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中揣摩學習表達方法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中“揣摩學習表達方法”教學策略
海口市三江鎮中心小學吳蘭香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可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低年級的學生所處年齡正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而我們的教材文質兼美,是學生學習語言的最好憑借,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基于對文本內容的了解,向作者學習如何表達,同時挖掘教材中語言訓練點,讓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多方位的,扎實的訓練,在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閱讀是吸納,表達是傾吐,架設起閱讀與表達之間的橋梁,在閱讀教學中多一些對表達的關注,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低年級的學生語言經驗淺,語言素材少,處于表達的起步階段,在表達過程中常出現不規范、不完整、無條理等問題。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意義準確的角度,體會文本語言的表達效果。精心設計教學思路,帶著學生推敲揣摩,讓他們去發現和體悟文本精妙的表達,熟記在心,變成自己的語言財富,從而厚積薄發。
1.在品詞中積累。好的詞語需要積累,積累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好詞的“好”處,不在于它的華麗,而在于它用得準確,用得恰到好處。葉圣陶老先生曾說:所謂認識生字新詞,僅僅知道生字新詞的讀音和解釋,還不能算是充分認識,必須熟悉它的用例,知道它在某一種場合才可以用,用在某一場合就不對了,這才是真正的認識。因此,我們讓學生積累好詞,絕不是簡單地將它背出來,而是通過反復品味,讓學生對它有清楚的理解,知道它用在哪一場合。例如《臺灣的蝴蝶谷》一課中描寫蝴蝶動作的詞語用得精確妥帖,我是這樣幫助學生體會并積累這些詞語的師:每年春季,一群群蝴蝶都會趕到山谷來聚會,他們是怎么來的呢?聽我來讀一讀。
出示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蝴蝶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趕到山谷里來聚會。
師讀錯句:每年春季,一群群蝴蝶飛過花叢,飛過樹林,飛過小溪,飛到山谷里來聚會。
生:老師你讀錯了。你把“穿過”“越過”讀成了“飛過”,把“趕到”讀成了“飛到”。
師:我覺得意思差不多,完全可以呀!
生:我覺得不太好,樹林里的樹木十分茂密,蝴蝶應該是從大樹之間穿過。
生:小溪不寬,蝴蝶就像我們小朋友一樣,一下子就越過去了。
生:“趕到”說明蝴蝶很想快點到蝴蝶谷,所以一直在趕路。
師引讀:是呀,在低矮的花叢上,蝴蝶(飛過花叢),在茂密的樹林里,蝴蝶(穿過樹林),在小溪上可不能停留啊,要飛快地(越過小溪),蝴蝶谷太迷人了,所以蝴蝶急匆匆地(趕到山谷)。
海口市,三江鎮,教學,財富,黃金
篇2:小學閱讀小論文進行有效閱讀教學
小學閱讀小論文如何進行有效閱讀教學
峨縣實驗小學彭高文
摘要: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實施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因為閱讀教學不僅具有獲取信息、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價值,還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價值。閱讀的有效途徑:調動閱讀激情,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技巧,傳授閱讀方法;開拓閱讀視野,養成閱讀習慣。這一切都離不開老師巧妙引導,學生情感投入。閱讀直接影響到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精神世界的生長。
關鍵詞:有效閱讀教學
有學者稱閱讀為“學習之母”“智慧之源”。通過大量地閱讀,學生才能感知語言材料,增加語言積淀,提高寫作能力,增強語文素質,提高文學素養,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情感體驗中培養自身的獨立閱讀能力,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量大會使學生在人生觀、世界觀、知識面、感知力、求知欲、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的形成及處理問題的方式等方面,都呈現出明顯的優勢。因此在一生中的黃金閱讀期做好閱讀儲備,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怎樣才能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調動閱讀激情,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閱讀的巨大動力。教師想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就要想方設法帶領學生去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特別是對于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大力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系,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樂于閱讀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在閱讀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
(一)在班級內開展閱讀競賽、閱讀之星評選;我有目的地設計巧妙語言,指導學生運用形象的例子,恰當的比喻,把枯燥無味的知識化為生動有趣的實例,引導學生在興趣中探求知識,發展思維,開發智力;利用教學文本引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閱讀趣味性濃的課外書籍,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提出有趣的問題,既鞏固學生的課內知識,又豐富學生的閱歷。
(二)抓住上課開始的有利時機,以精彩的開場白或話題引發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使之進入上課最佳狀態。如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我先板書“石”,問學生“石頭我們見過嗎?”再板書“奇石”,讓學生說說都見過什么奇怪的石頭。然后告訴學生安徽的黃山就有許多的奇石,作者給我們介紹哪些奇石呢?奇在哪里呢?“想知道的,趕快打開書,到文中找找答案吧!”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致極高,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了知識。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閱讀興趣。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增強氣氛,鋪設場景,使學生在樂中學,如教學《春雨的色彩》一課時,根據讓大地變得五彩繽紛和生機勃勃,我通過色彩明快、動靜結合的媒體演示,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重溫往日觀察到的春雨的景象,對課文內容進行形象的整體感知,這樣學生們學起來興趣盎然,情緒高漲。
二、培養閱讀技巧,傳授閱讀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多方面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應教給他們閱讀方法。如果學生僅僅有了閱讀的興趣,不懂得如何去讀,閱讀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
篇3:基于閱讀教學交互式電子白板有效運用
基于閱讀教學的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有效運用
摘要:追求課堂的高效,已經成為當下教育界的共識。課堂高效與否,也成為判斷一個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一種尺度。提高課堂高效的方法、方式名目繁多,先進的交互式電子白板是目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利用它創設情境,導入課文,作為學習者的學生無意中感官被激活,情感被激發,就形成了強烈的閱讀期待;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創設情境,學生能自發地在情境中產生疑問,從而能有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交互式電子白板色彩繽紛、圖文并茂、動靜相融,還能有效地渲染氣氛,激發情感,喚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因此,在教學中有效運用,必將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交互式電子白板;創設情境;閱讀教學;教學效率
追求課堂的高效,已經成為當下教育界的共識。課堂高效與否,也成為判斷一個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一種尺度。提高課堂高效的方法、方式名目繁多,先進的交互式電子白板是目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在教學中有效運用,必將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創設優美的情境導入課文,作為學習者的學生無意中感官被激活,情感被激發,就形成了強烈的閱讀期待。如教《九寨溝》(蘇教版第七冊)這一課時,我并沒有直接板書課題,而是采用優美的語言導入:九寨溝藍天、白云、雪山、森林,盡融于瀑、河、灘中,綴成一串串宛若從天而降的珍珠;篝火、烤羊、鍋莊和古老而美麗的傳說,展現出藏羌人熱情強悍的民族風情。九寨溝,一個五彩斑斕、絢麗奇絕的瑤池玉盆,一個原始古樸、神奇夢幻的人間仙境,一個不見纖塵、自然純凈的“童話世界”!她以神妙奇幻的翠海、飛瀑、彩林、雪峰等無法盡覽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成為全國唯一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兩頂桂冠的圣地。九寨溝以原始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雪山、森林、湖泊,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顯現“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譽為“童話世界九寨溝”的高峰、彩林、翠海、疊瀑和藏情被稱為“五絕”。因其獨有的原始景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被譽為“人間仙境”。同時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播放《走進九寨黃龍》視頻片段,學生很快就被這神奇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不停地發出嘖嘖的贊嘆聲。部分學生在傾聽和觀看的同時,竟然偷偷地翻閱課本,他們特別想知道這節課學的是哪一篇課文。然后揭示課題,導入課文,閱讀文本,學生就能很快地進入閱讀狀態,有不讀不痛快的的感覺,這種強烈的閱讀期待是建立在交互式電子白板創設的優美情境基礎上的。如果僅僅依靠優美的導入語言,從未見過雪山、森林、湖泊的孩子是難以想象的,只能在大腦中形成一個模糊的、不具體的表象,無法把學生牢牢吸引到課文創設的優美情境中,這節課一開頭就大打折扣了。優美的語言和鮮活的畫面有機結合,學生的想象得到了實景的驗證,學生學得實在、學得愉快,教學效果自然就顯著。
二、創設情境,激趣生疑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想尋根問底。興趣是學習的第一位老師,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創設情境,學生能自發地在情境中產生疑問,從而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興趣。如教《天鵝的故事》(蘇教版第八冊)一文,上課時,我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首先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初春的貝加爾湖,寒潮降臨,北風呼嘯,冰封湖面,沒有吃的,有些候鳥飛來又飛走,可是飛來了一群天鵝,并沒有飛走。看到這里,學生頓生疑問:1.天鵝為什么不飛走?2.天鵝能尋覓到食物嗎?3.天鵝群能生存下來嗎?……一連串關注天鵝的問題從學生嘴里冒出來。這時,我要求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從課文中尋找答案,由于學生強烈的關注欲望,這些問題很快就迎刃而解了。接著播放了老天鵝用石頭般的胸膛重重撞擊冰面的特寫鏡頭和天鵝群集體破冰的場面,隨后聽到了啜泣聲,這是發自內心的情感流露。這時我已經意識到他們已經走進了天鵝的內心世界,體驗到了天鵝的情感,感受到了天鵝的品質,還需講解嗎?不如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發地根據情境提問。出乎我的意料,不止一個學生竟然提出了課文的重點問題:為什么斯杰潘老人面對天鵝群,面對到手的獵物,卻把獵槍掛到肩頭,悄悄地離開了湖面,再也沒有動過獵槍?也不止一個學生能回答上這個問題,因為老人目睹了天鵝群為了生存,用身體和生命為代價,英勇破冰的勞動場面,感動了斯杰潘老人,他從心里喜愛上了有靈性的天鵝,所以沒有開槍打它們。回答得完美、到位,是我沒有想到的。為什么學生能做到這一步,不僅僅是因為課文中講述的天鵝的故事是真實的、感人的,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交互式電子白板創設了、再現了一個近乎真實的畫面,學生仿佛置身在畫面中,置身在天鵝群集體破冰的場面中,置身在斯杰潘老人收起獵槍的感動中。這就是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魅力,它拉近了故事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它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傳統的“逼我學”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我要學”、“我想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