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備課要抓住十個關鍵點
“怎樣備好一節(jié)課,怎樣上好一節(jié)課”,這是我們每天都在重復但又始終不提要領的老問題。
“怎樣評價一節(jié)課,怎樣提高一節(jié)課”,又是課改背景下我們不能回避必需回答的新問題。
“怎樣適應新課改,不能僅僅是“教教材”,而是做到“用教材教”,又是專業(yè)發(fā)展過程中不得不面對和考慮的難問題。
“怎樣做到創(chuàng)新教學,形成自身的教學個性和教學風格”,又是教師不懈追求職業(yè)理想的大問題。
隨同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基礎教育正在經歷一場大革新。這場革新表示在課堂教學上,首先要解決有效備課的問題。有效備課要求教師的備課從學科知識教學轉換為考慮如何促進同學主動發(fā)展的學科能力教學;從機械地“教教材”轉變?yōu)樽灾鞯亻_發(fā)教材“用教材教”;從課時目標的制定進一步拓展到總體目標、主題目標、單元目標的系列設計;從展示教師的教學技巧轉變?yōu)樘峁┩瑢W發(fā)展的機會;從簡單的案頭備課轉變?yōu)樯傻膬?yōu)秀教案;從教師組織活動轉變?yōu)閹熒嘞蚧樱粡囊缽慕虆⒌囊淮蝹湔n轉變?yōu)檠芯空n堂的二次開發(fā)。解決上述問題,就要抓住有效備課的十個關鍵點。
一、教材分析抓住“課標”與“教材”的基準點。
基準點原指丈量時的起算規(guī)范,我們借指開展課堂教學的基礎,具體說就是課程規(guī)范的三維目標。課標是教材的依據,教材是課標的體現。但由于作者對課標的理解不同,課標的出現在不同版本上存在一定的差別。有效備課要求教師研究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準確無誤的理解課標真實含義與教材表述之間的細微差異,立足于課標的基準點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其次,教材涉和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要理解準確、透徹;重要公式、推導過程清楚熟練;掌握教材的結構體系;選擇典型案例與例題;收集教材研究的最新信息。再次,有效備課既反對自由主義的瞎吹胡侃,又反對實用主義的“學以致用”;既反對虛無主義的“用教材教”,又反對墨守陳規(guī)的“教教材”。抓住課標基準點,保證教學的大方向,抓住教材的關鍵點,保證教學的有效性。迷失基準點的教學是低效且無效的教學。實踐標明,教學低效在于無序,無效在于無悟,負效在于無知。最后有效備課要有整體的計劃性,不光備課時教學設計,還要備單元教學設計,主題教學設計,復習教學設計,對整個教學體系有清晰的宏觀掌握。可惜,許多教師恰恰就是就是習慣于只備課時教學設計,缺乏整體觀念。
抓住基準點,就是正確處置課標與教材預設與生成、使用與開發(fā)之間的辯證關系,抓住基準點,就是正確分析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地位與作用、表示與活動之間的整合關系,這樣教學就有了明確定位,同學才干明白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二、目標定位抓住“制定”與“達成”的契合點。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適應于同學的發(fā)展狀況,使目標處于“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目標的達成要適合同學的學習需求,使同學處于最佳興奮點。教學目標制定的高低難易,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節(jié)課的成敗得失。提出適宜、適度、適當的目標,體現的是教師的課程理念,表示的是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所謂契合點,即目標的制定與最終的達成相符合。未達標的教學是無效教學,局部達標的教學是低效教學,完全達標的教學是有效教學。抓住契合點,要求學習目標與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要素相匹配、相吻合。大目標需有大手筆,高目標需有大視野,小目標則需在細節(jié)上下功夫。知識目標強調理解,能力目標強調運用,情感目標強調感悟,創(chuàng)新目標強調變通。一句話,目標規(guī)范著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合,目標制約著教學方法的使用與調整,目標引領著教學評價的矯正與激勵。
教學目標的“制定”與“達成”,反映教學理念的訴求。學以應考、學以求分是一種功利的訴求;學以致用、學以致能是一種實用的訴求;學貴求是、學貴求新是一種開放的訴求。不同的訴求引導教學,會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效果。評價教學效果主要看教學目標達成與否。練習、反饋、矯正、激勵是保證教學達成的的基本措施,考慮、探究、感悟、互動是落實教學達成的基本方法。目標定位與達成需兩手抓,抓住它們就抓住了有效備課的契合點。
三、創(chuàng)設情境抓住“情境”與“情感”的交匯點。
美國教育家帕爾默在《教學勇氣
篇2:五年級數學組有效教學集體備課活動總結
五年級數學組有效教學集體備課活動總結
為了更好地將“有效教學”的理念滲透到教學實踐中,結合課題研究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鼓勵教師研讀教材,關注學生,讀懂課堂,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我組結合學校計劃和教研組工作計劃,本周我組開展了“集體備課”活動,在校領導的關注與支持下,在全組老師的密切配合下,本次活動在今天順利結束,并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具體總結如下。
一、本次集體備課活動有如下特點
1.全員參與。第一次研討活動前,組內教師備出賦有人性化的教學設計,積極參與研討,個抒已見,達成共訓后,由我組資深教師孫四梅老師執(zhí)教,發(fā)揮集體教研優(yōu)勢,呈現高質量的課堂。
2.虛心走進他人課堂,主動學習交流。其他參與聽課教師都能提前安排自己的上課時間,主動調課,爭取聽主講教師的課,不放棄向他人學習的機會,在觀摩中反思自己的課堂,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3.虛心求教,積極參與,呈現出團結互助的教研氛圍。這次活動中其他教師認真聽課,課后每一位聽課者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精心提出建議和意見,上課者也能虛心理智采納大家的建議。
4.課堂教學中將“有效教學”課題研究理念較好的滲透于課堂教學中,以“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為基準進行課堂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通過本次活動,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值得引起注意。
1.教學目標的定位。課堂教學應有一個明確的目的,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明晰,這就需要教師鉆研課標,解讀教材,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就要“知道應該教什么,需要怎么教”。不要把面鋪得太開,沒有主題,面面俱到,結果學生什么也沒有得到。
2.怎樣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少數學生的表演。這就要求教師研究學生,從學生的經驗出發(fā)去組織教學;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質疑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提不出問題,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提的問題不到位,教師可以補充,學生發(fā)表不了自己的看法,教師可以指點,可以鼓勵,但目的是要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學會分析他人的觀點,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所有課堂上追求的學生思維訓練目標。
3.合理預設課堂教學時間。課堂教具演示、課件演示都需要時間,教師講解需要時間,學生討論、總結、練習要給足時間,而一堂課只有40分鐘時間有限,所以要合理安排好各項教學內容的時間分配。首先要保證學生思考和活動的時間,還要控制教師活動時間,另外要留出一部分機動時間,以應付教學過程中突發(fā)情況的發(fā)生,解決沒有預料到的問題。
本次活動中,我們雖然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但是我們卻有扎扎實實的課堂教學研討;沒有名師的引領,但卻有同伴真誠的互助,我們相信,只要大家能聚焦課堂,潛心研究教學,不斷提升業(yè)務水平,就一定能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磨課”也是“磨人”的過程,相信在這樣活動的磨煉下,可以促進每一位教師快速的專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