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語文評優課觀摩活動心得:大豐

語文評優課觀摩活動心得:大豐

2024-08-01 閱讀 7010

語文評優課觀摩活動心得:大豐

這次去大豐,是緣于20**年省語文評優課的觀摩活動。我想,之所以選擇在這個城市,可能與它的名稱有極大關系,而此次學習的收獲也的確稱得上“大豐”二字。

拿到會務手冊,趕忙看了上課課表,居然發現14節課中文言文教學和詩歌教學占了9節課,這些選手不約而同的選擇,就代表著近階段語文教學的研究方向。這也是我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感慨之余就更加用心去聽。

感悟一:姜,還是老的辣

我發現,這次賽課的前幾名,大多是富有教學經驗的老師,他們的年紀在40歲左右。以徐州高級中學初中部的曹蕾老師和鎮江新區大港中學的張舉老師為代表,他們兩位都上的文言文,一個上《滿井游記》,一個上《黔之驢》,一位女教師,一位男教師,他們大氣淡定,干脆利落,善于傾聽引導,富有教學機智,所以,課堂上流淌著綿綿的情思,課堂上充滿著智慧的火花,課堂上滿載著歡聲笑語,置身其中,我們可以觸摸到課堂的生命和溫度,這才是真正值得我們憧憬的。在羨慕之余,我想,他們一路走來的教學經驗就是“財富”,不禁一番寒徹骨,哪來梅花撲鼻香。沒有深厚的積淀,沒有豐富的積累,是不會有今天的成績。

感悟二:文,還是要多讀

語文課,還是以“朗讀體悟”為主。“語文”二字,有語言文字、語言文章、語言文學、語言文化之說,自然是讀讀、品品、悟悟、再讀讀(或再讀讀寫寫)。語文課特別忌諱肢解文本,瑣碎分析,這樣的課割斷了文脈和文氣,沒有情感,沒有溫度,讓人味同嚼蠟,想要逃離。

如:《滇緬公路》、《漁家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飲酒》、《秋天》這5節課都是詩歌教學,教師都進行了示范朗讀。一節課只有40分鐘,無錫江南中學的傅立力老師上《滇緬公路》時一開始就自己示范朗讀了15分鐘,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往日的崢嶸歲月。沭陽如東實驗學校的嚴建國老師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除了自己的示范朗讀,一節課讓學生讀了14次,學生在多次的朗讀中,感悟一次比一次加深,朗讀一次比一次精彩。

南京第二外國語學校的韋葉標老師上《秋天》時,他的提問特別能帶動學生思考,如“你的某個句子讀得很有特色,為什么這樣處理呢?為什么這里重讀了呢?或者,要怎么讀出感情呢?有些詞需要強調,強調有重讀強調,也有輕讀強調,大家看看哪些詞要重讀,哪些要輕讀。”他就是通過朗讀帶著學生去理解詩意,去揣摩情感。

鎮江的張舉老師上《黔之驢》摒棄了一般文言文字詞句的教學,而是直接讓學生有情有景繪聲繪色地用講故事的語氣讀課文,學生朗讀時,教師點撥引導的過程中就巧妙地解決了字詞句的理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讀得有聲有色,有情有境,這就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因此,教師要根據每一篇文章的特質設計創造性的朗讀,如自由朗讀、跟讀學讀、分角色朗讀、表演性朗讀、體驗性朗讀、個性化朗讀等,引導學生讀出層次,讀出感受,讀出語氣,讀出變化,讀出情感。只有讀到位,才能真正理解文意,把握情感,引起共鳴。

感悟三:招,還是實點好

語文課,不必花招百出,還是實在點好。近幾年,語文課流行的教法是“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這就回歸了語文教學的本真。所謂“語文的方法”就是遵循語文學習規律的,以語言活動為主的,能夠服務于學生語文學習,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方法。

韋葉標老師教學《秋天》就是運用想像、聯想的方法,讓學生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畫面美,這就是找到了適當的欣賞詩歌的方法。泰州二中附屬初中的錢蓉蓉老師教學《給我的孩子們》,要求學生找出文中反復表達作者情感的詞語:憧憬和悲哀。于是,錢老師整節課就圍繞著“憧憬”和“悲哀”這兩個關鍵詞展開了對文本的研讀,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好的語文課不需要花哨的形式,在于“實實在在”,但是“實在”并不意味著簡單,“實在”中蘊含著匠心獨特的設計,一切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這是很見教師功底的。

感悟四:意,還是留點好

上評優課,還拖課,也不是怪事,因為一節課只有40分鐘,老師講不完,就只好往后拖了,而評委們似乎也默認了,沒有提出異議。但是,張舉老師(教學《黔之驢》)的做法卻讓我頗為欣賞。張老師讓學生討論作者的寫作意圖,因為老師還沒來得及出示寫作背景,所以沒有一個學生能答對,這時下課鈴聲就響了,學生探討的興致正濃,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都盯著張老師,期待老師能揭示正確答案,但是,張老師做了這樣一番引導:“這篇文章就只為這一頭驢嗎?肯定不是,它還有深意,我想把這個作為作業留給你們,你們上網去查一查,結合柳宗元的經歷和仕途看一看,它的深意是什么?”不可否認,教師這樣做體現了他的教學機智,但是,我想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課堂,帶著思考走出課堂,課堂不妨留點空間,留點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琢磨,去品味,去感悟,這才是真實的語文課,這才是好的語文課,有時,什么都講反而失去了“真味”,留白可能更具“魅力”。

這次觀摩學習,留給我更多的是思考,雖然在語文教學上我還猶顯稚嫩,但如何在“嘗試”中提升自我,這是我前行的方向。雖路漫漫,但堅定不已。

篇2:江蘇省小學數學評優課觀摩活動心得體會

**年11月5~7日,我有幸在區教研室王超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江陰觀摩為期3天的“**年江蘇省小學數學優秀課評比暨課堂教學”活動。本次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主辦的“**年江蘇省小學數學優秀課評比暨課堂教學觀摩會”在江蘇省江陰市輔延中心小學和晨光實驗小學隆重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小學數學教研員、教師代表共1200多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江蘇省教研室網站“教學新時空”欄目全程進行了直播。這是一個專家參與引領的盛會,這是一次課堂展示活動的盛會,這是一場親朋好友相聚的盛會。在這里,富有生機的學生、富有激情的教師、富有生命力的課堂、富有特色的互動……對到會的教師而言,無一不是一次次精神的啟迪和生命的震撼!

本次評優課活動首次采用同課異構的形式進行,來自全省各大市的27位經過層層選拔出來的優秀青年教師,依托先進的教育理念、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別具匠心的教學設計,就相同的課題演譯了不一樣的精彩,亮點紛呈,受到了全體與會老師的好評。本次活動由江蘇省教研室主辦、江陰市教育科學研究室承辦,活動旨在進一步促進我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的發展,提高廣大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技能,展示我省小學數學的教學成果,為全省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一個交流經驗、相互學習的平臺,對我省數學課程的發展和教學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低段的活動會場設在江陰市輔延中心小學行政樓五樓階梯教室。本次優秀課評比與以往自主選題不同,而是由執教者提前15天在給定的5個課題中選擇一個進行試教展示。參加本次優秀課評比的14位數學教師為大家展示2節一下的《認識圖形(二)》、2節二上的《我們身體上的“尺”》、2節二下的《兩步計算的加減法實際問題》、4節三上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例2)》和4節三下的《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雖然14為老師的選題不盡相同、構思不同、課的呈現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展現出的是同樣的核心、同樣的精彩!

一、在遵循教材的基礎上合理改編。

本次展示的14節小學數學優秀課,有13位老師都選擇了與例題或相同、或相近的情境開始教學,只有來自江陰市澄江中心小學王羚老師執教的《認識圖形(二)》中進行了改編,但也將例題作為習題在練習中完成。

二、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有的放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聽完14節課最大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