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匯編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匯編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快樂的寄宿生活
初一(1)班z
一開始,我就覺得寄宿生活很苦。是因為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一切事情都得自己干。可是,當我在學校生活的時間越長,我的想法卻漸漸改變。
其事,寄宿生活也并非我想像中的那么苦。只是做些自己本應該學會做的。每天都做著一樣的事,過著一樣的日子,不但不感覺到煩,還很輕松,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這樣的生活不但輕松而且快樂。每天和同學們同窗共眠,聊著天,說說笑話。還記得上星期,我的一個舍友過生日,我們就一起為她慶祝賀,吃著可口的蛋糕,度過一個美好的夜晚。現在,嘴里還回味著那香甜的蛋糕味兒......
寄宿生活是一塊糖,讓我們無比快樂。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感謝你,苦咖啡般的寄宿生活
初一(5)z
時光如水,轉眼即逝,在不知不覺中,我已在梅中生活了將近兩個月了。
風吳,全封閉式的寄宿制學校,而這對于我們一群激情四溢,叛逆放縱的少年來說,無疑是是一只浮華美卻枯燥乏味的精致失籠,是啊,步入青春期的我們,情緒波動。有著極為充沛的荷爾蒙,強烈渴望著新鮮刺激的事物,外星人襲擊地球,世界末日的降臨,總之,在我們稚嫩的心中,悄悄地策劃了一場又一場神秘而又精彩的冒險。“哐當”一聲,風吳這只大鐵籠便將我們所有的幻想統統鎖住了,自然,起初我們的心中都會有一絲憤憤不平。
離開了父母的照顧,我們獨立了,然而這樣的生活我們未必都能適應,至少我們是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內適應的。有多少個夜晚,我們是枕著濕透的枕巾入睡的,又有多少個早晨,甜蜜的睡夢在鈴聲中打破,我們努力睜開惺松的睡眼,拖著疲憊的身軀迅速梳洗好趕去做早操。很苦嗎?今時今刻的我們會大聲地說:“不!”我們絕不可能是永遠長不大的彼得·潘,終有一天,我們要長大,靠自己的力量撐起一片藍天。那么,梅中的寄宿生活就是我們要突破的第一大關。這是對自己的一次考驗,一次磨煉,這是一杯早晚都要喝的苦咖啡,我們得學會笑著去品嘗它的苦。、
放假在家時,我早早便起床了。利索地疊好了被子,順便也把自己的房間拖了一遍,媽媽見了說我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勤快了,更懂事了,我笑著告訴媽媽:“這都是寄宿生活的功勞啊!”
感謝寄宿生活這杯苦咖啡,讓我比同齡的伙伴更早地獨立了成熟了,讓我們一起笑著喝完它。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住宿生活
z
宿舍是一個整體,它比家庭溫馨,比班級和睦,它也是同學們情感的棲息地。
住宿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晚自修后,同學們可以談笑風生,可以交流題目,也可以和平生活,宿舍里時刻充滿著濃濃的友情。
住宿生活也是互惠互助的。比如說,你幫我掃地,我就幫你拖地,當有人沒熱水時,大家會大方地幫助他。人人都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當然,寄宿生活也很幸福快樂。每晚,大家都會講笑話給舍員聽,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愉快的笑聲伴著清風飄向遠方,很遠,很遠。
寄宿生活,豐富多彩,但也不乏坎坎坷坷矛盾,但我們都能從矛盾中獲取歡樂,我相信人人都很滿足。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我的寄宿生活
z
一年多來,我早已習慣了繁忙的寄宿生活,朝王暮六的生活節奏,為我沉重灰白的學習增添了歡樂和色彩。但我也迷惘過。曾經初來乍到的我,晚上總是伴著眼淚入睡。持續了將近一周。可漸漸的,我愛上了這里,因為朋友的友誼,老師的關愛,家人的焦慮,讓我堅強起來。
曾經好友問過我,梅村過的怎么樣,我不假思索地說:很不錯耶!從她吃驚的目光中,我看到了疑惑,因為以前風吳中實驗學校是給人地獄式的感受,每個人都早已聞風喪膽。其實,如果認真體味這里的生活,是種別樣的享受,更是極好的鍛煉方式。因為我們總會離開父母的羽翼獨立飛翔于藍天,而這段過程,將是我們真正獨立的過渡期。
同在一個屋檐下,就不得不學會如何友好相處,于是友情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早、中、晚三餐,我們“拉幫結派”大舉向食堂進軍,是校園中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寄宿生的感想
初一(6)z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我已小學畢業了,轉入了中學學習。我上梅村,風吳中學是寄宿制的,當然我就是寄宿生。對于一個從小生活在市里的學生難免有些不習慣。如今,我們已適應了寄宿生活。
學習是苦的,生活相對來說也比較簡樸。不能與家里相對比,有家人的照顧,溫暖的被窩,這種寄宿制沒有人幫助你,只能靠自己。我對寄宿生活的感想很多。第一,我們至少比那些常要家長幫忙的學生多了一份處理能力。第二,這種寄宿生活比較枯燥,但我覺得,同宿的宿友們都彼此很親密,有的會比較幽默,給無味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寄宿生活對我的意義非常大,它不僅鍛煉了我們的自理能力,還鍛煉了我們的做事速度。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我的學校生活
初二(4)z
作為一名風吳的寄宿生,我感到非常榮幸。
這里的一切都讓我感到家的溫暖:優美的環境,寬敞的宿舍及和藹的老師。
在校園里,處處都能看到樹木。清晨,它們給同學們帶來清馨的空氣;課后,它們把舒適帶給疲勞的眼睛。它們無微不至的關心著我們。
寬敞的宿舍就是我們溫暖的窩。夏天,宿舍里的空調給大家帶來一絲涼意;冬天,老師親切的慰問又給我們帶來了一股暖流,使我們從此不在感到酷熱或寒冷。
在課上,老師一聲聲請晰的講解聲,使同學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課后的辦公室里,總能看到老師在耐心地輔導一些尚存疑問的同學,直到他們清楚為止......
我們的學校生活是豐富的,是多姿多彩的。是令人回味無窮的。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七彩的寄宿生活
初一(5)z
宿舍是一個集體,它既充分顯示了宿舍成員們一顆團結一致的心,又讓我們學會了怎樣與人相處。
我說宿舍生活是一只調色盤,盤中有各種顏色,我們怎么調,就呈現什么顏色,什么樣的生活。
紅色--歡樂。當期末考試考完,即將放假的時候,我們每個人心里都十分高興,急著想回家休息和玩耍,臉上也泛濫著燦爛的笑容,似乎一切事物都是快樂的。這時一幅洋溢著歡樂氣氛的圖畫就展現在眼前。它的背景是紅色的。
紫色--生氣。當有一位舍友做了一件對宿舍極其不利的事情時,我們便會開一個小法庭批評他的行為,指責他的過錯,讓他明白宿舍這個集體的重要性,讓他再也不做錯事。于是“‘法庭’記實”的背景便是紫色的。
灰色--傷心。當我們被扣分時,宿舍里的每個成員都會哀傷地保持沉默,好像每個人的頭上都飄著一朵烏云,任憑怎么弄也弄不掉,一切都變得哀傷,甚至沉寂得令人感到恐怖。這時“沉默”的背景便是灰色的。
橙色--開心。當班級的第一名產業在我們宿舍時,我們都會為他而高興,與他分享快樂。使得宿舍的氣氛變得十分活躍,好像在為他慶祝榮獲第一。此時“慶功”的背景便是黃色的。
啊,宿舍生活,你是那顏色的化身,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喜怒哀樂充斥著整個畫面。伴隨著我們度過三個春秋。
宿舍的美好是舍員們創造出來的,它是舍員們和諧相處的見證,成功的保障,讓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五彩繽紛的好宿舍生活。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我的寄宿生活
初一(5)z
天依然這么藍,風依然那么清,云依然那么變幻萬千,可我們已不是那個調皮,愛向爸媽要錢買冷飲的那個小毛孩子了。
歲月,一眨眼就改變了我們,使我們成熟起來;歲月,一甩手就又捏造了我們,使我們變得自信起來,不知什么時候,我們也脫胎換骨,成了一名中學生,成為了這個校園中新的一員,自信,樂觀使我們成為校園中一道新的壯麗的風景線。
于是,我們面臨了做中學生普遍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住宿。
離開爸爸、媽媽?這大概就是我們初一新生在暑假里想到最嚴重的問題的了。
進入宿舍(當然是拎著大包小包的),好奇心首先包圍了我,“哇,這是我在電視里才看到的上下鋪雙人床吶!”我顧不得收拾東西,東瞧西瞧,首先把宿舍翻了個底朝天,才甘心。因為我是第一個來的,當其他人陸續來了以后,一陣莫名的緊張包圍了我,不過呢,我覺得很好笑的是,一位同學的家長,因不知道怎么鋪被子弄了半天,最后還是弄錯了,不過,這倒是打破了這沉寂了半天的尷尬空氣。
冬天后。我們互相了解,和睦相處,已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這讓我懂了很多,友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人與人是分不開的。我們宿舍現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學習目標,標好了榜樣,邁著青春的步伐,向前進發......
篇2: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匯編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匯編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快樂的寄宿生活
初一(1)班z
一開始,我就覺得寄宿生活很苦。是因為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一切事情都得自己干。可是,當我在學校生活的時間越長,我的想法卻漸漸改變。
其事,寄宿生活也并非我想像中的那么苦。只是做些自己本應該學會做的。每天都做著一樣的事,過著一樣的日子,不但不感覺到煩,還很輕松,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這樣的生活不但輕松而且快樂。每天和同學們同窗共眠,聊著天,說說笑話。還記得上星期,我的一個舍友過生日,我們就一起為她慶祝賀,吃著可口的蛋糕,度過一個美好的夜晚。現在,嘴里還回味著那香甜的蛋糕味兒......
寄宿生活是一塊糖,讓我們無比快樂。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感謝你,苦咖啡般的寄宿生活
初一(5)z
時光如水,轉眼即逝,在不知不覺中,我已在梅中生活了將近兩個月了。
風吳,全封閉式的寄宿制學校,而這對于我們一群激情四溢,叛逆放縱的少年來說,無疑是是一只浮華美卻枯燥乏味的精致失籠,是啊,步入青春期的我們,情緒波動。有著極為充沛的荷爾蒙,強烈渴望著新鮮刺激的事物,外星人襲擊地球,世界末日的降臨,總之,在我們稚嫩的心中,悄悄地策劃了一場又一場神秘而又精彩的冒險。“哐當”一聲,風吳這只大鐵籠便將我們所有的幻想統統鎖住了,自然,起初我們的心中都會有一絲憤憤不平。
離開了父母的照顧,我們獨立了,然而這樣的生活我們未必都能適應,至少我們是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內適應的。有多少個夜晚,我們是枕著濕透的枕巾入睡的,又有多少個早晨,甜蜜的睡夢在鈴聲中打破,我們努力睜開惺松的睡眼,拖著疲憊的身軀迅速梳洗好趕去做早操。很苦嗎?今時今刻的我們會大聲地說:“不!”我們絕不可能是永遠長不大的彼得·潘,終有一天,我們要長大,靠自己的力量撐起一片藍天。那么,梅中的寄宿生活就是我們要突破的第一大關。這是對自己的一次考驗,一次磨煉,這是一杯早晚都要喝的苦咖啡,我們得學會笑著去品嘗它的苦。、
放假在家時,我早早便起床了。利索地疊好了被子,順便也把自己的房間拖了一遍,媽媽見了說我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勤快了,更懂事了,我笑著告訴媽媽:“這都是寄宿生活的功勞啊!”
感謝寄宿生活這杯苦咖啡,讓我比同齡的伙伴更早地獨立了成熟了,讓我們一起笑著喝完它。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住宿生活
z
宿舍是一個整體,它比家庭溫馨,比班級和睦,它也是同學們情感的棲息地。
住宿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晚自修后,同學們可以談笑風生,可以交流題目,也可以和平生活,宿舍里時刻充滿著濃濃的友情。
住宿生活也是互惠互助的。比如說,你幫我掃地,我就幫你拖地,當有人沒熱水時,大家會大方地幫助他。人人都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當然,寄宿生活也很幸福快樂。每晚,大家都會講笑話給舍員聽,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愉快的笑聲伴著清風飄向遠方,很遠,很遠。
寄宿生活,豐富多彩,但也不乏坎坎坷坷矛盾,但我們都能從矛盾中獲取歡樂,我相信人人都很滿足。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我的寄宿生活
z
一年多來,我早已習慣了繁忙的寄宿生活,朝王暮六的生活節奏,為我沉重灰白的學習增添了歡樂和色彩。但我也迷惘過。曾經初來乍到的我,晚上總是伴著眼淚入睡。持續了將近一周。可漸漸的,我愛上了這里,因為朋友的友誼,老師的關愛,家人的焦慮,讓我堅強起來。
曾經好友問過我,梅村過的怎么樣,我不假思索地說:很不錯耶!從她吃驚的目光中,我看到了疑惑,因為以前風吳中實驗學校是給人地獄式的感受,每個人都早已聞風喪膽。其實,如果認真體味這里的生活,是種別樣的享受,更是極好的鍛煉方式。因為我們總會離開父母的羽翼獨立飛翔于藍天,而這段過程,將是我們真正獨立的過渡期。
同在一個屋檐下,就不得不學會如何友好相處,于是友情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早、中、晚三餐,我們“拉幫結派”大舉向食堂進軍,是校園中一道別樣的風景線。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寄宿生的感想
初一(6)z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我已小學畢業了,轉入了中學學習。我上梅村,風吳中學是寄宿制的,當然我就是寄宿生。對于一個從小生活在市里的學生難免有些不習慣。如今,我們已適應了寄宿生活。
學習是苦的,生活相對來說也比較簡樸。不能與家里相對比,有家人的照顧,溫暖的被窩,這種寄宿制沒有人幫助你,只能靠自己。我對寄宿生活的感想很多。第一,我們至少比那些常要家長幫忙的學生多了一份處理能力。第二,這種寄宿生活比較枯燥,但我覺得,同宿的宿友們都彼此很親密,有的會比較幽默,給無味的生活增添了許多樂趣,寄宿生活對我的意義非常大,它不僅鍛煉了我們的自理能力,還鍛煉了我們的做事速度。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我的學校生活
初二(4)z
作為一名風吳的寄宿生,我感到非常榮幸。
這里的一切都讓我感到家的溫暖:優美的環境,寬敞的宿舍及和藹的老師。
在校園里,處處都能看到樹木。清晨,它們給同學們帶來清馨的空氣;課后,它們把舒適帶給疲勞的眼睛。它們無微不至的關心著我們。
寬敞的宿舍就是我們溫暖的窩。夏天,宿舍里的空調給大家帶來一絲涼意;冬天,老師親切的慰問又給我們帶來了一股暖流,使我們從此不在感到酷熱或寒冷。
在課上,老師一聲聲請晰的講解聲,使同學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課后的辦公室里,總能看到老師在耐心地輔導一些尚存疑問的同學,直到他們清楚為止......
我們的學校生活是豐富的,是多姿多彩的。是令人回味無窮的。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七彩的寄宿生活
初一(5)z
宿舍是一個集體,它既充分顯示了宿舍成員們一顆團結一致的心,又讓我們學會了怎樣與人相處。
我說宿舍生活是一只調色盤,盤中有各種顏色,我們怎么調,就呈現什么顏色,什么樣的生活。
紅色--歡樂。當期末考試考完,即將放假的時候,我們每個人心里都十分高興,急著想回家休息和玩耍,臉上也泛濫著燦爛的笑容,似乎一切事物都是快樂的。這時一幅洋溢著歡樂氣氛的圖畫就展現在眼前。它的背景是紅色的。
紫色--生氣。當有一位舍友做了一件對宿舍極其不利的事情時,我們便會開一個小法庭批評他的行為,指責他的過錯,讓他明白宿舍這個集體的重要性,讓他再也不做錯事。于是“‘法庭’記實”的背景便是紫色的。
灰色--傷心。當我們被扣分時,宿舍里的每個成員都會哀傷地保持沉默,好像每個人的頭上都飄著一朵烏云,任憑怎么弄也弄不掉,一切都變得哀傷,甚至沉寂得令人感到恐怖。這時“沉默”的背景便是灰色的。
橙色--開心。當班級的第一名產業在我們宿舍時,我們都會為他而高興,與他分享快樂。使得宿舍的氣氛變得十分活躍,好像在為他慶祝榮獲第一。此時“慶功”的背景便是黃色的。
啊,宿舍生活,你是那顏色的化身,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喜怒哀樂充斥著整個畫面。伴隨著我們度過三個春秋。
宿舍的美好是舍員們創造出來的,它是舍員們和諧相處的見證,成功的保障,讓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五彩繽紛的好宿舍生活。
學生寄宿生活心得體會:我的寄宿生活
初一(5)z
天依然這么藍,風依然那么清,云依然那么變幻萬千,可我們已不是那個調皮,愛向爸媽要錢買冷飲的那個小毛孩子了。
歲月,一眨眼就改變了我們,使我們成熟起來;歲月,一甩手就又捏造了我們,使我們變得自信起來,不知什么時候,我們也脫胎換骨,成了一名中學生,成為了這個校園中新的一員,自信,樂觀使我們成為校園中一道新的壯麗的風景線。
于是,我們面臨了做中學生普遍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住宿。
離開爸爸、媽媽?這大概就是我們初一新生在暑假里想到最嚴重的問題的了。
進入宿舍(當然是拎著大包小包的),好奇心首先包圍了我,“哇,這是我在電視里才看到的上下鋪雙人床吶!”我顧不得收拾東西,東瞧西瞧,首先把宿舍翻了個底朝天,才甘心。因為我是第一個來的,當其他人陸續來了以后,一陣莫名的緊張包圍了我,不過呢,我覺得很好笑的是,一位同學的家長,因不知道怎么鋪被子弄了半天,最后還是弄錯了,不過,這倒是打破了這沉寂了半天的尷尬空氣。
冬天后。我們互相了解,和睦相處,已是一個溫馨的大家庭,這讓我懂了很多,友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人與人是分不開的。我們宿舍現都已制定了自己的學習目標,標好了榜樣,邁著青春的步伐,向前進發......
篇3:參加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參加《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一段時間里,我迷上了《解密華西》,一度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從來沒有一本管理方面的書籍如此吸引我,迷戀其中的人物、感嘆其中的精神、震撼其中的力量!然而解密華西并沒有為我解開華西醫院發展的秘密,卻讓我更加癡迷、崇拜和向往!
2021年5月,非常幸運,在李陽總會計師的帶領下,我被醫院選派參加了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院管理研究所主辦的為期三天的醫院管理能力提升培訓。醫院績效管理實務、以科室精細化管理為抓手、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新形勢下醫院運營管理創新實踐、手術室運營管理、醫院人才戰略、醫療不良事件管理、以質量控制為抓手,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等九項內容,九名來自華西的資深老師,三天封閉式培訓,讓我真正意義上走近華西、深入了解關于華西管理的方方面面,破解了華西為何能成為與北上廣醫院PK的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醫院之謎。感慨老師們講的太好但是學習時間太短,意猶未盡的期待下次,如果再有下次學習,我會聽的再仔細一些、記錄的再認真一些。太多感受和心得請讓我細細回憶,“華西人”的“華西精神”且聽我娓娓道來:
超越當下:華西尚處在發展期
“如果把醫院發展過程的生命周期分為初創期、成長期、發展期、穩定期、衰退期,我們華西應該處在哪個期?”臺下的學員們幾乎異口同聲回答“華西一定是穩定期”時,老師說:“不,華西還處在發展期,如果一個醫院的發展到了穩定期,那就離走向衰敗不遠了!”
華西有今天的成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就是擁有120年歷史的華西醫院,懷揣夢想、拼搏實干的歷代華西人,身負使命、開拓創新的歷屆醫院黨政領導班子。每一位講者,都代表了華西醫院整個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點一個面,他們分享著不一樣的內容,但人人身上充滿一股子沖勁、闖勁、拼勁、韌勁,他們統一把自己稱為“華西人”,有超強的凝聚力和歸屬感。
“機遇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現在很多年輕人抱怨沒有機會,但我認為機會到處都是,關鍵看你有無準備和能否抓住!”機會總是留給懂得“居安思危”的準備好的奮進人。
從人入手:管理者要食人間煙火
作為管理者,既要能頂一攤事,也要學會“把球傳出”,在醫院形成授權文化,因為群眾才是英雄。但授權不等于放養,前者需要決策者奠定必要的基礎——構建起縝密的行事規則,被授權者在既定的框架內點亮智慧、查缺補漏,改進工作方法、流程等。“傳球”第一階段:把球傳給科室主任和部門主管,鼓勵提升能力并委以重任,再凝聚團隊熱火朝天地拼搏。第二階段,把球傳給基層員工,促進他們破舊立新。不斷接到球的中層和基層員工,內心的激情被點燃,上下共謀創新的氛圍就會由口號走進現實。
管理者要食人間煙火,主動放棄“命令式”、“運動式”的傳統管理,把自己定位于服務者的角色,要從原來的“拉車”轉為“推車”,由拉到推,效果迥然不同。過去,常由行政領導拉著大家做,領導想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而且領導在前面拉車,根本不知道身后人的狀況,他們或許坐車,或許推車卻出工不出力。領導推車則不一樣,時刻知道前面人的表現,進而及時給出力者精神鼓勵和更多的物質回報,在這種情況下,懶惰者就會情不自禁地想“為何我沒有得到奶酪”。若領導拉車,每次回頭,員工則會想, “壞了,又要動我的奶酪”。
管理者“推車”顯然會促使更多員工自我革命——跟著用力推車。
筑巢引鳳:打造人才正三角
林子大了,有時也缺鳥。2000年,華西醫院的人才結構呈菱形,即兩頭弱,中間強。怎樣把菱形轉向合理的正三角形,即如何擴增住院醫師和補強資深專家?“內培外引”成為突破口。通過情感打動、藍圖感染、提供卓越的事業平臺幾招,以及華西醫院內可感可見的拼搏氛圍,吸引到一大批志同道合的醫療精英共同編織夢想。在引進院外英才期間,培養院內潛苗,一邊培養其業務能力,一邊用引進人才的那套標準武裝其頭腦。
如何盡可能合理地反映每個人的價值?只有不斷優化人力資源管理。將全院職工劃分為醫師職系、護理職系、醫技職系、管理職系、支援保障職系、科研職系六大類,在縱向的職系分類基礎上,對每一個職系進一步橫向分為基本層、中間層、骨干層、核心層進行分類分層管理。在績效評估與分配中,遵循“按勞分配、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和“調動職工積極性”的原則,完全結合各職系、不同層級人員的業績、貢獻等,通過合理的管理與績效分配制度認定員工勞動與創造的價值,激勵員工從追求獎勵到主動敬業,淘汰“僵尸”員工。目前,華西人力資源已經擁有一套基本完整的管理體系,也形成了正三角型人才梯隊,為醫院發展釋放出強大的埋頭苦干、你追我趕的人才建設力量。
眾星拱月:以學科建設為引擎拉動醫院全盤發展
學科建設是立院之本,也是衡量醫院水平和學術地位的標尺。華西醫院學科建設方略清晰:一是定方針——因地制宜打造差異。簡單模仿必定走向紅色海洋,若要走向藍色海洋,必須因地制宜打造差異化。二是強根基——遵循新銳管理思想。選走服務型管理、管理者的角色從“拉車”轉為“推車”,筑牢改革根基。如果管理理念滯后,再高明的建設策略也將淪為徒勞,哪怕費心費力搞學科建設,終究難逃曇花一現。三是造聲勢——增強改革認同感。要求團隊成員發自內心地認可專科領導人,專科領導人又反過來認可團隊的每一位成員,他們在一起認同改革可能帶來的最大化效益和可能遭遇的風險。四是拓思維——堅持“三個結合。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與臨床結合;臨床與醫藥企業、社會團體結合;華西醫院與區域內中小醫院結合。做好前面的幾項準備工作,華西醫院的學科建設這才切入主題。
華西學科的發展,與醫院開展創新性十足的人才隊伍建設、產業改制、提升后勤保障、創新運營模式等等密不可分,始終堅持“一盤棋”思路,一直保持“眾星拱月”的格局。如今,華西醫院的學科已生長出多座奇峰秀水,由此帶動的科研碩果同樣十分耀眼。
打破壁壘:學科要整合,職能部門更要協同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國內公立醫院掀起史無前例的規模擴張潮,住院床位猛增拉動臨床、醫技、行政、后勤等細化出琳瑯滿目的部門。當部門和科室的數量劇增,幾乎所有醫院管理者都會碰到一個共性的難題——縱向部門之間的協同越來越弱,彼此單打獨斗嚴重阻礙醫院的整體化管理,從管理學上講,只有從上到下的傳達,沒有自下而上的反饋,缺了半個環,各部門/科室獨來獨往,有些“跨界”的院內事務便無人理睬。若所有部門管理者一味只盯著自己的管轄范圍,久而久之,便無從知曉其他部門的新需求,而診療活動偏偏跟打仗一樣,迫切需要各個兵種相互配合。怎樣才能消除各科室/部門之間的壁壘進而增強橫向協同?2004年,運營管理部落戶華西。2005年5月,27名專科經營助理上崗,成為全國第一批專業化的醫院管理團隊,截至目前,華西醫院運營部工作人員130余人。專科運營助理50人,科運營秘書30人。運營管理部之于醫院運行彰顯出兩大功用:其一,與縱向的職能部門相互協同,通過提供決策依據促進醫院細化管理;其二、形成自下而上的反饋。
醫院門診運營、住院運營、手術運營、日間手術管理等凡此種種,背后都有專科經營助理的身影,運營管理部與各科室的配合日趨默契,"運營管理部還真不是吃干飯的。”
多年來,華西管理緊緊圍繞“是什么、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以學科建設為軸,全盤激活醫、教、研和后勤的發展。三天的培訓學習,聽到的、感受深刻的還有很多:
關于愛院精神,華西說:“我要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們為事業創意、為團隊奉獻、為個人成長!”
關于醫院高質量發展,華西說:“你重視它,它就重視你,其實你對國家可有可無,可國家的支持是你發展的基石!”
關于績效考核,華西說:“既要關注個人奉獻,還要關注整體質量和效益,既要注重差異性調動積極性,還要公平保證和諧!”
關于不良事件,華西說:“安全無小事,事事要重視!”
關于開源節流,華西自嘲為“家庭主婦風格”,因為“創收一塊錢很難,扣除成本后實效益很低,甚至可能是負數,而節省一塊錢就不一樣,是可支配的一塊錢!”
關于人才引進,華西說:“我們不做填空題,我們只根據醫院發展做選擇題!”
面對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全國排名第二的成績,華西說:“我們跟第一名有差距,我們一直在尋找差距,追趕超越!”.......
我們,作為新一代中心人,身上有著更多的責任和希望。當下,日新月異的時代在反復催促我們一要團結、二要有夢想、三要創新。因為,袖手旁觀就寸步難行,槍自己是不會動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強有力的手來使用她們。我們去華西“補鈣”,學習了華西管理的理念和機制;我們同樣需要在醫者的身份中“補心”,面對百姓疾苦而心有悲憫的情懷、解決問題的智慧;我們更需要在自己的實際崗位中“補鐵”,硬化自己的肩、強化自己的心,踔厲奮發做好當下、超越當下,為市中心醫院的明天,用自己的擔當和所學,奉獻更多的力量、智慧和膽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