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寫好作文就是這么簡單從身邊尋找寫作素材

寫好作文就是這么簡單從身邊尋找寫作素材

2024-07-31 閱讀 3084

寫好作文就是這么簡單從身邊尋找寫作素材

提起作文,總感覺孩子們沒什么可寫的。早晨到校上課,中午回家吃飯,下午又到校學習。在校的時候,很多學校出于安全考慮,課間不許學生外出活動;在家的時候,很多家長出于望子成龍,文化課補習班占據了孩子的課外生活。孩子與大自然的接觸少之又少,何談作文?

面對作文課上孩子們的抱怨,有時我也感覺有些茫然。偶然從一篇博客里得到一些啟發并實踐于自己的學生:

一、先用PPT展示:

寫作文的幾大困惑

1、“什么事兒都沒有發生,寫什么呀?”

2、“平平淡淡的日子會有什么意義呢?”

3、“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寫成作文嗎?”

二、通過我選取的班級手記和學生的兩篇作文,告訴學生:

只要在過日子,就會有“發生”。

寫得“有意思”,就是“有意義”。

你們天天都在經歷著雞毛蒜皮。把雞毛蒜皮記錄下來,也可以算作文。

三、總結:

其實寫作其實很簡單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守著個金飯碗,因為,我們都活著。只要活著,就會發生事情,只要發生事情,就可以寫作。

四、萬事俱備,經過幾番點撥之后,我感覺時機成熟,順勢又展示了幾張圖片……(如拍幾張學生在教室的圖片,在學生不知情的時候拍下來的。)讓學生討論根據這些圖片,可以寫成作文嗎,可以寫成有意思的作文嗎?

五、根據其中一張圖片,口頭說一篇作文。

六、啟示學生: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曹雪芹的文學巨著《紅樓夢》記錄的不也是生活中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嗎?

七、讓學生根據圖片寫作文。

八、從中選出優秀的作文,下一節作文課進行展示。用行動證明,只要認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作文素材就在我們身邊。

篇2:利用網絡資源實施開放式作文教學豐富習作素材

利用網絡資源,實施開放式作文教學豐富習作素材

【摘要】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作文課堂教學,通過搜集文字、聲音、圖像等作文教學資料,根據教學需要,運用信息技術將展示的對象加工處理,通過特定的情境創設,使學生得到多感官的刺激,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他們寫作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豐富習作素材,拓寬閱讀視野,開放教學過程,放飛學生想象,優化評價方式,實施開放式作文教學,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能主動參與探索與創新的過程,提高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網絡資源;開放式;作文教學;作文評價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往往把作文視為語文學習的“攔路虎”:學生生活面狹窄,作文題材單調;閱讀缺乏,寫作興趣淡化,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從說起”;作文批改效率低,評價空間有限,作文講評很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些都已經成為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而如果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作文課堂教學,利用其聲光手段、動畫技巧、音響效果,可極大地增強開放式作文的教學氛圍,激發寫作興趣,拓寬作文題材,方便作文評價,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

一、開放網絡課堂,豐富習作素材

作文課堂上可能很多教師都會遇到一個無可奈何的現象,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積累非常有限,習作內容枯燥乏味,搜腸刮肚也難以寫出有價值的習作,甚至會導致“假、大、空”等不良現象的出現。網絡的海量資源本身就是一本大的參考書,引導學生在課前合理地利用網絡對習作素材搜集整理,既讓學生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也讓學生將“網絡”變為自己的學習“伙伴”,而不僅僅是娛樂伙伴。如在學習了北師大版語文第六冊《我愛故鄉的楊梅》之后,習作讓學生介紹家鄉的一種特產,并表達濃濃的喜愛之情。由于大多學生生活在城市,只是見過或吃過成熟的果實和現成的食品,但對植物的生長變化過程和食品的加工制作過程一無所知,于是我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查找家鄉特產的有關資料,深入了解這種特產的生長及制作過程。也可以事先讓學生在網上閱讀與課堂上作文內容有關聯的優秀范文,或學習一些寫作的要求、方法等。利用網絡,孩子們的習作變得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廣闊的認知天地,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同時,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優秀的網站或網頁,并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

二、借助網絡資源,拓寬閱讀視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這表明課外閱讀有其極為重要的意義。杜甫詩人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讀與寫的密切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是自外而內的吸收,是學習語言;寫作是閱讀的目的,是自外而內的表達,是運用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以學習語言為基礎,必須通過閱讀的內化吸收來完成。

不同的閱讀內容應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利用投影、錄像、音樂、計算機動畫等,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熱情。大量教學實踐表明,音像動畫手段恰當地運用于語文課堂,可以引起多感官的興奮刺激,例如,教學有關名山大川、花木鳥獸、寓言故事的課文,教師制作、放映相關的多媒體課件。課堂上,學生看得津津有味,聽得如癡如醉,甚至于眉飛色舞,喜形于色。讓學生對閱讀的內容增強直觀和感性認識,教師再運用形象的語言媒介牽引,學生再通過語言文字就更容易理解、體悟、想象。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三峽之秋》一課時,先讓學生初讀課文,然后通過網頁連接《話說三峽》的紀錄片,學生邊聆聽邊觀賞,在視覺與聽覺都是美的享受,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情感油然而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了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為深入閱讀分析課文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拓寬學生的視野,積累寫作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