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六省一市數學觀摩研討會學習感想
華東六省一市數學觀摩研討會學習感想
20**.11.18-11.21,華東六省一市第十三屆小學數學觀摩研討會在z市體育館舉行,作為一名剛上班的實小人,我便有幸聽了15位老師的優質課,首先很誠懇的感謝學校給我這個學習的機會,當然在感謝之余,我在這就幾點談談我的學習認識跟體會,因為15位老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設計,執教水平,個人的專業知識,數學思想,應變能力及個人風格都給我很大的視覺沖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創設有效的情境。
其中的5位老師的的確確在這方面給了我很深的思考。他們教學環節中設計的每一個情境都十足的體現了有效性這么一個思想。要能喚起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要能真正的激發孩子們不知不覺的去思考;要能達到解決問題的需要。安徽袁娜娜老師《認識線段》中有這么一個環節,在認識毛線中導入,通過讓孩子在觀察中看到直這個特征,在嘗試中去拉直,在思考中去認識線段的特征。廈門陳淑娟老師執教的《體積和體積單位》中,她拿出3個小立方體讓學生猜猜哪個是1立方分米,從而引發學生提出一個很可貴的質疑,量一量楞長;她還巧妙地利用對比,把1立方厘米,一立方分米,一立方米的物體一起拿給孩子們展示,從而給孩子們的視覺與思想上的沖擊很大,使他們在腦海中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表象,故在后面的練習填寫合適的單位名稱時全班幾乎沒有一個出錯的。
青島z老師的《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中,在探究確定位置的因素時,讓同學們當小指揮員,指出我紅軍在指揮部西北方向的前提下,讓幾個同學在課件上去點,每個人點的位置都不同,通過這種矛盾沖突,從而讓孩子們不自覺的想到確定位置得需要角度跟長度。而江蘇黃嬌艷老師的《確定位置》中,她在探究確定位置的因素時,通過素材中茫茫海域中怎樣找到一個具體的點這么一個問題打開孩子的思維,先放上坐標確定是哪一塊,從而一步步的引導孩子認識到確定位置由面到線再到點的方法,同樣滲透了確定位置要顧及到角度跟長度的思想。最后上海z老師呈現的《周期問題》的引入中,通過四季更迭的圖片,讓孩子們去主動發現,初步認識周期現象,然后又給了一年12個月,一周7天,12生肖的各種不同角度的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周期現象,再讓孩子們仔細去品味,從而認識歸納“周期”與“周期排列順序”這兩個定義。當然有效情境的還包括一些ppt片段的設計,因為它有時候真真切切解決了學習過程中某些知識由模糊到清晰,由淺顯到深入呈現的難題。
二.使孩子們真真正正經歷了學習過程。
課堂上環節的設計要使學生真正走向數學學習,而不是在觀摩老師的活動,不是在觀看熱鬧。給孩子留下學習的痕跡,最后剩下的方法跟思想是最主要的,能為以后的各種可能打下基礎。有人說“從小學到大學我們學了這么多年數學,知識沒記住多少,生活中用到的無非就是簡單的加減乘除,那數學到底有何用”,是數學沒用嗎?我們是沒有學到任何東西嗎?從我們學到現在我們只要真正經歷了學習過程,除了忘卻的,剩下的就是我們得到的最大收獲。
雖然具體的知識我們記不起來了,可是駐足在我們腦海中的那些思想跟方法,在我們的人生中卻留下了極其寶貴的價值。故我們給孩子留下學習的痕跡很有必要性。顧教授曾經的一番話至今還讓我銘記在心“我們作為人師要從三點讓孩子先生成自然結構,當下的活動、感受、體驗生成自然結構;已有的知識生成自然結構;已有的經驗生成自然結構,然后在我們教師的引導下再由自然結構升華為知識結構。”多么發人深省的一段話,字不多,卻道出了我們平時教學中極其重要卻非常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濱州王曉芳老師執教的《毫米,分米的認識》中,她特別注重在孩子們心中建立一把小尺子的思想,通過看、摸、量、剪、捏、找這種當下的體驗過渡到讓孩子們閉上眼睛2-3次,爭取讓心中小尺子成為他們心中的烙印,成為日后學習生活的工具。無錫許老師《噸的認識》一節中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她的整體思路就是先給孩子們充足的體驗,知道什么叫重,什么叫更重,從而為1000kg,1t做了良好的鋪墊。她真正把大米,大白菜,游泳池帶進了課堂,讓孩子分組進行體驗1t到底有多重。
10kg大米有多重,多少個10kg才是一噸;1kg白菜有多重孩子體驗到了,多少個這樣的白菜生發成1t;一個旺旺大禮盒多重,200盒哪,1t哪;通過觀看眼前這個游泳池曾經裝滿水的視頻,讓孩子知道這才只是半噸,那一噸是多少孩子心中自然就有數了;最后再通過孩子們之間抱一抱,墊一墊的體驗再來認識到底1噸是多少。從這種自然結構過渡到知識結構就顯得是那么的自然了。這樣孩子們通過了這種學習過程,他就會知道了1噸的鐵跟1噸的棉花空間是不一樣的。而江西z老師《小數加減法》中,同樣注重了在學生經歷學習過程中去完成知識的建構,正體現了布魯納的建構***,知識建構就是在學生主體性的活動中完成的。在拋給孩子們33.27-9.6這個計算后,老師拿出了兩位同學的作品,讓孩子們體會到底什么叫數位對齊,一位同學是小數點對齊,一位是末位數字對齊,老師及時抓住這種普遍存在又極容易犯得錯誤,先讓學生看著它們,再看老師是如何解決糾正地,這種把錯誤拖出來,讓孩子們去經歷學習的過程從而完成了正確知識的建構。而后又列舉了9.99-3,9.99-0.3,9.99-0.03又一次讓孩子們經歷對位問題的學習,從而獨具匠心的把計算教學這種枯燥難講的理論呈現的簡單活潑。
三.充分挖掘孩子學習的潛能。
我們老師對于問題設計的變化能不能引發學生的思考;我們能否用思考去培育孩子的能力。在前一點中,浙江海鹽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顧志能老師授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中,把這個思想體現的淋漓盡致。在第一個環節由平行四邊形變化到到長方形時,先給孩子們設問誰的面積大,而在后面的學習中孩子們了解到面積確實變化了,而且長方形的面積大,在整個過程中老師注意到一個小細節始終是把模具定格在黑板上,讓學生看到,指到,想到在平行四邊形變化到長方形時,面積變了沒,變了到底是怎么變得,到底具體變化的是哪一部分。在第二個環節中,仍然是由平行四邊形變化到長方形的過程中,通過想象,觀察,推理,引領學生認識到等底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面積變周長不變的關系。在整個“變”得過程中體會是什么,不是什么,為什么是,為什么不是的幾個問題,這和前面呼應,形成回路。而第一節課z老師執教的《百分數的認識》中在兩個細節之處體現了用思考培育孩子的能力這個思想。
第一處,她設計的練習問海洋占陸地的多少,給出的兩個選項A.71%B.100%讓孩子們選擇,在孩子說出答案的同時,她不只是局限在正確與否的深度上,讓孩子繼續思考,為什么這么填自己的答案哪,填100%不行嗎。另一道練習題,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A21%B100%C120%顯然每一個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這樣拓寬了孩子的思維。在第二處細節,仍然是她設計的自己填百分數的練習題,水變成冰后,冰的體積是水體積的(),這個練習題融合了數學知識跟課外的知識;再比如這道練習題,20**年收入是20**年收入的(),這樣靈活多變的數學題,能全面發揮孩子的潛能,而孩子正做到了這一點,回答的頭頭是道,這樣并不需要父母課外給孩子加多少輔導班,同樣培養了孩子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哪?當然這得需要我們老師要去備很多的知識,各個方面的知識,才能把課,把練習題設計的靈活,設計的事半功倍,而我們年輕剛執教的老師更要去學習,去鉆研,去備課,去反思。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你才可能回答出學生問的車輪為什么是圓的,下水道蓋子為什么是圓的這類的很有趣的數學問題。
多么深的收獲跟認識說不上,以上只是我幾點拙劣的見解,不足之處,愿虛心向各位老師請教。我更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有太多的不足,有太多要學習的地方,甚至連規范教學還沒做好那。在今后的教學中自己一定要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努力,努力,更努力,不能辜負這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最后用我這單調乏味的語言傳達一下這次會議的精神,江蘇省教育學會副會長葉水濤先生在開幕式上講話中闡述了數學思維和數學文化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價值,并特別指出當下的數學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習慣和自信心。
在此再次感謝學校給的這次學習機會,懇謝!
篇2:華東六省一市數學觀摩研討會學習感想
華東六省一市數學觀摩研討會學習感想
20**.11.18-11.21,華東六省一市第十三屆小學數學觀摩研討會在z市體育館舉行,作為一名剛上班的實小人,我便有幸聽了15位老師的優質課,首先很誠懇的感謝學校給我這個學習的機會,當然在感謝之余,我在這就幾點談談我的學習認識跟體會,因為15位老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設計,執教水平,個人的專業知識,數學思想,應變能力及個人風格都給我很大的視覺沖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創設有效的情境。
其中的5位老師的的確確在這方面給了我很深的思考。他們教學環節中設計的每一個情境都十足的體現了有效性這么一個思想。要能喚起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要能真正的激發孩子們不知不覺的去思考;要能達到解決問題的需要。安徽袁娜娜老師《認識線段》中有這么一個環節,在認識毛線中導入,通過讓孩子在觀察中看到直這個特征,在嘗試中去拉直,在思考中去認識線段的特征。廈門陳淑娟老師執教的《體積和體積單位》中,她拿出3個小立方體讓學生猜猜哪個是1立方分米,從而引發學生提出一個很可貴的質疑,量一量楞長;她還巧妙地利用對比,把1立方厘米,一立方分米,一立方米的物體一起拿給孩子們展示,從而給孩子們的視覺與思想上的沖擊很大,使他們在腦海中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表象,故在后面的練習填寫合適的單位名稱時全班幾乎沒有一個出錯的。
青島z老師的《用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中,在探究確定位置的因素時,讓同學們當小指揮員,指出我紅軍在指揮部西北方向的前提下,讓幾個同學在課件上去點,每個人點的位置都不同,通過這種矛盾沖突,從而讓孩子們不自覺的想到確定位置得需要角度跟長度。而江蘇黃嬌艷老師的《確定位置》中,她在探究確定位置的因素時,通過素材中茫茫海域中怎樣找到一個具體的點這么一個問題打開孩子的思維,先放上坐標確定是哪一塊,從而一步步的引導孩子認識到確定位置由面到線再到點的方法,同樣滲透了確定位置要顧及到角度跟長度的思想。最后上海z老師呈現的《周期問題》的引入中,通過四季更迭的圖片,讓孩子們去主動發現,初步認識周期現象,然后又給了一年12個月,一周7天,12生肖的各種不同角度的生活中處處可見的周期現象,再讓孩子們仔細去品味,從而認識歸納“周期”與“周期排列順序”這兩個定義。當然有效情境的還包括一些ppt片段的設計,因為它有時候真真切切解決了學習過程中某些知識由模糊到清晰,由淺顯到深入呈現的難題。
二.使孩子們真真正正經歷了學習過程。
課堂上環節的設計要使學生真正走向數學學習,而不是在觀摩老師的活動,不是在觀看熱鬧。給孩子留下學習的痕跡,最后剩下的方法跟思想是最主要的,能為以后的各種可能打下基礎。有人說“從小學到大學我們學了這么多年數學,知識沒記住多少,生活中用到的無非就是簡單的加減乘除,那數學到底有何用”,是數學沒用嗎?我們是沒有學到任何東西嗎?從我們學到現在我們只要真正經歷了學習過程,除了忘卻的,剩下的就是我們得到的最大收獲。
雖然具體的知識我們記不起來了,可是駐足在我們腦海中的那些思想跟方法,在我們的人生中卻留下了極其寶貴的價值。故我們給孩子留下學習的痕跡很有必要性。顧教授曾經的一番話至今還讓我銘記在心“我們作為人師要從三點讓孩子先生成自然結構,當下的活動、感受、體驗生成自然結構;已有的知識生成自然結構;已有的經驗生成自然結構,然后在我們教師的引導下再由自然結構升華為知識結構。”多么發人深省的一段話,字不多,卻道出了我們平時教學中極其重要卻非常容易被忽視的一點。濱州王曉芳老師執教的《毫米,分米的認識》中,她特別注重在孩子們心中建立一把小尺子的思想,通過看、摸、量、剪、捏、找這種當下的體驗過渡到讓孩子們閉上眼睛2-3次,爭取讓心中小尺子成為他們心中的烙印,成為日后學習生活的工具。無錫許老師《噸的認識》一節中更是讓人耳目一新,她的整體思路就是先給孩子們充足的體驗,知道什么叫重,什么叫更重,從而為1000kg,1t做了良好的鋪墊。她真正把大米,大白菜,游泳池帶進了課堂,讓孩子分組進行體驗1t到底有多重。
10kg大米有多重,多少個10kg才是一噸;1kg白菜有多重孩子體驗到了,多少個這樣的白菜生發成1t;一個旺旺大禮盒多重,200盒哪,1t哪;通過觀看眼前這個游泳池曾經裝滿水的視頻,讓孩子知道這才只是半噸,那一噸是多少孩子心中自然就有數了;最后再通過孩子們之間抱一抱,墊一墊的體驗再來認識到底1噸是多少。從這種自然結構過渡到知識結構就顯得是那么的自然了。這樣孩子們通過了這種學習過程,他就會知道了1噸的鐵跟1噸的棉花空間是不一樣的。而江西z老師《小數加減法》中,同樣注重了在學生經歷學習過程中去完成知識的建構,正體現了布魯納的建構***,知識建構就是在學生主體性的活動中完成的。在拋給孩子們33.27-9.6這個計算后,老師拿出了兩位同學的作品,讓孩子們體會到底什么叫數位對齊,一位同學是小數點對齊,一位是末位數字對齊,老師及時抓住這種普遍存在又極容易犯得錯誤,先讓學生看著它們,再看老師是如何解決糾正地,這種把錯誤拖出來,讓孩子們去經歷學習的過程從而完成了正確知識的建構。而后又列舉了9.99-3,9.99-0.3,9.99-0.03又一次讓孩子們經歷對位問題的學習,從而獨具匠心的把計算教學這種枯燥難講的理論呈現的簡單活潑。
三.充分挖掘孩子學習的潛能。
我們老師對于問題設計的變化能不能引發學生的思考;我們能否用思考去培育孩子的能力。在前一點中,浙江海鹽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顧志能老師授的《平行四邊形面積》中,把這個思想體現的淋漓盡致。在第一個環節由平行四邊形變化到到長方形時,先給孩子們設問誰的面積大,而在后面的學習中孩子們了解到面積確實變化了,而且長方形的面積大,在整個過程中老師注意到一個小細節始終是把模具定格在黑板上,讓學生看到,指到,想到在平行四邊形變化到長方形時,面積變了沒,變了到底是怎么變得,到底具體變化的是哪一部分。在第二個環節中,仍然是由平行四邊形變化到長方形的過程中,通過想象,觀察,推理,引領學生認識到等底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面積變周長不變的關系。在整個“變”得過程中體會是什么,不是什么,為什么是,為什么不是的幾個問題,這和前面呼應,形成回路。而第一節課z老師執教的《百分數的認識》中在兩個細節之處體現了用思考培育孩子的能力這個思想。
第一處,她設計的練習問海洋占陸地的多少,給出的兩個選項A.71%B.100%讓孩子們選擇,在孩子說出答案的同時,她不只是局限在正確與否的深度上,讓孩子繼續思考,為什么這么填自己的答案哪,填100%不行嗎。另一道練習題,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A21%B100%C120%顯然每一個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所在,這樣拓寬了孩子的思維。在第二處細節,仍然是她設計的自己填百分數的練習題,水變成冰后,冰的體積是水體積的(),這個練習題融合了數學知識跟課外的知識;再比如這道練習題,20**年收入是20**年收入的(),這樣靈活多變的數學題,能全面發揮孩子的潛能,而孩子正做到了這一點,回答的頭頭是道,這樣并不需要父母課外給孩子加多少輔導班,同樣培養了孩子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哪?當然這得需要我們老師要去備很多的知識,各個方面的知識,才能把課,把練習題設計的靈活,設計的事半功倍,而我們年輕剛執教的老師更要去學習,去鉆研,去備課,去反思。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你才可能回答出學生問的車輪為什么是圓的,下水道蓋子為什么是圓的這類的很有趣的數學問題。
多么深的收獲跟認識說不上,以上只是我幾點拙劣的見解,不足之處,愿虛心向各位老師請教。我更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有太多的不足,有太多要學習的地方,甚至連規范教學還沒做好那。在今后的教學中自己一定要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引下,努力,努力,更努力,不能辜負這次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最后用我這單調乏味的語言傳達一下這次會議的精神,江蘇省教育學會副會長葉水濤先生在開幕式上講話中闡述了數學思維和數學文化對于學生發展的重要價值,并特別指出當下的數學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習慣和自信心。
在此再次感謝學校給的這次學習機會,懇謝!
篇3:績效管理工作研討會發言稿
績效管理工作研討會發言稿
在座的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今年以來,我支部在績效管理工作中全面貫徹落實集團黨委書記王安民同志提出的“一個機制、四個載體”黨建工作新模式,努力規范運行模式,創新工作方法,搞好各方面工作,全力做好隊組安全生產的政治后盾?,F將今年以來,我支部各方面工作總結如下:
一、黨支部工作績效評價體系的運行已經較為成熟。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三書”的編制更加規范、科學,在運行過程中與實際結合更加緊密?!叭龝弊鰹榭冃Ч芾怼耙凰娜弧蹦J街羞B接“一綱”“四目”與“二表”“一通報”的關鍵環節,在實際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年度計劃書對全年的絕大部分支部日常工作都做出了詳盡的安排,并對每個月的月度任務做出具體分解,指導全年支部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結合我支部兩年來的工作經驗看,年度計劃書制定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一年支部工作開展的好壞。其次,崗位責任書是績效管理工作執行環節的重要載體。崗位責任書通過對組織中各崗位的工作分析,明確其工作目標、職責和任務,通過各崗位工作人員履行職責來保證最佳績效的實現。再次,月度任務書是年度計劃書、崗位責任書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產物,是績效管理工作落實的重要環節。在我支部實際工作中,月度任務書的編寫努力做到“四一致”即:堅持與年度計劃書保持一致;堅持與崗位責任書保持一致;堅持與公司黨委重點工作保持一致;堅持與隊組當月實際生產保持一致。此外,我支部每月的月度任務書還著重在目標分解和創新上下功夫。實際工作經驗讓我們得知,一項工作只有進行合理細致的分解才能保證落實到位,而在相關工作中進行合理創新,則是保證工作不斷完善的重要因素。
第二,黨支部績效管理工作基本上實現“兩規范”,即:制度規范和流程規范。根據集團公司“一個機制、四個載體”黨建工作新模式的具體要求,我支部建立完善了相應的管理制度,確立了績效管理評價體系做為支部工作開展的根本機制,并建立了與之相適應的配套制度,如月度隊務黨政聯席會議。當前,我支部各方面的工作都是圍繞績效管理評價體系這個機制展開的。其次,我支部績效管理工作在經歷了兩年的運行之后,在運行流程上已經較為規范。我支部依據“三七”績效管理工作機制,從年度計劃書、崗位責任書的編制到每月月度任務書的編制、再到各方面工作的貫徹落實,形成文字材料,再到月度自評、反饋整改,再到創新項目、建言獻策等工作的開展,各工作流程自然、到位,收效良好。
二、關于當然我支部績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與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雖然我支部當前績效管理工作的運行已經較為成熟,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第一,重點工作不夠突出,沒能在工作中切實突出隊組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地位,沒能很好地做到突出重點與兼顧一般的結合。在實際工作中,我支部確實存在“西瓜芝麻一把抓”,干工作不分重點,致使重點工作開展效果不突出。比方來說,績效管理猶如一根線,支部工作猶如一粒粒珠子,現在我們很好的將所有的珠子穿在了一起,然而卻沒有分出珠子之間的差異。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工作就好比珍珠瑪瑙,我們在穿線的時候應該盡可能的把它穿在最顯要的位置,這樣才更加有層次、有重點,井井有條,而不只是“有次序的凌亂”。
第二、自評工作中存在定性有余,定量不足的情況。在實際工作中,確實存在許多定量困難的工作,然而,久而久之,在許多可能進行定量分析的工作中,似乎也忘記了定量分析,最終致使自評工作力度下降,不能很好地發現實際工作中存在問題。
第三、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沒能很好地實現績效管理評價體系的“三精”目標,具體來講,就是沒有能夠通過扎實有效地開展創新工作來實現支部工作精簡化。結合我支部實際工作情況來講,過去,績效管理工作處于探索起步階段,我們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對具體工作的了解不夠深入,操作不夠靈活,在個別工作中存在“舍本逐末”的情況,至使一些工作雖然完成了,但是過程冗長繁雜,沒能充分考慮實際,造成操作性較差,致使達不到預期的實施效果。
針對我們當前工作中存在的以上三點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支部將著重在這些方面開展工作,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針對重點工作不突出的問題,我支部將結合公司黨委重點工作安排,深入研究符合隊組生產實際的重點工作,并從超前計劃、組織實施、總結反饋方面下功夫,對重點工作實施全程監控,做到重點工作重點抓,力求使實際執行效果達到甚至超越預期效果。
第二,針對自評工作中定量分析不足的情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認真分析工作內容,對于可以定量分析的工作,要努力做到定量分析準確有效;對于無法定量的工作,定性分析也要注重客觀依據,做到有理有據。
第三,針對在實際工作中,支部工作沒能實現精簡化的問題,主要原因是由于工作方式方法創新不夠,沒能很好地解放思想,開拓思維。對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在充分領會上級相關工作精神的基礎上,大膽嘗試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改變過去一些耗時長、效果差的操作方法。
最后,我相信,只要我們深入挖掘問題,努力查找原因,積極反饋整改,我支部工作必將在“一個機制、四個載體”新工作模式的指導下,開展得越來越好,真正做到為隊組安全生產提供最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機運隊崔國俊
2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