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
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竹溪縣職業技術學校諶德勝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初中地理教學課堂教學運用
摘要:當前,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廣泛運用,作為學科教師,深刻體會到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給課堂教學帶來的深刻變化和影響。本文就從我所任教的地理學科出發,對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談談自己的認識和感想。
21世紀,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僅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而且對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產生巨大影響。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已經在教育領域中起了一場深刻的變革。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于轉變傳統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模式、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對于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意義。可以這樣說,信息技術打破了教師一味靠書本、教鞭、粉筆傳道授業的老套路,許多教師積極主動地在教育教學中推廣和應用多媒體和網絡信息技術。他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交互式特點,編制出系列學科教學課件,在課堂里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為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形象的表達工具,有效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激發學習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使樂學落到實處。而地理是這門學科,它反映的是千姿百態的地理風貌,變幻莫測的自然奧秘,正確運用現代教學媒體教學,可以將抽象內容具體形象化,微觀事物宏觀化,復雜事物簡單化,多角度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從而使學生從消極被動地接受地理知識到積極主動地獲取地理知識,從被動聽講變為多感觀協同參與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
一、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參與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維才能主動活躍,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大都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產生學習的興趣。現代信息技術能將文字、圖像等內容直觀地展示出來,可以創設出一個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授“板塊的運動”時,學生對喜馬拉雅山的隆起,東非大裂谷的形成很難用板塊運動學說的觀點來解釋,教師用動畫顯示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過程,使難以理解的板塊運動學說變得形象、直觀,使學生印象深刻,經久不忘。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可以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效果
由于地理時空的廣遠性和地理學科的綜合性,使得某些地理教學內容的時空跨度很大。許多地理現象無法或很難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實驗。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延伸和拓寬教學時空,通過圖像、聲音、色彩和動畫,傳遞教學信息,解決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學難點,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特別是一些不易說明,頭緒較多的地理知識點,傳統教學方法和媒質很難具體形象地加以描繪,給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困難。而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模擬仿真,化抽象為形象,使學生感官接受刺激,利于學生發展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大大減輕學生認識的難度。如:在講地球公轉一課時,利用動畫展示,地球不停地以地軸為中心自轉,同時又時快時慢地繞著太陽公轉,在公轉時,近日點速度快,遠日點速度慢,太陽直射點在回歸線之間來回運動,這時學生則被課件的內容所吸引,于是我抓住這一時機,提出問題:“為什么近日點時瓊海為冬季,而遠日點時瓊海是夏季呢?瓊海冬季時太陽直射在哪里?夏季時太陽直射在哪里?”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就很自然的把重難點掌握了。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認知能力,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地理教學中少不了會遇到各種類型的圖。在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是學生貫于始終的基本技能?,F代信息技術的引入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用圖興趣,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而且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全面的讀圖、用圖乃至制圖的重要本領。例如:在展示黃土高原范圍時,我采用多次閃爍的方式使學生對黃土高原范圍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增強了學生地理讀圖的空間想象能力。又如:在分析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的成因時,我就給學生出示“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形成圖”,且圖中的風向我制作成動畫效果,學生很容易就看出一個規律:“離風的發源地越遠,風力越小,搬運的顆粒也越小”。由此可推斷出: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是由風搬運而來的(即“風成說”)。從而學生也提高了根據圖中所給資料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認知水平總是由低到高,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也總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地理是研究地球的形態特征、人文特點等方面知識的學科?,F代教學媒體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促使學生認知能力得到發展。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要按照現代教學理念,最大限度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盡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智。因而,新教材中大量活動內容成了一大亮點,為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保證。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打破傳統的封閉式教法,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組織學生探索和解決地理實際問題,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個性得到張揚,初步形成學會學習的良好素質。如七年級上學期,在教學“地震火山帶”時,同學們會聯想到“5
篇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地理教學模式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地理教學模式
摘要:信息社會的到來,對中學地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中學地理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機遇。中學地理教師要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計算機網絡,為地理學科實施創新教學創設信息化的環境,推動地理教學信息化,建構新型的地理教學模式。
關鍵詞:構建、教學模式。
信息社會的到來,對中學地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中學地理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機遇。中學地理教師要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計算機網絡,為地理學科實施創新教學創設信息化的環境,推動地理教學信息化,建構新型的地理教學模式。
隨著當代信息技術向中小學教育的擴展,多媒體計算機在教育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校園網絡的建設已成為許多學校的議事日程,從當今發達國家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經驗來看,從單機發展到網絡,是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也必將成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