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農村小學生閱讀與作文教學

農村小學生閱讀與作文教學

2024-07-31 閱讀 9636

淺析農村小學生閱讀與作文教學

固始縣新橋小學王中強

內容提要

“每周兩節作文課,真讓我頭疼哪!”常聽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這樣說,“每次寫作文,我挖空心思地教方法,學生硬著頭皮擠內容,結果寫出來的作文還是內容貧乏,語言干癟。”這對于在農村小學教學多年的我來說,也是常遇到的問題。那如何指導好農村學生初學作文,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樹立學生作文的信心?如何使“教者樂此教,學者樂此學”呢?我認為應做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一遠景目標。一、積累語言,快樂入門。1、熟讀成誦,積累詞句。2、要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3、創設條件,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4、要注意引導學生收集相關資料。二、抒發真情,催生興趣。三、走進生活,廣積“材”源。引導學生習作“走進生活”,即作文生活化。作為農村教師應根據農村學生的生活特點,引領學生積極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廣積“材”源。第四、厚積薄發,勤抓練筆。第五、民主開放,合作互補。“心靈的自由是寫作創新的源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嘗試著讓學生自主寫作、合作互補,讓孩子們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達。孩子們通過利用自己身邊的、親身經歷的“源頭活水”在老師的引導下,變被動的“讓我寫”為“我樂寫”真正地做到了“教者樂此教,學者樂此學”的作文教學目的了。

關鍵詞:閱讀積累、抒發真情、生活、樂寫

正文

“每周兩節作文課,真讓我頭疼哪!”常聽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這樣說,“每次寫作文,我挖空心思地教方法,學生硬著頭皮擠內容,結果寫出來的作文還是內容貧乏,語言干癟。”這對于在農村小學教學多年的我來說,也是常遇到的問題,造成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教作文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本來小學生初學作文,就常感到無從下手,一提起寫作文就愁眉苦臉,總覺得無話可說,農村的學生尤為突出,因為農村學生平時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社會接觸相對較少,且留守兒童居多,他們所能接觸到的幾乎就是自己身邊的農村生活。但農村孩子們生活在廣袤的鄉間土地上,可感知的新鮮事物還是非常豐富的,在他們周圍發生的事、出現的人,尤其是山間田野的風光等等,這些都可以是寫作的素材。那為何又會出現上面所說的這種局面?我想這與學生平時不留心觀察生活,不會從生活中去挖掘寫作素材,不會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變成作文語言有關。那如何指導好農村學生初學作文,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樹立學生作文的信心?如何使“教者樂此教,學者樂此學”呢?我認為應做到“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一遠景目標。

一、積累語言,快樂入門。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所以感到作文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米”是主要的。如果學生腦子里沒有詞、句、段等基本的語言材料,沒有相應豐富的詞匯、多樣的句式段式儲備,寫出來的文章又怎能做到用詞確切,表達流暢,語言生動呢?那么,平時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積累呢?

1、熟讀成誦,積累詞句。小學階段是人生中記憶力最旺盛時期,朗讀和背誦,是積累語言、學習語言、提高學生理解文字能力的好辦法,從而規范學生的書面語言,促進寫作。在課堂上要注意訓練學生朗讀課文的能力,要求學生要讀得準確,讀得有感情,引導學生在讀中逐漸學會糾正自己的發音、停頓、語氣等方面的錯誤,提高朗讀能力。背誦能發展學生思維,通過背誦,讓學生積累大量的佳辭妙句,精美篇章,不斷充實語言庫存,又能從中領悟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方法,這將使他們終生受益。朱熹說過:“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因此,教師應抓住時機,多方引導學生多讀,多讀至熟讀,熟讀至背誦。

2、要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寫好作文,先要豐富學生的生活。小學語文大綱指出:“指導小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內容就是寫作材料,寫作材料來源于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農村學生朝夕面對的青山綠水,常有摘野果、捉小魚的樂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留心周圍的事物,學會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瞬間,把豐富多彩的事物記下來。

3、創設條件,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國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說過:“美好的閱讀是為了給學生的精神打底。”如果沒有成功的閱讀作鋪墊,學生的作文就會出現精神上和語言上的斷流。農村孩子手中可供閱讀的課外書籍少之甚少。為了給孩子們提供閱讀的機會,可以在班級中增設“圖書角”,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電子閱讀,甚至推薦性地開出書目,引導學生多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必定有助于他們寫作水平的提高。

篇2:小學小學生安全須知

瘦西湖第三小學小學生安全須知

1、按學校規定時間上放學,有序進出校門,路上注意交通安全。不準帶刀和危

險品到學校。

2、12周歲以下兒童不騎自行車放學。

3、課余午間文明活動,不追逐奔跑,打架斗毆,上下樓梯靠右慢行。

4、到專用教室上課,須排隊進出。

5、不攀爬學校圍墻或教室門窗,不做危險性游戲,不準在教學樓朝下扔物品。

6、上下鈴響后,按次序進出教室,做到不擁擠,不一哄而散。

7、學生在課間或午間不得進入基建場地玩耍,就學時間學生未經教師同意不準

私自出校門。

8、*出操必須排隊,過樓梯或到操場時不統一踏步,并保持一定的距離。

9、在教師指導下正確使用體育器材或實驗儀器,未經教師組織,不擅自在大型

固定體育設施中玩耍。

10、講究飲食衛生,學生不得在校內喝生水,吃零食。愛清潔,講衛生,預防

接種,防止“傳染病”流行。

11、注意用電安全,學生不得玩耍電源開關,亂接各種電器,離開時必須做到關

扇,關燈后關門。

篇3: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應急演練活動實施方案

為有序開展*市*年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應急演練活動,確保演練活動取得良好效果,制定本方案。

一、演練目的

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活動,向廣大中小學生開展生命教育,教育學生了解地震、防空、消防等基本知識,掌握避險逃生常識,樹立生命意識,應對和減小突發事件造成的災害,確保生命安全。

二、演練范圍

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含幼兒園,下同)。

各學校要認真組織開展演練活動,并充分考慮學生和幼兒實際,周密安排,注意把握方式和強度,加強安全防范,避免發生意外。

三、演練時間

*年3月30日,具體時間由學校確定。如遇中到大雨等惡劣天氣,演練時間可以順延。

四、演練地點

所有學校在本校校園內開展演練;有多個校區(教學點)的,分別在各校區(教學點)開展演練。

五、演練準備

(一)制定演練活動方案。學校要成立演練活動領導小組和安全保衛、宣傳教育、組織管理、對外聯絡、緊急救治等工作機構,落實安全員、引導員、信號員等各崗位人員。

(二)確定應急避難場所。學校要在校園內確定應急避難場所,如運動場、操場、草坪、空地,可以確定一處,也可以確定多處;封閉式的應急避難場所要有至少2個寬度不小于3米的通道。

(三)設置應急避難場所標志。每個應急避難場所要設置標志牌,基本要求為:長方形,面積原則上不小于1平方米,材質較硬,標注醒目的“應急避難場所”文字,可配圖案。標志牌要牢固樹立在應急避難場所內適當位置,高度適中,平時不得移動。

(四)制定疏散方案。學校要制定疏散方案,明確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項,細化每位教職工職責分工,確定每個班級疏散路徑和場地。學校要結合平時演練實踐,再次研判、確定本校區(教學點)合理的疏散線路,完善或繪制疏散示意圖,張貼在醒目部位。同時,要全面清理疏散通道,確保暢通。

(五)準備臨時急救物品。學校要準備適當數量的藥品、器材、飲用水等物品,以備演練活動的臨時需要。

(六)開展演練前宣傳教育。學校要發動班主任和相關學科教師,分班級、分學科集中開展演練宣傳教育,介紹本次演練活動的目的和意義,讓學生熟悉疏散方案,幫助學生消除不必要的心理恐慌,引導學生樹立生命意識,珍愛生命,遠離危險。

六、演練程序

(一)所有參與演練人員到達各自崗位。

(二)鳴放演練開始信號。校園廣播播送“老師們、同學們請注意,現在是××應急演練,請大家在引導員的引導下,按各班級疏散線路,疏散到學校應急避難場所”。

(三)學生在引導員引導下有序疏散到應急避難場所。

(四)按設定情形在應急避難場所組織自救互救演練,各班班主任清點并報告人數。

(五)鳴放演練結束信號。領導小組對演練活動進行點評,組織學生安全返回,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七、有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開展應急演練是增強學校應急預案針對性、實用性的有效途徑,是提升學校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保障學生生命安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手段。各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各學校要充分認識在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開展應急演練活動的重要意義,增強責任感,加強領導,把本次應急演練活動組織好、開展好,確保取得實效。

(二)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各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各學校務必提前策劃、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確保演練活動順利開展。要講協同、重流程、抓節點,防止演練過程中發生擁擠踩踏。演練活動結束后要及時總結評估,有針對性地修訂本校區(教學點)的應急預案,切實提升學校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三)加強督查,精心指導。各縣(市)區教育等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本次應急演練活動的督查和指導。市教育等相關部門將分赴各級各類學校,現場督查指導演練活動開展情況。各縣(市)區教育等相關部門也要組織安排人員到校開展演練活動的督查指導工作。

演練活動結束后,各學校將演練活動小結和圖片資料及時上報所屬教育主管部門。各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將演練活動總結在4月10日前報送市教育局(法規處)。聯系電話:635**、63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