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東小學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屯東小學語文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認識到小學語文,首先姓“語”,其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其次,小學語文姓“小”,是兒童的語文教育,是兒童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為主的教育。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復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復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愿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出兒童味來。
三、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并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篇2:利用FLASH軟件制作語文課件幾點體會
利用FLASH軟件制作語文課件的幾點體會
摘要:Flash課件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在語文課堂上如果運用得當,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Flash課件還能夠很好地實施美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文就flash課件在教學中的優勢和自己在制作flash語文課件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進行交流。
關鍵詞:flash軟件;制作;語文課件;體會
Flash課件動畫效果特別好,顏色鮮艷明麗,可視性強,聲、像、文結合,讓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視,讓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影像。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的特點是直觀、動態、感人。教師如果把flash動畫引入語文課堂,將在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創新思維、培養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方面都能起到較好的作用。同時,Flash課件又成為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的一個重要平臺。下面就flash課件在教學方面的一些優勢和自己在制作flash語文課件中的一些心得體會與各位同仁進行交流。
一、flash課件在教學中的優勢
(一)縮放不變形
Flash制作的動畫采用的就是矢量圖,無論你對其進行多少倍的縮放或者拉伸圖形的質量都不會受影響。同時矢量圖的分辨率是獨立的,這就意味著可以在不同的分辨率下顯示,所以對flash制作的課件進行縮放時,其圖象的質量是不會受影響的,而其它的課件制作工具一般都是通過調用大家熟悉的位圖圖形來實現動畫的,就會導致分辨率或播放窗口的不同而出現圖象失真、模糊、變形等現象。
(二)Flash的繪畫和聲音功多、使用方便
利用Flash來畫圖比起Windows中的畫圖板來說,功能強了不知多少倍,他的繪畫工具齊全,色彩任意設計,還有線、圓形漸變色都可以設定,這樣你就可在課件上創作有立體感的圖片了。Flash對聲音的設置處理也很獨到,導入*.wav聲音在生成的Flash動畫播放文件時,你會發現文件被壓縮到了原文件的十分之一大小,因為Flash播放文件中的聲音文件可設定為mp3格式。因此,你想做一個具有豐富的聲音效果的Flash課件并不困難,而且生成的課件又小巧精美。
(三)修改容易
凡是用過Authorware、Powerpoint等軟件的老師肯定知道,做一個課件本不難實現,但是如果制作完成之后要修改某些元素就很麻煩,比如一個用Powerpoint做的課件,你要修改被同一課件中多次調用的一張相同的圖象,你必須把圖象修改后再在課件的每一處進行重新調用。在Flash中就不一樣了,如果您要修改某一個圖片的顏色,只要修改這個元件即可,整個軟件中凡是涉及到這個圖片的所有畫面都“一次性搞定”,那種感覺只有經歷過Powerpoint磨難的人才能深切感受到。在Flash課件中如果您要修改層次關系、配音效果、運動路線、某個角色的形狀等等,都只要簡單的幾個步驟就行了,這就使得課件的“再使用率”非常高。
(四)生成的文件小
利用Flash生成的動畫播放文件(*.swf)都非常小巧,一個精美的多媒體課件也就10KB左右,大的、復雜的也就600KB左右。就算生產exe文件也就1MB左右,也就是說一個U盤上足夠裝載下好幾十份"電影動畫",這相對于Authorware等軟件制作的課件幾十甚至幾百MB的容量相比優勢再明顯不過了。
(五)生成的課件使用方便
FLASH制作的課件完成后導出擴展名為*.swf的文件,既Flash影片文件,這種文件除小巧外,播放也極其的方便,大家都知道Authorware等軟件制作的課件,受操作系統和其它軟件環境影響比較大,很多教師都曾經“深受其害”,Flash在這方面的優勢比較明顯,swf文件的播放非常方便,只要安裝一個簡單的播放器就可以了,Flash軟件自帶的播放器才300KB,即使計算機上不安裝Flash播放器,用普通的IE瀏覽器也可以直接播放swf文件。除此之外,Flash作品還可以打包成可執行文件,可以在沒有安裝瀏覽器插件、沒有安裝Flash播放器的環境中運行,可執行文件比swf文件僅大200K左右,打包以后僅為一個.exe文件,非常的“環保”,而且在一般的操作系統中都可獨立運行。
篇3: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心得體會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傳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統一的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費時多而收效微,泯滅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束縛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閱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新課程下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一、教師主導不可缺少
閱讀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師放棄對于閱讀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導作用,要關注學生的閱讀審美經驗。由于學生自我經驗的局限性,在個性化閱讀中有一些不正確的理解,甚至是荒謬的地方。對于學生的這些體驗,教師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從中了解學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給予糾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
教師的主導作用還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勇于質疑,“學習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以創造者的姿態去獨立思考,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設想,啟發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去排解疑難,對學生的提問如果見解獨到,教師要熱情鼓勵,對教師的解答,如果學生有不同的看法,也要允許學生保留,求同存異,教師要以同等的身份與學生共同討論,這樣學生才敢于質疑。如在教授《找駱駝》一文時,學生的疑問是:“撒在地上的米,留在地上的駱駝腳印和留在樹上的齒印為什么老人能看到,而商人看不到呢?”我認為這是一個有價值的問題,立即肯定學生善于發問的精神,并因勢利導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各抒己見,得出大家認可的答案。因此,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利于提高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質量。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閱讀教學是教師圍繞重難點精心備課,精心設問,把學生送進預定的圈子,學生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現成的結論。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是閱讀的主人,教師要歸還學生閱讀的主動權利,引導他們確立自己的閱讀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讀書的主人。使學生成為自覺主動的行為者,而不是教師活動的追隨者。
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中要給學生自由選擇的度。新課改的課堂上,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課堂用語:“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來讀一讀”這就是體現了學生個性閱讀的自主性,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和閱讀興趣的不同,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在個性化閱讀中激發興趣,體驗快樂,形成獨特的見解,發展閱讀個性,提高閱讀水平。
學生因各人的知識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表現為不同的個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佳的方法進行學習,當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閱讀時,他們會學得主動、自覺、輕松、愉快,把學習當作一種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與無奈。如學習《桂林山水》一文當學生選擇學習漓江的“水”這部分時,老師問“你準備怎樣去領略漓江水的特點呢?”然后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欣賞漓江水的特點。這樣教師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讀書效率也高了。
三、創設“情境”,真切體驗
個性化閱讀是體驗性閱讀,學生帶著熱情,憑自己的經驗能力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是以自己各種感官去觸摸品味,體驗文本的,這時他的獨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象理解都將在文本上打下鮮明的個性的印痕。為了能讓學生真切的感悟體驗文本,教師應該針對其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多媒體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構建一個引力強勁的閱讀磁場,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與探知欲望,在對文本的還原和體悟中感受閱讀的妙趣橫生。
合理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能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形象生動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聲音,會令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豐富的情感也會隨之產生。教師適當的語言煽情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進行個性化閱讀。如在教學《游天然動物園》一課時,我神秘地說:“同學們,老師今天要帶你們去游覽一個地方,請你帶上攝像機,拍下你認為最神奇的鏡頭”。學生興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對文本的探索中去了。在閱讀交流中,學生有的愿意拍下一群亭亭玉立的長頸鹿所形成的巨大而迷人的風景畫,有的想拍下頑皮的基馬猴,有的主張拍威風凜凜的河馬和大象,還有的則想拍下和睦相處的獅子家族。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魅力,巧妙地促進了學生與課文的有效對話,使學生一下子捕捉到了課文所寫的重點動物,并對它們的特點進行了體驗性的想象、描述。
總之,只要在教學中執行《課程標準》中關于個性化閱讀的理念,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把閱讀活動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的活動,學生會在富有個性的閱讀活動中,發展閱讀能力,強化閱讀體驗,感悟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