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經驗交流:今天我微笑了嗎
教學經驗交流:今天我微笑了嗎
“老師,看看這個被你丟棄的孩子吧,她不笨,真的。我只要你的一個微笑,給我信心;我只要你一個關懷的眼神,給我力量。求求你老師,我不會讓你失望的。”這是一個被老師劃入“差生”行列的學生在她的日記中所寫下的話。后來,她在自己的文章中還寫到:“初中的時候心靈很脆弱,很在意老師的態度,只要覺得老師很在意我,就拼了命地學習,絕對不會讓老師失望。不知道我的數學老師現在是不是還是那個樣子,我一直好想告訴她:老師,去看看那些被你丟棄的孩子吧,他們也不會讓你失望的,你只要給他們一個和藹的微笑,一個關懷的眼神!”
有人說,微笑是老師最美麗的語言。是的,微笑是一種人格魅力的展示。教師不能沒有笑容,沒有笑容的教師,難以受到學生歡迎。自然的微笑是教師笑的美學要求。這種笑是真誠的、莊重的、溫文爾雅的,是教師內心愉悅情感的真實流露,能使學生感到親切和溫暖,從而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教師帶著微笑出現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就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與愉快的氣氛中汲取充足的科學養料。
微笑,是對學生的鼓勵。學生都有追求成功,展示自己的愿望,學生取得哪怕是一丁點兒的進步,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這時,微笑是最好的語言,也是對學生最好的獎賞。
微笑是對學生的信任。學生時期的情感、意志一般是脆弱的,在學習上常因困難、挫折而喪失信心。對此,教師的同情、憐憫不起任何作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對學生敢于承受挫折和失敗精神表示敬佩,用微笑告訴學生:能總結失敗后的經驗和教訓也是成功。曾有一位學生,他上課非常認真,課后也積極努力,可成績老是不理想。導致他上課回答問題很緊張,不自信,總是把祈求的眼光投向講臺。我發現問題后,跟他約了時間,一開始他較拘束,坐立不安,我親切悅色地告訴他:“我想跟你聊一聊”。他稍微放松了一些,慢慢地在我的引導之下,他進入了談話的主題。原來,他的心理壓力過重,害怕失敗,可又總是失敗,終于導致了惡性循環。因此,我跟他約定,老師上課提問時,如果會回答,你就高高舉起手,這樣首先消除了他的緊張心理,在他圓滿地回答了問題之后,我用滿意和鼓勵的眼光告訴他,你做的很好,你成功了!在輕松愉快的教育中,我幫助他找到自己的學習風格,充分認識了自己,讓他感覺到了自己還能行!成功的教育告訴我:老師,請把你的微笑留下!
實際上,學生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由未知到已知,從錯誤到正確,不斷進步,不斷完善的過程。身為老師的你我,完全可以微笑著對學生說:“別急,再來一遍好嗎?”“你已經做對了兩題,老師相信你會細心的把其他幾題也做對的。”“謝謝你,你讓老師明白了應在什么地方加強指導。”“老師來幫你把錯變對,好嗎?”這些話語簡單但溫暖。它可以緩解學生的受挫感,讓學生重新揚起自信的風帆。更主要的,它維護了孩子的尊嚴。
寫到這里,使我想起了一件事,美國俄亥俄州有家工廠,連續兩年虧損。新廠長丹尼爾上任后,隨即就在工廠的醒目處都貼出大幅標語:“如果你看到一個人沒有笑容,請你把笑容分給他”;丹尼爾還把廠徽更改成一張笑臉;他自己總是滿面春風地和人打招呼。在他的笑容管理下,工廠三年未增任何投資,生產效率卻提高了80%,在全美聲名大振。《華爾街日報》稱之為“威士忌--柔情口號和充滿微笑的混合物。”由此看來微笑確實是一件管理的神奇武器,它同樣適用于我們的教育教學中。
教師的微笑是投射在學生心靈上的陽光,是轉化后進生的金鑰匙。在每個后進生不良表現的背后是深深的自卑、極其脆弱的感情或是受傷的心靈,他們需要的不是面對老師的冷漠面孔,不是大聲的指責,更不是無情的嘲笑與打罵,而是老師的愛心與微笑。面對后進生,老師的微笑便如一雙慈母的手,拂去他們心頭的傷痛;老師的微笑是一種治愈精神創傷的良藥,讓學習困難學生開始一個健康的人生;老師的微笑是一面旗幟,可以讓后進生鼓起勇氣、揚起理想風帆。
上海教委心理健康主管,復旦大學心理科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瑞士蘭德大學教育學院客座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張志剛教授曾翻譯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我想,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微笑中,他就學會了微笑。教師的教育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甚至對人生的態度。
老師的微笑可以感染學生,讓學生也微笑起來,使整個班級形成良好的氛圍。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僅表現在學識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老師的微笑,是班級情感的源泉,這種情感流動一旦形成良性循環,學生的人格品質就會不斷地上升,一個和諧的、積極的、充滿活力的班風就會形成。不僅有利于我們的教育和教學,也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這也就是所謂的“以個性養成個性”。
微笑,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體態語,它就像一縷縷晴和燦爛的陽光,一串串晶瑩剔透的甘露,可以催開無數人才蓓蕾的花朵。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建設小康社會人才的今天,更需要教師把這溫馨的陽光撒向每一個學生。
微笑無需成本,但卻創造出許多價值。微笑發生在一瞬間,然而有時它使人難于忘懷,終生牢記。
讓我們做老師的常常來問一下自己:
今天,我微笑了嗎?
篇2:小學老師教學經驗交流錯題本建立與使用
“錯題本”是提高學習效率的辦法,是減輕學習負擔的作業。通過“錯題本”的使用,可以提高思路質量,可以更準確地把握知識點及概念點,可以極大地改善粗心的現象,可以迅速地提高學習成績。
如何建立錯題本?
1.錯題本是對自身錯誤的系統匯總。可能很多同學會說,這些錯誤就讓它放在卷子上不也一樣嗎?將來看卷子就是了。其實,這是一個關于統計的問題,現實生活中統計的效用是相當重要的。當我們把錯誤匯總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規律性,尤其是當我們對錯誤進行了總結之后。比如:我們將數學錯題本上的問題總攬一下,可能很容易就發現,一遇到數形結合的問題,自己就很容易出錯,那么,我們在這部分的基礎方面就需要下點功夫了!
2.很多學習比較浮躁的同學滿足于知道自己這道題錯了,但是,認識往往不是很深。有時,即使讓他馬上重新做一遍原來的題目,可能還是拿不到滿分,其關鍵是步驟和過程。這時,建立錯題本,將錯題抄錄下來,并重新分步解出就顯得很有檢驗效果了,而且很有鞏固作用。
3.錯題本不是簡單地將題目和答案抄錄下來,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和預防類似錯誤出現的方法。這是一個自身逐漸學習和修正的過程,會讓自己對這一類錯題的認識逐步加深。同時,對于一些題目很長的錯誤,大家可以采取一些簡單有效的做法,比如:由父母幫助抄錄題目,但是由孩子自己重新解題并總結;或者將有關試卷復印,然后剪切下來錯誤的題目,粘貼在錯題本上等等,從而節省孩子的寶貴時間。
4.給每科建立一本錯題集。每天做當日作業前,把昨天的錯題解決后再開始新的作業。
對每道錯題都要重新摘錄,然后做錯誤過程陳述、錯誤原因分析、錯誤類型總結、最后將正確解題過程寫出。如果有多種方法也應該做出。看下圖示:
X年X月X日
原題:……
錯解:……
錯誤原因(種類):……
正解:……
以上就是錯題本的完整格式。
5.建議大家在錯題本上完善幾個功能,就象模塊一樣,讓“錯”變得非常清晰。比如:標注出“概念錯誤”、“思路錯誤”、“理解錯誤”、“審題馬虎”等錯誤原因,標注出“錯誤知識點”數列、函數、解析等,標注出“同類錯誤”第幾頁第幾題等等。另外,可以考慮運用出題法,針對自己的常犯錯誤,給自己出幾道題目,考察自己對概念掌握、條件運用和知識結合的理解程度。
如何使用錯題集?
1.經常閱讀。錯題本不是把做錯的習題記下來就完了。同學們要經常在空閑時間或準備下一次考試時,拿出錯題本,瀏覽一下,對錯題不妨再做一遍,這樣就使每一道題都發揮出最大效果,在今后遇到同類習題時,會立刻回想起曾經犯過的錯誤,從而避免再犯。做到同一道題不能錯兩次,同一類題目不能錯兩次,從而減少習題量。如果各科都建立錯題本,這樣經常溫故知錯、持之以恒,學生的高考成績至少會提高20分。
2.相互交流。由于基礎不同,各位同學所建立的錯題本也不同。通過交流,同學們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得到啟發,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提高練習的準確性。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如果同學們能從做的錯題中得到啟發,從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成績就能有較大的提高。高考并不需要燈光下的熬夜苦戰,也不需要題海中的無邊漫游,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是最為重要的。
3.經常翻閱錯題本。每周或兩周一次重做一下錯題本,考試前更應重做“錯題本”。開始“錯題本”里由于粗心的類型會占大多數,但隨著該項工作的深入,“錯題本”中的錯誤質量會越來越高,數量會越來越少,更多是由于概念點和思路而引發的錯誤,這些題就是屬于平常沒有作對,考試又犯錯的典型類型,如果平時就能夠解決好,到最后考試的時候自然不容易再犯錯。
4.在開始時,把本學期甚至本學年的所有錯題全部整理出來(這點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尤為重要)。
請注意的是:錯題本能否順利建立和進行,需要教師和學生認識統一,并有決心堅持。出現半途而廢的情況,是對自己缺乏耐心和信用而造成的。但是只要堅持下來,善待錯誤,你很快將會欣喜地發現,錯誤會變得越來越少,你也很快會從煩瑣的錯題整理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和信心。
篇3:教學經驗交流文章心里暗示可以改變學生態度
心里暗示可以改變學生的態度
錦山小學包海燕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暗示有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消極的心理暗示。積極心理暗示,就是指來自外界和他人的有利于激發被暗示者自我定位和自我發展的心理暗示。積極的心理暗示,對人的情緒、智力、生理都能產生良好的影響,幫助人樹立起信心,調動人內在的潛能;而消極的心理暗示,對人的情緒、智力、生理都能產生不良的影響。我們的學生年紀小,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生理和心理的發育還不成熟,比成人更易接受心理暗示。因此,教師要注意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去影響學生,同時克服不良的心理暗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
一、表揚鼓勵的語言對學生的心理暗示。
還記得那是在教上一屆的學生時有個叫明磊的孩子,他的學習成績和表現在班級中不是很好的,雖然也做過幾次工作可是就不見起色。有一天在街上遇到了他們母子倆,母親就向我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我沒多想就說這幾天表現很好,看到他滿臉的笑容,眼睛里充滿了對我的信任,我就拍著他的肩說,以后好好表現。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從此以后這個孩子真的改變了,課堂端正的坐姿,回答問題的次數多了,作業書寫的工整了,成績在一點點的變化著,兩個月的時間一躍成為班級的好學生。就是老師一次不經意的表揚,一次意想不到的暗示,給了一個孩子翻天覆地的改變。我問他你的變化怎么這么大呀?他說:“老師你都說我在學校表現那么好了,我能不好好去做嗎?”是呀孩子的心中有了目標----我表現的好,就照著去做,所以就真的好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更喜歡聽“好話”,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這是人的天性,兒童亦如此。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從學生的接受出發,多一點表揚,多一點鼓勵,讓良藥不再苦口,忠言不再逆耳,使他們在愉悅的氛圍中接受老師的教育,快樂成長。
二、合理的目標對學生的心理暗示。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來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潛能。我們心理暗示的結果必須由受暗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