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你理解閱讀能力培養整體性和綜合性特點?

你理解閱讀能力培養整體性和綜合性特點?

2024-07-31 閱讀 8433

你怎樣理解閱讀能力培養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特點?

發布者:劉麗華

“綜合性學習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有著深遠的意義。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要求。它較之以往教學改革的語文活動課和語文實踐活動更具綜合性、實踐性和自主性。我們學校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經歷了兩個階段。

摸索階段

雖然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但要操作起來,老師們還是無從入手,不知如何選題,如何確定學習目標,甚至如何上課。

在研討會上,我們全體語文老師再一次學習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論知識,首先學習“綜合性學習”的涵義,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的實踐活動。它不同于現階段高中、大學里開設的兩種或多種學習科橫斷學習的綜合性課程。方法、形式的綜合是指自探、調查、統計、討論、匯報等多種方法合理的綜合使用;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有機結合。培養目標的綜合是指,在全面整體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提高他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通過接觸自然,深入社會,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它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它改變了標準化、模式化的學習方式,開放了語文課程,使語文學習從封閉的講授式教學的課堂走向了開放式的家庭、自然、社會大課堂。因為大家都沒有聽過綜合性學習的課或看過這種課的模式,大家覺得要在實踐中學習、總結經驗。

教師們有了嘗試,有了經驗,也有了收獲,但也有了困惑,如:有的同學不會查找資料,有的同學干脆什么也不做,有的同學獨自埋頭苦干,還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有了問題,老師們又有了學習的動力,互相學習了經驗、提出了建議后,我們又學習了綜合性學習要遵循的原則。

1.自主性原則。

自主性所反映的是小學生在活動中的地位,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學生個體對自己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力與能力。

2.開放性原則。

由于是自主性學習,學習的許多方面都表現出開放性。

3.實踐性原則。

4.合作性原則。

由于綜合性學習的開放性、跨學科性、主題性等特點,綜合性學習的實施要求語文教師與各學科教師的共同合作;要求教師與社會各界人員(如家長、社會有關機構人員等)相互配合;更普遍的是師生間、生生間的共同參與,愉快合作。只有上述人員形成合力,才能保證綜合性學習的順利實施。

5.整體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整體性。世界具有整體性,世界的不同構成──個人、社會、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機整體。

6.創新性原則。

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任何學科課程相比,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著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已任,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有了理論的支撐,老師們又決定作新的嘗試。

提高階段

**年下期開學伊始,老師們就和本班學生一起制定了綜合性學習主題。馬洪老師和她的學生的學習主題是《我心中的花》,了解各種花的習性,花的特點,歷代文人筆下的花,說說你心中的花,它有什么含意?通過此次活動,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說些什么?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

通過這幾次學習活動的學習研究,學生從多方面提高了學習的能力,提高了語文素養,老師們也提高了指導水平,增強了教學能力。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開展的主題都是來自于生活,服務于今后的學習、生活的發展需求。有老師提出如何依據開發主題呢?我們組織了專題教研活動來學習、討論。

“正確選題”是綜合性學習成功的一半,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能力,興趣愛好引導學生從廣泛的生活空間,課內課外廣闊的語文天地挖掘可供探究的資料中,從中選定綜合性學習的主題。

1.以課文內容為立足點挖掘綜合性學習主題。

綜合性語文學習是對學生語文課堂的延續,在我們小學語文教材中,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強的典范性。許多內容還具有豐富的知識性和深刻的教育性。這就為我們語文綜合性學習選題提供廣泛的豐富的素材。

2.與學生興趣相結合。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積極開展研究,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學生熱衷于讀《哈利

篇2:你理解閱讀能力培養整體性和綜合性特點?

你怎樣理解閱讀能力培養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特點?

發布者:劉麗華

“綜合性學習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有著深遠的意義。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新的要求。它較之以往教學改革的語文活動課和語文實踐活動更具綜合性、實踐性和自主性。我們學校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經歷了兩個階段。

摸索階段

雖然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但要操作起來,老師們還是無從入手,不知如何選題,如何確定學習目標,甚至如何上課。

在研討會上,我們全體語文老師再一次學習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論知識,首先學習“綜合性學習”的涵義,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的實踐活動。它不同于現階段高中、大學里開設的兩種或多種學習科橫斷學習的綜合性課程。方法、形式的綜合是指自探、調查、統計、討論、匯報等多種方法合理的綜合使用;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有機結合。培養目標的綜合是指,在全面整體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提高他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通過接觸自然,深入社會,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它注重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它改變了標準化、模式化的學習方式,開放了語文課程,使語文學習從封閉的講授式教學的課堂走向了開放式的家庭、自然、社會大課堂。因為大家都沒有聽過綜合性學習的課或看過這種課的模式,大家覺得要在實踐中學習、總結經驗。

教師們有了嘗試,有了經驗,也有了收獲,但也有了困惑,如:有的同學不會查找資料,有的同學干脆什么也不做,有的同學獨自埋頭苦干,還有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有了問題,老師們又有了學習的動力,互相學習了經驗、提出了建議后,我們又學習了綜合性學習要遵循的原則。

1.自主性原則。

自主性所反映的是小學生在活動中的地位,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學生個體對自己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力與能力。

2.開放性原則。

由于是自主性學習,學習的許多方面都表現出開放性。

3.實踐性原則。

4.合作性原則。

由于綜合性學習的開放性、跨學科性、主題性等特點,綜合性學習的實施要求語文教師與各學科教師的共同合作;要求教師與社會各界人員(如家長、社會有關機構人員等)相互配合;更普遍的是師生間、生生間的共同參與,愉快合作。只有上述人員形成合力,才能保證綜合性學習的順利實施。

5.整體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整體性。世界具有整體性,世界的不同構成──個人、社會、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機整體。

6.創新性原則。

著眼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任何學科課程相比,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著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已任,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有了理論的支撐,老師們又決定作新的嘗試。

提高階段

**年下期開學伊始,老師們就和本班學生一起制定了綜合性學習主題。馬洪老師和她的學生的學習主題是《我心中的花》,了解各種花的習性,花的特點,歷代文人筆下的花,說說你心中的花,它有什么含意?通過此次活動,你想對同學和老師說些什么?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

通過這幾次學習活動的學習研究,學生從多方面提高了學習的能力,提高了語文素養,老師們也提高了指導水平,增強了教學能力。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開展的主題都是來自于生活,服務于今后的學習、生活的發展需求。有老師提出如何依據開發主題呢?我們組織了專題教研活動來學習、討論。

“正確選題”是綜合性學習成功的一半,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識能力,興趣愛好引導學生從廣泛的生活空間,課內課外廣闊的語文天地挖掘可供探究的資料中,從中選定綜合性學習的主題。

1.以課文內容為立足點挖掘綜合性學習主題。

綜合性語文學習是對學生語文課堂的延續,在我們小學語文教材中,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強的典范性。許多內容還具有豐富的知識性和深刻的教育性。這就為我們語文綜合性學習選題提供廣泛的豐富的素材。

2.與學生興趣相結合。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積極開展研究,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學生熱衷于讀《哈利

篇3:中考綜合性學習資料

中考綜合性學習資料

新課標的“新”就是首次把綜合性學習與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并列為語文學習內容。我省近三年的中考,也明確地把綜合性學習列為試題結構的四大板塊之一單獨考查,分值為10分,這足以說明綜合性學習的重要。現就我省04-06年(其中04為海口實驗區試題)中考中的“綜合性學習”板塊的命題進行膚淺的解讀,欲求投石問路,探得一條復習的路子。

一、注重語文學習三個維度的滲透、學科的融合,凸顯綜合性。

【經典回放】

例1(04年中考海口實驗區)4.(2)閱讀下面文字,探究后面的問題。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是朱自清的散文《春》的結尾,有人認為“鐵一般”三個字描繪的形象灰冷,堅硬,與全文意境的清麗與語言的柔性風格不諧調。你的看法如何?你能根據自己的閱讀感受為文章重新設計一個結尾嗎?

例2(06年中考課改區)6.(1)閱讀下面的資料,完成后面問題。

某學校開學前重新粉刷了整棟教學樓36間教室,期末卻發現教室的白墻上留有球印、腳印、筆跡等污跡,統計情況如下:

教室狀況

污跡很多

污跡較多

污跡較少

沒有污跡

教室間數

8

18

9

1

[注]沒有污跡的那間教室是空著沒用的

①探究:以上圖表說明了什么問題?請根據圖表中的信息,寫出你的兩條發現。

【膚淺解讀】

《課程標準》強調,“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考查評價的著眼點在“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例1考查了學生對舊知識的整合,即對學過課文語言的鑒賞,并檢測學生的探究能力,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能力,給文末進一步創新。這是對讀寫能力的綜合考查。例2則是提供了數學學科的統計圖表,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這需要學生具備簡單的數據分析能力,而后依據探究成果。以上兩例充分體現測試不再是考查靜態的語文知識或單一的語文能力,而是動態的多種能力的綜合,是知識和能力的滲透,注重綜合性學習中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注重創設特定的生活情境,具有明顯的專題化、情境性。

【經典回放】

例3(05年中考課改區)6.今年1-5月,海南遭遇罕見的旱情,農作物受旱面積廣,上百萬人飲水困難,水庫蓄水急劇下降,語文老師為此將組織一次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旱情調查,并要求寫出調查報告。請思考:你會采取哪些方法進行調查?

例4(05年中考課改區)7.(1)如果你將對“中學生消費心理”問題展開一次專題調查,了解現在中學生的消費觀,請你從不同角度設計兩個問題采訪你的同學,并在后面用括號注明調查目的。

三、注重體驗性學習過程的探究,體現出明顯的個性化、自主性。

【經典回放】

例6(06中考課改區)5.學校要舉行語文基礎知識大賽活動。

(1)倘若你是競賽策劃者,你認為本次大賽進行哪些項目的比賽活動為好?(請至少列出兩條)

(2)本次大賽你如何安排競賽環節?

(3)當前中小學生語文基礎薄弱,作文中錯別字、病句滿篇,請你對此現象發表簡短評議。

【膚淺解讀】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會合作與成功的喜悅。”“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上例從多角度、多樣化考查了學生對組織活動過程的探究,題型開放度大,給了學生更廣的思維空間,也顧及了學生的能力儲備和生活積累的差異性,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其實例1-5也都體現出這種“關注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態度,注重過程考查,鼓勵探究與創新,關注個性化、自主性”的命題方向。

以上三點是從命題的形式上談談了自己的膚淺看法,在命題的內容上也體現了以下兩種特點:

第一、設題內容立足語文學科本位,富有時代特色。

綜合性學習的最大優勢就在于“綜合”,這也像語文本身一樣,內容包羅萬象,方法手段不拘一格,討論、交流、調查、訪問……但靈活多樣的形式還是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沒有落入“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怪圈,任何形式最終還是姓“語”――從具有時代氣息的實例中檢查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運用能力,并使之得以提升。

第二、設題內容凸現語文的人文性,具有良好的價值導向。

省教育研究培訓院的蘇盛葵主任曾說過:“考試過程,也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他們接受教育的過程,也是培養美感的過程。”歷年我省的中考試題,“從語料到考查內容,都含有濃厚的人文取向,極富教育和審美價值,使考生在答題過程中受到一次真善美的教育”。(06年中考分析語)如例4,既考查學生語言組織、實際運用能力,又引導學生思考正確的消費觀,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而例5則引導學生如何愛護、創設我們良好的校園環境。

學習,中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