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隨筆《開學第一課》對教學啟示
今晚我校利用晚自習時間,給學生播放了由中央一套播出的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主要講述了《孝》《愛》《禮》這三個主題。
這樣的主題很抽象,但是我們學生看完之后,都深受啟發,認識到了孝、愛和禮是什么,怎么做的問題。
教育就是要影響人,用優秀的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達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
《開學第一課》是怎么做到讓每個人印象深刻,深受啟發的呢?對我們教育教學有哪些啟示?
通關觀察發現,節目用了多種樣式姥姥的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比如運用動畫《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講解《愛》《孝》《禮》的內涵,接著再翻閱《說文解字》進行一番解讀,加深學生對三個主題的理解;然后又請明星現身說法,利用明星對學生的感召力,運用明星的榜樣示范,具體地告訴學生應該怎么踐行《孝》《愛》《禮》,讓學生不僅在理論上明白孝禮愛的含義和作用,更告訴學生在現實中應該怎么做。起到了學以會用的目的。還有一點就是沒講完一個主題,在進行下一講的時候,中間都會傳出一個文藝節目,達到娛樂身心,放松休息的目的。這叫勞逸結合。這也許就是學生印象深刻的原因吧。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以為《開學第一課》對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有三點啟示:第一,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用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原理。可以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可以通過放動畫的形式,可以通過同學現身說法的形式,可以通過知識場景模擬表演的形式,還可以多種方式綜合運用。總之要豐富課堂教學手段,避免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化。第二,要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大頭爸爸教兒子學習的方法之一就是把剛剛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這樣學生理解了知識是什么的同時,也知道如何運用知識。學生從知識而運用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的同時也提升了能力和智慧。第三,適當引進“客串教師”的形式。王小丫本來是央視主持人,可是在《開學第一課》節目中客串了一把班主任。我們學校教學中也可以通過邀請學生家長,或者校外教師,或者不帶本班課程的其他本年級的老師客串一把。我相信,會收到很好的效果。至少可以減少學生的審美疲勞。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小學教育隨筆請允許孩子虛度光陰
走在回家的路上,總能看到急匆匆的家長帶著孩子從學校趕往各個興趣班,孩子們僅有的點點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如果那一天沒有安排活動,大多數家長們就會感到不自在,如果自己的孩子整天無所事事“虛度光陰”父母們簡直會受不了,我們的孩子真的需要那么那么多滿當當的活動嗎?孩子就不能“虛度光陰”嗎?
周末帶兒子回奶奶家,看到胡同里三五成群的孩子們在一堆沙子旁興致勃勃的玩著,只見孩子們相互默契的配合修建一條“隧道”,有的孩子負責挖、有的孩子負責運水,一會功夫他們的“偉大”工程修建成功。這群孩子在玩沙的過程中算是“虛度光陰”嗎?
英國心里專家指出,對孩子來說:“虛度光陰”也是種休息和能量儲備,如果大人對孩子過多的安排會扼殺孩子獨立性和創造力。3歲以后,是孩子的自主期。孩子們就會開始對社會活動感興趣,孩子們如果發現感興趣的事情,就會盡快融入活動中。而5-6歲更是孩子自主社交的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們更多的希望和同齡的孩子玩耍,請允許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虛度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