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對自主式教育探究農村語文教育現狀及應對措施

對自主式教育探究農村語文教育現狀及應對措施

2024-07-31 閱讀 9643

對自主式教育的探究淺談農村語文教育現狀及應對措施

摘要:社會知識的更新越來越快,這使得我們的教育方式不得不從填鴨式教育轉變到自主探究式教育。教師的教學方式也不得不從過去的照本宣科轉變到現在的指路引向答疑。但是我國現在的教育依然是應試教育而不是能力培養,依然是學生被動接受而不是學生主動選擇。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師太過“勤快”學生太過“笨拙”。教師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太少,使得大部分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層面的“保姆”,所以現在我們這一代教師應該給自己減減負給學生提提效。

關鍵詞:老師減負自主探究式教育學生增效

物理中有一種停不下來的運動叫做慣性,同樣在教育這塊也會有慣性。我國雖然很早就有人公開指出填鴨式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弊端,但是我國的教育側重點到現在依然是應試,教學方式依然是填鴨式。為什么我們知道填鴨式教育是錯誤的但還是仍然采用呢?為什么我們教師投入相當大的精力依然培養不起來學生的興趣?為什么我們教師依然是效率低下?

一、教師有多“累”,為什么“累”?

有資料顯示,目前教學的一線教師中有近五成教師認為“工作太累”,其中37%的教師每天的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86.7%的教師認為自己主要的工作是備課、上課、應付檢查、對付考試。心理和生理上的疲憊使得教師難以在教學策略上進行創新,而學生對于缺乏創新和生命力的課堂的厭煩也使得教師的管理難度加大,而管理難度的加大導致越來越多的教師出現了職業倦怠感,我們的教育就是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惡化。所以就會有老師經常抱怨:“我做了那么多工作,學生的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而且厭學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上課都是無精打采的。”其實癥結就是教師把自己強行塑造成了“保姆”,束縛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想法。為什么不改變這一現狀呢,讓老師回歸本職,找到有生命力的課堂,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呢?

二、以小見大,請從國語課堂起!

語文原本應該是生動有趣的,它可以帶領我們欣賞語言的魅力,穿越時空聆聽前人的諄諄教誨,可以感悟那不同心情的轉換。但現實卻是,大多數語文課堂上,死氣沉沉,絕大數學生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一)從學校角度出發:部分教師自身能力不夠過硬,教學條理不清晰,講課聲音一成不變或者自己缺乏激情,這些都可能會使學生失去興趣。課堂評價缺乏針對性,學生一回答問題就夸獎:“你真勇敢,你真棒……”長此以往,這些鼓勵性語言也不能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了,老師提出的問題得不到回應,也就慢慢自說自話,自導自演,生動的語文課也就變成了一個人的獨白。對于學生來說:語文是一個慢慢積累的學科,短時間內看不出什么明顯的效果。有學生就說:“語文有什么好學的,我又不能拿文言文去罵人吧,況且我學了也沒什么長進,不學也沒見成績下降,何不把學語文的時間拿去學其他的數學,英語……”而且作為母語的語文,天天都在說,都在用,即使上課不聽講,下課也能自己看懂。從社會角度來看,凡大富者,沒幾個是靠學語文出身的,而更多的文字工作者收入不高,這也給學生帶來了思想沖擊,認為學語文無用,反正以后不靠這吃飯。從現在市面上的培訓機構就可窺見一些問題,沒多少補習語文的。

(二)從社會角度出發: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富足,有些學生和家長對于教師的看法已經發生根本上的變化

篇2:農村學前教育現狀及對策

淺析農村學前教育的現狀及對策

摘要:自上世紀末以來,受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節省開支。先后將本地鄉鎮的公辦、集體辦幼兒園撒手推向社會,使得一度便于管理而且比較規范的公辦幼兒園一夜之間消失于無形,取而代之的是個體、民辦、社會力量辦園。不可否認,社會力量為近幾年的學前教育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綜觀近年來的社會力量辦園現狀,存在著許多不足,不能不令人擔憂。下面筆者根據自己學前教育管理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梳理并提出一些改進意見。

關鍵詞:學前教育現狀對策

論文創新點:近年來學前教育發展迅速,辦學體制在改革完善。可目前農村的學前教育現狀存在較多的問題,本文對農村學前教育的辦學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認識,分析了存在的辦園不規范、幼師隊伍弱、教學內容針對性不明確等問題。對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幾點對策,倡導全社會高度重視農村學前教育,尋求政府的大力支持與社會的最佳配合。達到學前教育的規范和有序。

存在問題

一、辦園缺乏應有的規范

近年來,一些社會力量辦園目的偏重于謀利,真正重視學前教育、為幼兒成長提供優越育人環境的為數不多。許多個體民辦幼兒園辦園條件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陳舊的閑置房,不具備應有的安全通道包暖、采光、通風均很難保障幼兒學習的需要,而且設備陳舊簡陋,數量有限,向幼兒收取的費用很少用于改善辦園條件,收費標準逐年在提高,但幼兒的學習生活環境沒有多大變化。農村幼兒園教師實行一人包班制,根本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每班幼師、保育員的定額,而且大班現象十分嚴重,有的幼兒園一個幼師要管帶40

篇3: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現狀及應對策略

淺論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現狀及應對策略

摘要:隨著人們對于教育認識的提高,新課程改革的穩步深入人心,農村小學藝術教育起步晚,基礎差,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節。近些年來,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農村學校的藝術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我們仍無法回避這樣一個現實:在農村小學,藝術教育仍舊是學校教育的一個盲點,藝術教育的發展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現狀、藝術教育缺失造成的不良影響及如何結合農村小學實際開展好藝術教育應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關鍵詞:農村藝術教育現狀途徑策略

論文創新點:論文先從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出發,分析了當前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現狀及產生該現狀的原因,然后從健全組織管理,嚴把教學關;轉變思想,明確認識;加強硬件建設,提升藝術教師素質;拓展藝術教育時空,營造良好藝術氛圍等四方面進一步探討推進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途徑及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物質文明的不斷進步,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全民素質,提升生活質量,培養藝術才能已成為當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客觀需求。隨著藝術教育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藝術課程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必修課程,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藝術教育還是“心靈凈化劑”,藝術欣賞和鑒賞可以有效地緩解心理壓力。要提高素質,培養藝術才能,教育,特別是藝術教育便首當其沖,責無旁貸。教育部頒發的《全國藝術教育總體規劃》中就明確指出:“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重要途徑,也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道德水準,陶冶高尚情操,促進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近年來由于義務教育法的實施,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已有很大改善,但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約,農村學校的藝術教育還較為薄弱,為什么農村學校藝術教育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我們很有必要對農村藝術教育現狀進行進一步的了解,針對農村孩子的特點,從農村的現有條件出發,摸索規律,走出困境,找到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事實上,對于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并不以培養藝術家為目的,它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這些藝術活動而產生的影響將對他們的終身產生積極的作用。既然,藝術教育對人的素質、道德與情感有不可估量的影響,那么,作為各方面條件有限的農村小學,怎樣才能開展好藝術教育呢?為此,筆者結合本校藝術教育實踐,做以下探討。

一、當前農村中小學藝術教育現狀描述

一是主觀認識不足,藝術教育被忽視。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農村中小學仍然把音樂、美術課為主的藝術課看成是可開可不開的“雜課”。即使在課程表上體現了規定的音樂課時量和美術課時量,但在執行中,有的被敷衍了事,成了唱歌課、圖畫課,音樂課大多是教教流行歌曲,美術課大多是讓學生隨便畫畫,這樣的學校還算是比較重視藝術教育的。有的被語、數等“主課”占用,更有的干脆讓學生自習,導致藝術課程形同虛設。個別學校為了提高所謂主科的教學成績,甚至取消了音樂課、美術課,使學生不能接受應有的藝術教育。影響了藝術在農村中學的開展和發展,尤其是在績效工資的背景下,藝術教育可能會更加嚴重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