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積極性是制約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發展關鍵因素
教師積極性是制約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發展的關鍵因素
[提要:]國家十幾年來通過制定頒布各種教育信息化政策方針,推動了全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開展起來。我國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出現過一些失誤。國家頂層設計可以說是相當全面完善,但在發展過程中,主要是基層學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從十幾年來在基層負責電化教學工作的經驗看,我認為教師積極性是制約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發展的關鍵因素,教師是實施教學的主導者,他們不起作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與發展就無從談起。制約教師積極性的主要因素是現行考試評價體制,以及管理用人體制。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化;積極性
國家對信息技術的普及,特別是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可以說是十分重視的。早在1984年*x參觀上海科技成果展時,就對當時的中小學生們提出了“計算機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的口號。從那時起在全國一些發達地區的中小學校陸續開始了計算機普及教學活動。到2000年教育部就做出了在全國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決定,并制定了信息技術教學十年發展規劃目標。“**~2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又詳細制定了信息技術教育十年發展的目標與任務。這一切都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之高,投資力度之大。
但是從十幾年的發展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應用普及程度和效果成績究竟如何呢?從一分為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角度看,作為一名基層學校信息技術專業管理教師,我看成績效果并不像我們各級新聞宣傳報道的那樣!并不像我們國家那些信息技術理論專家文獻論述的那樣!并不像我們各級相關領導在臺上堂而皇之講的那樣!“普及很廣,應用很好,成績效果很大……”等等浮夸溢美之詞所說的。
這里筆者決不排出十幾年來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取得的成績(當然十幾年下來不可能一點成績都沒有,那樣的話就不客觀公正了),但我認為真實的效果根本不是以上羅列出的那樣,可以說成績不是很大,信息技術在教學中體現的效果也不是很好,這一點我想只有身在基層一線從事教學的中小學教師最有發言權,也只有他們能夠感同身受,其它相關人員的觀點與認識我看沒有什么實際價值。基層中小學校普遍存在著信息技術無用論的思潮,其應用目前仍然停留在信息技術課的單一教學狀態,并沒有達到與課程整合及至融合的目的。
信息技術教學只是應付學校升級達標評比的基礎條件而已,是上級領導檢查考核裝飾門面的東西,是學校招生廣告宣傳名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在學校中處于教學邊緣位置。信息技術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學校教育教學行政管理,學生的學習方式等儲方面都沒有產生應有本質性的、持續性的良好作用與影響。那么造成這一切現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十幾年來,可以說從工作的角度參加過無數次的信息技術方面的各種培訓,專家講座,會議研討。平時也十分留意學習關于信息技術應用普及方面的論述文章,以及此方面的論著等。總結起來,他們無外乎認為影響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因素是“觀念跟不上、發展不平衡、資金不到位、師資缺乏、資源困乏,硬件不匹配、管理不到位……等等”,羅列了一大堆可以說是“閉門造車”式的坐而論道的原因。是的,這些是影響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普及的原因,但我認為對事物要找到和發現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這樣才能很好地來解決問題。
我認為制約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發展的關鍵主要原因是人,即是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他們才是應用普及信息技術的關鍵因素,具體說就是廣大中小學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決定了信息教學的發展。
從學習者角度看學生是主體者,那么從教學角度看,教師是實施教學的主導者。沒有主導者,何談教學,沒有教學何談主體者的效果與成績呢?專家們提出總結的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教學理論再先進,論述的再明確,對教師的信息培訓再多,硬件投資購置的再好。教學的主導者教師不起作用,不發揮作用,教師不去使用(應用),那么也不會給教學帶來有益的效果。那么再好的信息技術頂層設計都是沙漠中的樓閣,終將是東去的流水,一切都是無用之功。
所以說中小學教師對信息技術教學的積極性是應用普及信息技術的關鍵所在。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特別是在一線從事教學的教師,他們的信息技術專業知識水平是可以勝任教學需要的,關于信息技術對教學支持的理念他們也能認識上去。只是他們對信息技術教學興趣不高,那么教師為何對信息技術教學積極性不高呢?從幾十年的基層工作經驗看,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篇2: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打造高效信息技術課堂
摘要:近年來由于電腦的普及、城鄉差別等原因,使得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而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本內容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都是從零開始,也就是從最基礎的東西開始教起,這就造成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很被動,很難掌握教學內容,教的深了、淺了都達不到教學效果,很難兩者兼顧。然而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最佳教學形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團隊意識評價機制
在近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我發現由于城鄉差別的原因,班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因城市中電腦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學生早已掌握了課本上的操作內容,實際操作也很熟練,因此上課時根本不愛聽,不是上網,就是玩游戲;而有一部分農村來的學生,由于從來都沒有使用過計算機,甚至連鼠標都不敢動,生怕把計算機弄壞了……因此在課堂上教得深了,一般學生接受不了,教得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又坐不住了。講操作技巧時,我邊講邊在主機上演示,自認為做的盡心盡力,可是到下面一看,會的學生在干其他的事,問他們為什么不聽講,說是會,讓他們操作,有時他們比我操作的還熟練;另一部分沒接觸過電腦的學生是一問三不知,等于你是白在上面表演了一番,連個合格的觀眾都沒有。因此剛上班那陣子特苦悶,經過這幾年的學習、摸索,我覺得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參差不齊,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只有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我個人認為作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的、也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和組織實施的學習方式
篇3: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滲透德育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如何滲透德育
汪清縣第二實驗小學校朱東春
【摘要】
教書育人,是指教師關心愛護學生,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其根本的本質包含著“教書”和“育人”兩個層面。漢代大思想家王充曾說:“德不優者,不能懷遠。”可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是我們每一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責任。我們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會學生操作計算機的同時,達到“育人”的目的。本文將從培養學生習慣、根據教學內容滲透德育和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的網絡道德三方面粗淺論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如何滲透德育。
【關鍵詞】信息技術德育滲透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必須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促使他們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驗中,我始終奉行“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的教學理念,注重信息技術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還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網絡道德、團隊協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責任感,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立志成才。
一、正確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良好的習慣可以使人終身受益。學生時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尤其在上機實踐過程中,首先強化認識,規范學生操作。我們要教育學生愛護計算機設備,要引導他們遵循操作規范,比如,在介紹關閉計算機的時候,要特別強調在Windows中關機的步驟,不能直接關閉電源,并使他們了解這樣做可以避免計算機內的數據遭到破壞,延長計算機使用壽命等。
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進行教育。對于學生來說,教師不僅是知識淵博的智者,而且是道德修養的榜樣。教師本身就是學生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師在課堂示范和指導過程中,也應該有良好的習慣。比如,在平時文件的存放上,學生保存文件時毫無目的性,經常是下節課來上機實踐時,就找不到自己的文件。對于這點,我在演示保存和另存文件時,會在D盤目錄下建立一個相應的文件夾,注意了這個問題,有助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分門別類存放文件的好習慣。
最后,注意常規與有意識訓練相結合。良好的習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養成,也可以靠有意識的訓練來培養。教師可以把培養愛護機器設備、遵守機房規則、正確的使用電腦、合理的操作軟件等良好習慣當作一項基本任務和重要職責。從早抓起,從點滴做起、持之以恒。
二、在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德育教育。
雖然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沒有現成的德育內容與形式,但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情感目標是使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中信息的表現形式及其應用,認識計算機和網絡信息的處理和傳輸,初步感性認知信息,并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道德和素養。據此,教師可以把教材當成德育的載體。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知識、鍵盤指法、電腦畫圖、文字處理、演示文稿和網絡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把握教材內涵,明確教育目的,充分挖掘教材本身蘊含的情感因素,恰當地插入事例,以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逐漸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追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直至“內化”成品質。比如,在講授計算機的發展史時,其中明確提到中國的八卦學說對二進制理論有指導作用;中國的算盤是最早的運算工具;中國研制的巨型計算機神威系列、銀河系列性能都擠身于世界前列。從中找出我國科技與國際科技的距離并不遠,從而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總之,我們可以根據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進行德育的滲透,這些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易于為學生所接受,富有時代感。應因勢利導,把德育滲透到信息技術教育中,力求達到真正“授業解惑”,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全方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