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對英語學習促進作用及策略方法研究送教下鄉專題研究發言稿
“朗讀對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及策略方法研究”
送教下鄉專題研究發言稿
卓越一組鐘尊誠
大家好,根據工作室的要求和部署,在李立新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下,我們卓越一組經過討論和研究,決定了我們的小組研究課題是:“朗讀對英語學習的促進作用及策略方法研究”。
談到朗讀,我們在座的每位英語老師都并不陌生,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指的就是朗讀在學習語言過程中的重要性。在我們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我想我們每位英語老師都會帶領著學生聽錄音模仿讀或跟著老師齊讀,讀單詞,讀句子,讀對話等。但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英語課堂中學生朗讀的_個共性問題:那就是很多學生在讀英語時拖音很重,毫無感情;有的學生不敢讀,聲音很輕,害怕出洋相;有的男孩子故意讀得很響,哇蛙叫,一點也不好聽,特別在齊讀時,只是做做樣子,動動嘴唇,其實根本沒有發出聲音,存在假讀等現象。現在我想說的是小學只是英語學習的啟蒙和起始階段,這種拖音和不敢讀現象,不僅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對小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非常不利。因此,加強小學英語的朗讀訓練顯得非常必要和緊迫,探索有效的朗讀訓練方法對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接下來,我將結合本次送教的兩節課,談談她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到的朗讀策略和方法:
1、能針對學生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
激發小學生的英語朗讀熱情是探索朗讀訓練方法的首要一步。在這兩節課中,兩位老師都能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如聽錄音模仿跟讀,齊讀,小組比賽朗讀,個人分角色朗讀等,給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和機會,滿足他們表現欲望。在模仿跟讀過程中老師能做要的指導,強調一般疑問句用升調來讀,如Issheinthestudy?Issheinthelivingroom?這樣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另外,在齊讀時,兩位老師能要求學生指讀,指讀的習慣就是培養學生對單詞或句子的有意注意。讀到哪,指到哪,這樣既能使學生集中了注意力,又訓練了學生認讀單詞和句子的能力。
2、建立獎勵機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兩節課中,兩位老師都能利用小組競爭的加分機制,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此,我建議:我們的英語老師在今后的日常教學中,可以在班級中設立諸如此類的獎勵機制,例如:在班級中設立“英語朗讀明星”。根據上課學生回答問題、朗讀課文、表演對話、背誦課文等,給予適當的評價和獎勵。每月根據學生的獎勵情況評選出“英語朗讀明星”或“英語朗讀進步星”,一個學期結束時評選出本班的“朗讀大王”,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當朗讀比賽活動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生活的一部分時,學生就會表現出對朗讀的極大興趣。
3、有效利用Chant,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
在授課過程中,李彩萍老師能將所學內容創編成朗朗上口的chant,這樣可以提高朗讀的趣味性,拓展課堂內容,訓練學生的節奏感和語音語調,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李老師根據本節課的教學要求,編制了chant作為引入---其內容如下:
Ihaveacat.Sheiscute.Whereisshe?Whereisshe?Issheinthebedroom?No,No,sheisn’t.Issheinthestudy?No.No,sheisn’t.Look,Look,She’sinthekitchen.
4、小組學習法,為后進生創造朗讀環境
小學生朗讀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對后進生的輔導。后進生大多朗讀有困難,幫助他們糾正錯音,對個別難讀的句子,多領讀幾遍尤為重要。在授課過程中,兩位老師都能采用“小組互助的朗讀方式”,為后進生創造良好的朗讀環境,提高后進生的朗讀水平。
5、利用游戲來訓練學生的朗讀。
在這里,我想說的是:“好的英語是讀出來的”,而不是做練習,做試卷做出來的。學好英語沒有捷徑,肯開口就會有機會。以上是我個人膚淺的看法,如有不對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最后,借用省骨培訓中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與在座的進行分享:“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卻可以走得更遠”。我們在座的各位英語老師都不是孤立無援的個體,我們在學校有教研組,我們是一群人,讓我們在這一群人中發光發熱,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英語學習,小學英語,英語教學,英語老師,英語課堂
篇2:小學教師比武教研活動發言稿
開場白:這次教研活動的主題,就是為參賽老師出謀劃策,幫助我們組的成員,在教師比武中,積極展示技能學科老師的風采,發揮團隊的作用,集思廣益,提供一些幫助。
參賽的意義:我以為,作為一名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自身的智慧與能力,運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將教材知識,淺顯易懂的呈現給學生,讓全班孩子學會并且掌握,促進全體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和追求的目標。
而教學比武是實現目標的有效手段之一,雖然只是一節課,但那是日常工作,長期積累后的集中展示。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必須在平時的每一節課中,要有探索精神,不斷摸索適合學生,展示自我的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用心教學,積極反思,勤于動筆,將日常工作中的點滴,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為什么要寫?有什么好處?因為通過動筆,將零碎、散亂的思維變成文章,你就得重新系統地再思考,經過這一過程,你就能對這一事件有一個系統的歸納與總結,經過反復的捉摸,或許就能產生思想的火花,從而發現事件的本質。這時對于自身的成長來說,就產生了一個飛躍。這樣做之后,還能夠為你教學論文,教學經驗、總結,積累許多很好的素材。我覺得寫博客是一種更有效的記錄方式,省廳不僅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還舉辦評獎活動。寫博客的好處:你可以隨時隨地閱讀、下載,自己或他人的文章,還能夠與同行交流,更重要的是,還有獲獎的機會,可畏一舉多得。
綜合學科教師參賽的優勢:在坐的每一位都承擔好幾個年段的教學,所以比語、數學科更具優勢,因為你有選擇的空間,選教材、選班級。而這兩個條件,又是上好課的基礎條件。從我自身的學科與經歷,感覺二、三年級是開課的好班級,因為二、三年級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在造型時沒有思維定勢,在色彩的運用中能夠隨心所欲,因此作品常常會有出乎意料的結果。在教材上,以手工課為主,手工課容易合作,更容易出作品。
教材的研讀:好象是五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句諺語:書讀百篇,其義自見。所以在語文教學中特別強調讀的作用。其實我們的備課也一樣,因此才有了教材研讀這么一說。在你選擇好教材之后,接下來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讀你的教材,先讀再研。我是這樣理解的,從教材中的課題入手,它是教學目標的切入點與歸宿。接著是教材中的文字與圖片內容,只要是教材中出現的內容都是重點。讀的目的,就是理解教材中的所有內容。達到什么承諾才叫讀懂呢?我覺得,至少是理解了讀題與材料里的文字與圖片的關系,以及如何利用這些信息,讓學生學會本課知識,得出本課的教學目標。讀懂之后在于研,首先是研究教材與教師能力的結合,得出教法;其次是教材與學生的聯系,得出學法。接著決定采用什么流程,將教法與學法有機整合,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比賽的獲勝法寶:就是課堂上的亮點,也就是有給聽課教師眼前一亮的點。這可以預設,也有可能隨機。如果預設,可以在抓重點上,也可以在難點突破上……但無論在那個環節,都必須是創新,因此有難度。還有就是對課堂教學中突發事件的處理,因為教師的機智,化被動為主動的事件,更是課堂的亮點所在。當然,亮點的產生,其實還在于日常的積累,厚積才能薄發。
篇3:初中同學聚會發言稿
尊敬的老師、各位同學,您們好:
首先,我借此機會,代表今天到來的和沒到來的同學,向當年給我們諄諄教導,給我們無限關懷的趙老師和*x老師,表示深深的感謝!對今天參加這次同學聚會的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并對未能參加的同學送去親切的問候和美好的祝愿。
重聚首,再牽手。不知不覺,我們已經畢業了20個年頭。我真的很感慨,20年不過是彈指一揮間。想起當年,我們初踏進先灘中學的校園時,正處金色年華,實在令人留戀,畢竟其中鐫刻了太多的憧憬和歷練。三個春秋的故事,我們整整用了20載來復述、咀嚼和保管。
憶當年血氣方剛,青春年少,記得你趣聞逸事,音容笑貌。想起那過去的日子,不禁感慨萬千,夢牽魂繞;提起那熟悉的名字,頓時倍感親切,心涌熱潮。難忘記啊!我們的每位老師,班級的每期板報,遲遲不交的作業,循循善誘的教導。難忘記啊!賽場獲勝的驕傲,成績優異的自豪,課間的追逐打鬧,偶爾的誤會爭吵,那悠揚深遠的鐘聲,那塵土飛揚的跑道,還有那參天的大樹,茂盛的野草……
人生漫長,人生也苦短,離開校園20年,我們已用各自的努力、誠實和勞動打造自己一生的黃金時段。回憶起從前,我們便覺得前途無限、天高地遠、無所不能,讓我們無畏放眼。看到今天,我們終于明白人生道理其實很簡單:事事我曾抗爭,成敗何必在我!
歲月難堪,雖然能褪去我們的青春容顏,卻無法褪去我們的校園友情。相聚,芬芳友情難忘。讓我們執手相看:看校園,撫今追昔,感慨萬千;看同窗,問寒問暖,交流共勉。絮絮情誼,曾經的童心、愛心和現在的責任心,使我們倍感溫暖。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把這次聚會當成人生的小驛站,休整片刻后再快馬加鞭,同時我們也會記住:相識不易,相處更難,同窗三載,因為有緣!黃金有價,情義難買,彼此珍重,相互攙扶,克服困難。
最后讓我們共同祝愿:師生之情天長地久!同窗之情天長地久!我們的健康天長地久,我們的快樂天長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