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提供信息化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育實踐

提供信息化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育實踐

2024-07-31 閱讀 5007

提供信息化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育實踐

在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性,一切教育資源、一切教育手段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學生的自主發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已成為可能。下面,僅談一下在小學數學教育實踐中我們的具體做法:

一、提供多種情境,讓學生“活學、活用”

一是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在教學中,要善于為學生創設各種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在這方面,信息技術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教師在計算機上設置一個虛擬商店,為學生創設“網上購物”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到網上尋找自己喜歡的物品,并計算總價及找回的錢數。每組學生根據自己所持的錢數,以濃厚的興趣在網上“選購”自己喜歡的物品,他們在購物、計算、找錢的生活情境中,自然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學會和掌握了運算法則。

二是創設問題情境,讓學在探究中學數學。所謂探究,就是善于質疑問難,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創設問題情境,巧妙的在學習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就會使學生的注意、思維、記憶凝聚在一起,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例如:在學習分數基本性質時,通過計算機演示,給學生講述這樣一個小故事:猴媽媽要出門辦事,便烙了三張同樣大小的餅分給三個小猴做午飯,它把第一張餅平均切成兩塊,分給老大一塊,老二見了嚷嚷說:“太少了,太少了,這怎么夠吃?我要二塊?!庇谑?,媽媽把第二張餅平均分成了4塊,分給老二兩塊。老三見了很不高興,說:“我得要三塊。”媽媽就把第三塊餅平均分成了六塊,分給老三三塊。接著,通過計算機演示進行比較:“原來他們三個分到的餅同樣多,同學們對此疑惑不解,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在這樣的情境里,學生投入到了對問題的探究之中;在主動探究中,他們把新知識很自然地“同化”于原有的整數除法“商不變的性質”認知結構里,理解了“分數的基本性質”。

三是創設動態演示情境,讓學生在變化中建立概念及數學思想。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動靜結合,化靜為動,從而揭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使學生能夠從全局的角度正確把握演變中的事物,掌握其內在規律,從而正確理解概念,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及數學思想。例如:在學習“圓的面積”時,學生對“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這個“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道理難以理解,同時,實物操作又難度大,效果不明顯。教師可利用計算機課件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個半圓,同不同顏色表示,再把每個半圓平均分成4個小扇形,讓小扇形一個個從半圓中“飛出”,排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再依次把半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分別用以上方法拼成近似長方形,讓學生很清楚地看出“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這樣,“由曲變直”的過程很清楚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很自然地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同時很難理解的極限思想也隨之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起來。

二、提供多種思路,讓學生自主選擇

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前提就是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而教師必須首先提供多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引導學生開拓、探究新的未知領域。例如:在分數應用題的練習課上,為了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促進認知過程中的同化與順應作用,豐富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把分數應用題的許多解題思路輸入到計算機中,設計了“整數思路”、“方程思路”、“分數思路”、“份數思路”、“比例思路”和“工程思路”六個選項,讓學生自選思路進行解答,遇到問題可以請計算機幫助,在幫助欄里有“指點迷津”、“線段圖”、“分析過程”等,這樣,一種開放的教學環境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解題思路,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對學習的需求,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索數學奧秘的欲望。

篇2:學校信息化建設數字化校園教育資源建設實踐與思考

學校信息化建設數字化校園教育資源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摘要:

隨著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教育資源的數字化建設是構建教育資源庫的重要過程。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發展歷史上最為深刻的變革之一。教育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大力推進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應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對資源的需求可以說是教育信息化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具有轉折意義的象征。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學校信息化建設教育信息化網絡應用教學管理資源共享

學校資源共建、共享與應用的問題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學校內部的資源建設與共享問題。為了提高校內現有資源的組織性和利用率,實現分散在各部門或個人手中的教育教學資源的廣泛共享,方便教師和學生免費使用教育資源,促進自身特色資源的積累,需要構建基于校園網的網絡教育資源中心和管理機制。學校內部的資源建設與共享是更大范圍資源共享的基礎。另一個是行業、地區或國家范圍的資源建設與共享問題。通過建立行業、地區或國家級資源網,推行統一的教育資源標準,引領資源建設的方向,規范、整合和共享分散在各地教育機構和個人中間的教育資源,鼓勵多個單位和個人共同參與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建設。

通過認真研究,我們認為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效益的提升可通過以下以下途徑來進行。

一、搭建辦公平臺,實現學校管理的自動化、無紙化

實行聯體辦學后,學校規模擴大,教育教學管理任務比以前更重,更加紛繁復雜。實現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自動化、無紙化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我校在認真分析和研究聯體辦學特點、學生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的水平、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需要等的基礎上,自主開發了學校辦公管理平臺,以適應學校運作的新形勢,實現學校公文網上流轉、各項日常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規范化、自動化以及無紙化,從而拓展與完善了教育教學服務,提高了辦學效益。

二、拓展資源利用,實現教學資源的數字化、網絡化

如果說開發學校辦公平臺提高辦學效益具有顯性特點的話,那么建立學校教學資源管理平臺則更具有其隱性特點。為了進一步拓展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我們發動學校教師根據自身學科優勢和教育教學實際需要,依托資源平臺的上傳、下載的功能,構建起具有本校鮮明特色的教育教學資源庫。通過努力,一方面減少了教師機械性重復動動,降低了勞動強度,同時也為新課標的順利實施提供了信息資源保障。學校在教學資源庫建設與使用的同時,還著重完善資源庫建設的評價與激勵機制,提高教師提供及使用教育資源的積極性,促進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和共享。

三、創新培訓模式,實現教師發展的持續性、自主性

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必須在教師培訓上進行創新。聯體辦學后,學校教師規模較大,教師之間專業水平的發展更加參差不齊。因此,我們在分析學校教師的特點及課堂教學需要的基礎上,對教師培訓的內容、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科學規劃與組織,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是對教師進行分類培訓,培訓的內容以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主。按培訓內容進行分類,教師培訓可分成基本素養及專業素養培訓。其中基本素質培訓可包括WORD、POWERPOINT、EXCEL、網絡瀏覽與電子郵件、電教平臺的使用。專業素養培訓可包括:語文教師腳本編寫能力、數學教師使用《幾何畫板》能力、美術教師使用PHOTOSHOP圖形處理能力等。另外,專業素養培訓還包括骨干教師的FLASH動畫制作、課題實驗主持人和骨干教師的網頁設計等。

按培訓方式進行分類,教師培訓可分為面授培訓與網上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我們采取兩種方式互相結合。同時,也可結合校本教研的開展,進行針對性較強的、緊扣活動主題的實踐性培訓,如在我們以學校網站為平臺,開展了組建專題學科網站、班級網頁網站等專業化培訓,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

篇3:信息化在教學中應用教育資源輔助教學

淺談信息化在教學中的應用教育資源輔助教學

山丹縣南關學校王愛楊蘭珍周嘉慧

摘要:網絡輔助教學作為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重要應用??梢詫崿F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從而有利于優化教育資源和開發新的教育資源.促進教育資源的不斷創新。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資源輔助教學

21世紀,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應用,信息技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并和每個人的工作、生活緊密相聯,而信息化教學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

一、信息化教學的定義

所謂信息化教學,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它的本質是運用系統方法,促進以學為中心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充分地、恰當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化,是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產生的新教學形態。

二、現代課堂呼喚信息技術。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應用信息技術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已被廣泛認可,使我們逐漸走近了信息化教學。

(一)、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

這是信息技術用于學科教學的最初表現形式,是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最低層次,目前大多數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采用這種方式。

教師可以使用現成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或多媒體素材庫,選擇合適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講解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一些多媒體制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編寫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清楚地說明講解的結構,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難以理解的內容,或用圖表、動畫等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和理論模型等。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模擬軟件或者計算機外接傳感器來演示某些實驗現象,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這樣,通過合理的設計與選擇,計算機代替了幻燈、投影、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實現了它們無法實現的教育功能。

(二)、信息技術作為個別輔導工具

目前有大量的練習型軟件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件,讓學生在練習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習的方向,實現了個別輔導式教學。個別輔導中計算機軟件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因此,教學的發生對技術有較強的依賴性。此外,教學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提高學生學習的投入性。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不同模式的個別輔導軟件采用不同的教學(或學習)方法,提供的交互方式也有所不同,包括操練和練習、對話、游戲、模擬、測試、問題解答等。

三、網絡輔助教學

網絡輔助教學作為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重要應用??梢詫崿F教學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從而有利于優化教育資源和開發新的教育資源.促進教育資源的不斷創新。同時。它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圖像、文字、聲音等教育資源進行數字化處理,成本低、信息量大,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傳袍,遍及世界各地,使得教育教學資源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極其廣闊的時空范圍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學生可通過網絡來獲取學習資源和課程資源。教師則可以通過網絡從網上資源提取大量的信息來充實教學內容,更好地搞好教學工作。網絡輔助教學將促使教育教學及管理水平更上一層樓,并進一步擴“大現代化教學影響力。使教育優勢資源為全社會共享。

因此,我們在現實的教育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關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體會發現的樂趣,體會探索的樂趣.這樣我們的老師與學生都在一種積極和諧的氣氛中學習與工作,這真的一件最快樂而又相當有效的事情.這也正是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重要作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