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學心得也談課堂教學中課件使用應當注意問題

教學心得也談課堂教學中課件使用應當注意問題

2024-07-31 閱讀 8621

早就在博客中看到苗校長關于“課堂教學中課件使用應當注意的問題”一文。我有些不同的意見,一直沒有時間寫下來,今晚熬夜到凌晨寫一些:

對于第一、二點我都是同意的,課件的模版不能太花,應該根據課件的內容選擇一些簡單大方的模版,如果字少,當然也可以少帶點小花。模版的顏色最好是白色打底,這樣便于看到課件上的字體。例如3月29日陳建先在晶都名師寫作班上的模版是黃色打底,這樣打上的字,坐在下面的老師們就很難看清楚。更別說用手機拍攝下來,會更不清楚的。

另外字體字號我覺得也盡量統一。當然小標題或者大標題我覺得還是用大一點的字號或者更顯眼的顏色加粗標注更為合理,更會出彩。

對于第三點我是不同意的:課件播放不要帶有鼠標的聲音。也許是初中生和小學生還是有所區別的。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暫。所以我們會在每張幻燈片更替的時候或者在每個題目出現的時候設計聲音動畫:例如風鈴的聲音、鼓聲等等,甚至每張幻燈片進入的形式,是飛入還是陀螺還是棋盤式進入,字體顏色的強調。閃爍等等,我們都會加上去,這樣做,可以使課件更能隔幾分鐘就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

作為英語老師,我們的課件做得比語文數學老師漂亮多了,我們會更多的加入動畫、圖片,聲音,鏈接進去,包括動作路徑的設計等等,讓課件更上檔次,融音、形、義為一體。所以每次我們英語老師上公開課,都是一場視覺盛宴。

自己的拙見,一家之言,交流而已。

篇2:教育教學課件資源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研究論文

關于教育教學課件資源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論文

靈川縣潭下鎮中心校蔣剛強

隨著數字化信息時代到來。在探討素質教育和課改同時,多媒體課件資源輔助教學已悄悄地走進課堂教學,這無疑給課堂教學改革注進了新的活力,使改變那種"認知型、灌輸型、獨奏型、封閉型、統一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成為可能。計算機的日益普及,多媒體課件資源輔助教學已成為現代化教育中的一種有效手段,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課件資源教學,能利用圖形、圖像、文本、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信息刺激學生的感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等充分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把現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多種多樣,這首先得益于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多媒體課件資源教學擺脫高高在上的地位,應用到日常教學中時,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遵循著素質教育的方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思維,和創新能力。而采用多媒體課件資源教學更是成為教師的重要教學手段。

把握好35分鐘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教師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必須考慮影響學生學習的激勵因素。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可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輔助工具之一,它最適合臨時性的板書以及在班級學生面前進行數學運算或類似的練習。但黑板的短處之一是難讀難寫,而且教師不得不背對學生,從而失去了對班級的控制和與學生的目光交流。投影儀、錄音機等先進教學儀器的引入,曾經給課堂帶來了生機,但仍因其不能將聲、像,動態與靜態完美地結合起來而缺乏生命力。于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極為有效地彌補了這一空白,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且正顯示出它無以倫比的優勢。以下幾點,是我在教學實踐中運用計算機輔助優化課堂教學所總結的一些心得體會和經驗。

一、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皮亞杰曾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須有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一些情境,把枯燥的知識和生動的故事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問題情境結合起來,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進而引發濃厚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用字母表示數》這一教學內容時,教材安排了兒歌:一只青蛙一條腿,兩只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兩只青蛙兩條腿,四只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條腿,六只眼睛,十二條腿;撲通,撲通,撲通,跳下水;……這一形式,讓學生感受字用字母表示數是必然的。備課中,我想,教材提供了這么好的材料,如果用動態的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不僅使學生興趣盎然,而且對教學內容理解會更深。于是利用自己的業余知識,運用authorware制作了生動的動畫課件,讓一只只可愛的青蛙活動起來。上課伊始,生動的動畫課件伴隨著學生的激情語言,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內容情境,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用字母表示數”的學習愿望油然而生。

又如我在聽《度量》這一課時,其中有一內容是教學生估測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上課教師考慮到這一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所以先提出問題質疑: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貓是怎樣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嗎?此時學生都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特別想知道小貓是如何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的。于是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片:一只小貓在追一只老鼠,忽然這只老鼠竄到了小洞里,于是小貓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貓的胡子的寬度與洞口一樣寬,說明小貓的身子能進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學生看到小貓就是靠用胡子來估測洞口大小,才能進入洞里抓住老鼠。接著教師揭示本堂課的主旨:今天我們也要來學習如何估測與度量物體的長度。其實生活中處處都有尺子,學生們在剛才情境的熏陶下,對這一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好奇,紛紛尋找身邊的“尺子”,有的說自己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