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經驗交流材料:因為有你們
老師經驗交流材料:因為有你們
親愛的老師們,大家好。今天我交流的題目是:因為有你們,所以我挺過來了。
今天發言的這個機會是我自己給自己的,平時的我總不愿上臺發言,一怕出丑,二也沒啥可說。可今天我想說,因為我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很多,我想借此機會表表我的心聲。
首先我想感謝的人是張老師,是她讓我學會了認真負責,學會了聰明靈活,學會了團結協作,學會了追求上進。當這學期校長讓我到一年級擔任年級主任時,我非常的糾結,真不知該怎么辦才好,因為我舍不得我的孩子們,也舍不得離開五年級組,但我又無法拒絕校長對我的信任。
張老師說:“這是提升和展示自己的一個機會,你有這個能力。”想想平時的她,比我年長,比我有經驗,仍是那樣的對工作充滿激情,所以我就選擇了今天的崗位。這個崗位很累人,也很磨人,但既然選擇了,我會努力做好,因為我要對得起對我如此信任的領導和同事。
然后我想感謝的人是劉老師,是她讓我理解了愛,學會了愛,學會了恪盡職守。開學這一周是最繁忙的,忙的人都分不清方向了,我可以說,我從來沒這么累過,也從來沒有這樣透支過體力與腦力。劉老師是辦公室專干,開學的事情也很多,可她只要一有時間就過來了,幫我做這做那,出謀劃策,比我這個班主任還負責。
從一件事情來說說吧,開學的第二天放學了,孩子們還像一群野猴子一樣,坐的坐,走的走,叫的叫,哭的哭,這時還一新生來報名交費了,手機上的信息上又顯示班主任開會了,外面走讀生家長又來接孩子,要開請假條了,我迅速把新生的收費工作搞好,把小孩子叫到座位上坐好,然后火急火燎的開會去了。把剩下的爛攤子交給了劉老師。
等我回來,學生正在教室里安安靜靜的吃飯。吃完飯快六點了,我說:“你休息一下吧,你們6:10也要開會。”他說:“沒事,還要6:40呢。”又幫我把教室打掃干凈后,又去寢室看孩子們洗澡了。一切都是那樣的主動。一切都是那樣的不急不忙,又那樣的有效率,真的讓我非常欣賞。我想我和她共班,肯定會變得溫柔一些的。肯定會變得有智慧一些的。
最后我想感謝的是我們一年級團隊。每每工作累得想放棄時,我想到了我們的團隊,她們是那樣的支持我的工作,我又挺過來了。開學的工作是那樣的忙碌,開學的前幾天我們班主任和副班主任都是守在教室,沒做過午睡。什么事情都是兩人齊上陣,已根本沒分誰正誰副了,都把它當自己的事情在做。就連我們的周主任她不是副班主任,也是只要一有時間就過來了,主動為老師們守班。還有何老師,我和劉老師都忙不過來了,主動為我守班,并且非常有方法訓練學生的行為習慣。
戴,唐,黎,何主動承接了年級刊和辦公室的布置,都是利用午睡和課余時間做好的。唐老師主動把辦公室打掃干凈。何,黎,喻,戴老師在我們年級突然減人的情況下增加值班任務,毫無怨言,肖,周,周,何,喻老師對學生有耐心,有方法,多次哄好哭的孩子,陳偉做工作細致有方法,他們班的牛奶數和培訓數是我們年級做多的,何老師主動為我打飯,為我排憂解難,鄒黎黎老師,教導學生有方法,耐心細致,還帶病堅持工作。還有很多很多。。。。。。。
短短的幾天相處讓我感激的人和事實在太多太多,在一年級的團隊里,我學會了愛,學會了細心,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團結。。。。。。。
教一年級是個苦差,但我相信,因為有了我們一年級姐妹的團結協作,有了各位領導老師的指導幫助,我們會努力做得最好。
讓我們一起加油努力吧,一年級的姐妹們。因為有你們的支持,所以我挺過來了。謝謝大家!
篇2:經驗交流教師工作四把抓手
教師職業不是終身職業,盡管大多數老師能在教師崗位上堅持到退休,但我也親眼見過一些老師的教師工作中途夭折。有的是被末位淘汰,有的是被“勸退”,也有一些不知什么原因,自己稀里糊涂就辭職了。教師職業不是鐵飯碗,高級教師也不是鐵交椅,公辦教師更不是免死金牌。要想在教師崗位上工作到退休,需要老師持續不斷地努力。今天,筆者與各位老師談一下教師工作中的四把抓手,希望對老師們有所啟發。
一、靠原則做事
有些老師和我抱怨,說自己的領導在大會上沒有點名的批評他,盡管沒點名,可是其他老師都猜出來領導是批評他,弄得他沒面子。他反思自己的被批評的地方,覺得無關緊要,不是大錯誤,可能是很多老師普遍犯的錯誤。他想不明白,為什么領導單單是針對他呢?我對這個老師說,你是不是在其他方面不講原則,犯了錯誤。這個老師聽了我的問題中之后,就不再做聲了,默認自己經常犯原則性錯誤。
其實,很多老師都會犯原則性錯誤。如,一次優質課比賽,本來是應該是自己同事中的某位老師參加比較合適。可有的老師為了自身利益,采用不光彩的手段去運作,結果讓自己參加了。就這件事,雖然領導和同事都沒有說什么,可是在其他方面,自己可能會受到排擠和打壓。一位老師不按原則做事,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些潛在的不利影響,給自己工作帶來阻力。上班時間偷著溜了,值班期間不在崗位,這些事情盡管沒有被領導抓個現行,可是領導對你的行為卻是心知肚明,雖不能按紀律在處分,但你卻給領導留下了非常差的印象,讓自己在其他方面陷入被動。
在很多地方,有償家教雖被明令禁止,可是在沒有被舉報的情況下,很多老師卻都在偷偷地做有償家教。有的老師看著別的老師“明目張膽”的做有償家教,自己竟然放開膽子在班上逼著自己的學生上自己辦的輔導班,結果卻被學生舉報了。有的老師覺得學業水平考試不如高考嚴格,覺得很多學生都在抄襲,自己監考監得松一些沒什么問題。可是,自己考場的學生作弊被巡視領導發現,不但處罰了學生,也通報并處分了監考老師。所以,不按原則做事,而是憑感覺做事,可能讓自己吃虧,而且是吃大虧。
國家的法律制度、政府的政策條文、學校的工作紀律等,都是我們每個老師工作原則,這些原則性的問題,沒有討論的余地,也不需要討論,普通老師只能服從。哪位老師若是對原則指手畫腳,那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找倒霉。服從原則,而不是質疑原則,是教師工作最基本的原則,是教師能保住工作崗位的最基本的原則。
二、用結果交換
學校有很多機會,當班主任、當備課組長,公派外出培訓,各種評先選優,職稱評審等等,這些機會有的老師有,有的老師沒有,有的老師機會多,有的老師機會少。那些機會少,甚至沒有機會的老師,總覺得是領導偏心,總覺得里面有不可告人的勾當,實則不然。領導是按每個老師的工作業績來分配各種機會的,你的工作業績高,你的機會就多,你的工作業績低,機會就少,你沒有工作業績,你就沒有機會。
教師的工作業績主要指的是教學成績。有的老師感覺自己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可是教學成績在學校倒數第一,那最終的結果是在學校可能沒有什么機會了。可能這樣的老師文章寫得很好,在雜志上有很多發表文章的機會,但對于一個以學生為本的學校來講,學校的看待老師的工作業績不是發表文章,而是教學成績。領導也會認同這樣的老師有文采,是個寫作人才,但領導不會把學校的機會給這樣的老師。這類老師想要在學校得到機會,那就得努力地提高教學成績。教學成績很好,文章寫得又很棒,這才是錦上添花。否則,可能是本末倒置。如果這類老師還希望用寫文章的結果來換取學校的機會,這類老師可能是癡心妄想。學校的大多數機會,只能靠教學成績的優秀結果來換取。領導不會偏心,只要你的教學成績優秀,你就會得到很多機會,還有可能順利當上領導。
每一位老師,無論你的學歷有多高,無論你的能力有多大,無論你的年齡有多大,無論你曾經為學校做過多大的貢獻,就當下的學校的各種機會,你只能用當下的工作業績來交換。你以前的工作業績,可能讓你在以前獲得了很多機會。當下的機會,只能依靠你當下的業績。所以老師們,要永葆青春,你在工作崗位上的每一個機會,都是公平競爭的結果。
我見過很多自認為能力很高的老師,在學校卻郁郁不得志。原因很簡單,這些老師想用教學成績以外的結果來換取學校的機會,可是領導不換,這些老師就覺得領導不公平,覺得領導故意欺負他。而實際原因是,他自己從參加工作之日起,就沒弄明白游戲規則。
三、社會人心態
盡管我們的學校是事業單位,教師工資水平一般,但是各方面都有保障。教師的工作相對其他工作來說,也比較穩定,教師的流動性較小。在這種情況下,有些老師慢慢地滋生了自由散漫的作風。工作中不求上進,業務上不求聞達,養尊處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可以這樣說,我們現在有很大一部分在職在編的老師,如果與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起競聘,一定會失敗。只不過因為早畢業幾年,早謀到了教師職業,才在學校倚老賣老,想讓領導和同事凡事論資排輩。
學校要想充滿活力,必須能者上,不能者下。那些在其位,而不謀其責的老師,遲早會被淘汰。學校老師死氣沉沉,甚至是烏煙瘴氣,學校哪來的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社會上的淘汰機制,競爭機制,必須也用在學校老師身上,因為老師本身也是社會的人。老師要練就一身本事,要能做到離開現在的學校也能找到更好的學校工作的能力;學校要能離得開老師,要不斷的淘汰不稱職的老師,并招納優秀的新老師。所以,學校不是某些能力差的老師的避風港,而是能力強的老師的冶煉爐。只有通過不斷地淬煉,老師才能百煉成鋼,才能在學校立足,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年屆五十的老師,每天也要梳洗打扮,以光彩照人的姿態出現的學生面前,精神矍鑠地給學生講課。千萬不能像那些還不到四十歲的老師,評上了高級教師,并且有了一點名氣,出了幾本書,就在學校擺起老資格。頭發不梳理,胡子也不刮,見了領導也愛答不理。這類死豬不怕開水燙的老師,究竟能在學校蹦
篇3:經驗交流做合格教師從叫出學生名字開始
前兩天去聽學校一位上崗不久的青年教師的課,發現她提問的方式竟然是指著一個學生說:“這位男生請回答這個問題。”
課后交流的時候,我問她為什么提問的時候不叫學生的名字,她很自然地說:“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啊。”我更是吃驚,從去年秋天接手這個班到現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一個每天都要給這個班上課的老師竟然還這么坦然地說不知道學生的名字?聽到我的困惑,這個年輕教師更是說:“我每天都要備課、上課、改作業,還有其他那么多的事情要做,我教的兩個班還都這么多人,我怎么可能知道每一個學生的名字呢?”我問她:“孔子早在兩千多年之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她說:“我當然知道了,但這和知道學生的名字有什么關系呢?”我很震驚,連學生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能夠做到因材施教?
從教二十年來,每接手一個新班,我都是盡自己最大能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叫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上學期開學,我任課的兩個班級127名學生,我在不到三周的時間幾乎能準確叫出所有學生的姓名。上面那位年輕教師所說的事我也一件都不能少做,那么我是如何做到的呢?真的是像那個老師說的是因為我記性好嗎?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用心。
接手新班,我會要求學生將座次表貼在講臺上,上課時發現比較活躍或者有突出體貌特征的孩子,我及時查看座次表,首先記住他們的名字。批改作業時,發現完成情況較好的或字體比較漂亮的學生,我會把他們的作業本單獨留下來,課前將他們叫到講臺上,既及時表揚了學生的成就,也悄悄記住了學生的名字。對于剩下的成績中等,課堂表現平平的學生,我采取的方法一是親自發作業本,每次記住兩排的學生;另一個是課后和他們談話,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興趣愛好和以往的學習情況,告訴孩子放下過去的成功或失敗,抓住一個新的開始,做成自己想要的模樣。談話之后學生的姓名自然就留在了腦海中,同時師生關系也更加親近。
美國著名政治家吉姆法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