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巧用暗示原則發揮幼兒受教育主動性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小結:巧用暗示原則,發揮幼兒受教育的主動性
在陳鶴琴的教育思想中,有一塊富饒的土壤,這就是幼兒教育的暗示原則。所謂暗示,一般認為人們為了某種目的在無對抗的條件下,通過交往中的語言、手勢、表情、行為或某種符號,用含蓄的、間接的方式發出一定的信息,使他人接受所示意的觀點、意見,或按所示意的方式進行活動,是社會和人際影響的形式之一。
一個人喜歡做什么,不喜歡做什么,做得成功還是失敗,不但受自身性格、智力、能力的影響,還受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幼兒,他們的一言一行更容易受成人的影響,陳老引述了美國心理學者施茅爾、桑戴克和聞趣對兒童暗示感受性的研究,他從中總結出“兒童是易受暗示的,而且年幼的孩子比年長的孩子暗示性強。”
人出生后,頭腦中的生活概念一無所有,總是從各方面模仿他人,很容易受他人或環境的暗示或誘導,從而對自己心理和行為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幼兒有一種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的感受性。暗示的巧妙運用,既可以尊重兒童,保護兒童的自尊心,使兒童在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教育,也可以激發兒童的主動性,積極地改正缺點,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創設良好的暗示情境。
幼兒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一個與環境相互影響與作用的情境中。因而我選擇言語、動作、表情、姿勢、色彩、文字、圖畫、音樂乃至物品擺設等不同方式,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積極暗示情境,以適當的方式給孩子以合理、有效的暗示影響。首先我對孩子充滿希望和信心,這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給幼兒信心和力量,并能逐漸轉化為幼兒自身的希望與追求。教育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證明了這個原理。其次,在教育活動我也常用一些圖畫、色彩來暗示幼兒,在開展活動“馬路上各種各樣的線”時,我將幼兒常見的馬路上的各種各樣的線貼在班級的地面上,讓幼兒學習走“人行道”、橫穿馬路時走斑馬線等;實施系列活動《傘的世界》時,我在班級內懸掛了各種款式、各種顏色和大小的傘,讓幼兒積極的去感受,引起幼兒主動探索的欲望。在體育活動中我也經常播放一些輕音樂,以緩解幼兒的活動緊張的氣氛,特別是一些具有比賽性質的體育活動,更能舒緩幼兒緊張的心里感受,有助于幼兒順利進行比賽。
二、靈活運用積極暗示法,提高教育效果。
暗示是人類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日常生活中,我通過一個手勢、一種表情、一句話語、一個信號等形式把某種觀念傳遞給幼兒,使幼兒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接受一定的意見或信念,按一定方式行動。因為幼兒比成人更容易被影響,所以在一日生活中,我充分利用暗示的特點,靈活運用語言暗示、表情暗示和動作暗示等積極暗示法以激發幼兒的需要,調動幼兒潛在的能力和無意識活動的能動性,增強思維、情感、意志、注意、記憶等功能,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益。
陳鶴琴在《家庭教育》一文中明確指出,積極暗示作為普通教導法的第一條原則:“對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積極的暗示,不要有消極的命令。”他舉例說明,運用積極的暗示,可以使兒童自然而然地接受父母的教誨,而且不會傷孩子的心,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兒童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動性。如在認識南瓜時,我問:“南瓜除了煮著吃,還能怎樣吃?”;玩圈時,我會說:“看誰最聰明,能想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玩法。”諸如這樣的語言能激發幼兒的思維,正如塔羅斯托爾所說:“教師語言上的暗示可以激發幼兒的創造性的思維火花。”在教育中,我還常用表情提示幼兒注意聽講,不做不應該做的事;或者利用表情反映對幼兒某一行為的滿意程度,從而對幼兒這一行為加以肯定或否定。如有的幼兒特別好動,沒有耐心聽別人回答問題或講故事,這時我用眼神提示他們注意,這樣既可讓他們回到活動中來,又不至于打斷其他幼兒的活動,以確保教育活動的整體效果。有的孩子在課堂中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做些小動作影響別人,我會用搖搖頭或摸摸幼兒的頭、拍拍幼兒的肩等簡單動作,對幼兒進行適時提醒。又如有的幼兒十分害羞,怕在集體面前說話,當他能獨自在集體面前發言、唱歌、講故事、念兒歌時,我及時用點點頭或翹起大拇指等動作,并說“你真棒”、“你進步了”之類的話,鼓勵和肯定幼兒當前的進步,將能激發幼兒今后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說話的積極性。陳鶴琴認為動作是具有暗示性的,動作愈激烈,暗示性愈大。體育活動、音樂活動是運用動作暗示的典型區域。當幼兒看到別人走、跑、跳做游戲或跳舞做律動時,便會產生參與活動的需要,并積極要求投入活動的行列中。因此,在這些活動中,我先進行示范,通過示范動作的暗示作用,引起幼兒學習興趣,是十分關鍵的。
三、避免使用消極暗示,保護幼兒上進心。
消極暗示方法,會挫傷幼兒積極性,使幼兒產生不良心理,所以必須避免使用。例如,有的小朋友被撞了一下就哭。如果我說“你再哭,就把你送到小班去”。雖然這句話也能達到讓孩子不哭的目的,但孩子容易產生緊張情緒,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反之,我對幼兒說“你最勇敢了,勇敢的小朋友是不哭的,”這樣兩種不同的暗示就產生了不同的效果。顯然,前者則會產生消極的暗示作用,使幼兒因懼怕而緊張,而后者則不同,能使幼兒從充滿激勵的言語中獲致不斷進步的推動力。如午餐時,有幾個孩子吃得特別慢,別的小朋友已吃完準備散步,而他們碗里還有許多菜,一點也不著急,我說:“今天我們比比,看誰能先吃完”于是,幼兒個個都說:“我先吃完。”午睡時,有的幼兒入睡難,不僅自己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還去影響旁邊幼兒入睡,這時我會說:“**睡得真好,真是個乖孩子。”亂動的孩子聽到后,就會立即安靜下來。待他安靜后,我再對他說:“你現在睡得真好,也是個好孩子。”散步時,幼兒隊伍排的不整齊,這時我就說:“你們看,大班哥哥姐姐的隊伍排的真好。”幼兒聽了就會自覺地調整自己的位置,將隊伍排的很整齊了。這樣的語言暗示,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主動性和上進心,產生相當好的效果。當幼兒拿著自己畫的畫、構建的作品給老師看時,我看后馬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肯定幼兒的成果。這時幼兒則會感到滿足,或可能跟老師講解,或者拿著作品示意給同伴看。再如,當幼兒遇到困難欲退卻時,我會用期待的目光和鼓勵的神態,給孩子以無形的力量,使其增強信心。
總之,在運用暗示原則的時候,要適量運用積極的暗示,避免使用消極暗示,保護幼兒的自尊心,使幼兒在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教育,可以讓教育過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教育老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幼兒教育老師崗位職責
1、負責學生的教學、教研等方面的工作,全程參與課程各個環節;
2、完成規定教學工作,熟練掌握教學內容,授課靈活,保證教學質量;
3、根據教務部門的需要提供教學協助,參與課堂互動、資料整理、教材的制作等;
4、課后及時與家長溝通;
5、教學檔案、教具教材的整理歸檔,及辦公室基本行政事務;
6、輔助家長和孩子進行親子活動,配合市場宣傳等其他校區活動。
幼兒教育老師崗位
篇3:幼兒教育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幼兒教育崗位職責
職責描述:
1、社會化媒體的運營維護,包括內容輸出、活動發起,用戶維系;
QQ運營推廣、微博、微信、豆瓣、百度知道、貼吧、知呼等);
2、參與公司整體品牌、產品的營銷策劃與市場推廣;
3、負責策劃并執行微信營銷線日常活動及跟蹤維護,根據項目發送各種內容;
4、負責新媒體日常內容的撰寫和運營;
5、挖掘和分析網友使用習慣、情感及體驗感受,及時掌握新聞熱點,有效完成專題策劃活動;
6、緊跟所有發展趨勢,廣泛關注標桿性公眾號,積極探索相關運營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收集用戶反饋,分析用戶行為及需求;
8、把握公司新媒體運營的整體風格和個性,開展階段性的線上活動,跟蹤推廣效果;
任職要求:
1、大專以上學歷,2年以上互聯網新媒體運營經驗,熟悉少兒培訓行業,托幼行業優先。傳媒、營銷、新聞、中文等方向優先;
2、具備很好的“網感”,要求能夠抓熱點,熟悉數據分析,信息搜集等等能力。無論是純媒體,還是企業的新媒體,對趨勢的把握都是關鍵,更關鍵的是,要在眾多趨勢中,堅持自己的取向,而不是所有趨勢都追逐,有些趨勢會破壞你的價值觀;
3、整合。新媒體運營,整合素材、資源的能力要強。分清資料的價值所在;
4、文采。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找到發生的結構和場景,他的存在是有邏輯的,他的發生是有走向的,文采是為這些內在的邏輯服務的,不能只看文章的文字特別;
5、對主流的社會化媒體的運營要熟悉,懂規劃,至少你有過一些實際的操作經驗。
6、有微信群和QQ群運營經驗的優先考慮。
幼兒教育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