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改反思努力構建習得課堂

教改反思努力構建習得課堂

2024-07-31 閱讀 6322

學校全體老師在努力打造高校課堂的過程中,在嘗試能夠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的同時,進一步探究帶領學生從淺層學習走向深度學習,健康朝著“有形、有魂、有生長”的目標努力,將成為我們今后教學工作努力的方向。

關注課堂的深度學習。學生的學校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課堂教學的深度改革就自然而然地成為學校深化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但同時我們又理性地認識到,學生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的提升和發展,沒有扎實的抓手就絕沒有成功的希望。學科專家這樣講道:我們既要關注課堂教學中的“事”,也關注教學中的“情”;既有對課堂教學細節、知識點、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點評,更有走出學科藩籬,試圖從學生成長的角度尋找課堂教學的內在規律。

明白課堂不僅有鮮花的呈現,更應該有學生生命‘拔節’的聲音。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明白一個道理“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我更深刻體會到,“孩子成長的大部分事情,都可以依靠孩子自己來做”;我更懂得,“課堂,不僅僅是呈現‘鮮花’,還應該有‘花開的聲音’,課堂上最美的應該是學生生命‘拔節’的聲音”。我們在全方位地審視常態課堂,不僅要發現教的問題,研究“教”的方法與策略,還必須從學生的角度來研究更利于學生“學”的方法。

我們的高校課堂應該是“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生長的機會”。只有高度關注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班級授課制下客觀存在的學生差異的學習自主性,才會有學生的自然成長。

我想:我們愛自己,就要成長自己!成長自己,不一定要靠別人,每天都努力著,讓自己的課堂充滿著生長的氣息,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栽培。

篇2:教改論文小學語文課改中幾點反思

新課改的浪潮滾滾向前,語文課堂上出現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這是語文課程改革取得的可喜成績。但是,由于我們認識不足,另專業知識不足,致使我們匆忙上陣,同時我們我們為了追求所謂的“新理念”、“新方式”,忽視了文本的重要價值、忽視了語文的學科特點,以致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綜觀之,語文課改大致有以下幾種現象值得我們反思。

一、蜻蜓點水式

當前,我們的課堂流行語“你最喜歡讀哪部分就讀哪部分!”“你想用什么方式讀就用什么方式讀!自認為只有這樣才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如聽了一節示范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時,一位教師讓學生自選內容談體會,結果學生們一會兒說自己對“張冠李戴”這個詞語的理解,一會兒又說對“救助車夫”這件事的認識,一會兒說文章中心句的意思,一會兒又說對“救助車夫”中的幾個動詞的體會……,每個地方都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而且不管是對是錯,是好是壞,教師都是“恩是的,”“你的體會真獨特!”大加贊賞。

二、信口開河隨意創新式

比如我在教學《狐貍和烏鴉》一課時,沒有過多設計引導學生去朗讀、感悟、體驗課文優美的語言及情感,而把許多時間放在“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記得有的同學說過:“如果你想得到什么,就得想辦法讓別人高興,這樣你才能得到你想要的”記得當時我說:“你能用不同的思路思考,真有個性!”于是,又有一位同學說:“沒錯,有一次,我向爺爺要錢,爺爺不給,我就說了許多好聽的話,還給爺爺捶背,爺爺一高興,就把錢給我了。”是嗎?“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真聰明!”過了很長時間,我看了這課的另一課例后認真反思,我這不有點信口開河嗎?其時文章的本意是要告訴我們愛聽奉承話容易受騙上當的道理。明白狐貍說的那些不符合事實的話是別有用心的,故意奉承的。不應該的是我脫離文本空談感受,更不應該從反面加以理解。雖然新課堂倡導“自由讀說”,但也不能缺少正確的目標導向、科學方法指導、及時的質疑解惑、有效的組織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