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嘉咸小學赴臺進行文化教育考察交流有感

嘉咸小學赴臺進行文化教育考察交流有感

2024-08-01 閱讀 6270

嘉咸小學赴臺進行文化教育考察交流有感

**年12月13-19日,我隨長沙市臺辦z副主任;市臺辦宣傳處z處長;岳麓區、開福區、望城區、長沙縣各區縣臺辦負責人,;以及稻田中學校長;黃興紀念館館長;瀏陽集里社區主任一行十一人赴臺進行了為期七天的文化教育考察交流。我們先后到達了臺北市、臺中市、南投縣、嘉義縣、臺南市、高雄市,分別參訪了臺灣故宮博物館、國父紀念館,旺旺中時、臺北市南山高中、臺北市忠順里社區、臺中市西屯國民小學、南投縣中臺禪寺、高雄市佛光山寺、高雄市孔子廟等。通過幾天的考察交流我對臺灣的文化教育有了初步的認識,現將考察交流感想總結如下:

一、兩岸文化一脈相承

大陸和臺灣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當我們帶著興奮、激動和很多神秘感踏上臺灣那片神奇的土地時候,看到的是繁體字招牌,說著同樣語言的導游及同胞們,品嘗著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的佳肴,無不給我們回家的感覺。

在臺灣博物館的八十余萬件館藏瑰寶中的每一件,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千年靈魂,其中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珍寶。

寶島臺灣無處不彰顯著我們兩岸文化是一脈相承的,也是在創新中發展的。

二、熱情高素養的臺灣人

臺灣同胞的熱情好客,從每個臺灣同胞身上都能體會到,從入臺的那一刻起到離臺的最后一分鐘,熱情的接待,周到的安排,細致的準備,禮貌地問候,會心的微笑無處不在。

臺灣人民的高素質很讓我們大陸人汗顏,無論在臺北這樣的繁華大都市,還是在宜蘭這樣的小鎮,甚至在每一個小角落都很難見到雜亂和無序,街上看不到警察和環衛工人,但是每個公民都遵循著各種各樣的社會公德。從每個接待我們以及和我們有過短暫交流的臺灣人身上表現出較好的傳統文化積淀和現代人文素養。

三、臺灣的教育

首先,臺灣的教育是多元辦學,各具特色,臺灣有國立公辦學校,也有私立學校,還有佛教辦學等。

在參訪中臺禪寺和佛光山寺時,感受到佛教辦學的博大心胸,他們的目標以及教育的內涵是培育國家的棟梁和社會的精英,樹立教育的新典范,開創宏觀教育的新愿景。追求的是傳統、儒家、佛教,現代科技等領域的融合貫通。

在參訪南山高中時,他們秉持的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理念。兼顧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更重視人生價值觀的涵養。

第二,以人為本,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在接待我們的臺中市西屯國民小學的校訓中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諧、快樂、希望”,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快樂是一切希望之源。他們尊重每一個個體,接納各種殘障兒童進入普通學生的教育學習與生活,這種全納教育也值得我們推崇。

第三、家校合一,共同教育,家長參與學校的重大活動關心資助學校發展是臺灣教育又一大特色,所有學校都成立家長會,有常住學校內的辦公室、活動室。其歷任會長寫入學校史冊,家長會還協助校務開展公益團體認養與資助辦學,是一種新親師合作。在西屯國小當天,他們的家長會會長親自接待了我們,向我們詳細的介紹了家長會的章程、體系、職責與義務。考察交流時光一閃而逝,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被臺灣的文化和教育所吸引,同時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之巨大。如何將中華文化的道德與倫理植根于孩子的心靈,落實在孩子們生活之中,我們任重而道遠。

教育是凈化人心的工作,是社會的希望,更是社會一股安定的力量。

篇2:傳統文化教育實施方案

如何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一直是我們大家關注的問題,這既是我們的社會責任,也是人們對生活質量的進一步要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教育實施方案,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文化教育實施方案一

為全面提高我轄區青少年的傳統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全面落實黨的*大精神,充分依托學校教育資源和優勢,發揮廣大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相關課程、課外活動及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和平臺,積極實施中華優秀文化經典教育,使其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傳承民族精神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及提高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工作目標

通過中華優秀文化經典教育,引領廣大師生更加廣泛深入地感受領悟中華經典,加深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了解和熱愛,增強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自覺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審美情趣,閱讀、表達能力和誦讀、書寫能力。探索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書寫、講解的有效途徑和長效機制,為長期實施中華優秀文化經典教育積累經驗,奠定堅實基礎。

三、組織機構

成立社港中學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經典教育”領導小組。組長:尋景輝

副組長:黃建新

成員:張余愚尋民章彭高軍喻可畏尋夢雄李武安周大志徐益源尋輝

四、教學內容

四至六年級:《三字經》

七至八年級:《弟子規》

五、基本要求

1.開設中華優秀文化經典閱讀校本課程課,納入正式課表,教學處要將此項工作納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開展中華優秀文化經典誦讀、書寫、解讀、欣賞、探究等學習活動。任課教師由語文老師擔任,工作量按語文課程的五分之一計算。做到有計劃、有檢測、有總結。

2.結合德育工作和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利用班會、團隊活動、課外實踐活動,學生會、文學社團、興趣小組等平臺拓展中華優秀文化經典教育的途徑,以音頻、視頻、書畫等形式及校園廣播、校園網絡、墻報、校刊(報)等載體宣傳中華優秀文化經典,記錄和展示誦讀、書寫、解讀、欣賞、探究的學習過程。通過經典誦讀比賽、傳統節日專題誦讀活動、經典書寫比賽、閱讀經典征文比賽、閱讀經典演講比賽等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教育,展示和檢閱學習成果。

3.加強教師培訓,建設具有過硬的經典誦讀、書寫、解讀、鑒賞能力和經典教育能力的優秀師資隊伍。

六、組織實施

1.本項工作從20*年下學期開始在全轄區中小學正式啟動。9月14日舉行中華優秀文化經典教育啟動儀式。

2.各學校要高度重視,將此項工作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之中,納入學校文化建設的整體規劃之中。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切合實際的工作方案,營造濃郁的中華優秀文化經典教育工作氛圍。

3.中學將此項工作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指標,考核采取到校檢查課程教學和活動開展情況,抽查學生文化經典誦讀、背誦、默寫水平等方式。同時,通過綜合考核評選中華優秀文化經典教育先進單位,給予表彰獎勵。

4.中學根據教育局安排,進行中華優秀文化經典的誦讀、默寫、書法比賽或演講、征文比賽。

5.將文化經典納入期末考試內容,作為檢測學生閱讀中華優秀文化經典的方式之一。

6.學校在期末就此項工作開展情況寫好總結材料上報中學。

社港中學

傳統文化教育實施方案二

傳統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動我國歷史前進的一種力量,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也是實現中華騰飛的思想基礎和強大動力。傳統文化教育是我國整個思想教育的基本工程,也是學校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和永恒的主題。為了使我校更好地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特擬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指導思想:通過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通過深化校園文化內涵,創新學校文化,構建適宜學生成長的和諧校園;根據青少年成長的客觀規律,高處著眼,小處著手,把口號變成行動,使青少年在系列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過青少年的實踐體驗,使青少年情感得以升華,行為得以內化,逐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增強青少年的道德規范意識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基本原則:一是貼近生活原則。這次教育活動要與學校生活,尤其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學會生活。要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特點,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二是繼承創新原則。教育活動既要體現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要求,又要體現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要求,在創新過程中形成學校特色,實現“一個年級一特色”,“―個年級一精品”。三是實踐體驗原則。主體活動要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環節,幫助學生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達到在實踐中認知,在實踐中養成的目的。

二、活動主題

深化校園文化建設觀念,創新校園文化建設,創設和諧校園環境,踐行“忠、孝、禮、誠”主題教育活動。“忠”:以精忠報國、愛校愛班為主線,貫穿培養青少年政治素質方面的要求;“孝”:以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為主線,貫穿培養青少年生活真情、情感親情等方面的要求;“禮”:以、談吐儒雅、行為文雅、為主線,貫穿培養青少年行為習慣以及情趣、志趣方面的要求;“誠”:以誠實守信、以誠相待為主線,貫穿培養青少年道德品質修養方面的要求。

三、活動內容和形式

1、愛國愛校愛班教育(13日―17日)

(1)利用板報、宣傳欄等宣傳愛國主義知識,校園廣播站要經常性地播放愛國主義歌曲,努力在全校營造愛國主義教育氛圍。各班要定期更新黑板報。內容以宣傳祖國的發展變化為主。

(2)班主任負責開“我愛我班”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讓學生自我參與,自我接受教育。

(3)利用升旗開展“愛國愛校愛班”教育。

(4)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組織一次演講比賽。

2、感恩教育(20日―24日)

(1)利用板報、宣傳欄、校園廣播站等宣傳孝道。

(2)各班級召開《感恩從心開始讓愛溫暖彼此》的主題班會

(3)各班級都要確立自己的“感恩老師”教育活動口號。上課前對上課的老師說聲:您辛苦了。下課說聲:謝謝您老師。

(4)利用升旗開展“感恩”教育

3、禮儀教育(27日―31日)

(1)各班組織開展“學禮儀、講美德,做文明學生”主題班班會

(2)開展“讀百家箴言,摘禮儀佳句”的讀書活動。組織學生網上或書報雜志等收集相關資料,各班整理并編寫出簡易讀本,并總結本班的禮儀標語。

傳統文化教育實施方案三

一、活動目的

中華民族連綿五千年,積累了豐厚的文化財富。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文化寶庫,也是取之不盡的思想寶藏。面對如此豐富深厚的民族瑰寶,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充分發掘它來教化子孫,塑造新時代龍的傳人。我校特色教育活動旨在通過系列讀書教育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青少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傳統文化精華內化于青少年的心智,外化為青少年的行為,提升學生古文化修養,強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綜合素養。

二、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何兆生

副組長:于希慶孫勁仇圣飛

組員:李華軍張儉洪根定各班班主任

三、活動主題及時間

1、活動讀本:《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等

2、活動時間:20*年秋學期――20*年春學期

五、具體安排

(一)“走進經典”系列教育活動

20*秋學期活動安排:

1、讀(9-10月份)由語文教師負責利用晨讀、午休、雙休日等時間組織學生背誦《三字經》每周背誦10條,語文教師對每周所背內容作適當文字疏通,并組織默寫批閱,確保人人熟記內容;班主任利用班會組織學生交流讀書心得,引導學生愛讀經典,自覺接受傳統美德。

2、講(10-11月份)政教處、團委利用校本課程舉辦《三字經》解讀專題講座,引導學生加深對經典的理解。

3、寫(11月份)舉辦一次以“學經典、講文明、懂禮儀”為主題的征文比賽。

4、賽(12-1月份)學校圍繞《三字經》開展諸如誦讀、知識競賽、書畫、故事會等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寓教于賽。以賽促學。20*年春學期活動安排:

1、2月份語文教師組織學生背誦識記《弟子規》;

2、3月份政教處組織《弟子規》專題講座;

3、4月份開展知識《弟子規》競賽等活動;

20*年秋學期活動安排:

1、10月份語文教師組織學生背誦識記《增廣賢文》;

2、11月份政教處組織《增廣賢文》專題講座;

3、12月份開展知識《增廣賢文》競賽等活動;

20*年春學期活動安排:

1、組織“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演講比賽;

2、組織“文明美德伴我成長”征文比賽;

20*年秋學期活動安排:

1、組織經典名言誦讀活動;

2、組織經典名言誦讀知識競賽;

(二)強化學生古詩文課內外閱讀

文學經典,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世界寶貴的精神財富,既是語言的經典范例,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蘊涵著民族的精神和思想歷程,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極好素材。兩年中,我們將利用語文課堂強化了學生古詩文誦讀和古代經典名著閱讀。具體做法是:

1、每周誦讀一首古詩。

各年級語文老師根據語文教材古詩詞的編寫,進行適當的拓展,確定每周一首必背古詩篇目。每周二晨讀為必背詩吟誦指導課,確保這首必背詩的理解與誦記。一學期必背的古詩詞不少于20首。

2、每兩周誦讀一篇古文。

各年級語文老師根據語文教材古文的編寫,進行適當的拓展,確定每兩周一篇必背古文篇目。通過閱讀,豐富學生古代文化知識,提升語文素養。

3、每學年閱讀一本古典名著。

初一年級以《西游記》為主,初二年級開始閱讀《水滸傳》,初三年級自由閱讀長篇古典名著。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并留有讀書心得體會。

(三)興趣小組特色活動:

根據學生的愛好和特長,結合傳統文化教育,我們利用清明、中秋、端午等傳統佳節,開展書法、國畫、舞蹈傳統藝術活動小組,讓有特長的學生在活動小組中得以張揚,使中化傳統文化教育得以拓展和延伸。由于學校各方面條件的限制,特色活動小組的各項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也參加區、市各級開展的一些活動。

四、活動措施

1、加強領導,科學規劃。

我校領導從思想上高度重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和領導小組,努力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相關教研組組織落實、各學科老師協同配合的局面。并把該項活動納入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規劃之中,充分發揮校園廣播、宣傳欄、國旗下講話、墻報、畫廊等多種宣傳陣地的作用,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

2、立足校本,制定方案。

學校將結合師生的具體情況,立足本校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方案要具體、明確、易行,有主要措施和具體做法,內容簡要、由易到難,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形成我校自己的特色。

3、改善條件,提供保障。

學校爭取多方支持,籌集資金,選購一批文質兼美的經典書籍,不斷充實學校的圖書館,增加藏書量。加強和改進圖書館和閱覽室的管理,改善閱覽室的條件,延長開放時間,努力為學生的借書和課外閱讀提供有利條件。

4、指導檢閱,規范提高。

學校為傳統文化活動的開展情況做好檢查和監督工作,并將其納入學校特色建設評比、文明班級考評之中,將開展的專題活動作為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評比的重要依據,使開展傳統文化活動成為我校的自覺行為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常規性活動。力爭每學期定期開展全校性的大型成果匯報展示活動,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供展示的舞臺,為教師的教學指導提供交流的平臺。

篇3:孝文化教育活動方案

一、活動思路

孝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珍寶。通過活動引導當代青少年兒童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正確認識、理解和實踐孝文化,幫助他們實現“孝親、勵志、修身”的發展目標,從而深化感恩勵志教育,提高青少年兒童的綜合素質。活動堅持以少年兒童為本,體現少年兒童自主參與,表達少年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對“孝道”的真切體驗、獨特見解和美好追求,展現當代少年兒童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時代風采,引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二、活動主題

孝親勵志修身

三、活動過程與措施

(一)動員準備階段(*、10、15―*、10、20)

1、健全機構

成立以學校校長室、黨支部、工會、政教處、團委和班主任三級階梯式“孝文化教育”活動領導小組,保證活動的順利實施。

組長:秦煒明

副組長:羅久林、陳平、季建國

成員:張海軍、陸漢俊、李仲奇、張恩嫻、王公志、各班班主任

2、宣傳發動

(1)利用升旗儀式、集體晨會及廣播電視臺等陣地,通過講故事形式,對全體師生進行活動動員。

(2)充分利用學校的宣傳櫥窗、黑板報等進行宣傳教育,為活動的開展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3、制定計劃,保證活動有序進行

學校根據《*區文教局關于組織開展未成年人孝文化教育的實施意見》擬訂了本方案,各部門、各班應依據學校的方案,針對本班的實際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細則包括活動的目標、措施、內容等)。

(二)活動實施階段(*、10、21―*、11、20)

1、開展以“孝道”為主題的論文評比活動。(黨支部)

2、開展以“孝心教育”為主題的黑板報評比活動。(政教處)

3、結合“弘揚民族精神”教育活動,開展“我為父母盡孝心”的征文比賽。(初中語文組)

4、開展“感恩行動七件事”主題道德實踐活動。(政教處)

要求每位學生做到:

(1)每天向他人問好,向幫助你的人說“謝謝”。

(2)每天為師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3)每周寫一篇感恩日記。

(4)每月在社區進行一次公益勞動。

(5)每學期參加一次感恩主題活動。

(6)每年為師長送上一次生日(節日)祝福。

(7)每年參加一次革命烈士祭掃活動。

5、向全校學生發出“人人爭當小孝星”的活動倡議,開展“六個心”活動評選出數名“優秀小孝星”。(團委)

“六個心”:

常問好,講禮貌,讓父母舒心;

少空談,多幫忙,讓父母省心;

求上進,走正道,讓父母放心;

勤學習,苦鉆研,讓父母開心;

遇困難,勤商量,善溝通,讓父母稱心;

遇矛盾,能寬容,讓父母順心。

6、學校將十月定為“孝心教育月”,同時將每個星期日定為“感恩日”。

7、開展“孝敬父母、從小做起”的演講比賽活動(高中語文組)

8、向全體師生征集孝道短信,評選出若干優秀短信。(工會)

9、到西峰社區進行“尊老敬老愛老”社會實踐活動。

(三)總結推廣階段(*、11、21―*、12、10)

1、活動結束后,各班主任要認真撰寫一份書面總結材料,交學校“孝文化教育”活動領導小組。

2、學校“孝文化教育”活動領導小組,依據各班的總結,認真撰寫出一份結論性的總結評估報告。

3、總結評比、表彰先進、推廣經驗、展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