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老師賽課感想:在磨礪中追尋幸福
中學老師賽課感想:在磨礪中追尋幸福
20**年11月19日,我有幸作為化工園區初中歷史學科的代表參加了在江寧東山外校舉辦的南京市信息化教學能手比賽。本次比賽共分兩個環節,11月14日在z教師進修學校對參賽選手現場賽前培訓,11月18-20日在江寧東山外校現場賽課。我所在的初中歷史組共有16名選手,我很榮幸獲得了二等獎。比賽雖然已經結束,但回首這段歷程,內心有太多的感觸,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迷茫,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與驚喜,有賽前的緊張忙碌,又有賽后的反思與釋然......
回顧這不到一個星期煉獄般的備戰過程,雖很辛苦,但收獲頗多。現將參加本次比賽的感觸梳理如下:
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一只小小的蛹,用生命的絲線織繭而棲,沉沉而睡。生命被無盡期的黑暗覆蓋,沉埋于寂靜之中”。參加市級賽課,對我來說是第一次,也是一種挑戰和突破。一位老師說“一次賽課就是一段生命的歷程。”首先面臨磨課,這是最痛苦的環節。在磨課過程中,我虛心聆聽組內老師的見解,并不斷地修改、嘗試、再修改。如就“情景設置、導入新課”這一環節,我就進行了5次修改。在這個過程中,頭腦風暴會時常刮起,經過大家熱烈的探討后,很難決斷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逐漸使方案明朗化。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次反復上、反復議、反復改的過程,才使我對這節課的認識發生了質的變化。整個備賽過程,是痛苦的煎熬,也可以說是幸福的收獲,也許這就是痛并快樂著。
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集體是力量的源泉,眾人是智慧的搖籃。賽前我并未給自己設立過怎樣高遠的目標。我只堅持一點,付出總有回報。我很感激參賽帶給我的磨礪,也使我在歷練中獲得更多的收獲與感悟。我很感謝幕后為我默默奉獻的強大團隊和同事。在活動過程中,校長室王校、趙校的全力支持,教務處姚主任、趙主任、朱主任的牽頭配合,信息中心解主任、張聲宏組長、羅晟老師的技術指導,組內殷霞林、陳娟老師的學科指導,成為我不斷前行的動力。正是這樣一個強大團隊的鞭策和鼓舞,才使我無論多難時,都不感到孤單;才使我的教學設計幾近完美;才使我信心滿滿走進賽場;才使我的表現征服了現場評委;才使我開啟了成功之門。本次賽課的成功是一個團隊的成功。
化繭成蝶,團結協作,是幸福“思苗夢”實現的源泉,我堅信全體思苗人只要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自強不息,我校將成為幸福教育的樂園。
篇2:春季學期教師賽課方案
*年春季學期教師賽課方案
一、目標:
1、以賽課的形式為一種教研載體,促進全體教師教學組織能力的提升,提高全園整體教師的業務水平。
2、提供全體教師的參與、展示的平臺,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教學研討氛圍。
3、選拔優秀教師,為區級賽課做好準備。
二、準備:前期的教研活動的開展、理論基礎學習
三、組織形式:全園參與,以年組為單位進行初賽,推選年組前3名優勝者進入復賽。
四、參賽活動內容范疇:數學領域、健康領域任選自己比較拿手的活動,內容自選。
五、具體安排:
1、時間:*年6月下旬(第16周)
2、地點:多功能廳
3、人員安排:
組織與主持:*
場地準備與布置(音響提供):*
評委:園長、年組長
4、要求:
(1)教學目標確立準確、具體、具有操作性與指導性。
(2)活動環節清晰明了,教師在活動組織過程中能體現“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與科學的兒童觀。
(3)教師在活動中能準確把握住重點、難點,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與手段突破重難點。
(4)活動中能有效促進幼兒獲得經驗的提升。
5、活動安排:
(1)初賽(4天完成):
從小班組開始,每天6個參賽活動展示
操作流程:
執教老師規范的書面教案(設計思路、活動流程)審查――抽簽排出比賽順序――課例展示――事后說課、反思――接受現場點評、答辯
(2)復賽(1天完成):
活動流程:
抽簽排出比賽順序――提前4小時抽取教學活動內容――在指定隔離區現場擬寫教案、進行教具制作等教學準備(4小時完成)――課例展示――事后說課、反思――接受現場點評、答辯
人員安排:
現場教案擬寫隔離區監督:梅醫生負責
題目準備、抽題:*負責
(3)現場評選,進行頒獎儀式
6、獎項設定:
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4名
篇3:小學賽課活動方案
一、賽課活動的目標:
以學校的十一五課題《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的個案研究》下的英語組的子課題《優化英語課堂活動設計的案例研究》為中心,探討研究如何在牛津小學英語教材的不同板塊中優化課堂活動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為宗旨,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意識,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最大程度地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賽課的內容:
牛津小學英語3a4a5a的parta&partbcd
三、賽課的對象:
陳倩倩王健施婷玉喬治平
四、賽課的時間:
11月份
五、具體安排
參賽人員時間地點內容陳倩倩11月4日上午第2節三(1)班教室3aunit8let’sgotothepark(a)王健11月4日上午第1節四(4)班教室4aunit6whosegloves?(b&c)施婷玉11月6日上午第1節五(2)班教室5aunit6doinghousework(c&d)喬治平11月6日上午第2節五(4)班教室5aunit6doinghousework(b&c)
六、競賽形式:
由教研組長事先安排好賽課的時間、課題和課型,提前一周通知給每位參賽教師,參賽教師自己準備,賽課前提供給評委一份教案和一份英語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賽課后英語組的所有教師一起研討心得體會、成功與不足之處,如何更好地優化英語課堂活動的設計。
七、評委組成:
為體現比賽的公平、公正性,我們邀請學校校長室的蔣校長、王校長、張校長和不參加比賽的六年級的英語老師張玲、張慧超老師做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