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班班通使用現狀及反思產生對策及途徑
我校“班班通”使用現狀及反思產生的對策及途徑
【摘要】“班班通”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使課堂教學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但是,使用中有諸多不足不容忽視。我校“班班通”使用以來,使我有諸多感悟和反思。
【關鍵詞】“班班通”使用現狀反思對策及途徑
【擬創新點】班班通推進了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充分發揮“班班通”的各種功能,使它真正服務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成為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升教師業務能力的優質教學資源!
20**年,教育部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努力推進‘班班通、堂堂用’,讓廣大中小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以“班班通”工程建設為代表的新一輪教育信息化建設由此掀開了新的篇章。
班班通的開展有力推進了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它不但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得到充分地發展,實現課堂教學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自從我校使用“班班通”多媒體教學以來,使我有諸多感悟和反思。
一、我校多媒體教學現狀
我校是一所標準的農村寄宿制小學,現有教學班18個,學生886名,全校在職教師89人,任教語文學科18人。
自**年資源整合后,我校實行了多媒體一體化教學,班班都安裝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多媒體教學系統”,實現了寬帶網全覆蓋,實現了城鄉優質資源共享,促進了教育硬件均衡,學校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探索。目前,我們在使用常規教學手段教學的同時,恰當利用信息技術動態圖像、演示技術,以及媒體信息的豐富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實現了教學過程的互動化、個性化,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和諧和高效。此外,信息技術也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強有力工具,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力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也為師生語文課堂教學架起了一座“和諧高效對話”的橋梁,為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創造了條件,注入了活力。
二、教師在實際運用中的問題及反思
“班班通”的建設,雖然著眼于區域教育信息化,以資源應用為驅動,以多媒體交互為手段,以班級教室為載體,打破教室、校園的界限,實現校校互通、班班互通、堂堂能用的目的。但在實際運用中,如果終端設備及資源運用不當,就會陷于“班班通”運用的誤區。
1.教師認識上的偏差,認為每一節課堂教學中資源運用越多越好,學生參與率就越高,所授知識就越容易掌握。
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都以媒體課件為主要手段,把原本簡單的東西復雜化。從學生自身特點來看,離開教師的講解與維持秩序,僅憑多媒體提供交互式學習方式以及聲音、動畫、電影等新鮮刺激的東西,是遠遠不能把學生全身心吸引到學習中去的。而且教師的講解與資源的優點有時是矛盾的,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而且他們關注一個事物時,往往會忽略另一個。所以,過量的使用“班班通”,不但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更違背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
篇2:班班通使用管理制度
班班通使用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對學校“班班通”設備的使用與管理,確保教學工作的開展和設備的正常運行,特制定本制度。具體如下:
1、班主任為該班班班通設備的管理第一責任人,負責班班通設備的全面管理工作。班主任要經常檢查設備使用情況,發現設備出現故障應及時報告給學校管理員,以便及時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如發現設備硬件損壞或丟失,應及時報告管理人員和學校領導。班級任課教師為第二責任人,應協助班主任管理。
2、各班要指定一名班級信息管理員(班主任可指派一名品德優秀、責任心強、工作認真的學生擔任),負責檢查班班通設備是否關閉,確保教師上課完畢設備立即關閉。保持多媒體講臺下地面的干燥;不得用手觸摸電子白板和投影儀,更不能讓硬物觸及電子白板和投影儀等。
3、粉塵、不按程序操作、機器運轉時受到震動是損害機器使用壽命的大敵。班主任必須對學生進行教育,未經教師允許學生不得亂動和使用各類設備,以免發生危險和設備損害。要保持教室內衛生,桌面潔凈,減少粉塵,延長機器使用壽命。保證多媒體講臺桌面干凈、整潔,不亂放書本、雜物等。嚴禁將水杯、黑板擦等物品擺放在多媒體講桌上
4、任課教師使用前應課前檢查設備的完好情況,如需拷貝文件的應先進行殺毒處理,授課完畢后將文件刪除。不使用外來磁盤、劣質光盤。使用完設備后,及時清理桌面、將電子筆等整理歸位,再依次正常關閉投影儀、電腦主機等班班通設備,嚴禁直接關閉總電源;及時填好教師使用記錄,檢查無誤后方可離開。每天放學后,如果班主任不做檢查,出現問題由班主任負責。班主任每月底將教師使用記錄交學校教務處檢查。
5、授課教師要注意系統的維護保養,發現故障或計算機有病毒應及時清除或向班主任報告處理,確保正常使用。授課教師不要在放置主機的操作臺上放置其它雜物,保障主機能夠正常通風散熱。盡量不要保存資料在教室電腦上,嚴禁在電腦桌面與C盤上保存資料。不得隨意更改計算機設置,嚴禁隨意拆卸設備,不得擅自在計算機上安裝和卸載軟件。教學需要的軟件,由學校管理員進行安裝。
6、教師使用班班通設備須規范操作,不得在教室計算機中使用與教學無關的內容,自覺抵制有害信息,不在網上瀏覽有害信息及網上聊天、玩游戲,嚴禁利用網絡制作、發布、傳播各種有害信息。杜絕學生非法操作設備,教師不得擅自允許學生單獨使用多媒體設施,嚴禁學生隨意開關總電源、計算機、投影儀等設備。
7、打雷時和雷雨天氣各班禁開電源,嚴防雷擊。
8、班班通鑰匙不得隨意轉借他人使用,遇到周五或學校放假,班主任必須認真進行檢查,做到電腦關機、電源關閉、多媒體講桌上鎖、教室門窗關緊等,做好設備的防
潮、防損、防盜工作。
9、每到新學期開始,新老班主任要對教室內的班班通設備進行交接,新班主任要對照原教室內的班班通設備配置表檢查設備是否齊全,是否損壞,有問題由原班主任負責,新班主任不做交接由新班主任負責。
10、班班通的所有設施未經學校領導許可,不得由任何人帶出教室。
11、凡違反上述規定對相關設施造成破壞者,應照價賠償,情節嚴重者將按校紀校規給予處理。(正常損耗除外)
12、學校加強管理,定期檢查,將“班班通”檢查評比列入班級檢查常規。同時將不定期對各班的使用情況進行抽查,抽查的結果將納入教師考核中。
篇3:運用班班通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運用“班班通”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尖山鄉燕朝小學覃登嬋
摘要本文著重從“班班通”教學設備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班班通”輔助的教學活動,給教學帶來的活力;但在應用中也存在不足。在課堂教學系統中,應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展。運用“班班通”,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運用,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關鍵詞“班班通”精心備課高效課堂學生為主體
隨著農村“班班通”工程的實施,電腦、投影、白板進入了每個班級的課堂之中。硬件的改善促使我們每個教師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讓“班班通”服務于我們的教學成了一個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用“班班通”技術來改造傳統的課堂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展“班班通”技術輔助教學符合現實的需要。下面就如何用好“班班通”談談我粗淺的想法。
一、教師要精心備課
利用“班班通”有利于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學習興趣的產生主要取決于學習內容的特性、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生對學習的愉快情感的體驗。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多是采用講故事、實物展示、或是幻燈片輔助等方法。但是這些方法都難免容量小、手段單一。而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具有“班班通”集成性、交互性等特點,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備課是老師們必須完成的一項根本任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老師們慢慢地把寫教案當成了一件苦差事,而用“班班通”技術寫教案,這樣,一方面將給老師們帶來許多的方便,免除了很多案牘之苦;另一方面備的課因運用多種媒體而可能使質量有所提高。有的老師說,街上有賣現成的教案,有沒有賣現成的“班班通”教案?如果有,可以買現成的回來用,多方便。事實上,這樣的教案有人搞出來了,由于有文字教材配套,比較容易流通、發行,但是它往往不能反映教學特征和教師的教學風格,問題很多,不能適應千差萬別的教學需要。這樣的“班班通”教案就像樣板戲一樣,肯定是沒有生命力的。因此必須要編制出充分反映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的“班班通”教案。除了教師要會使用計算機以外,用“班班通”技術備課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一個使用便捷、簡單易行的編輯系統和編輯工具;另一個要有“班班通”資料庫。這樣,我們才能使用編輯工具調用資料庫中的各種資料,編我們使用的教案。那么對于教師來說,需要會使用編輯系統和擁有“班班通”資料庫。現有的編輯系統(工具)有多種。只是“班班通”資料庫難以建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要我們每個教師從一節課一節課開始積累,資源庫的建設也不是無法攻克的堡壘。
二、教學課堂要高效
“班班通”教學具有新穎性、互動性、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的特點,這些特點能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能讓學生的學生的學習興趣維持下去。由于“班班通”教學充分利用了各種信息的載體(譬如:視頻、動畫、聲音、圖片以及各種互動的手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腦、耳、眼、口等器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愉快氣氛中發揮出自己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使他們的整個身心都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極參與、積極思維,大腦思維高度活躍,從而能使問題以最快的速度、最清晰的思路和最靈活簡潔的方法得以解決。創造出一個和諧、高效的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班班通”在教學過程中,是傳遞信息、溝通交流的組織者和交流者。在組織和交流的過程中,可能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但不能說“班班通”的功能就僅僅是如此。媒體在傳遞過程中,是通過現代化的手段,如放大、定格、再現、動畫演示等再現課文文字及相關知識的,其數據庫、動畫演示、緊缺資料再現功能應該在整個教學中占主體地位。因此,設計軟件時,不能僅僅圍繞學生興趣而設計,過多地追求軟件的花哨效果,造成有些“有趣”的東西可有可無,沒有實際價值。“班班通”課件應當充分利用聲像文字媒介對教材中的語言文字媒介進行詮釋,進行繪聲繪色的情景創設,創造認知“沖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應該依據信息傳遞與反饋原理教學的實際需要去設計,依靠“班班通”的放大、縮小、定格、再現等技術,使學生開拓思路、勾沉舊事、引發想象,將媒介、感知與材料“三位”融于一體,在人機交互中啟發學生的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文字的閱讀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