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效率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效率
**年
東方市第四小學梁阿彌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第一個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第二個要求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由此可見,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至關重要,這對引導學生勤奮學習、自覺學習、端正學習態度是一個很大的促進。我以為,課堂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閱讀方法和興趣的主要途徑;這必須要從一年級教學開始抓起。那么,如何提高一年級的課堂閱讀教學效率呢?通過實踐,我認為:一要高度重視預習,二要注重指導朗讀。
一、高度重視預習
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每課的識字量較大,剛剛學了單韻母和聲母,就要拼讀音節,認識新字,讀兒歌,漢語拼音學完,接著就要學習課文,有的課文甚至還比較長,學生剛開始學起來比較難。如果我們僅僅利用有限的上課時間,要求學生一節課認識十幾個左右的生字,同時還要求他們學讀好一篇課文,顯然難度很大。怎么辦?我的做法是:高度重視預習課文。
剛開始,學生很難自己完成以上的預習作業,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的耐心輔導;有的學生不能堅持認真完成預習作業,這就往往需要家長的不斷鼓勵和監督提醒。經過學生的充分預習,他們對要求認識的生字,基本上已經認識了,因此課堂上就有了更多的時間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并進行語言基礎訓練,如用生字組詞或者用詞語說句子等。通過預習,學生們都能熟練朗讀所學課文,這樣,課堂上就留有更多的時間給老師,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理解課文。因此,高度重視預習課文,實行有效的預習課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之基礎。
二、注重指導朗讀
一年級的課文主要是兒歌和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有趣。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既能讀好課文,又能讀懂課文,還要能超越課文。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指導朗讀很重要。
要根據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兒歌的韻律感很強,淺顯易懂,所以教學兒歌時,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和適當的動作表情,更會感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
童話故事簡單易懂,在一些小故事里,我們會看到故事人物的善良心靈,和美好心愿。學生雖能讀懂故事,但要理解其內涵,還需要老師作進一步引導。對這類文章,老師可以抓住故事的情節,引導學生按事情發生的順序,理清線索,有條理的進行朗讀。也可以抓住故事中的關鍵地方,引導學生尋找答案,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不斷地讓學生進行朗讀訓練。
篇2: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須從深入解讀課文開始
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須從深入解讀課文開始
做語文教師的都知道課文解讀的重要,曾有教育專家老師指出:教師要上好一節閱讀課,有三個關鍵:一是對課文要有正確深入的解讀,二是要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三是靈活機動的課堂實施。語文教學首先要解決的是課文解讀問題,而課文解讀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要確定“教什么”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研究“怎么教”很可能南轅北轍。在新課程背景下,要讓我們的閱讀教學真正凸顯語文學科的功能,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實現高效課堂,深入解讀課文無疑成為閱讀教學的根本之根本,從某種意義上說,課文解讀,已成為制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高低、精彩與否的關鍵。那么,究竟應該如何通過深入解讀課文來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呢?
品味精彩優美的語言文字,不僅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走進作者內心,觸摸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的心聲,獲得與作者、課文的感情共鳴,從而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世界,還可以在對語言文字進行揣摩、推敲、咀嚼、鑒賞中獲得美感與語感。同時,品味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規范學生語言表達內化課文語言的過程。這一過程是細膩的、入微的、動態的,對學生來講是刻骨銘心的,學生通過品讀感悟到難以言表的愉悅感,這就是課文解讀有效性的最好見證。
朱熹說:“大凡讀書,須是熟讀。熟讀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見得。”這是讀書人的切身體會。語文教師,是學生與課文間的一座橋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必須擔負起深入解讀課文的責任,認真鉆研教材,大到整篇課文,小到一個詞語,都要反復品味,仔細琢磨,整體觀照,力求讀通、讀厚、讀薄、讀準。只有這樣,我們在課堂上才能成為一個諳熟一切的向導,在前邊引領著,提示著,點拔著;學生才能自己讀,讀明白,讀得“言”“意”兼得,才能既看到課文表面的風景又領略到課文背后的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