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育小結:談教師教育子女時要注意誤區

教育小結:談教師教育子女時要注意誤區

2024-08-01 閱讀 2356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教育小結:談教師教育子女時要注意的誤區

還是在網上瀏覽,看到一篇博文《一線中小學教師教育子女時要注意的盲區》,引發一些思考。

一直以來就較為關注這類話題,因為作為教師,身邊也有更多的教師朋友,我也發現,在我們這個小小的鄉鎮,教師女子并不是特別優秀的,相反,還有些是令老師頭疼的問題學生。為什么呢?一開始認為是教師的職業惰性引起的。長時間在學校里,面對各種令人頭疼的孩子,回家后還有精力再盯著自己的女子嗎?看了博文,才發現原因不僅僅止于此:正如博文所說,角色混亂、職業慣性、社交狹窄……這些都是重要的原因。

可這幾天的暑假生活,我似乎發現了另外一個原因:

因為教師工作的特殊性,每年都有大量的休息時間,這就保證了當孩子放假的時候,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陪孩子。而別的孩子在父母上班時,只得獨自一人在家,或者一人到并不是太遠的伙伴家玩,可是我們的孩子呢?總有父母陪伴在身旁,并沒有類似的煩惱,可這也無形之中剝奪了孩子的獨立面對問題的能力啊!

兒子七歲了,在今年暑假之前,不敢獨自一人上街,哪怕是走到不到二百米的苗苗那里玩,一個人在家都是極不情愿。而同幢樓的井琦,也是七歲,因為長期習慣一個人在家,所以他習慣了一個人在家的日子,媽媽給他配了手機,如果要上街,就給媽媽打個電話,回來后也打個電話。這個家伙經常一人上街找朋友玩!

身邊有很多老師,小學的、中學的,發現他們的孩子很少在旁邊閑逛,一到放假,經常看到不少孩子騎著自行車在小鎮上轉來轉去,可是我還真的沒有發現這些教師的子女。為什么?是他們不想玩嗎?不對!是因為父母有人在家,在家里并不感到特別寂寞,再加上父母的特殊身份,其他同學又不愿意來找,所以他們只能蹲在家里了。于是,他們又少了一次又一次的獨自面對的機會。

看來,作為教師,要想著孩子,不能以愛的名義把孩子困在家里,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和伙伴一樣去玩去鬧,去尋求獨自面對問題的能力!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教師教育工作會議專題培訓材料

一、對主管領導和輔導員的工作要求

(一)主管領導的要求:

1、熟悉縣局有關培訓文件內容和要求

2、設計各類教師作業訓練檢查結果統計表格

3、修改計劃行事歷并上報(10月20日通過網絡上報)

4、成立業務指導小組,由輔導員主領,每人分管一項,組織檢查教師訓練作業:(大校6人,小校3人)

①知識結構圖

②課后習題與錯題積累

③知識類型劃分與教學目標

④教學任務分析

⑤課堂教學技能

⑥八部電影觀看

行政組:檢查數量:做夠

業務組:檢查質量:做正確

雙周查一次、一月一小結(結果通報、簡單總結),檢查日期注清楚,學校要蓋章,有文字材料記錄。

5、每學期組織兩次作業展評活動(可以單項展評,前半學期和后半學期各一次),全年四次。通過互相交流形成共識(好作業的樣本),評選優秀作業,通過展評促進以后的作業更加規范。

6、每學期中組織一次訓練技能競賽活動,全年兩次。競賽活動要有結果記錄、通報、總結改進。

(二)業務指導小組輔導教師要求

一、小組成員訓練作業示范,保證教師作業做正確;

二、要對教師的作業進行定期檢查、指導

三、組長負責知識結構圖應用

四、作業不能確定是否正確,與進校*聯系或者拍成照片發到網上(qq:cc22郵箱)

(三)工作態度:

建議看余世維《成功經理人》、《領導商數》講座(網上有視頻)

二、上學期檢查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一)、培訓管理工作問題

1、安排工作不到位,許多教師不明確要求(統一作業要求、學科進度要求,統一打印公布、下發給教師)

2、檢查不到位,突擊應付,教師也應付(行事歷、雙周檢查,月總結)

3、沒有檢查和活動記錄資料,空口無憑。

4、作業檢查記錄有誤,只記錄頁數,幾次檢查記錄混在一起,弄不清第一次做了多少,第二次做了多少(要求記錄作業數量,而不是頁數)

5、安排活動,沒有計劃、總結(要求必須有)

6、校本培訓沒有專用檔案(要求專用檔案)

(二)、作業存在問題

總問題:數量不足、質量有偏差、雷同率高、用以前的作業充數、讓學生做作業。

1、畫知識結構圖:

問題:數量不足,形式單一

措施:

①單元知識結構圖(單元課題知識專用練習本、三六九年級)

②課題知識結構圖(單節課題知識專用練習本、任教年級)

③知識結構圖形式參照《知識結構圖》書中提供的范例。

2、做課后習題

問題:數量不足,以舊充新、沒有按教學進度

措施:三六九年級、課后習題專用練習本。

①中小學教師45(含45)歲以上統一不做課后習題,代之以分析今年畢業班考試題,小學教師分析六年級畢業試題,初中教師分析中考試題。注意分析試題,而不是分析試卷,試題怎樣分析,《實施意見》中。

②英語教師不做,小學畫英語簡筆畫、初中課堂教學用語、音標(培訓光盤已經上學期下發)

③理化生除做課后習題外,還有做5道實驗,科學教師制作教材中的實驗,實驗統一要求填實驗記錄表。

3、學生錯題積累

問題:問題較少,主要是分析部分中的錯題類型不會歸類;糾正方法與處理分不清。

措施:

①糾正方法:閱讀教材、復習概念、看例題等;

②處理:作業糾正、單元考試再考等。

③錯題積累僅限于任教年級。

4、看八部電影

學段教材訓練包括三項訓練,是按照知識、技能、態度設置訓練課程,觀看電影主要接受教育理念、改變工作態度。

國培計劃中也有電影,說明我們選擇的正確性。

問題:

①學校電腦設備不足,教師無法看;

②大部分學校只看了四部;

③許多學校沒有將電影提供全;

④觀后感網絡抄襲,且雷同率高;

⑤沒有按進度觀看(每學期四部)、考前突擊。

措施:

①提供全電影,網絡搜集或進校拷貝;

②八部電影中四部電影,要求集體組織觀看(每學期兩部),觀后討論(要有討論記錄)。

③當場寫千字觀后感(或者將教師集中在某一個時間寫)。

5、課堂教學技能

問題:多數學校教師作業理解偏差,寫成教案或課堂教學過程。

措施:任教年級、①提供范例;②作業展評。

6、知識類型分析

問題:練習專用本(單篇/單節課題知識)中的課題知識清單、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分析,多數學校做錯。錯誤主要集中在知識類型劃分和教學任務分析

措施:作業展評、網上看范例

7、知識結構圖應用

三、明確各類教師作業要求

(一)不同教師作業任務

共同作業四項:(畫知識結構圖、做課后習題、學生錯題積累、看八部電影)

第一類:語文數學教師:四項+課標結構圖+教學應用

第二類:科學理化生英語教師

小學科學:(畫知識結構圖、學生錯題積累、看八部電影)+教材實驗+教學技能+知識類型分析

小學英語:(畫知識結構圖、學生錯題積累、看八部電影)+簡筆畫+教學技能+知識類型分析

初中英語:(畫知識結構圖、學生錯題積累、看八部電影)+課堂教學用語+教學技能+知識類型分析

初中理化生:四項+5個實驗+教學技能+知識類型分析

第三類:思品史地體音美信技:學校只檢查四項,其他作業隨進校集中培訓進程布置

(二)作業檢查按照上述內容,分別設計統計表格,分類管理。

四、近期工作任務

1、培訓基地建設:各校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一項訓練技能,作為全縣該技能的實踐基地,全縣該項訓練就實踐基地的為標準。今天不能確定項目,回校協商好后再決定,10月20日前網報。

2、上報計劃行事歷:根據今天會議精神,修改學校計劃,計劃后面附上行事歷,10月20日通過網絡上報,網報郵箱《*師訓》上面有。

3、下列學校寫經驗介紹材料(根據上次匯報)

交道中心校:專題輔導工作和作業展評

實驗學校:教師自主學習(內容、形式、效果)

城關一小:教師成長專業檔案建設

城關二小:課程標準知識普及

業善中心校:教師知識結構優化

王莊鎮中:二次培訓匯報

業善中學:觀看電影專題討論

交道中學:觀看電影組織

莊頭中學:錯題積累訓練組織

*中學:圍繞構建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校本培訓

陽光學校:根據學生實際開展校本培訓

18日前發送到郵箱,審查沒有問題,將刊登在《*師訓》。

4、知識結構圖應用實踐:每校分別確定一名語文教師和數學教師,作為應用知識結構圖指導課堂教學實踐的先行者,為縣、市兩級公開課做準備。10月20日前網報確定的名單。

5、學段訓練成果征評,各校給教師提前宣傳到位。現在開始,明年5月底結束。

篇3:農村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農村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摘要]: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化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為更深入的了解甘肅農村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筆者通過對臨洮縣的三所農村中學教師問卷調查和訪談,分析出了他們的教育技術能力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甘肅農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農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策略

教育部推出的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其宗旨是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促進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開展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為主要內容的培訓,全面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水平。農村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中極其重要的部分,西部欠發達地區的教育更值得關注。那么,甘肅農村地區的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到底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帶著這些疑問,筆者深入甘肅臨洮縣三所農村中學,進行了調查研究。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本次調查的對象

對象是臨洮縣的三所農村中學教師,學校分初中、高中兩個層次,調查對象的年齡結構從22歲到50歲,涵蓋了專科到本科不同的學歷層次。

(二)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方法,下發問卷330份,收回有效問卷312份,有效回收率為94.5%,數據采用excel進行統計分析,保證了結果的真實可靠。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校基本情況

通過本人實地的調查過程中統計,所調查的三所學校均配備了計算機機房,并且都以光纖或ADSL的方式接入了互聯網,教師辦公室都配置了辦公電腦,機房內計算機都裝配了基本的辦公軟件,3所中學都有自己的校園網,部分教室配有計算機、投影儀等設備。

(二)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態度

通過問卷調查統計,98%的教師認為信息技術對提高教學質量有一定幫助,不難看出,絕大多數農村中學教師對于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的教學是持肯定態度的。

(三)教師信息技術課堂使用情況

63.4%的教師表示“很少使用課件”,21.8%的教師是“偶爾使用”,14.8%的教師表示“經常使用”。由以上數據可知,絕大多數教師認為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是好的,但在教學中卻只有很少比例的教師經常使用課件。

三、甘肅農村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

(一)農村教師對教育技術的認識不足。

通過調查發現,78%的教師認為教育技術就是計算機技術,對教育技術的理論知識及教育技術在教育改革中所處的地位與價值根本就不了解。甚至有人認為,教育技術只是電教人員和信息技術教師應掌握的專業知識,其他教師不用了解;還有的人認為教育技術沒有一點實際用處,在教學實踐中可有可無;各種各樣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也停留在信息技術技能的培訓階段,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對信息技術與學科內容整合、優化教學效果涉及甚少。所以,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教育教學改革,看起來屬于技術層面,實際上解決的主要是認識上的問題。

(二)農村教師信息技術基本操作技能不高

通過調查得知,不少教師對計算機的使用僅限于上網聊天、打游戲,只有32%的教師會制作課件,35.5%的教師對文字處理較為熟悉,23%的教師會用電子表格,這說明只有一少部分農村中學教師對于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比較熟悉。同時還了解到教師使用的教學課件大部分是從網絡上直接下載的,自主研發的課件很少,而且他們使用的課件基本都是利用PPT制作的簡單的幻燈片,用來代替黑板演示,而不是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特點來設計合適的課件,至于為什么要使用這些手段,什么時候應該使用這些手段,如何有效地使用這些手段,則缺乏明確的認識,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在應用中一味地追求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