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初中教育隨筆學科教學不排除多管閑事

初中教育隨筆學科教學不排除多管閑事

2024-07-31 閱讀 4000

在我們還不能像有些發達地區或國家,基礎教育推行綜合課程開設的情況下,依然進行著學科教學,這樣無形之中會出現各學科之間不夠整合,缺乏有機有效的取舍、脫節或重復現象,相同的內容各學科側重上似乎少了應有的配合。

在教學中,我們在辦公室就會相互打趣地說,“*老師,這些內容你們教材里不是有么,怎么還不領著學生學習,還是落實不到位呢,我們該用上了,我上課讓學生譴責你哦。”“你有能力你都領著學生學,你可以上課讓學生拿出課本你教他們一遍或復習算了。”“你想得到美,這個內容在我們這一課又不是重點,只是做個情境創設,發現學生不會,為你捉急罷了。”“皇帝不急太監急,你急什么,有什么用呢?!”……

大家相互“鄙視”地笑著,然后各自上課,這樣就都知道,也注意備課要考慮到學情,各學科滲透的把握,不能一廂情愿的。

于是,也就出現了有時同樣的內容,不同學科老師都一帶而過,認為別的老師要講;有時候不同學科老師都講,盡管側重點不同,但把握較模糊,學生也會不勝其煩,莞爾一笑,告訴老師說,“我們在**課上剛學過。”言外之意,老師怎么這么

篇2:初中教師用計算機使用管理制度

一、計算機是教師了解教育信息、提高業務素質、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計算機設備不得用于工作之外的用途,外來人員不得使用本單位的計算機。

二、為確保計算機的正常運轉,防止病毒感染及造成計算機癱瘓,原則上不得將外來軟盤、光盤、移動盤等在本單位計算機上使用(若工作需要使用,必須先經過殺毒處理),不得在計算機中任意安裝與工作無關程序或刪除重要文件。

三、不在計算機上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工作時間嚴禁在計算機上進行炒股和聊天、游戲等娛樂活動;不進入商業性網站進行猜獎、傳銷之類活動;遵守道德準則,嚴禁進入不健康網站;遵守網絡規范,不傳播有害信息。

四、愛護一切計算機設備,不得擅自更改設備配置,嚴禁將計算機設備移作它用,并做好防雷、防火、防盜、防潮工作,以保障計算機設備處于良好狀態。確實需要,須經管理人員許可。

五、開機、并機等操作都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在使用過程中如發現問題,應及時與管理人員進行聯系處理。使用結束后,應切斷電源。

六、做好計算機內文件資料的安全保密工作。不要將資料放在c盤,以免丟失。

七、保持計算機設備的干凈整潔,并做好維護和保養工作。

八、每臺計算機的管理員要認真管理,嚴格落實上述各項規定。

海寧市實驗初中

篇3:初中評好課專題培訓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安徽省*―*學年度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評好課”專題學習指導方案》(皖教秘師[*]44號)的文件精神結合《宣州區教體局*―*學年度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評好課”專題培訓實施方案》(教人字[*]83號)的要求,為切實有效地開展好我校教師“評好課”專題培訓工作,在總結“備好課”、“上好課”專題學習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以“評好課”專題校本培訓為重點,以提高培訓質量為主線,堅持以校本培訓為中心,采取集中培訓、遠程教育與教師自修相結合的培訓模式,不斷增強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和業務素質。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訓時間

*年9月――*年1月

二、培訓內容

“評好課”專題中的三個子專題:

專題一、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師德修養

專題二、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

專題三、課堂教學評價技能與方法

三、培訓形式與學時

遠程學習和校本培訓(集中培訓、教師自修)相結合。遠程培訓30學時,校本培訓30學時。其中校本培訓為必修形式。

四、領導組及成員

領導組:周正富俞彥李邦啟

成員:吳照華汪浩夏仕龍許圣孝

五、實施步驟

本學期培訓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

(一)第一階段:準備工作和遠程學習(*年6月―8月)

1、組織安排各教師報名參加遠程教育培訓;

2、安排沒有參加遠程培訓的教師參加校本研訓考核;

3、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結合學校實際初步擬訂“評好課”主題培訓實施方案和學習計劃。

(二)第二階段:單元學習(*年9月―*年1月)

1、學習內容:

專題一、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師德修養

專題二、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

專題三、課堂教學評價技能與方法

2、學習目標:

(1)更新師德觀念,調整師德行為,樹立正確的評價的意識;

(2)熟悉課堂教學評價理論,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理論素養;

(3)結合教師自身課堂教學評價簿弱環節和重點問題,理解、掌握教學評價的技能和方法。

3、學習形式

(1)集中輔導:(*年9月―10月)

組織教師進行集中輔導兩次。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幫助教師了解“評好課”的重要性,理解“評好課”的各個環節與任務,掌握各教學環節中的評價與師德行為的關系,培養良好師德評價意識,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技能。

●培訓內容:《評好課與師德行為》和《評好課:應知應會》為主。

●培訓要點

▲評課中的道德訴求和道德觀照;

▲評課的環節與任務;

▲教學評價中的師德行為:

①教學目標評價與師德行為;②教學過程評價與師德行為;③教學策略評價與師德行為;④教學效果評價與師德行為。

(2)個人自學:(*年9月―*年1月)

結合教師本人教學的實際需要,針對性地選學《評好課:新理念新方法》、《觀課、議課問題診斷與解決》的相關內容;堅持遠程學習,堅持邊學習邊實踐邊解決問題,突出“評好課”的主題。

4、培訓方式

(1)問題征集

緊緊圍繞“評好課”專題在全體教師中征集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共性的、重要的實際問題,要求在三個專題中針對教學實際提出急需解決的問題1~2個,建立“評好課”問題庫。經指導組梳理后選定共性和突出的問題作為本學期重點培訓解決的問題并上報。

(2)專題輔導

以本學期“評好課”的三個專題教材為藍本,精選部分教師普遍感興趣的內容或困惑的內容,舉辦專題講座,幫助教師理解和掌握教學評價的環節、任務,解決教學評價中的師德修養問題,

(3)學習交流

分學科組開展集體備課、上課、評課,解決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4)問題研修

從教師評價過程提出的共性問題中,依據三個學習專題的內容,各選一個問題分學科分層次進行集中研修(要求保存研修記錄等相關材料)。充分發揮同學科教師的團隊作用,促進經驗共享,實施行動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根據不同學科特點,以公開課、集體備課和研修課為載體,將三個問題由教研組長牽頭組織本組教師共同研討,解決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報校本培訓業務指導組備案。

研修的主要形式有:

①集體備課分學科組開展集體備課,在“備好課”、“上好課”的基礎上著重研討評課的環節和方法,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評價問題,使教學評價這一重要教學環節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解決“評好課”中實際存在的棘手問題,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和評價水平。

②觀課、議課同伴協助,互相觀課議課,檢驗教學評價的實際效果,找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學的評價問題,及時反饋調整,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實效性。

③公開課以公開課的形式展示研修成果,要求每位教師上一節公開課,課后集中評議,做好記錄,總結經驗,在組內學習推廣;找出不足,在后續教學評價過程中加以改進。

(5)教學反思對個人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反思,不斷改進課堂教學評價策略,優化教學過程。

附:校本培訓安排:

時間

內容

主要方式

負責人

考查的主要方式

*年9月-10月

課堂教學評價中的師德修養

專題講座

周正富

學校、個人學習記錄

10月-11月

教學評價與課堂教學

專題講座

崗位自學

俞彥

各教師

學校學習記錄、學習筆記、心得

11月-*年1月

課堂教學評價的技能與方法

校本學習與問題研討

各教師

教研組

研修課(公開課)活動記錄、評價記錄

六、培訓檢查

注重能力考核,實行統一考核與校本考查相結合,過程性考查和結果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制度。校本考查重點以研修過程為主。考核分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成績不合格的,當年度不能參加職稱評定,考核不得為優。

七、學時分配

學年總學時數60學時,本學期完成30學時,具體分配如下:

(1)崗位自學(6學時)教師針對“評好課”提出問題(1學時)研讀《評好課:新理念新方法》理論專著兵做好筆記或寫好心得;教研組每兩周開展一次活動并做好記錄。每位教師學期共計不少于*字的自學筆記(5學時)。

(2)完成研修課(5學時)完成學校分配到教研組解決的一個征集問題的研修;完成集體備課以及研修課(含集體備課)評議獲5學時,沒按規定完成的,不得學時。

(3)教研活動(14學時)

①集體備課(4學時)參加集體備課活動,每人主備1次。每次2學時。參加教研活動,有評議記錄。全部參加活動4學時、參加3/4次活動3學時,參加1/2次活動2學時,少于1/2次活動不得學時(4學時)

②聽課、評課(5學時)教師聽課不少于10節,教研組長不少于15節,主管教學的人員20節以上。評課缺1次,扣1學時,聽課節次未達基本要求的,此項不予認定。

③教學公開課(3學時)設計并上一節1節教學公開課,2學時。承擔全組公開課教學活動的教師增補1學時。說課稿交教研組研討存檔(1學時)。或上一節完整的“無生課堂”課,有會議記錄、參與者評議、講稿(3學時)。

④教學反思(2學時)每周一篇(直接在備課筆記上反映)。

(4)教師自選項目(合計不少于5學時):各位教師根據課堂教學評價實際情況,結合本學科特點,進行問題診斷學習、網上自學等,每提供500字的自學筆記為2學時,提供評好課論文1篇或自制課件1節或自制教具1份為3學時。“評好課”相關的論文獲區級及以上表彰(3課時);不兼課的行政領導可以用講座代替,主持一次校級培訓(有講稿、會議記錄、參會人員簽名),每次講座為5課時,要提供講稿,以彌補學時不足。

[教師本學期完成30學時校本培訓](前3項必選,后1項選修)

八、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校長是“上好課”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對學校培訓工作負總責,教導處對培訓的組織管理負直接責任。學校行政班子人員不僅對培訓有管理的責任,還必須積極參加培訓,帶頭完成規定的培訓學時。

2、加強過程管理

在學校繼續教育校本培訓領導組和校本培訓業務指導組的指導下,構建學校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管理網絡;對培訓內容、課程設置、培訓過程進行檢查指導。

(1)不定期抽查教師備課情況,并及時反饋檢查結果;

(2)繼續實行校本培訓領導組、業務指導組推門聽課制度,從課堂教學實效反觀備課行為,確保做到上課務實。

(3)學校將校級業務指導者的工作納入本人工作量,讓業務指導者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履行業務指導的職責。

3、在區教研室指導下,開展課題研究,推進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4、由業務指導組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全過程進行監督,學期中、末分別進行兩次校本教研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5、建立激勵機制,將教師的業務培訓與崗位聘任、學期考核掛鉤,并記入教師業務檔案,結合省級教科研課題加強課程改革教學研究,激勵教師不斷進步,努力打造一支師德優良、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6、結合學校辦學情況和師資水平狀況,劃撥繼續教育專項經費,有計劃地安排學科教師參加市、區兩級組織的培訓、業務進修和教學觀摩活動。

7、建立校本研訓活動檔案,內容包括:學校校本研訓活動的方案、計劃,自主培訓活動材料,學員個人檔案和認定材料等。把教師參加校本培訓情況作為教師職稱評定、職務聘任、評優、評先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