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育故事-我也是老師,我不弱勢!

教育故事-我也是老師,我不弱勢!

2024-08-01 閱讀 5859

教育故事:我也是老師,我不弱勢!

前段時間,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則消息:一個身高剛剛長到老師腰部的小學生在教室發怒。視頻中的小孩當著老師和同學的面亂扔課本,對老師拳腳相加,甚至舉起凳子砸向老師。而老師居然束手無策......只能招呼同學離開,自己默默拍攝視頻“明哲保身”。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這不過是一個小孩在極端憤怒之下的反常行為。從圖片和視頻可以肯定,那是一位身材魁梧的男老師。如果我是他,我一定會用拿手機拍視頻的時間來奪下孩子砸向自己凳子,幫助他平息憤怒,緩解他糟糕的情緒。而不是想著留下”呈堂證供“來保護自己。視頻和故事看過則以,浮躁的時代,五花八門的信息的無孔不入,多少新聞成舊事。只是許多的人們都喜歡以偏概全,糟糕至極。比如這個故事的后面,有人評價:“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當教育卑微,教師處于弱勢地位時,何談振興中國夢?”

我心微涼,不因為我也是教師,而因為這些負能量!

《中國教育報》公眾號最近推出一篇文章:《越來越多的老師說自己是弱勢群體?!老師,你同意嗎?》在最后的調查問卷中,我選擇了“不同意”!我覺得我不是弱勢群體。

去年秋季開學初的全校教師大會上,當著全校200多教職工的面,郝校長說的“我就是一個為大家搞服務工作的后勤人員,你們大家只管放心地教書育人,盡職盡責地工作。如遇到社會、家長來學校找大家的麻煩,我請他們來我辦公室喝茶,做他們的工作,不讓你們煩心困擾......”多么樸實的語言,多么英明的領導。學校是我們工作的堅強后盾,我們不弱勢!

我的不弱勢之感更多地來源于我的學生家長,他們理解懂得我,支持幫助我,我不弱勢!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心心相印》來形容我與我們班家長的關系。家長們視若珍寶的孩子亦是我最親愛的學生,教育對象的相同讓我們彼此配合、彼此信任、彼此依賴。

從教17年來,我與家長們間的關系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理想和諧的。當然不排除也會有少數我所不知道的不理解和質疑,家長們背后里的評論很重要也不重要。我本著無愧于學校工作、無愧于我的學生、無愧于我的良心,教書育人,教學相長。十幾年的從教生涯中,我竟然還在家長面前“強勢”過三回。

剛剛走上工作崗位,被分在一所村小。那是一個只有四個年級外加一個幼兒班的小學,六個老師,百來個學生。一天下午,幼兒班的老師跟我說,室外活動課上,我一個親戚家的孩子不小心把另外一個孩子推倒了,頭擦破了皮。我連忙趕去看,幸好只是輕微擦傷,沒有破口子,也沒有起包。但我還是不放心,于是就把那小孩帶到村衛生所去清理傷口。當時醫生也覺得無大礙,就只是用雙氧水洗了一下,涂了一點藥膏。我問是否需要包扎時,醫生說,一點擦傷,不礙事,一兩天就會好。醫生如此說,我便不再堅持。

故事往往總是沒那么簡單,第二天清早,那孩子的家長跑到學校找我麻煩,說孩子摔了我只是糊弄著傷口也不包扎,說我不負責任,說我不配當老師。我突然地火冒三丈,拽著人高馬大的他就往離學校不遠的村醫療室找醫生說理,校長和同事勸都勸不住。一路快走,也不管那家長跟我說什么,只想快點讓醫生做證人,以洗清自己的不白之冤。終于到了醫療室,無奈醫生不在家,怎么辦?拽著家長又往學校趕,必須等到醫生回來說清一切后才可以走。到了學校后,那家長被我弄得很不好意思,在其他同事的解釋之下,他好像明白了事情的始末,想要離開。那哪行,我還沒讓我的證人提供證詞呢!于是我搶先一步鎖上了學校的校門,揣著鑰匙就去教室上課,留著家長在一旁手足無措。后來在校長的好說歹說之下,我才不情愿地交出了鑰匙讓家長離開。

今天回過頭來看當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搞笑啊!為了證明自己的無辜,竟如此的潑辣強悍;做了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但弄的家長好尷尬。幸好后來再當他的孩子的老師,我才終于有機會彌補當初不該。

到初中當班主任后,遇見了一個特殊的孩子。孩子來源于一個重組的家庭,父親去世,母親帶著她改嫁。一邊是爺爺奶奶的寵溺,一邊是繼父的嚴厲,孩子雖然學習成績很好,但行為舉止十分怪異。她會在期中期末考試時一邊通宵達旦地看書,一邊將自己的兩條眉毛拔得一根不剩。有一段時間,她總跟我說:“老師,我的耳朵里面天天在唱黃梅戲和校歌”。她時常會在教室在校園有人無人的時候,找我的茬,說我不喜歡她。被我解釋安慰之后,趴在我懷里哭得稀里嘩啦。她為她的行為時常給我寫道歉的信,或者從家里帶來自己燒的菜向我表示友好。最難忘的是一個寒冬天里,她和著衣服鞋子橫穿學校的池塘,幸虧冬天水淺,等我瘋了般趕到時,齊腰濕透的她對我傻乎乎地笑,說只是想看看塘里的水是深是淺,面對她的淡定從容,魂飛魄散狼狽不堪的我反倒更像個傻子。

打她家人的電話,讓她們趕緊送衣服鞋子過來。爺爺到校后,第一句話竟是“我孫女以前不這樣,你們老師是怎么教書的?”驚魂未定,又遭此誤會,于是忘卻了他年尊輩長,頓時對他火冒三丈:“我們班除她之外所有的孩子都好好的,自己家里根不正苗不紅竟然責怪老師?,F在要么她轉學,要么我辭職!”丟下幾句話,我憤然又委屈地離開了。這是我第二次對家長發火。

后來,我當然沒有辭職,她也沒有轉學。在我的建議下,家長帶著孩子去安慶、杭州等地看過心理醫生,說是有抑郁癥的癥狀。家長積極關注了一段時間后,孩子的癥狀有所好轉。**年的中考,她以全校第二的成績考進了省示范高中。

第三次發火就在本學期。清明節假后,班上少數幾個學生作業完成質量不是很好。五班有個約定:家庭作業沒完成,須由家長領回家完成后再送到學校。因為家長的積極配合,所以一般情況下,不寫作業的很少很少。一直讓我頭痛的LBT這次所有的作業都沒有做,然而假期里我還跟他的父母交流過孩子須要完成作業的內容。我給他的家長打電話,讓他們來學校一趟。他父親說早上有事來不了,他母親說一會就到而半天沒到。第三個電話打給他母親的時候,我實在是很生氣了。我在電話里說:“家庭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家長的態度就是孩子的態度。如果你們家長都不能引起重視的話,我們老師的關心和在乎則很像一個多余的笑話。”說這話時我很生氣,語調有點高,聲音有點激動。他的媽媽終于趕過來了,一直說著抱歉。我說:“不用抱歉,一起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就好!”

漫漫教師路,從小學到初中,從農村到縣城。憑良心教書,我有骨氣;為學生著想,我有底氣。我是老師,我不弱勢。走在教育教學的路上,我坦坦蕩蕩,腳步鏗鏘!

篇2:我為平凡教育喝彩:我與我學生們故事

我為平凡的教育喝彩――――我與我的學生們的故事

湖北省安陸市實驗初中熊純

光陰似箭,轉瞬間在教育戰線上我已快度過二十個春秋?;厥走@幾千個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顯其間。每每回想我跟我的學生們的故事,幸福便溢滿心頭。

一根甜玉米棒子

我有一個飲食習慣,每天的早點吃玉米棒子。現在還有一個習慣就是每當啃玉米的時候,我就會想起跟我的學生之間有關玉米棒子的故事。

那是發生在**年的事,當時我正是初三班主任,在二統后的一個晚自習前,我根據學生考試的具體狀況,調動了幾個學生的座位,目的是想讓學生們互補一下,沒想到座位調完后,有一個男同學一個晚自習都趴在了座位上不聽講,我明白了他肯定是因為座位的事有想法,當時沒有點名提醒,只是用眼神提醒了他幾次,想下課后再做思想工作。

我沒想到的事發生了,第一個晚自習鈴聲一響,他背起書包就沖出了教室。當時的情景確實出乎我意料之外,我也特別生氣,但我當時沒有發火,也沒有叫住他,只是給他家長打了電話,告訴家長說他病了,叫家長提前到校門口接。我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叫住他只會引起他更大的反感。因為這學生平時表現一向不錯,除了有點倔強,其實是很懂事的一個孩子,所以我壓住了火氣,打算給他自己思考的時間。

第二天早自習,他還是準時來上學了,我想他應該是想通了。下早自習后,我把他叫到了辦公室,還沒等我開口,他就向我承認錯誤:“昨天我想了一晚上,知道自己錯了,不該這么任性,我以為老師調我座位是不關心我了,放棄我不管了,后來我仔細想想,老師您要是放棄我不管,平時也不會花那么多時間給我單獨輔導;您要是放棄我了,您就不會在體育考試時那樣為我著急;您要是放棄我了,在我跟數學老師斗氣時,您也不會幫我解開思想上的疙瘩?!蔽铱粗荒樀恼\懇,笑著說:“老師根本沒生你氣,你能自己解開了思想上的疙瘩,說明你又成長了一步,老師為你的又一次成長而高興?!边@時,他把一直背在后面的手拿出來,一個玉米棒子呈現在我眼前,他不好意思的說:“老師,為了表達我的歉意,我請你吃你最愛吃的玉米棒子?!蔽医舆^了玉米棒子,內心真的很感動,為自己昨天沒有發火而欣慰,我的寬容換來的是學生自我的成熟與愛的回報,那天吃的玉米,可以說是我今生吃到的最甜的玉米。

站在倒數第二排

我有一個教學習慣,上課很少站在講臺上,基本站在倒數第二排講課。去年冬天,我因為腰疼,說話稍稍聲音大一點都會疼得冒汗,更別說講課了??墒蔷拍昙壍膶W生時間實在寶貴,怕耽擱學生的課程,我也沒敢請假。那天我上課時,若在講臺上用手支撐講臺講課肯定要輕松很多,可是我還是跟平時一樣站在了教室的倒數第二排,忍著腰疼講著課,雖是嚴冬季節,我額上的汗珠卻如雨下,這時,坐在倒數第二排的一個學著站起來,把凳子讓給了我,說:“老師,你坐下吧,看您疼的。我們知道您為什么總是站在我們旁邊講課,您是怕我們聽不清楚你的講課?!蔽易诹诉@孩子的凳子上,腰是仍然疼著,可我的心確是暖暖的,為了這些孩子們懂了我的良苦用心。其實,這些微小的舉動,因為被懂得而有了更深遠的意義,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是我一直的追求。

謝謝您,純純的愛

去年我接手了一個年級中最差的班的語文課,這班學生因為多方面的原因,各方面習慣都很差。剛接手,看著課堂上東倒西歪的學生,內心的那股火啊,真的莫名的大,但我還是冷靜下來一想,這也不能全怪這些孩子。于是我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訓練學生課堂習慣,花了一個月訓練怎么聽語文課。這班學生語文底子太薄,在備課上課時,我是費勁心機,終于花了半學期的時間,把學生引上了路,在期中考試時,全班學生成績由全年級倒數第一,躍居年級第二。曾經談語文色變的學生,在一篇以“感謝”的為話題的作文中寫到了,因為我的引導,讓她由對語文的懼怕變成了對語文學習的熱愛,這學生在作文的結尾還深情的寫到:謝謝您,純純的愛!看到學生們的改變,看到學生們的進步,看到學生們對語文的愛,我才深深感覺到我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的驕傲,我用我對語文的愛影響了我的學生們。

我和我的學生們的故事太多太多:一根玉米棒子,一個站起讓我坐下的凳子,一句簡單的謝謝您,純純的愛,構成了我平凡的教學生活,我的生活中因為這些平凡而精彩。

篇3:作家莫言母親八個教育故事給我們啟示

資料整理當我們把“教育家”的光環套到優秀教師、杰出校長頭上的時候,其實不然,每個人的母親才是天生的、永遠的“教育家”。

請研究一下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從草民百姓、政治巨人到文學巨子莫不如此,莫言先生在瑞典學院領取諾貝爾獎的演講,講了關于自己母親的八個故事,再次證明:凡屬優秀的成功人士,背后無一不是母親教育的結果。

莫言講了母親的第一個故事:

我記憶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著家里唯一的一把熱水壺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為饑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我嚇得要命,鉆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傍晚的時候我聽到母親呼喚我的乳名,我從草垛里鉆出來,以為會受到打罵,但母親沒有打我也沒有罵我,只是撫摸著我的頭,口中發出長長的嘆息。

啟示一:母親教會了兒子什么是大愛和親情。

莫言講了母親的第二個故事:

我記憶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集體的地里揀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揀麥穗的人紛紛逃跑,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那個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個耳光,她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看守人沒收了我們揀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我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我終生難忘。多年之后,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我相逢,我沖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了我,平靜的對我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并不是一個人。”

啟示二:母親教會了兒子什么是寬容和理解。

莫言講了母親的第三個故事:

我記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個中秋節的中午,我們家難得的包了一頓餃子,每人只有一碗。正當我們吃餃子時,一個乞討的老人來到了我們家門口,我端起半碗紅薯干打發他,他卻憤憤不平地說:“我是一個老人,你們吃餃子,卻讓我吃紅薯干。你們的心是怎么長的?”我氣急敗壞的說:“我們一年也吃不了幾次餃子,一人一小碗,連半飽都吃不了!給你紅薯干就不錯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滾!”母親訓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餃子,倒進了老人碗里。

啟示三:母親教會了兒子什么是憐憫和同情。

莫言講了母親的第四個故事: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著母親去賣白菜,有意無意的多算了一位買白菜的老人一毛錢。算完錢我就去了學校。當我放學回家時,看到很少流淚的母親淚流滿面。母親并沒有罵我,只是輕輕的說:“兒子,你讓娘丟了臉?!?/p>

啟示四:母親教會了兒子什么是誠實和恥辱。

莫言講了母親的第五個故事:

我十幾歲時,母親患了嚴重的肺病,饑餓,病痛,勞累,使我們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不祥之兆,以為母親隨時都會自己尋短見。每當我勞動歸來,一進大門就高喊母親,聽到她的回應,心中才感到一塊石頭落了地。如果一時聽不到她的回應,我就心驚膽戰,跑到廚房和磨坊里尋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間也沒有見到母親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這時母親背著一捆柴草從外面走進來。她對我的哭很不滿,但我又不能對她說出我的擔憂。母親看到我的心思,她說:“孩子你放心,盡管我活著沒有一點樂趣,但只要閻王爺不叫我,我是不會去的?!?/p>

啟示五:母親教會了兒子什么是堅強和不屈。

莫言講了母親的第六個故事:

我生來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當面嘲笑我,學校里有幾個性格霸蠻的同學甚至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親對我說:“兒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變美?!焙髞砦疫M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當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親的話,便心平氣和地向他們道歉。

啟示六:母親教會了兒子什么是人生和處世。

莫言講了母親的第七個故事:

我母親不識字,但對識字的人十分敬重。我們家生活困難,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只要我對她提出買書買文具的要求,她總是會滿足我。她是個勤勞的人,討厭懶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為看書耽誤了干活,她從來沒批評過我。

有一段時間,集市上來了一個說書人。我偷偷地跑去聽書,忘記了她分配給我的活兒。為此,母親批評了我,晚上當她就著一盞小油燈為家人趕制棉衣時,我忍不住把白天從說書人聽來的故事復述給她聽,起初她有些不耐煩,因為在她心目中說書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務正業的人,從他們嘴里冒不出好話來。但我復述的故事漸漸的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給我排活,默許我去集上聽書。為了報答母親的恩情,也為了向她炫耀我的記憶力,我會把白天聽到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她聽。

啟示七:母親教會了兒子什么是學習和生活。

莫言講了母親的第八個故事:

我在故鄉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間離家最遠的是乘火車去了一次青島,還差點迷失在木材廠的巨大木材之間,以至于我母親問我去青島看到了什么風景時,我沮喪地告訴她:什么都沒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頭。但也就是這次青島之行,使我產生了想離開故鄉到外邊去看世界的強烈愿望。

1976年2月,我應征入伍,背著我母親賣掉結婚時的首飾幫我購買的四本《中國通史簡編》,走出了高密東北鄉這個既讓我愛又讓我恨的地方,開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時期。

啟示八:母親教會了兒子什么是夢想和志遠。

莫言的母親,正像全中國千千萬萬個母親一樣,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甚至連教材上的字都不認識,但這不妨讓母親成為我們的“教育家”。

因為,當這個人教會我們什么是夢想和志遠、學習和生活、人生和處世、堅強和不屈、誠實和恥辱、憐憫和同情、寬容和理解、大愛和親情的時候,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成功、不去瑞典領取諾貝爾獎呢?

母親,我們天生的、永遠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