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實驗小學學習感受:立己達人,五十年以后見

實驗小學學習感受:立己達人,五十年以后見

2024-08-01 閱讀 8321

實驗小學學習感受:立己達人,五十年以后見

懷著一份憧憬甚至是質疑的心情我踏上了z學習的旅程。經過七八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終于到達z。同事們笑稱這真是"西天取經”。

在z實小學習的三天,我們跟級部從一年級到六年級聽課。在這三天之間,每天都有各地的學校去參觀學習,z實小的老師們都是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每天的活動。學生們自信有禮貌,課堂上積極參與表現自己,縱觀三天的所見所聞,我總結如下:

一、校園文化體現教學理念

z實驗小學的教學硬件設施是相對匱乏的。教室內部結構簡單,大部分教室沒有多媒體,2000多名學生的學校,只有一座教學樓,與相鄰的三*用一個操場。教師的辦公條件也十分簡單,只有最基本的辦公桌椅。每個教室都滿滿的學生,就在這有限的空間內,處處洋溢著中華文化。校門西側墻壁上的壁畫依次呈現了孔子的六藝、學生的小手印、一扇扇打開的窗口,這些畫面涵蓋了學校的育人目標:成才先成人,成為中國人,成為現代的中國人,成為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人。

校門的另一側壁畫展現的是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和圖騰,整個浮雕含有生活的畫面、農業的畫面、兒童游戲的畫面,浮雕構筑成一幅富含深意的壁畫,蘊蓄著學校教育要回歸于生活,回歸于農業,回歸于兒童,回歸于游戲。校園廣場則是漢字廣場。2500塊方磚上的2500個常用漢字的甲骨文、篆體、楷體呈現著漢字文化的演變過程,又成為學生做操的定位點。隨時識字,并感受祖國漢字的演變過程。

整個學校的校園文化服務于學校的教學,使教學處于濃厚的文化氛圍,學生耳濡目染,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就是于小處見教學理念。

二、學生養成教育標準化

李校長說:養成教育是教學的一部分,走路體現著教育理念。第一天,z下雨。學生們入校東西各排著整齊的一隊,踏著進行曲的調子,昂首大步地走進學校,走直線、拐直角、隊伍整齊有序、快速安靜,此時的我感到深深地的震撼。這就是李校長所說的學生養成教育標準化。

在z實小的校園里,每一個孩子都有以校為家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生見到老師、外來參觀的老師會停下來鞠躬主動問好“老師好、客人好”;監督崗的學生站立的姿勢更是標準,他們規范著學生的路隊紀律,我們曾遇到一個事情,監督崗的學生看見一個一年級學生的衣服扣子沒扣上,要求其將扣子扣整齊,因為對方是年齡較小自理能力差,這名監督崗的學生就主動幫他拿起書包,蹲下給他口好扣子。這是一名謙謙有禮而且認真負責的孩子,見到這樣的孩子,我看到了教育的成果。

三、學校管理網格化

學校管理重心下移,運轉以級部為中心。學校的文化介紹、學校管理都是值周的年級考量打分,每個教師都能參與到學校的管理當中去。周一時李校長并沒有在校,二年級級部主任負責招待安排我們的學習。

班級管理也呈網格化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將班級的所有事物分給個人,學生也是各司其職,班級管理工作也就簡單有效的展開了。

四、國家課程標準校本化

z實小進行課改已經走了近十年的時間,他們不斷摸索、不斷修訂,學校自己編訂教材,他們認為校本課程不是對國家課程或地方課程的補充,而是將國家課程不斷軟化、細化,整合為體現國家課程意志的校本化課程。校本教材兼顧人文性、實用與實踐性,也體現了“文本+生活”的統一。總體上校本課程分為基礎課程、文本課程、實踐課程。

基礎性課程:主要是知識性、積累性、基礎性的內容。漢字3000個,名言360條,詩詞320首,*詩詞20首,現代詩20首,古文40篇,成語1600個,科普小實驗50個,觀察80次,經典《弟子規》《三字經》《論語》《大學》《道德經》等。

文本性課程:主要是閱讀感悟性的內容,重在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素養,美文480篇,名曲100首,名畫100幅,影視作品40部,戲曲20段。

實踐性課程:主要是實踐活動和拓展性的內容,有棋藝課、體能課、禮儀課、民俗課、家政課、科普課、時政課、地理課等。

課程如此多,課堂時間有限,教室如何上課呢?

我們共聽了低年級的漢字課,朗誦成果展示課,三年級的時政課和名畫欣賞課和高年級的閱讀課和文學課和幾節數學課,只有一節數學課用了課件,其他的課程都是學生主持進行的展示課。

學生學習進行“組織化合作”,師生合作、家校合作、生生合作。各個班都是將學生分為八個大組,每組取好名字,成員根據成績等分為金木水火土星,在這個學期開始,就將本學期的周學習目標發下,每組學生領取課題進行準備,老師會對展示組的同學進行指導,進行前置性學習,學生們就將學習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生活中。課堂上采取闖關的形式進行,用加分的方法激勵學生,并且鼓勵各組將表現機會給學習較差的三號四號學生。這樣每個孩子都得到了鍛煉,思維得到發散。

這就是z實小課改后的課堂,在課堂上讓學生找到好孩子的感覺,獲得成長的體驗。將“授之以漁”傳授方法轉移到讓孩子想學的目標上。

其中最重要的課改特點就是:前置性學習和周目標。學生在每周拿到周目標后,可以根據各自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選擇學習的方式和進度,在學習過程中能各取所需。前置性學習是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是教學結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這份周目標里,教師一周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一目了然,學生學習的內容更具體清晰。這種將每學期校本教材的內容分解到周的設置,使學生每周的學習內容豐富多樣了--有積累性的、閱讀性的、實踐性的,還要求學生從課堂走進生活,走進自然,學生學習的空間廣了。

同時,家長也參與到孩子的學習管理中來,他們對孩子一周的內容了如指掌。通過家校合作,學校教育向家庭、社會、未來延伸。周目標里面的基礎性課程內容,是在家長的監督下孩子自主學習,回到學校先由小組內對子互查,小組長負責檢查結果,待小組全部過關后,到班內交流展示。因此,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都能得到有效的監督,都會得到家長、同學、老師的關注,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全班的交流展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積極向上、自信善于表現的小臉。

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能教給學生什么?總結z一行,我認為:

一、首先是樹立一種信念,并且為了理想不畏困難、永不放棄。

z實小的老師們在如此艱苦的教學條件下,如此高的工作壓力下,不斷地進行課改研究,正是他們的團隊中團結樂觀、勇于探索嘗試的氛圍感染著他們、正是為了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那種信念支持著他們。我想只要一直團隊能夠形成強大的信念,任何事情都是紙老虎。

二、教育返璞歸真,面向生活、面向未來

做教育,就是抓細節、從小事做起。我們的教育不應該是只看高分,追求升學率,教育是真實的、關注人的成長。我們關注的是個體人的發展。z實小的校訓就是以人為本,鑄造民族之魂;立己達人,五十年以后見。李校長把教育定義為為人的幸福,把小學看成學生的起點,是打基礎的時期。

三、課程未必需要顛覆,傳統課堂需要創新和改革

真正融入z實小的課堂,我發現傳統課堂和課改都是殊途同歸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方法途徑不同所達到的效果產生了差異。我認為,我們的課堂未必就需要顛覆,我們可以充分發揮拿來主義,讓傳統課堂和課改課并蒂開花。

比如:合作化學習;前置性學習;周目標學習、學生的網格化管理等都可以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去。學習歸來,收獲頗多,在教學中總覺得想盡辦法將學到的東西換成自己的方式融入到教學中。

1、設立值日班長,這周都是由表現較好、有責任感的孩子擔任,每天負責引領全班學生學習、背誦,維護紀律。孩子得到了鍛煉,而且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引得其他同學羨慕和效仿。我預計全班同學都能參與到值日班長的活動中。

2、課堂中引入競爭機制,z是加分機制,那我就是擂臺賽。設立漢字王、朗讀王、背誦王、閱讀王、傾聽星、書寫星、進步星、最佳小組、最佳小先生等,每天向家長通報,促進家校合作,向優秀的孩子學習。

本學期,我們必備經典就有《三字經》,之前總是覺得如此之長的古文,孩子如何背下來,可是看到z實小一年級的孩子都能背誦很長篇幅的古文,我們有何可怕?在接下來的一周內,我就開始在自己班開始了背誦。三字經朗朗上口易于背誦,在班里設立擂臺賽,誰背得多誰就是擂主,別的孩子也可以攻防打擂,當放學路隊中傳來孩子們其背三字經的聲音時,我有一陣小激動。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盡的,如何讓他們樂學就是我們教育的重點。

3、前置性學習,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給學生固定的預習模式,讓學生預習,我們的課堂也可以放手讓學生講,,我們將教學重心放在自我管理較差的學生,加強家校合作,將近期的學習目標以短信的形式及時與家長溝通,講學習延伸到家庭。

四、有效開展社團活動

根據z實小的大課程觀,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語文課有很多課型,比如觀察課、朗讀課、時政課、禮儀課、民俗課、名畫課、名曲課、戲曲課、影視課、家政課、棋藝課、文學課、特長課、書法課等,我們是不是可以將這些課程引入到我們的課堂,開拓視野,擴展我們的大語文觀,將語文學習延伸到社團活動中,重感受輕技巧,重視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生活就是教學,我們要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生活中獲得成長的樂趣。

總結的匆忙,頭腦中的思路很多,很雜亂,感受或有偏頗敬請指正。讓我們共同努力,我們的教育之花也可絢爛綻放。

篇2:外出學習心得沈陽之行感受

**年5月13日至17日,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幾個有幸到沈陽學習。不論是聽講座、互動交流、還是聽課、參觀,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下面是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學習期間,我們分別參觀了湖西街小學和沈陽渾南二小,他們熱情的掌聲和好客的微笑至今仍縈繞在我的腦海。兩所學校都作了充分的準備,引領我們參觀校園、享受校園文化,組織我們觀看活動,及向我們介紹辦學管理經驗、感受學校辦學特色,使我們大開眼界、耳目一新。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渾南二小的大愛無疆。這個學校校園文化氛圍濃厚,全是以愛為主題。操場、走廊、教室,以名人畫像、雕塑、格言、學生的繪畫作品、書法作品、小制作……等等多彩的形式展現著各種各樣的愛。這些細微之處體現學校關注德育細節,把培養學生“知情感恩”作為德育的價值取向。這些做法對我們都是有益的啟發和借鑒的,因為現在的孩子太自私了,不懂得感恩。

其次鄭重教授的講座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從鄭教授所舉的《改作文中錯別字》的例子中,深深的感受到語文中的某些方法同樣適用于數學。教師應該把含有錯別字的這句話指出來,讓學生自己尋找哪個字是錯的,而不應該我們直接圈出錯別字讓學生訂正。同樣道理,對于我們數學老師來說也應該這樣做,其中一個得數錯了,整道題都打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到底哪一步得數錯了。

雖然學習時間不長,然而卻給我們的啟發是很大的、是長遠的。感謝學校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開闊視野、轉變觀念、重新定位、深入思考的機會,也相信自己會學有所思、學有所獲。

篇3:幼兒教育隨筆:快樂學習感受精彩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教育隨筆:快樂學習,感受精彩

同樣是教材分析,主講老師的理解和切入點不同,呈現給大家的就各有千秋,五彩繽盛。經過這幾天的縣級幼師培訓,我和所有參訓老師一樣,每天的感受都是兩個詞“精彩”和“感動”。

白桂云老師把教材內容比喻成一棵參天大樹。把課程理念比做樹根,把教育目標比做樹干,把主題比做樹枝,把活動比做葉子。真是無比巧妙。她把枯燥的內容變成了一個有生命力的機體,讓我們覺得教材原來是這么清晰易懂。白老師才華橫溢,不愧是首席名師!讓我們佩服。馮愛梅老師評價一個字“高”,水平實在是高。

王麗紅老師聲音甜美,表情淡定,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仿佛炎熱夏季里一朵潔白的荷花。她不光人美,課件制作也精美。馮老師對她的評價是“美”,她確實給人美的享受。

孫淑華老師沉穩干練,善于利用年輕教師的力量,。在她的帶領下三位年輕教師展示各有特色,從她們那里我理解了愛的傳遞,學到了豐富的科學知識。知道了年齡最長的鳥是鸚鵡,產卵最少的鳥是信天翁。最后的舞蹈表演《孔雀輕輕跳》,老師們的表演猶如舞蹈家楊麗萍親臨現場,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幼教界是個藏龍臥虎之地。

李順玉老師分析教材思路清晰而透徹。她更善于利用團隊協作的精神,一個人的成就需要大家的共同付出,她的團隊成了我們全縣幼師學習的榜樣,更讓我們感動。正如馮老師的評價“順玉因有一小而幸福――一小因順玉而精彩”。

才藝展示更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給參會的每一位老師都帶來了輕松和快樂。也充分的體現了幼師的多才多藝。樂安幼兒園的歌表演《笑瞇瞇》,給我們帶來了培訓前的一陣清風。博奧幼兒園帶來的律動《梁祝新傳》,讓大家覺得意猶未盡。湖濱教委的詩朗誦《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感情真摯,震撼全場。實驗幼兒園的手語表演《國家》,使大家真正的溶入到了一個溫馨的大家庭,仿佛成為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一小幼兒園展示的舞蹈《向前沖》,熱情奔放,激情四射。老師們就象一顆顆閃閃發光的星星,將整個會場照耀的光彩奪目,變成了一片歡騰的海洋。

兩天的教材分析,如看了一部經典的話劇一樣在我們的回味無窮中結束了,我們感受到許許多多的快樂和精彩。我們更期待下一次的培訓!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