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老師教學心得期末考試結束后該利用試卷
期末考試結束后,最重要的是幫助我們發現問題,查漏補缺、調整學習方法。因此,與卷面分數相比,考試后考卷分析才是真正獲得知識,快速提高成績的關鍵手段。下面明師教育廣州中考學習網小編為大家講解如何利用好期末試卷。
所謂考后試卷分析,是指考試后訂正試卷中出現的錯誤,分析考試的收獲以及考試暴露出的問題,然后歸類,逐一進行對照并制訂出自我提高的措施與方法。所以,試卷分析要講究以下四個策略:
從逐題分析到整體分析,從每一道錯題入手,分析錯誤的知識原因、能力原因、解題習慣原因等。分析思路是:
①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么?
②知識點的內容是什么?
③這道題是怎樣運用這一知識點解決問題的?
④這道題的解題過程是什么?
⑤這道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
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進行整體分析,拿出一個總體結論了。
通常情況下,學生考試丟分的原因大體有三種,即知識不清、問題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所謂“知識不清”,就是在考試之前沒有把知識學清楚,丟分發生在考試之前,與考試發揮沒有關系。所謂“問題情景不清”,就是審題不清,沒有把問題看明白,或是不能把問題看明白。這是一個審題能力、審題習慣問題。所謂“表述不清”,指的是雖然知識具備、審題清楚,問題能夠解決,但表述凌亂、詞不達意。上述問題逐步由低級發展到高級。研究這三者所造成的丟分比例,用數字說話,也就能夠得到整體結論,找到整體方向了。
從數字分析到性質分析,要點有三:
①統計各科因各種原因的丟分數值。如計算失誤失分、審題不清失分、考慮不周失分、公式記錯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找出最不該丟的5~10分。這些分數是最有希望獲得的,找出來很有必要。在后續學習中,努力找回這些分數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這些,那么不同學科累計在一起,總分提高也就很可觀了。
③任何一處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學生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從口頭分析到書面分析
在學習過程中,反思十分必要。所謂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對話。這樣的對話可能是潛意識的,可能是口頭表達,最好書面表達。從潛意識的存在到口頭表達是一次進步,從口頭表達到書面表達又是一次進步。書面表達是考后試卷分析的最高級形式。所以,建議學生在考試后寫出書面的試卷分析。這個分析是反觀自己的一面鏡子,是以后進步的重要階梯。
從歸因分析到對策分析
以上分析,都屬現象分析,在此基礎上,學生就可以進行歸因分析和對策分析。三種分析逐層遞進:現象分析回答了“什么樣”,歸因分析回答“為什么”,對策分析回答“怎么辦”。對此,學生要首先做到心中有數,下面將做詳細探討。
“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相信同學們只要堅持努力復習,中考一定會有收獲。
篇2:教學教學心得自主學習基礎及核心問題
隨筆★自學:自學并非“放羊”,教師要進行適當指導,讓學生懂得看書--看什么?(目的明確)教師要巡視了解學生自學情況,給予個別輔導;教師要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轉化問題、利用問題,便于解決焦點問題、共性問題。-------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一種策略;
★交流:交流別變成“聊天”,教師要深入學生當中通過設問、誘問、反問、追問等方式引導學生持續深入地討論或探究;交流環節特別要注意:要有協調者,既要有秩序,又要有順序,盡可能做到人人要有發言的權利和機會;事實性知識不要作為交流的內容,交流主題要有開放性和探究性;保障交流不偏離主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展示:在小組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予以適當的啟發、引導、鼓勵、評價;在恰當時機,能夠誘發認知沖突,引導小組之間進行爭辯,使學生共同分享學習成果;觀點相同的問題不要重復展示;展示的方式方法有:口述、實物投影、板示等。------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膽量等。
★自學:自學并非“放羊”,教師要進行適當指導,讓學生懂得看書--看什么?(目的明確)教師要巡視了解學生自學情況,給予個別輔導;教師要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轉化問題、利用問題,便于解決焦點問題、共性問題。-------培養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一種策略;
★交流:交流別變成“聊天”,教師要深入學生當中通過設問、誘問、反問、追問等方式引導學生持續深入地討論或探究;交流環節特別要注意:要有協調者,既要有秩序,又要有順序,盡可能做到人人要有發言的權利和機會;事實性知識不要作為交流的內容,交流主題要有開放性和探究性;保障交流不偏離主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
★展示:在小組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教師對學生的發言予以適當的啟發、引導、鼓勵、評價;在恰當時機,能夠誘發認知沖突,引導小組之間進行爭辯,使學生共同分享學習成果;觀點相同的問題不要重復展示;展示的方式方法有:口述、實物投影、板示等。------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膽量等。
自主學習理念得于灌輸的載體
★導學案:指教師按照課程標準和學科特點,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學習方案。
★導學案實質:教師用以支撐學生掌握教材內容,溝通學與教的橋梁,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建構知識能力的一種重要的媒介。
★導學案的構成內容:主要包括學習目標、重難點、學法指導、導學程序等。導學案程序的設計要體現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個突出“。
★附注:一個中心指整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指教師的教學體驗活動和學生的學習體驗活動相互支撐缺一不可;三個突出指突出自主學習模式的各環節、突出學法引導、突出四個設計(目標設計、問題設計、情境設計、習題設計)
篇3:小學老師教育教學心得妙用機智共享快樂
教師妙用非智,學生激活課堂。非智力因素是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總稱。如果說,智力因素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工作系統,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動力系統。在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動力作用對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智力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教學策略把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內在驅動力放在首位,重點培養學生較高的學習動機,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養成頑強的學習意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妙用肯定和獎勵的評價方法,能使課堂"活"起來。因為獎勵具有促進的力量,促進學生努力向前,讓學生發現自己學習上的進步,不斷獲得學習預期的滿足。其次,妙用競爭方法,也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因為適度的競爭有助于激發學習熱情。競賽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競賽的方法,即爭取今天的學習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別人比,只求自己的進步;也可以暗中選某一同學為目標,在學習上同他比賽;還可以采取集體競爭的方法,組成班與班、組與組的競爭,在競爭中激發互幫互學的團結協作精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競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再次,妙用情感因素,同樣能使課堂"活"起來。我們應該建立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最主要場所,學生到學校里學習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歸屬。(見裴姊娜:《發展性教學論》)。因此,教師要真誠地愛每一個學生,更不能歧視差生,班級要形成關心理解的親密和諧的關系,讓學生在班集體彼此尊重、共享快樂,從而真正滿足主體的最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