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與思考

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與思考

2024-08-01 閱讀 3467

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與思考

作為一名小學的普通教師,如何在數學教學中,使每一節課變的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學生都樂于學習是我所追求的目標。那么,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就可以使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一些濫用多媒體教學的情況。如何利用電教媒體,使它很好的為我們的教學服務而不僅僅是為了好看而使用就成為我們廣大教師所思考的問題。下面,我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經驗,簡單談一下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

一、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在最關鍵的地方充分運用電教媒體的作用,創設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去觀察、探究。如在教學分數乘法應用題例二時:“噪音對人的健康有害,綠化造林可降低噪音。汽車通過綠化帶時噪音可以降低,小汽車發出的聲音是80分貝,那么人現在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利用電腦創設教學情景,把課本上的插圖變成實景,動畫演示摩托車、小汽車、大客車、載重車通過綠化帶的情境,學生在實景中來體驗問題,解決了課本難以解決的問題,學生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學習興趣很濃,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二、利用電教媒體的豐富資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現在的教學活動,我認為如何去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教師的首要任務。因此,課堂教學我們要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展開豐富想象的機會,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電教媒體進入課堂,使如今的教學環境煥然一新,改變了教師一本書、一支筆、一本教案的現狀。教學中,可以把課堂時空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喚起學生的興趣,萌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積極地開展,產生創新的火花。小學數學教學中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向學生展開教學情境,提供豐富的感知對象,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如: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期第四單元有個思考問題:“為什么車輪是圓的”。在學生回答后,運用電教媒體顯示自行車、摩托車的模型,然后再問:“如果將圓形的車輪換成橢圓形的,會出現什么情況呢?”隨著多媒體的演示,學生很快得出結論:橢圓形的車輪,在行使過程中無法保持穩定。接著再運用多媒體將車輪依次換成長方形、正方形、進一步驗證上面的結論。這樣借助多媒體不斷的變換,把它們與圓形進行鮮明、生動的比較,在對比的情境中,學生對圓的特征有了深刻的直觀認識,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利用電教媒體提供多層次的練習

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只有精心安排一些有坡度、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習,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利用電教媒體安排大容量的、形式多變的練習,不僅省時,而且學生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了練習的有效性,不失為教師的第一選擇。

雖然多媒體教學改變了以往傳統教學的模式,給廣大教師和學生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在使用中發現它畢竟存在有一些問題。

一、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

當我們嘗到了多媒體教學的甜頭后,就會在一些課堂上從頭到尾都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來進行教學活動,而事實上我們都知道,任何教學的輔助手段都是有其所長,亦有其所短。雖然多媒體教學有其他媒體或教具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他一些常規的如投影、幻燈的靜態展示功能和實景放大功能也不可忽視。特別是教具和學具的實物觸摸感受和空間結構功能更是多媒體所無法替代的。還有就是數學課并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用多媒體來教學,如果強用的話則會使效果適得其反。例如:一個袋子里有5個紅球和5個藍球,一次至少摸幾個球能保證有兩個是同色的?這個問題就需要學生親自去動手操作、觀察、思考,然后得出結論。而用了多媒體就無法實現這一動手過程。因而,教師需要根據課型要求以及要達到的目標合理去選用教學方法,不要一味的為追求課堂的華麗而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

二、忽視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

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是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因為通過實際操作來學習數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也是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所決定的。如在學生學習重量單位時,單靠教師去講,學生通過多媒體去觀察都不足以使學生充分的感受重量的實際含義。那么,只有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角等幾何圖形時,才能讓學生真正觸摸、感知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和物體的角與圖片之間的差別。在動手實踐的基礎上,再利用計算機的優勢,幫助學生形成概念。這樣的教學,符合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多媒體在設計缺乏針對性

毫無疑問,多媒體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可以增強教學直觀性和生動性。然而,在課堂設計和使用時,一些教師在追求豐富多彩的視聽和動畫效果時,容易忽略心理學中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規律。在課件中過度采用與教學內容無直接關系的圖像、音樂、動畫等,[制度大全為您編輯]只會使學生把更多的無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畫面和悅耳的音樂上,而無法專心于這些畫面和音樂所蘊含的教學內容,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如某位老師在講授軸對稱時,給學生出現了一組組美麗的軸對稱畫面,但是卻插入了“最炫民族風”這首音樂,結果可想而知,教育教學效果適得其反。因此,在設計課件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適當選用多媒體效果。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在實際教學中,恰當的運用好電教媒體,會使我們的課更加生動、精彩,也必然為學生所接受。

篇2: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運用

小學寫作論文多媒體在教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安陸市辛榨中心小學董莉

[摘要]: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能把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融合,實現教學的優化整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的發展,對提高作文教學質量,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想寫愛寫培養觀察能力開闊視野。

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以來一直努力探索以一條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作文途徑。在這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課堂教學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運用“多媒體”有助于指導學生輕松、愉快地寫好作文。

一、多媒體作文激發了學生“愛寫”的興趣。

運用聲象媒體,創設良好的習作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情緒下寫作,能激發學生“愛寫”的興趣。學生突破習作時“無話不說”,“無事可寫”的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是高級的智力勞動。要讓學生在心理上不緊張,不畏難,靠大談作文意義,重要性之類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須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感染力,可視性強的多媒體調動學生觀察,思維,聯想等智力因素,已及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參與習作為樂事。如:完成“范文引路”環節后對學生說:“為了明年的桔子成熟有更多的人來品嘗桔子,我們到桔園觀賞觀賞,看看桔子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然后寫信向外地的親朋好友介紹,好嗎?”接著顯示電腦,隨這歡快的樂曲聲,屏幕上呈現出一片桔子成熟的豐收景象。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個個目不轉睛地望向懸掛在樹上的桔子,滿筐的桔子,剝了皮的桔子,如臨其境,如聞其香,如嘗其味,情不自禁地小聲議論起來。一個學生說:“桔子成熟時,當你走進桔子園,就能看到一個個桔子沉甸甸地掛在樹枝上,一陣風吹來,樹枝搖呀搖,好像在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品嘗佳果呢!”學生說完,再次顯示電腦,選擇“桔子”“一個個桔子”“桔肉”等定格鏡頭,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抓住特點觀察,描述。學生個個都會仔細看,認真想,大膽說。這樣,按學生習作的心理特點,適當運用多媒體中形,聲,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交替使用,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能很快抓住“事物”的特點,“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又能學會“從整體到部分”,“由外到內”的觀察方法,使學生“有話會說”,達到提高單位時間

篇3:運用多媒體互動教學讓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運用多媒體“互動教學”,讓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摘要:教學方式是當代教學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的調查表明目前的教與學的方式,以被動接受式為主要特征,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本文以自身多年一線教育的經驗,將情境學習理論與最近發展區理論作為理論依據,將多媒體教育技術融合與課堂教學創設生動活潑的互動教學,形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等新型互動學習方式,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從而由“學會”轉變為“會學”。

關鍵詞:多媒體;互動教學;有效性;合理性;最優化

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是與傳統意義下的數學教育有著本質區別的發展新階段。強調實踐、操作和探究行為,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重視合作交流與情感體驗的新型教學結構將在多媒體教育環境中得到實現。如今,多媒體手段也在發生質的變化,由投影→白板→ipad,長期的一線教學工作,讓筆者有了一個深刻的體會:無論運用哪一種多媒體手段,都要為課堂服務,尤其要為學生服務。將情境學習理論與最近發展區理論作為理論依據,將多媒體技術融合與課堂教學,創設生動活潑的互動教學,形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等新型互動學習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所謂互動教學,是通過互動程序為學生提供學習活動的支架,使學生能夠進行比較復雜的學習活動,并投入到高級的思維和問題解決活動中去,突破了傳統教學中一些很難講懂講透或操作上的難點,不僅對傳統的教學內容實現了本質的拓展和超越,同時也豐富了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對于小學生而言,互動教學更大程度上是利用多媒體創設有趣的情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的動手、動口、動眼、動腦,提高教學效果。

一、利用多媒體,在生動的情境中構建互動學習環境

數學教學,應十分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維能力。用恰當的媒介,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來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將新知識與舊知識合乎邏輯地聯系起來,呈現學習數學知識的思維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變難為易,發展思維能力。如教學一年級的“同樣多”一課,在課上通過“認識同樣多”“找同樣多”和“變同樣多”三個層次進行教學。在認識同樣多時,利用游戲課件演示:一年級一班和二班舉行拔河比賽,但老師的哨聲一直不肯吹響,請同學們觀察出了什么問題?學生會發現一班16人參加,二班15人參加,不能開始比賽,教師問其原因,學生回答:“兩班參加的人數同樣多時,比賽才公平。”簡短的語言,卻極有力地說明學生已初步認識了同樣多的概念,并能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接著由學生自己討論問題,一班下去1人或二班增加1人,兩班的人數同樣多,可以參加比賽。學生的點子越出越多,思維也活躍起來。本節課進行到第二層次難度較大,通過動手操作和計算機演示學生已初步掌握在不同樣多的兩種事物中找出同樣多的部分。于是我設計了“比水果”的游戲,請學生找出“同樣多”。這一練習要求學生找出個數同樣多的,也可找出同樣多的部分,打破了兩兩對比的形式,給學生的思維敞開了一扇寬廣的大門。當學生看到電腦屏幕上那鮮艷誘人的圖畫時,更是興奮,開始積極地討論。學生們有的找出橘子和蘋果都是3個,所以同樣多;有的找出5個桃子中3個這部分和橘子的個數同樣多;最可喜的是學生把四種水果放在一起比較,得出3個橘子、3個水果、4個香蕉和5個桃子里3個這一部分是同樣多的!孩子們活躍的思維肯定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學生每次發現同樣多時,教師都通過動畫閃爍加以強調,有利于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幾次將水果分解、一一對應排列,重新組合,學生們不但拓展了思路,而且發現了兩個規律:即同樣多是以少的標準找;從多的里面找出同樣多的部分。而這兩點正是本節課要使學生理解的重難點。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提高,由此外化的語言在發展,駛上了一條認識和發展的高速公路。這一切,多媒體課件閃動,感觀沖擊和靈感提示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