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心得:班主任要獨具慧眼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主任要“獨具慧眼”
---------對一位后進生的轉化的反思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師對學生應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在每一個班級里都有一部分學習成績差、思想落后、行為習慣差的學生。我們做為教師不能因為他們的“差”冷落歧視他們,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還是差生。因而我們要對“他們”一視同仁,更要多付出些關愛,努力去轉化他們。
但作為教師的我們可曾意識到,鐵被煉成鋼的過程中,歷經的不僅僅是千錘百煉,還有那必不可少的輕敲水浸來增強它的韌度和鋼性,方能終成好鋼啊!在班級的管理工作中我們所需要的也不僅僅是威嚴的面孔,聲色俱厲的批評,有時更需要的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用你的真誠與學生溝通,用你的真情與學生互動,用你的真愛給學生送去溫暖。
有了心與心的交融,就會“心有靈犀一點通”。但心與心的交融,它需要一定的載體、方式、方法,讓心的距離拉近,有時甚至需要零距離,這樣我們的教育才不會空洞,才會有的放矢,才會產生更加實際的效應。
【案例】
片段一:
20**年我擔任高三化學教學工作,同時擔任高三(5)班班主任。班上有一位叫劉小輝的男生,雖然成績比較優秀,但癡迷于網絡和手機游戲,行為習慣較差,多次違反班級里的規章制度,曾在教室里打撲克玩耍,被我知曉后找其談話并予以嚴厲警告和批評。從此,該生對上化學課很抵觸,作業完成質量不高,其他學科比較優秀,而化學成績一落千丈。心想:我怎么這么倒霉,遇上了這么頑劣的學生,批評和教育一下,竟然和我對著干。
片段二:
開學的第5個禮拜,化學課上我無意發現了他又在開小差,在書上無聊的畫著人物肖像。心想:這孩子學習習慣太差了。于是下課后把他叫來又教育了一下,嚴厲地說:“我知道你以前學習成績很好,可現在你看看自己的表現和班級的倒數排名,學習態度差,習慣差,和你之前高一高二的表現天差地別。面臨高考,要改頭換面,作為學生要有良好的品質,你看你頭發這么長,衣服臟兮兮的,習慣決定命運,你要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然后學習成績也會好起來。要相信自己,找準目標,你還可以比以前更優秀。”他很僵硬的點點頭,若有所思的走了。
接下來一個月他在課堂上的懶散、不愛聽講,稍微有些收斂,作業完成率也高了。我發現除了學習外的其他方面他都表現算不錯。月考考試成績進步明顯,可還是沒有達到我所期待的。平時周末回家,還是喜歡網絡游戲(調查同學所得到的)。
片段三:
期中考試結束,開完家長會后的一個周末,我又把他單獨叫出來談話。因為我發現最近他變得沉默寡言,不愛參與集體活動,學習成績又有所下降,繼續又回到原來懶散、沒有目標的狀態。想起他媽媽家長會時流淚說的話語,我覺得有必要和他好好談談(原來他的玩游戲、學習不努力、懶散等等,都是想引起媽媽的關注,想得到媽媽的關懷和肯定,而他媽媽因為家境的原因,起早貪黑,就是想努力賺錢,彌補在經濟上對孩子的虧欠,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感情和關懷。平時有打罵和忽視孩子的心里)。于是,我把他媽媽的原話轉述給他聽,后來他流淚了。我說道:“你的母親表面上看似不關心你,其實她都把他對你的愛埋藏在心底,默默的為你付出,辛勞的工作。我們應擔負起我們作為子女應有的那份責任。回去好好思考下自己過去,為將來打算一下。”
自從那次談話后,他與他母親的關系好轉了,上課也專注多了,網絡游戲不再接觸。就這樣在一系列的活動和談話中,他戒掉了網癮。樹立了奮斗的目標。
后來,他給我的一份書信中,寫了這么一段文字:“18歲的我現在明白了到底什么是“男人”,男人是兩個字:責任。現在我應該用雙肩去扛起責任。我要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做過的事負責任,對說過的話負責......”。
【案例反思】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要獨具慧眼,要發現差生身上的優點和可挖掘點。對劉曉輝的教育就像是打一場“心理戰、持久戰”,家長、學生、老師就是這場戰爭中并肩作戰的“戰友”。家長、老師就是后勤保障部隊。后勤保障的能力,直接制約著軍隊建設的進程和戰爭的結局。要打贏這場戰爭需要我們大家協同努力。一段時間過后,他的學習、生活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觀,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有時我們不能把期望拔得偏離實際,隨時享受進步的喜悅。這也是成功!
1、克服評價中的“首因效應”,為營造“綠色環境”灑滿“陽光”。
英國科學家大衛·佩倫特和費奧納·摩爾曾專門研究過“人臉之謎”,結果表明第一次見到某人時在最初的幾秒之內就會對他(她)做出某種評價。心理學家把人們最初接觸到的信息和所形成的印象叫做“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如果留下了正面的“良好的印象”人們就會希望繼續交往;如果留下了負面的“不好的印象”人們則會拒絕繼續交往。同時心理學家還提醒人們。盡管第一印象是深刻的,甚至是揮之不去的,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全面評價一個人不能只靠一時一事。因此,應當注意防止僅憑第一印象就以貌取人、蓋棺定論的錯誤。案例中我在跟王津的初級接觸階段,我也犯了這樣的錯誤。覺得這個學生是個問題學生,以后將是個*煩。但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和家庭背景的了解。我慢慢明白了這個學生平時的表現和他平時生活環境息息相關。他成績差,可熱愛老師、關心集體、愛護同學,管理能力強。從中我也明白了何為“日久見人心”,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有較大的可塑性和矯正的可能性,發現他的閃光點,鼓勵并給以幫助,使其愿意也樂意為自己的目標、集體做出貢獻。對學生而言,我們需要一份尊重、一份關愛為他們的成長的“綠色環境”灑下“陽光”。
2、實施動態化、生動化評價,及時給“綠色環境”補充雨露。
不少學校都會對學生進行期中或期末的階段性綜合評價,但常常忽視了其中的過程,這樣的評價往往不夠全面、具體、深刻,不能充分發揮評價對學生應有的教育、激勵等功能;也不能發揮評價對家長家庭教育等的正確導向作用。如果把諸多評價內容的實施集中于某一固定時間,顯然不太現實,既繁瑣也不科學。因此,我們不妨將這些內容采取各取所需、分解達標的方式進行評價。案例中我先引導學生在自評的基礎上梳理出階段發展總目標,從起初的評定目標,到階段小目標的確立與評價、學期中的成長足跡展示、學期末的最終形成等級,并定期給學生進行回顧與反思的空間,時刻激勵學生自省、自律,使評價貫穿于學生整個發展過程,避免學生只著眼階段達標的短期效應現象,更立足于學生的長足發展,確保評價結果的一致性和準確性。現在是網絡信息時代,我們的評價也可以與時俱進,與學生感興趣的網絡掛鉤,使學生樂于接受。使評價更好的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我利用王津同學沉迷于網絡這一特點,采用班級博客為交流平臺,把它參與活動的個體體驗和足跡,還有他人對他的積極評價展示出來,使他清晰認識自我發展水平,在表揚時指出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評時又肯定了其進步的一面。這樣有利于提高他的學習信心,促進他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也無疑會成為營造學生成長的“綠色環境”的“雨露”。
3、多元互動評價,為“綠色環境”培厚“土壤”。
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優勢,只要這一優勢智力得到了合理的發展,都有可能成為優秀人才,成才的道路也應該是多樣化的。每個學生的智力都各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智力強項和學習風格。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智力特點,使教學真正成為愉快教學、成功教學。變“一把尺子”為“多把尺子”,尊重學生差異,構建多元評價標準,促進學生發展,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在王津同學的轉化中,根據其母親過世這一特殊性以及他自身的優點,一方面,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班主任評判的狀況,注重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在總結剖析中,讓他和班級上其他同學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另一方面,動員其他任課老師還有家長參與評價學生,采取網絡交流和書信、電話等多種交流方式,形成家長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家長的良性互動。
英國前首相威爾遜說過:“我的人生哲學是要在對方的錯誤中,去發現我的責任。這句話我很欣賞,其一體現出一種領導者的大器,其二展現出一種勇于攬過的高貴品質。學生由于正處于成型期,受家長遺傳和學生本人后天努力而導致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也屬正常現象。堅持評價的多元性,以學生自評為鋪墊,在尊重學生的自主性為前提,運用多種手段采集信息,使評價過程變為一個立足實際,學習思考,自我完善,主動發展的過程,從而為學生成長的“綠色環境”培厚“土壤”。
讓我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用愛心正確評價。深刻挖掘評價的精髓,發揮評價的魅力,作到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的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創造一方和諧、融洽的綠色空間。
篇2:小學班主任工作心得體會:表揚比責備更有力量
劉昊的字在我們班寫的是最不好的,每次改到他的作業我就頭疼,不改呢,怕傷了他的自尊心,改呢,實在是太傷腦筋了,我簡直就是猜。就連我做夢都是都在批改他的作業,竟然夢見他寫的字非常漂亮。
今天又做作業了,組長在發作業本,我無疑中看見了劉昊,一下想起來昨天做的夢,于是,我說:“昨天呀,我做了一個夢,我都笑醒了。”嘴快的學生迫不及待地問:“老師,啥夢?快告訴我們。”這時班里鴉雀無聲。我神秘地說:“真想聽?”學生們一個個點著頭。“好吧!我夢見劉昊的字寫得很漂亮!”學生們驚奇地問:“哇!老師,真的?”“真的呀!”我認真地說。有些學生說:“他真能寫好嗎?”我邊說邊看著劉昊說:“當然行,不信你們看看劉昊以后的作業,我相信劉昊一定能做到。”劉昊慢慢地點了點頭,什么也沒說。
下午,作業本交上來了,我連忙找著劉昊的作業翻開看,“啊,他的字果然有進步了”。第二天,他的作業在班中得到了表揚。從那以后,他的臉上有了笑容,課堂上也有他回答問題的聲音了。
后來,我經過反思,深深體會到:有時一句話能喚醒孩子的學習熱情,也能幫助他們重新找回學習的自信,更能為他們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因此,表揚比責備更有力量。
篇3:學習《班主任基本工作常規》心得體會
學習《班主任基本工作常規》心得體會
通過《班主任基本工作常規》的學習,我對班主任的角色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以下是我對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的幾點認識:
一、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
想要做好某項工作,首先就得熱愛這個工作。如果對這項工作都不熱愛,那么工作的時候就容易變成簡單的應付,無法深入地把工作做好。班主任是和學生相處時間最多的老師,要想把班級管理好,首先得有一顆愛生如子的心。有了愛,才能把班級這個大家庭變得和諧。
二、掌握班主任的業務。
班主任工作項目繁多,包括:集體談話、確立班委、安排座位、組織班會、組織家長會等。要通過實際工作中的不斷積累來提高這些基本業務的能力。只有班主任業務能力的提高,班級管理才能變得輕松,快樂。
三、營造優良學風塑造學生
優良的學風,是班集體的生命線。身為班主任,抓好班級學風,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一個班集體是否優秀,首先要看他在學習上的表現,勤奮的學風是促進班級不斷發展的動力,可以有效增進班集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因此,要當好班主任還應發展他們的動力,對課程改革的理念,我在班級管理中鼓勵學生多問,使學生養成善思好問的習慣。在學習中“問”是開啟知識殿堂的鑰匙,讓學生主動發問,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交流師生情感,縮短師生間的距離,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到落實,教學也相長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善思好問的習慣。
四、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格修養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定的人格,為一定的社會服務。人格是人的素質的核心。以人為本的教育,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核心就是優良人格的教育,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務。而要培養優良的人格就得要求班主任具有優良的人格。因為人格欠缺的班主任可能會出現難以一視同仁、對學生認知偏差、影響師生關系等不良現象。所以班主任要從道德修養、個性品質、思想觀念、人文素養四個人格的基本因素提高自身的人格修養,以實現優良人格的教育。工作,學習,心得體會,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