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觀《永遠在路上》幾點啟示

觀《永遠在路上》幾點啟示

2024-08-01 閱讀 6193

觀《永遠在路上》幾點啟示

中紀委、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了八節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在*****屆六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于10月17日起于黃金時段連續播出,各地都在按照上級要求組織黨員干部認真自行觀看,以此加強黨員干部廉政教育。我看了第一節《人心向背》,很受啟發,覺得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當認真思考怎樣堅持永遠守法守紀,做到一生清白、一生清廉。黨員干部必須隨時保持清醒,警鐘長鳴在耳邊。因為作風建設是大事,律人律己要加鞭。

得民心者得天下。觀看《永遠在路上》,我們可以看出黨中央堅持從嚴治黨的決心和意志,是中央的高瞻遠矚和深謀遠慮,是有為國為民謀良策的良苦用心的。要使紅色江山永遠鞏固,風清氣正并持之以恒,必須要明白民心向背是關鍵。制作和播放八節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的根本目的是拒腐防變,是為了讓普天之下的黨員領導干部都引以為戒、牢記教訓、警鐘長鳴、遵規守紀保平安。只有政通人和、風清氣正才能實現國泰民安。當年黃炎培和*的著名的“窯洞對”,就指明了“全民監督促清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起“窯洞對”,我們不由得憶起了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諸葛亮關于治國理政方略的著名的《隆中對》和《出師表》,其中關于政治清明、管理官吏、擔當責任、發展經濟等很多道理至今仍然值得借鑒。

那么,如何做到遵紀守法和清正廉潔呢?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如今,中國共產黨以壓倒一切的態勢和“零容忍”的態度堅持反腐,要求黨員干部在嚴以修身和律己的同時,紀檢監察機關也必須要嚴以執紀和嚴以用權,要求全黨上線都務必踐行“三嚴三實”、“四講四有”爭當“四鐵干部”,嚴守中央八項規定以及章程等黨規黨紀和法律法規,并且加強宣傳和教育,巡查懲戒不手軟,“老虎”“蒼蠅”一起打,以顯黨紀國法的威嚴。因此,黨員干部要管好自己戒貪欲,管好家人和身邊人;管好下屬和親朋好友,必須依規依矩立身處世。必須堅持正別人先正己,才能實現令行禁止。公正無私傳美名,根正苗紅留美談。青松高潔人敬仰,便是核心價值觀。豈不聞中國名言警句“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嗎?還有“心中無冷病,哪怕吃西瓜!”“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日影斜!”心中如果沒有鬼,何必“求神”“擺香案”!那些落馬貪官們以為整日燒香拜佛來掩蓋和“減輕”自己的罪過,那兼職還是癡人說夢和癡心妄想,真的缺乏智慧哦!這樣的人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拯救靈魂只能靠自己,只有自身的廉潔公正和一心為民才能保平安。

利欲熏心終會迷失自我。警鐘長鳴在耳邊,需要黨員干部認真思考怎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利欲熏心,不疏忽放縱釀禍患。正如曾經是高官因貪欲膨脹而落馬的原四川省委副書記李春城說的那樣:“人生就是一場現場直播,無法回頭和重返。”必須要算好政治自由帳,如入“鐵窗”則悔之晚也,任何人都無法拯救他了。無論高官和小官,只有把為民宗旨牢記在心間,珍惜親情名譽和一生清白,才能受人陳贊?!扒笆虏煌?,后事之師?!边@些前車之轍是后車之鑒,我們黨引以為戒。

做人要守住底線和紅線。為官為民都需要講誠信,要弘揚和傳承傳中華美德,要以艱苦奮斗為政治本色和作風,以紅色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實踐,做人處世守住底線和紅線,才能名垂青史。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個“丹心”運用到如今的時代,就是指為國為民、愛黨護黨、遵紀守法、大公無私、伸張正義、敬業奉獻、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嫉惡如仇、清正廉潔。只有如此才是“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狈駝t就是“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p>

反腐倡廉順民心。反腐倡廉是一件順應民心民意的事,黨風廉政有助于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黨員干部要以八項規定作行動指南,以接受監督為幸福,以廉潔為立身之本,以心底無私天地寬和一生勤儉贏得名節榮譽和尊重稱贊。要贏得太平盛世萬民安,就要不懼任重和道遠,嚴查違規和違紀,嚴執法紀和制度,嚴懲貪污和腐敗。

篇2:教研隨筆狄德羅效應對教學啟示

也許“狄德羅效應”你不知道,沒關系,我也是在讀心理學書籍中才知道,但相關的事件似乎我們卻常遇到,不信,你瞧:

法國哲學家丹尼斯狄德羅,朋友送給他一件質地精良、做工考究、圖案高雅的紅色睡袍。他非常喜歡,穿著它在家里找感覺。他發現家具的風格有些不對,于是,為了與睡袍配套,他把舊的東西先后更新,家具終于都跟上了睡袍的檔次。然而,他越想越覺得不舒服了,因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揮了,甚至是脅迫了。

在生活中和教學中我們是不是也經常遇到,有時候經過之后,不覺莞爾,覺得自己如此傻帽,削足適履,竟然因為一些不理智的沖動,忘記了自己的需要,次要和重要。

就像有些人所說,對于一件怦然心動物品,買回去后盡管覺得似乎不必要,但已經上了套,瞻前顧后,最后弄得自己左不是右不是,最后恍然還是本色,簡單的好。

這就像我們上課,誰都想上的耳目一新,特別出色,特別是課件制作,既要注重內容的完善,還要注重形式的美好,不知不覺,特別是眾多朋友的幫扶中,不經意間超越了自己可以把握的那一套,課也就顯得不倫不類,花哨的背后少了一些教育本真的味道。上課的人多少也有些表演,魂不附體的味道。

因為學生的不同、環境的不同、內容的不同甚至教師的不同,種種“不同”是教育教學復雜的最大變量。同時教育教學的復雜還更多地來自外加的形式,例如:本可以用板書與動手演示就能輕松解決問題的偏偏使用多媒體教學,以示現代化手段;本可以用思考或想象就能清楚理解教學內容的偏偏使用操作或游戲,以示活動化過程;本可以從知識內部就能自然延伸的偏偏還要回到生活,以示生活化情境;本可以用語言、眼神或手勢就能激勵學生的地方偏偏還要使用紙質或物質獎勵,以示過程性評價……種種附加的外在形式,人為地讓教育教學更加復雜,加重學生學習的負擔,同時也讓教學組織者遇到更多難以掌控的難料。

所以,當我們為教學的精彩而拼命“添磚加瓦”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對于我們,對于學生是否有效,有效的教學往往很簡單,就是必需的一點不少,沒用的一點不多。洗去一些無關的東西,舍得和留白中也許正是“至于德,合乎道?!?/p>

篇3:尼采悲劇人生觀及當代審美教育啟示

尼采的“悲劇人生觀”及當代審美教育啟示

吳小平

【摘要】尼采的“悲劇人生觀”之積極自由性視創造、超越為生命意義和幸福的核心力量。在城市化水平高度發達的當代社會里,人類價值觀形態各異。面對這般情景,我們應做何種選擇。而尼采的“悲劇人生觀”之積極自由性恰好給后現代消費主義文化語境下的生存以審美啟示。

【關鍵詞】悲劇人生觀積極自由性審美教育

一、當代人的生存狀況和生命樣態

當代人普遍生活在無信仰和信仰泛濫的雙向軌跡上,隨著城市文明的高調演進,許多以前可以作為信仰與真理的東西都被拋棄,幾乎湮滅在城市文明的浪潮中,留給當代人的也僅僅是些簡單的記憶和歷史的描述。面對信仰危機,人類必須選擇一條道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馬爾庫塞的異化理論對當代人的生存狀態和生命樣態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馬爾庫塞對當代工業文明、城市化演進的作用和異化的本質的分析,對于正確對待和把握異化的規律和原因,清楚地認識當代人的生存狀態,進而理解和掌握尼采“悲劇人生觀”有重要的意義。馬爾庫塞接受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機制的觀點,聯系馬克思的異化理論,并加以發展和深化。他認為“文明對人的壓抑并沒有消除,反而有增無減,深入到人生存的各個領域。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存在方式和心理機制更加異化,更具有壓抑的性質?!盵1].馬爾庫塞認為,現代技術世界中,除了為數不多的真正藝術活動外,絕大多數是異化的。那么便有了以下三種生存異化。

(一)被宗教異化

無論是古代還是在現代,統治階級利用各種形式對人民進行管理和統治。在現代工業化社會里異化現象不斷深化,而且還表現在統治領域以及現代多元文化的傳播和理念的眾相繁生,但是人類社會永遠不能沒有信仰,那么宗教就成為了一部分當代人的選擇。然而信仰宗教是人類最虛無飄渺和充滿幻想的選擇,人類在虛無中抓住神這一難以觸摸的偶像進行頂禮膜拜,并且訴說苦衷和寄予美好愿望。遵照神的旨意安排生活和生命訴求,以至于大多數信仰者成為失去自我愿望和主觀能動性的機動的人群、羞于表達、怯于前進,失去了和完全不理會人是有欲望的動物,嚴重的被宗教神性信仰異化。

(二)、被理性異化

人類在宗教信仰面前無法得到和實現愿景之后,經過一番思索之后開始回歸到人體本身,考慮人類自身的力量,而這種力量過于猛烈,有演變成理性的奴隸。理性對人性的壓抑,絕不次于宗教對人類的壓抑?,F代人不像以前人們那樣,反抗機器,逃避自由,而是可以忍受枯燥的工作,并在勞動之外平息被壓抑的力比多。“在操作原則統治下,人的身心都成了異化的勞動工具,而只有當人的身心拋棄了人類有機體原先所具有并追求的力比多主客體自由時,才會成為這樣的工具?!盵2]在勞動異化的普遍化和統治力量非人格化的統治下,使人們真正成為失去自我意識與批判意識的人,而社會在其理性的統治下成了有意識的社會。

在理性主義的統治下,人們開始注重自我創造,相信科學萬能,熱衷于追求知識,而忽視了人的內心生活?!耙磺斜仨氃诶硇缘姆ㄍッ媲盀樽约旱拇嬖谧鲛q護或者放棄存在的權力。思維者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3]過分強調理性的作用忽視人類內心生活的本真。于是,“生命被貶值,本能受壓抑,法則統治一切,人類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和樂趣”,[4]失去意義的人生也即收到理性迫害的人生,而那些被理性異化了的忘卻了人生還有樂趣的人們依舊在不知道有無價值的情況下工作和生活著。

(三)、消費主義文化對人的吞噬

人類社會在經歷了信仰神和相信科學及追求理性的嘗試之后,又一次在城市化得沖擊下忘卻了自己以往的信仰,面對大千世界的物質誘惑和周圍人群的生存實際狀況要求,人類進入消費社會時代,消費社會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特殊形態,其基本特征就是消費取代生產成為了社會的主題。消費社會消費主義消費所訴求的價值、意義當然也包括審美價值、審美意義。不僅如此,消費社會消費活動的審美品格、消費活動對人的審美需求的滿足,還被視為了根本品格和主導價值。消費活動中審美需求本質化、本位化,扼殺了人的多向度、綜合性需要。人類又一次不得不選擇屬于當代人類的虛無價值觀即追逐消費,從而毫無疑問地成為消費主義的吞噬和奴役對象。就此而言,消費社會審美失據、失范的時尚消費,在追新鶩奇過程中阻拒、剝奪了人們合理、有效、真實的審美需求及其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