識,讓學生的語言和表達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課本是學生獲得系統數學知識的主要源泉。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從閱讀教材中,通過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規律的思維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沒有認真閱讀的好習慣,會在多方面體現到其弊端:如做練習時不會審題、,讀題目時只讀一半,不會分析問題、不能理解概括題意,導致不能正確完整地解決他完全有能力解決的題目。如:我記得在一次測驗中,其中一題目為:請在下面的方格紙中畫一個直角,再標出它的各部分名稱。對于后面一個問題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沒把題目讀完。對于解決問題的題目,大多數同學只讀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數字或個別詞語做題,不作深入思考,而是憑著感覺做。如:在解決問題的題目中,看兩個數字相加超過一百肯定不對,一定用減法做了,因為1-3冊只學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又如:在求兩數相差的題目時,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減法。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是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