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巧妙運用電教媒體提高說話能力

巧妙運用電教媒體提高說話能力

2024-07-31 閱讀 2711

巧妙運用電教媒體,提高“說話”能力

內容摘要:

說話教學中利用電教媒體不受時空限制,可以擴大范圍的特點,使許多在教室里或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景象,通過電教媒體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把他們的視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觀和宏觀世界的各個領域,從面提高觀察效率,降低“說話”難度的一種方法。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要說".二.注意直觀,發揮想象,使學生“會說“。三.辯析詞句,加強訓練,使學生“說好”電化教育能激發和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變抽象為直觀,提高教學效果,節省時間,加大課堂教學容量,使每個學生的多種感官都能發揮作用,最終達到提高“說話”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

電教媒體激發興趣靈活多變

正文:

“說話”訓練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訓練.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兒童從四.五歲到九.十歲,他們的模仿力和記憶力都很強,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期,稱之為語言的“習得期”。在這一階段,“說話“教學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響整個“說話“教學的效果。在幾年的教學研究中,我發現如果在低年級“說話“訓練中巧妙地運用電教媒體,利用它的多樣性.新穎性.直觀性.趣味性.再現性等特點,以及靈活多變的使用方法,會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調動“說話“的積極性,降低“說話“的難度,提高“辯析“的準確性,從而取得其它媒體所無法取得的效果。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要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巨大力量.早在西周時期,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不者不如樂之者"的見解.低年級兒童的無意注意.無意識記還占優勢,他們的學習活動常受直接興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視興趣的激發。在“說話“訓練中,教師如果能借助電教媒體形聲結合.聲畫并茂的特點,圍繞“說話“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各種情境,能引起和維持學生的無意注意,使兒童主動說.積極說,提高訓練的有效性。

在教學<<動物運動會>>這篇看圖說話時,為了談靜止.無場的畫面為動態.熱鬧的場景,我利用計算機給學生展示了一段動畫場景:遠處是一座運動場,動物們正在進行激烈的角逐,場面非常熱鬧,運動場大門上有一條橫幅,“動物運動會“幾個字依稀可見。一群動物興奮地由運動場方向走來,正巧遇上慢慢爬向運動場的小蝸牛,動物們叫“小蝸牛,你怎么才來呀?運動會都快結束了!“小蝸牛說:“唉,我爬利太慢了,今天天沒亮我就出發了,可還是沒能看到精彩的比賽。你們能把運動會的情況說給我聽聽嗎?“動畫片結束了,學生們已置身于一個色彩斑瀾的童話世界中了,我不失時機地引導道:“同學們,我們來當這些小動物,把動物運動會的情況說給小蝸牛聽,好嗎?“天真的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運動會場景說給小蝸牛聽。這樣,借助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個語言環境,使他們在模擬的情境中產生了強烈的“說話“欲望,變“要我說“為“我要說“,課堂氣氛顯得輕松愉快,人而取利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意直觀,發揮想象,使學生“會說”。

低年級的學生心理發展水平較低,空間概念不深刻,抽象思維能力較弱,要他們口述一件事情的經過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較困難的。因些,要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教師首先要根據學情,重視利用電教媒體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的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有一定的物質依據,讓學生有話可說。

1.理清思路法。口頭表達的條理性,準確性是建立在觀察事物的周密性基礎上,要使學生的思維有條理,把話說具體.有次序,教師可以借助電教媒體的可剪輯性,指導學生細致觀察,理清思路,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懂得觀察要有一定的順序,分清主次。如<<動物運動會>>這個看圖說話訓練的圖中有三個比賽項目---賽跑.跳高.拔河,我自制了一張覆蓋式投影片,先出示整幅圖的幻燈片,引導學生看“這是什么時間.什么地方.誰在干什么。“接著請學生選擇他們最感興趣的項目重點練說,這時我翻掉另外兩個比較項目的畫面,使利重點更加突出,內容更加集中。等重點練說的項目說好后再翻回另外兩個項目,簡單地說一說。這里教師利用電教媒體展示的教法,很快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習知道“說話“要詳細得當,條理分明,不要眉毛有子一把抓。

2.再現生活法。這是指教學中利用電教媒體不受時空限制,可以擴大范圍的特點,使許多在教室里或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景象,通過電教媒體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把他們的視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觀和宏觀世界的各個領域,從面提高觀察效率,降低“說話“難度的一種方法。

有一次,我請學生來說說秋天,因為孩子生活經驗不豐富,頭腦中缺乏秋天景物的表象,只能說出平時印象較深的一些特點:“秋天樹葉落了“,“秋天天氣變涼了“,“秋天人們穿上毛衣了“......這時,我播放了錄像片<<秋天>>,在美妙舒緩的音樂聲中,一幅幅金色秋天的美麗圖景呈現在學生眼前,湛藍的天空,金色的田野,鋪滿落葉的公園小徑,充滿笑聲的菜園.果園;動物們在準備過冬,人們在忙著收獲......同時,我利用計算機把大雁的隊伍與"一"字."人"字相對比,把飄蕩的落葉與飛舞的彩蝶進行對比,把脹裂的石榴與人們的笑臉進行對比......學生們仿佛投入了秋天大自然的懷抱中,每個畫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里。看完錄像,一只只小手紛紛舉起,學生們說道:“秋天到了,天空那么藍,那么高,一群群大雁排著整齊的隊伍往南飛去,它們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字“;“大多數樹的葉子黃了,一陣秋風吹來,樹葉仿佛一只只美麗的花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楓樹的葉子火一樣紅,松樹.柏樹還是那樣蒼翠“;“田野里.果園里可熱鬧啦!沉甸甸的谷穗一片金黃,紅瑪瑙似的高粱壓彎了腰,葡萄像珍珠,廣柑黃澄澄,石榴露白牙,逗得娃娃口水三尺長“;“秋天真美麗啊!“。可見,電教媒體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現在學生的眼前,并將有著相似之處卻完全不同的事物進行對比,引發學生想象,使學生的思路不再干澀,語言不再貧乏,他們用優美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描繪出了一幅幅真實的畫面。

3.音響聯想法。所謂音響聯想法,就是利用電化教育手段,以生活中諸多音響為中介,刺激學生感官,喚起學生聯想,從而提高“說話“能力的一種方法。它以聽覺為紐帶,繼而引起大腦聽覺.視覺.言語等運動中樞的興奮,使學生聞其聲,如見其物,如臨其境,同時有助于發展兒童的想象力,使他們思路開闊,語言流暢,言之有物。如訓練學生說一個集貿市場的場景,如果只是讓學生憑經驗和記憶去“說話“,學生只能摘取市場里的一些零碎景象。因為由于年齡特征的限制,集貿市場在學生的頭腦中只是個模糊的印象,沒有聲音,沒有動感。這時如果利用電教手段,播放人集貿市場中有選擇地收錄的聲音片段,商販的叫賣聲.買賣雙方的討價還價聲以及雞.鴨.鵝的鳴叫聲,立刻就喚起了學生的聯想,頭腦中的表象一下子清晰了,一個活生生的畫面頓時顯現在學生眼前,這時再要求學生說市場,他們就能說得真實.具體了。

4.誘發情感法。要學生在說話中做到言之有情,必須通過正確誘導,激發情感,使學生身臨其境,作出合理想象,道出有感情的語句來。如教<<啄木鳥醫生>>的看圖說話訓練時,我積極誘導學生進入畫面中去,把自己想象成啄木鳥醫生和老樹。我根據故事內容利用計算機制作了一個<<啄木鳥醫生>>的動畫片,畫面栩栩如生,但是沒有聲音,請學生當“配音演員“來給啄木鳥醫生和老樹配上對話,學生們根據畫面和故事情節,聲情并茂地進行對話,當啄木鳥醫生看到老樹低垂著頭,傷以哭泣時,學生用關切的語氣給啄木鳥醫生配音:“老樹爺爺,您哪兒不舒服呀?“給老樹配音的學生用傷心的語調說:“我全身長滿了蟲子,難受極了,嗚-嗚-。“這時啄木鳥醫生面帶微笑地停在樹上,學生又用溫和的聲音給啄木鳥醫生配音:“老樹爺爺,您別難過,我一定會把您的病冶好的。“當啄木鳥醫生把老樹的病冶好后,老樹挺直了樹干,舒展枝葉,精神抖擻,給老樹配音的學生高興地連嘴了合不攏,他配音道:“啄木鳥醫生,你治好了我的病,我該怎么感謝你呢?“給啄木鳥醫生配音的學生了笑著說:“不用謝,老樹爺爺,這都是我應該做的。請您保重身體啊!“這一句句洋溢著童趣的語言不僅表達了圖中啄木鳥醫生和老樹爺爺之間的友誼之情,了表達了孩子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辯析詞句,加強訓練,使學生“說好”。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征使得他們在“說話“時常常出現語病,這就需要及時辯析.糾正,但是說過的內容一晃即逝,要保存它并對其進行辯析,就需要借助電教媒體。電教媒體能按教者的意圖,將部分“說話“內容反復出現,有利于學生辨別出其中正確和錯誤,培養學生敏銳的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我們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來進行以下幾種辯析訓練:

1.常用詞的辯析.主要是收集學生容易用錯或意思容易混淆的詞,編在句子里,錄成磁帶,讓學生反復收聽,找出毛病所在,分析原因,及時改正.

2.句子的辯析。主要是根據學生平時“說話“中易犯的語病,如缺主.謂語,羅嗦重復,次序顛倒,不合邏輯等,編成若干句子,把它和正確的句子混雜在一起,制成錄音,讓學生聽后辨別哪些句子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不正確的原因何在,就怎樣改正。

3.自我辯析。在語音室或教室里,學生在口頭“說話“時進行同步錄音。說完后自己反復聽,保留優點,彌補不足。這樣,利用電教媒體能保留聲音資料的特點,在日積月累的辯析過程中,可以逐步提高學生自己修改口頭作文的能力,使他們越說越好,越說越愛說。

總之,在低年級“說話“訓練中運用電教媒體,對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電化教育能激發和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變抽象為直觀,提高教學效果,節省時間,加大課堂教學容量,使每個學生的多種感官都能發揮作用,最終達到提高“說話”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標》

2、曹勝利《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研究》

3、何克抗《多媒體教育應用的重大意義及發展趨勢》

4、王悅《創新教學指導書系》

5、劉捷著:《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教育科學出版社,20**年版

6、鐘啟泉、崔允

篇2:巧妙運用電教媒體提高說話能力

巧妙運用電教媒體,提高“說話”能力

內容摘要:

說話教學中利用電教媒體不受時空限制,可以擴大范圍的特點,使許多在教室里或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景象,通過電教媒體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把他們的視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觀和宏觀世界的各個領域,從面提高觀察效率,降低“說話”難度的一種方法。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要說".二.注意直觀,發揮想象,使學生“會說“。三.辯析詞句,加強訓練,使學生“說好”電化教育能激發和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變抽象為直觀,提高教學效果,節省時間,加大課堂教學容量,使每個學生的多種感官都能發揮作用,最終達到提高“說話”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

電教媒體激發興趣靈活多變

正文:

“說話”訓練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訓練.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兒童從四.五歲到九.十歲,他們的模仿力和記憶力都很強,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期,稱之為語言的“習得期”。在這一階段,“說話“教學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響整個“說話“教學的效果。在幾年的教學研究中,我發現如果在低年級“說話“訓練中巧妙地運用電教媒體,利用它的多樣性.新穎性.直觀性.趣味性.再現性等特點,以及靈活多變的使用方法,會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調動“說話“的積極性,降低“說話“的難度,提高“辯析“的準確性,從而取得其它媒體所無法取得的效果。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要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學習的巨大力量.早在西周時期,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不者不如樂之者"的見解.低年級兒童的無意注意.無意識記還占優勢,他們的學習活動常受直接興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視興趣的激發。在“說話“訓練中,教師如果能借助電教媒體形聲結合.聲畫并茂的特點,圍繞“說話“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各種情境,能引起和維持學生的無意注意,使兒童主動說.積極說,提高訓練的有效性。

在教學<<動物運動會>>這篇看圖說話時,為了談靜止.無場的畫面為動態.熱鬧的場景,我利用計算機給學生展示了一段動畫場景:遠處是一座運動場,動物們正在進行激烈的角逐,場面非常熱鬧,運動場大門上有一條橫幅,“動物運動會“幾個字依稀可見。一群動物興奮地由運動場方向走來,正巧遇上慢慢爬向運動場的小蝸牛,動物們叫“小蝸牛,你怎么才來呀?運動會都快結束了!“小蝸牛說:“唉,我爬利太慢了,今天天沒亮我就出發了,可還是沒能看到精彩的比賽。你們能把運動會的情況說給我聽聽嗎?“動畫片結束了,學生們已置身于一個色彩斑瀾的童話世界中了,我不失時機地引導道:“同學們,我們來當這些小動物,把動物運動會的情況說給小蝸牛聽,好嗎?“天真的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運動會場景說給小蝸牛聽。這樣,借助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個語言環境,使他們在模擬的情境中產生了強烈的“說話“欲望,變“要我說“為“我要說“,課堂氣氛顯得輕松愉快,人而取利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篇3: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樂學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樂學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我們的國家要在充滿挑戰和競爭的二十一世紀中躋身于強國之列,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在于教育。從戰略眼光看,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將是一個從觀念,思想到方法,行動都不同于二十一世紀的全新教育;而這個全新的教育又將以“教育現代化總攬全局”方能實現。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教育階段的當務之急,必須真正實現由“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主體”的轉變,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死讀書、讀死書的沉悶氣氛,在教師的幫助下,積極主動地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促進教育思想和觀念的現代化。然而,在基礎教育過程中,實施教育,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因此,必須通過運用教育技術手段,為學生創設非常形象、直觀、生動的學習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努力達到看得見、聽得進、學得會、記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

在這個學期中,為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就如何運用多種媒體進行語文電教這一課題研究和探索,并逐步積累了一些經驗和體會。

一、創設意境,以景激情。

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于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于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引發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

《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抓住小興安齡一年四季景色變化特點,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誘人與物產豐富。這篇課文,語言流暢,文質優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小興安嶺無限的情與愛。然而,由于小學生生活經驗少,對小興安嶺沒有感性認識,任憑教師“千呼萬喚”,學生對小興安嶺的“情”也難以激發起來。而借助電教媒體,進行情境教學,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上這一課時,我先告訴學生,今天老師將帶大家到小興安嶺去作一次愉快的旅游。同學們興致盎然。然后我又用語言描述:請大家上飛機,閉上睛睛。然后,我按下錄音機鍵,教室里響起隆隆的飛機聲,逼真的聲音仿佛真讓學生感到乘上了飛機,來到了小興安嶺。同學們一睜開眼睛,又從電視屏幕上看到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同學們情不自禁地議論開來;小興安嶺的樹真多啊,小興安嶺真美啊……學生們置身于小興安嶺的美景中,心中怎能不涌動起由衷的情,由衷的愛,這里運用電教媒體,達到了“入境始與親”的目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怎能不樂于觀賞和學習呢?

二、激發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怎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產生的,借助圖像烘托,音樂渲染等手段促使學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特寫情境中,便能使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與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學生對事物的感受和情感體驗越深刻,對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